專利名稱:生長激素與稀土元素混配的sxs水稻殺菌增效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一種農用生長激素與農用稀土元素的混合技術,具體得說,是涉及生長激素與稀土元素混合使用對水稻殺菌劑使用的增效效果。
背景技術:
水稻紋枯病是世界上分布廣、危害大的水稻病害之一,目前已上升為我國水稻三大病害之首。水稻紋枯病一般在分蘗盛期開始發生,主要危害葉鞘、葉片、莖稈和稻穗。輕則影響谷粒灌漿,形成大量秕谷,出現白穗;重則不能抽穗,引起倒伏,甚至使植株腐爛枯死。 一般發病可減產5% 10%,嚴重發生減產30% 50% [畢亞玲等,安徽科技學院學報, 2008,22(1) :p21 ;支道生,安徽農學通報,2010,16 (3),pll8]。水稻細菌性條斑病(以下簡稱水稻細條病),是一種侵染性較快的病害,病菌從葉片上的氣孔或微傷口侵入葉片,條件適宜時,經過3 5天病部產生含有大量細條病病菌的膿狀物,可通過田水、風雨、昆蟲以及人畜活動再次侵染尚未感病的稻株葉片,在刮風、 下雨、大霧等天氣條件下此病發展迅速。水稻細菌性條斑病受害后,影響光合作用,導致產量降低,一般稻谷產量損失10% 20%,嚴重的達到40% 50% [韋發才等,廣西植保 2008. 21(1), ρ3] ο水稻紋枯病和水稻細條病一旦發生流行為害,單靠藥劑防治往往很難控制,據多年生產實踐表明,要控制水稻紋枯病和水稻細條病的危害,關鍵是以農業綜合防治為主,一方面控制其菌源傳播,同時適時進行化學防治,采取控害保產等綜合措施。防治水稻紋枯病的藥劑品種較多,如“井R霉素”是防治水稻紋枯病的主要藥劑, 具有高效、經濟和環境相容性好的特點;防治水稻細條病的藥劑品種較多,如“葉青雙”,“葉枯唑”等。但長期、大量使用化學藥劑,往往使病菌產生抗藥性,防治效果降低,因此在防治水稻紋枯病和水稻細條病和生產實踐上,常常適當使用混配制劑來有效延緩抗藥性的產生并提高防治效果,如“萬福”(3%井網霉素嘧苷素水劑,浙江省桐廬匯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生產)防治水稻紋枯病,防治一次和防治兩次防效分別為89. 和92. 8%,增產效果也十分明顯[錢海志,安徽農學通報,2008,14(15),p211];如多茵靈與井岡霉素復配劑防治水稻紋枯病有較好的增效作用[畢亞玲等,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08,22(1) :p21 ;李梅,農業與技術,2010,3(K4),ρ120];又如葉枯唑與鏈霉素復配劑對水稻細條病菌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沈素文等,江蘇農業科學,2010,4,ρ98)。亦有報道植物營養劑,如“噴施寶”(廣西噴施寶有限總公司)與井崗霉素混用能減輕稻紋枯病的為害和增加產量。其原因是“噴施寶能延長葉片功能期,使水稻后期青枝臘稈,增強抗病能力,提高結實率和增加千粒重;“噴施寶”與井崗霉素兩者混用,能增強水稻后期生理機能與活性,有效地增加植株抗病能力和抑制病害的擴展[趙秀清等,廣西植保0),1993,ρ3 ;容縣病蟲測報站,廣西植保( ,1993, p5]。
為了有效防治水稻紋枯病和水稻細條病,使用適當的混配制劑來有效延緩抗藥性的產生并提高防治效果是值得進一步研究和實踐。稀土對作物的生物效應,盡管還未弄清其全部過程,但稀土使作物的葉綠素增加, 光合作用增強,促進、協調了作物對氮、磷、鉀肥礦質養分的吸收,從而增加有機物的積累, 增加了作物產量,改善了作物產品的品質(廖鐵軍,稀土對作物的生物效應研究,稀土, 1994年第15卷第5期,26 ;寧加賁,稀土對作物增效因子的研究,稀土,1994年第15卷第 1期,63 ;李元沅,離子稀土對水稻根際生物磁性及生長發育的影響,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第 22卷第4期,1996年)。