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天山花楸引入平原區種植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天山花楸的栽培技術,該方法通過繁育、嫁接的技法,將高海拔的天山花楸引入平原區種植,獲得成功,為城市美化、園林栽培增添了觀賞樹種。
背景技術:
天山花楸tianschananica Rupr.)屬薔薇科花楸屬,落葉小喬木;復傘房花序,春末夏秋,白花盛開;金秋時節,紅色碩果累累,樹型美觀,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新疆 天山山區分布較普遍,昆侖山西部、甘肅、陜西有零星分布,其海高度1800-3200米。新疆林科院的科技人員長期致力于樹種的引種馴化工作,經過長達40多年的不懈努力,已經成功引種馴化60多個優良的造林樹種,但是將天山花楸從山區引入到平原區種植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其原因一是水土不服,天山花楸在原生地的土壤偏酸性,而新疆平原區的土壤大部分偏堿性;山區的空氣濕度較平原區大,平原區的干旱環境不利于天山花楸的生長。二是天山花楸是一種典型的耐陰樹種,平原區不加遮陰防護的大范圍種植,也是導致天山花楸在平原區生長不良和逐漸死亡的一個主要原因。研究篩選和天山花楸相同科不同的屬的小喬木樹種作為砧木進行嫁接試驗,都出現了嫁接部位愈合不好,造成天山花楸生長勢弱的問題。文獻檢索披露范文龍、馬國錄、齊培風等在《青海農林科技》2003,(I) 68-69 ;發表的“野生天山花楸的育苗技術”文章和李勝茂在《中國園藝文摘》,2010,(8) :129;發表的“天山花楸育苗技術”的文章,均披露了人工育苗技術,及時披露嫁接技術。上述的技術均未涉及山植做站'木的報道。本發明選用新疆的本土樹種,即山楂屬的阿爾泰山楂(Crateegtts chlorocarpaLenne et C.)(黃果山楂)做砧木,以天山花楸做接穗的方法,成功將天山花楸引入平原區種植,該樹種已度過9個春秋,依然長勢喜人,將綠化、美化功效能得以充分的展現。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在于采用嫁接術,將天山花楸引入平原區的種植成功,充分體現了取阿爾泰山楂之長,補天山花楸之短的構思設計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獲得的觀賞性樹種是干旱區的園林、城市美化不可或缺的。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天山花楸引入平原區種植的方法,包括砧木篩選、苗木繁育、嫁接栽培技術
其I用阿爾泰山楂樹做砧木;
其2山楂實生苗木的繁育
1)整地施底肥2000-3000公斤/畝,深翻地30-35厘米;打埂做畦,長度為9_12米,寬度為I. 5-1. 9米;
2)種子采集及處理播種
種子采集時間9-10月;為破種子深度休眠,播種前種子進行催芽處理;秋季播種的種子處理10月20日-11月10日,用水浸泡種子24-26小時,撈出控干,即可秋播;
春季播種的種子層積處理11月10日-13日,用水浸泡種子24-26小時,撈出控干,進行沙藏處理;待第二年的3月25日-4月10日,取出種子在12°C _25°C溫室下催芽,待種子吐芽即可播種;
3)播種開溝條播,深度為2.0-3. 0厘米,行距55-60厘米,每米播種量3. 5-3. 7克,播種后覆蓋2. 0厘米濕潤土,鎮壓;
4)實生苗木的撫育管理
苗高為14-16厘米灌頭水,以后每隔10-15天灌水一次,年灌水量9-10次;年松土、除草3-5次;苗高3-4厘米灌水疏苗;苗高10-15厘米時定苗,每米留苗20株;
5)追肥7月10日-15日施追肥,每次追施尿素10公斤/畝,連續追肥2-3次;
其3嫁接
I)接穗采集與貯藏
采集冬季的休眠枝條,必窖藏,其溫度為0-5°C ;在花芽葉芽萌動前采集枝條,用濕布包好,置于背陰處;夏季采集枝條,除去復葉,留I. 9-2. 2厘米的葉柄備用;
采集長60-100厘米、粗I. 0-1. 5厘米的發育枝和徒長枝的當年新枝條,其剪口要平整,下部留1-3個芽;
2 )嫁接
春季枝接;選根莖粗0. 8-2厘米的1-3年生實生苗或用胸徑2. 5 — 4. 0厘米的實生苗做砧木;距地面5 -IOcm處切斷樹干,嫁接部位在I. 6 — 2. 2米;將天山花楸接穗削成單馬耳形,斜面長3-5厘米,并將木質與皮層剝離;在砧木切面上選擇樹干光滑的一面,刀切月牙形,將砧木皮層上的粗皮輕輕削去,削成寬度0. 8-1.0厘米、長度3-5厘米;將已削好的接穗揭起皮層,插入其木質部分,緊壓接穗皮層在砧木上,隨后用塑料布從下至此綁扎牢固,并在接口處涂上嫁接蠟;嫁接后及時清砧抹芽;新梢長到20-22厘米綁扎固定支架,長到40-50厘米拆綁。所述的方法,種子春播前的沙埋處理,即挖沙溝;其溝深0. 6-0. 8米,底部鋪10-15厘米濕沙,溝寬0. 8-1. 2米,溝長視種子量而定;將混拌有沙土的種子置于溝內,填埋沙土20-25厘米,(TC保藏85-95天。本發明選用新疆阿爾泰山楂做砧木,天山花楸做接穗,進行嫁接,這種嫁接屬于同科屬屬間(山楂屬Crateegys L.和花楸屬Sor/ws L.)的嫁接技術,比同屬種與種之間的親緣關系要遠;利用了阿爾泰山楂耐低溫、耐旱、耐鹽堿和適宜在平原區種植的優良特性,培育出的天山花楸嫁接樹木,既能保持阿爾泰山楂強的適應性,也保持了天山花楸花序長、開花時間長,果實紅色飽滿、成串分布的觀賞價值,突破了天山花楸不能在平原區種植的瓶頸,彰顯技術進步。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結合實施例作進一步的說明。一、阿爾泰山楂的苗木繁育1)整地畝施廄肥3000公斤,深翻30厘米,精耙細耱,打埂做畦,畦長10米,寬I.7米,做到畦面平整,土壤疏松;
2)種子采集及處理播種
山楂種子的采集時間9月20日,為破種子深度休眠,需進行種子催芽處理; 種子秋播處理方法在10月20日的土壤上凍前,用冷水浸泡種子24小時,撈出控干,即可秋播;
種子春播層積處理方法于11月10日,用冷水浸泡種子25小時,撈出控干,進行沙埋處理;沙埋溝深0. Sm,寬1.0m,長度視種子量而定,底部鋪IOcm濕沙,其沙水分含量以手握成團不散為宜,將混沙的種子置于坑內,填至距坑口 20cm處蓋IOcm的沙,再鋪5cm的細土,在0°C左右條件下,處理90d;到第二年3月25日,將種子取出,放入20°C溫室內催芽,待種子吐白芽后即可播種。3)播種秋播、春播方法相同,以秋播為好;秋播采用60厘米行距條播,播種溝深2. 5厘米,每米播種量3. 7克,播種后覆濕潤土,厚度3厘米,加鎮壓;
4)苗木的撫育管理
破板結秋播育苗地,在來年開春化雪后,墑度適宜時,要及時松土壤,深度以接近種子為宜;
灌水待苗木出齊后,苗高15厘米時灌頭水,以后視墑情每隔12天灌水一次,年灌水10次;
松土除草幼苗前期,灌水后,及時除草、淺松土,7月以后深松土,深度6厘米,年松土、除草7次;
間苗苗高3厘米時進行灌水、疏苗;待苗高6厘米時定苗,每米留苗6株,間苗后要及時灌水;
追肥當苗木進入速生期,即7月10日追施尿素一次,畝追肥量8公斤,直接將肥撒入畦面,立即灌水;
后期管護年灌水6次,松土除草5次,追施尿素一次,畝追肥量4公斤,可株施,追肥后灌水。二、天山花楸接穗采集和貯
①采集時間采集休眠期的枝條,需窖藏,其最適宜溫度為0 5°C,最高不能超過8°C;春初在花芽葉芽萌動前采集,穗條用濕布包好,置于背陰處,并隨時灑水保濕;夏季采的穗條,除去復葉,留I. 9-2. 2厘米的葉柄,打成捆標注備用;
②穗條質量采集長60-100厘米、粗I.0-1. 5厘米的發育枝和徒長枝的當年新枝條,木質化程度較好,芽體發育充實的枝條,嫩枝新稍不宜做穗條;其枝條剪口要平整,下部留1-3個芽。三、嫁接方法