α -萘乙酸是植物生長激素(簡稱NAA)。α _萘乙酸能促進細胞分裂與擴大,誘導形成不定根,促進新陳代謝和光合作用,加速生長發育,增加坐果,增強抗性。(段留生,作物化學控制原理與技術,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5年;潘瑞熾,植物生長發育的化學控制,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李三玉,植物生長調節劑應用叢書——植物生長調節劑在果樹上的應用,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年;沈岳清,植物生長調節劑與保鮮劑,化學工業出版社, 1990)。為了充分利用稀土使作物的光合作用增強,促進礦質養分的吸收的特點,利用 α-萘乙酸能促進細胞分裂與擴大,增加分蘗,提高成穗率和千粒重的特點,試驗將稀土與 α -萘乙酸混配成一種產品,提高結實率和增加千粒重,增強水稻后期生理機能與活性,進一步有效地增加水稻植株抗病能力和抑制病害的擴展,是非常有益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關于生長激素與稀土元素混配的水稻殺菌增效劑(簡稱“SXS水稻殺菌增效劑”,下同)制備方法,以及“SXS水稻殺菌增效劑”的使用方法。α -萘乙酸與稀土在水溶液中混合會形成難溶性配合物,曾有人試探將α -萘乙酸與稀土混配制成合適的水溶性試劑,探討稀土元素在生物體內的配位作用和生理作用而未成功。有文獻報道稀土與α-萘乙酸在中性至微酸性溶液中,生成配合物,其組成為 [RE(C12H9O2)3 · H2O]。溶解性測定表明配合物均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甲酵、無水乙醇、丙酮氯仿、甲苯等溶劑,僅微溶于乙腈,溶于二甲基亞砜和N-二甲基甲酰胺(戴立益,化學研究與應用,1998年第10卷第3期,ρ243)。要應用α -萘乙酸與稀土混配的產品來促進提高水稻植株抗病能力和抑制病害的擴展,必須解決α-萘乙酸與稀土混配問題。此外,為降低生產和運輸成本,并使混配的產品能在大量水溶液中能快速均勻稀釋,有利于產品在水稻葉面噴灑,α -萘乙酸與稀土混配的產品必須為濃縮型產品,但高濃度的α -萘乙酸與稀土的濃縮型產品給混配帶來巨大的困難,因此,選擇α-萘乙酸和稀土均能高濃度溶解的合適的溶劑和混合配制方法是主要問題。本發明的“SXS水稻殺菌增效劑”在研究試驗中將農用硝酸稀土(以水溶性輕稀土為主的硝酸鹽類的復合產品;簡稱稀土,下同)與α-萘乙酸(或α-萘乙酸鈉)直接在水溶液中混合配制,或分別將農用硝酸稀土、α -萘乙酸(或α -萘乙酸鈉)溶解在水溶液中,再混合配制均發生固體沉淀,無法混配。主要情況有1.當用水作為混配溶劑時,稀土在水溶液中能均勻溶解,但因α-萘乙酸在水溶液溶解度很小,二者無法混合配制;當采用α-萘乙酸鈉時,雖然α-萘乙酸鈉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但當α-萘乙酸鈉水溶液與稀土水溶液混合立即產生沉淀。2.當用乙醇、甲醇、乙二醇、丙酮、乙酸作為混配溶劑時, α-萘乙酸在乙醇等有機溶劑中能均勻溶解,但稀土在乙醇等有機溶劑溶解度很小,幾乎不溶解,因此使用這些有機溶劑也無法達到混合配制的目的。本發明的“SXS水稻殺菌增效劑”在研究中試驗了多種溶液,如水、甲醇、乙醇、乙二醇、丙酮、乙酸等作為混配溶劑;試驗了多種表面活性劑來幫助α-萘乙酸和稀土溶解,現已解決了這一問題。本發明的具體技術方案如下本發明是一種生長激素與稀土元素混配的SXS水稻殺菌增效劑,將稀土在乙酸水溶液中用0Ρ-10乳化劑乳化,得到分劑1 ;將α-萘乙酸用酒精溶解得到分劑2 ;然后將分劑 1與分劑2在攪拌下混合,混配的產品為濃縮的“SXS水稻殺菌增效劑”劑型產品,可直接兌水稀釋使用。本發明的具體制備步驟如下1)、分劑1 稀土 乙酸為12 16 1 3[重量(g)/體積(ml)];稀土 0P-10 乳化劑水為12 16 3 6 4 10[重量(g)/體積(ml) /體積(ml)];2)、分劑2 α-萘乙酸酒精(85%)為1 1.5 9 10[重量(g)/體積(ml)];3)、分劑1與分劑2在攪拌下混合成濃縮“SXS水稻殺菌增效劑”產品,外觀為微棕紅色懸浮液。本發明所述的“SXS水稻殺菌增效劑”混配濃縮的劑型產品,必須使用表面活性劑, 所述的表面活性劑是吐溫T-80或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商品名0P-10乳化劑),在“SXS 水稻殺菌增效劑”中,0P-10乳化劑也有殺菌增效作用。本發明所述的“SXS水稻殺菌增效劑”與5%井崗霉素水劑混合兌水使用有殺菌增效作用,“SXS水稻殺菌增效劑”與5%井崗霉素水劑混合比為3 3. 5 10(體積比);兌水葉面噴施的比例以“SXS水稻殺菌增效劑”比水計為3 3000 3500 (體積比)。本發明所述的“SXS水稻殺菌增效劑”可與井崗霉素混合使用防治水稻紋枯病,孕穗期至始穗期葉面噴施,次數為1 2次。本發明所述的“SXS水稻殺菌增效劑”與20%葉青雙可濕性粉劑混合兌水使用有殺菌增效作用,“SXS水稻殺菌增效劑”與20%葉青雙可濕性粉劑混合比為3 3. 5 20 25[體積(ml)/重量(g)];兌水葉面噴施的比例以“SXS水稻殺菌增效劑”比水計為 3 4500 5000(體積比)。本發明所述的“SXS水稻殺菌增效劑”可與葉青雙(N.N’-亞甲基-雙(2-氨基-5-硫基-1,3,4-噻二唑)混合使用防治水稻細菌性條斑病,孕穗期 始穗期葉面噴施, 次數為1 2次。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發明的“SXS水稻殺菌增效劑”對促進提高水稻植株抗病能力和抑制病害的擴展進行了大田試驗,結果表明“sxs水稻殺菌增效劑”與井崗霉素或與葉青雙混配有明顯的抗水稻紋枯病和水稻細條病的增效作甩,使病害嚴重度降低,有利于水稻后期健壯生長,達到增產、保產目的。在孕穗末至始穗期噴施“SXS水稻殺菌增效劑”有延緩劍葉衰老的效應,有利于谷粒庫的發育.經“SXS水稻殺菌增效劑”處理后的稻株,直觀上可見水稻生長良好,抽穗揚花時穗層整齊度明顯好于對照,齊穗期提前1 2天,后期劍葉挺拔,葉色轉色好,其谷粒穗形較大,成熟度和飽滿度均明顯優于單噴“井R霉素”和“葉青雙”的處理,米質晶瑩,提高了稻谷的品質。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通過幾個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本發明采用的農用稀土為常樂益植素[農用稀土商品名稱為常樂益植素,河南省商丘市稀土微肥示范廠生產,農用硝酸稀土產品的國家標準(GB9968-88)] ;0P-10乳化劑 (上海滬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α-萘乙酸為98%萘乙酸原藥(中鑫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5%井崗霉素水劑(浙江東陽生物化工廠)。20%葉青雙可濕性粉劑(葉青雙原藥化學名 N. N’ -亞甲基-雙(2-氨基-5-硫基-1,3,4-噻二唑);浙江龍灣化工有限公司)。病情調查后根據以下公式計算其病株率和病情指數。
賺率(印^^ ■ 調查總株數
權利要求
1.一種生長激素與稀土元素混配的SXS水稻殺菌增效劑,其特征是,將稀土在乙酸水溶液中用0P-10乳化劑乳化,得到分劑1 ;將α-萘乙酸用酒精溶解得到分劑2 ;然后將分劑 1與分劑2在攪拌下混合,混配的產品為濃縮的“SXS水稻殺菌增效劑”劑型產品,可直接兌水稀釋使用。
2.一種生長激素與稀土元素混配的SXS水稻殺菌增效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是,具體制備步驟如下1)、分劑1:稀土乙酸為12 16 1 3[重量(g)/體積(ml)];稀土 0P-10乳化劑水為12 16 3 6 4 10[重量(g) /體積(ml)/體積(ml)];2)、分劑2 α-萘乙酸酒精(85% )為1 1.5 9 10[重量(g)/體積(ml)];3)、分劑1與分劑2在攪拌下混合成濃縮“SXS水稻殺菌增效劑”產品,外觀為微棕紅色懸浮液。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SXS水稻殺菌增效劑”混配濃縮的劑型產品,必須使用表面活性劑,所述的表面活性劑是吐溫T-80或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商品名0P-10乳化劑)。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長激素與稀土元素混配的SXS水稻殺菌增效劑,其特征是, 所述的“SXS水稻殺菌增效劑”與5%井崗霉素水劑混合兌水使用有殺菌增效作用,“SXS水稻殺菌增效劑”與5%井崗霉素水劑混合比為3 3. 5 10(體積比);兌水葉面噴施的比例以“SXS水稻殺菌增效劑”比水計為3 3000 3500 (體積比)。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長激素與稀土元素混配的SXS水稻殺菌增效劑,其特征是, 所述的“SXS水稻殺菌增效劑”可與井崗霉素混合使用防治水稻紋枯病,孕穗期至始穗期葉面噴施,次數為1 2次。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長激素與稀土元素混配的SXS水稻殺菌增效劑,其特征是, 所述的“SXS水稻殺菌增效劑”與20%葉青雙可濕性粉劑混合兌水使用有殺菌增效作用, “SXS水稻殺菌增效劑”與20%葉青雙可濕性粉劑混合比為3 3. 5 20 25[體積(ml)/ 重量(g)];兌水葉面噴施的比例以“SXS水稻殺菌增效劑”比水計為3 4500 5000(體積比)。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長激素與稀土元素混配的SXS水稻殺菌增效劑,其特征是,所述的“SXS水稻殺菌增效劑”可與葉青雙(N.N’-亞甲基-雙(2-氨基-5-硫基-1,3, 4-噻二唑)混合使用防治水稻細菌性條斑病,孕穗期 始穗期葉面噴施,次數為1 2次。
全文摘要
一種生長激素與稀土元素混配的SXS水稻殺菌增效劑的制備方法,以及“SXS水稻殺菌增效劑”的使用方法;“SXS水稻殺菌增效劑”主要成分為稀土、α-萘乙酸、OP-10乳化劑。“SXS水稻殺菌增效劑”產品為濃縮的劑型產品,可與5%井崗霉素水劑混合兌水使用防治水稻紋枯病,亦可與20%葉青雙可濕性粉劑混合兌水使用防治水稻細菌性條斑病。使用方法為葉面噴施;噴施時間為水稻的孕穗期~始穗期,次數為1~2次。
文檔編號A01N59/16GK102379312SQ201110283330
公開日2012年3月21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2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2日
發明者徐偉亮, 徐子河, 汪靜 申請人:浙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