春季采用枝接方法進行嫁接,在當年秋季和來年春季觀察接口生長情況;
①根據需要,距地面10厘米處切斷樹干,用根莖粗I.2厘米的2年生阿爾泰山楂實生苗做砧木或用胸徑3. 0厘米的阿爾泰山楂實生苗做砧木,高接、嫁接部位在I. 9米,將切面用刀削平,對接口較粗的樹可多頭嫁接,利于愈傷組織愈合包嚴;
②選擇接穗選擇有2個以上接芽飽滿充實,髓心較小,沒發芽、沒失水、沒霉變的接穗,削成單馬耳形,斜面長3厘米,并將木質與皮層剝離;
③在砧木切面上選擇樹干光滑的面,用刀切一月牙形,并用刀將砧木皮層上的粗皮輕輕削去,露出綠皮,將竹簽從木質與皮層中間插入,深3厘米,拔出后將已削好的接穗插入,隨后包扎;
④包扎分兩種情況。一種是用加厚地膜或塑料條由下至上包扎,直至纏到接穗頂部但要露出穗條芽眼;另一種是將地膜包扎后用廢報紙扎成筒狀,下部扎緊,筒長超過接穗4厘米,在筒內裝入濕土,輕輕搗實,土的高度超過接穗3厘米,土的濕度以手捏成團、放手松散為宜;上部扎緊,套上塑料袋即成。四、嫁接后的管理
a.清砧抹芽由于砧木上部枝條全部取掉,而接穗還未抽梢,所以砧木上的隱芽很容易抽出,如不及時抹除,消耗養分、水分,影響接穗的成活和生長,所以對砧木上的芽一定要做、到抹早、抹小、抹凈;
b.放風對套袋包扎嫁接的花楸樹,在嫁接后半月,待接穗發芽后,每天早晨太陽未出來之前,輕輕將套袋解開一小口,露出芽一個,逐漸慢慢地打開套袋,放風時不要太急,要堅持勤勞、小放,防止日灼危害;
c.防止風害由于花楸樹接穗成活后枝條生長量大,傷口還沒有完全愈合,待新梢長至
20厘米后,及時綁扎支架,防止風害;
d.解綁待新梢長度48厘米后,將原綁扎的塑料條解除干凈。結論采用阿爾泰山楂做砧木,天山花楸做接穗,通過枝接的方式嫁接的天山花楸嫁接樹可作為新疆平原區的城市綠化的優良觀賞樹種,當之無愧。
權利要求
1.天山花楸引入平原區種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砧木篩選、苗木繁育、嫁接栽培技術 其I用阿爾泰山楂樹做砧木; 其2山楂實生苗木的繁育 1)整地施底肥2000-3000公斤/畝,深翻地30-35厘米;打埂做畦,長度為9_12米,寬度為I. 5-1.9米; 2)種子采集及處理播種 種子采集時間9-10月;為破種子深度休眠,播種前種子進行催芽處理; 秋季播種的種子處理10月20日-11月10日,用水浸泡種子24-26小時,撈出控干,即可秋播; 春季播種的種子層積處理11月10日-13日,用水浸泡種子24-26小時,撈出控干,進行沙藏處理;待第二年的3月25日-4月10日,取出種子在12°C _25°C溫室下催芽,待種子吐芽即可播種; 3)播種開溝條播,深度為2.0-3. 0厘米,行距55-60厘米,每米播種量3. 5-3. 7克,播種后覆蓋2. 0厘米濕潤土,鎮壓; 4)實生苗木的撫育管理 苗高為14-16厘米灌頭水,以后每隔10-15天灌水一次,年灌水量9-10次;年松土、除草3-5次;苗高3-4厘米灌水疏苗;苗高10-15厘米時定苗,每米留苗20株; 5)追肥7月10日-15日施追肥,每次追施尿素10公斤/畝,連續追肥2-3次; 其3嫁接 I)接穗采集與貯藏 采集冬季的休眠枝條,必窖藏,其溫度為0-5°C ;在花芽葉芽萌動前采集枝條,用濕布包好,置于背陰處;夏季采集枝條,除去復葉,留I. 9-2. 2厘米的葉柄備用; 采集長60-100厘米、粗I. 0-1. 5厘米的發育枝和徒長枝的當年新枝條,其剪口要平整,下部留1-3個芽; 2)嫁接 春季枝接;選根莖粗0. 8-2厘米的1-3年生實生苗或用胸徑2. 5 — 4. 0厘米的實生苗做砧木;距地面5 -IOcm處切斷樹干,嫁接部位在I. 6 — 2. 2米;將天山花楸接穗削成單馬耳形,斜面長3-5厘米,并將木質與皮層剝離;在砧木切面上選擇樹干光滑的一面,刀切月牙形,將砧木皮層上的粗皮輕輕削去,削成寬度0. 8-1.0厘米、長度3-5厘米;將已削好的接穗揭起皮層,插入其木質部分,緊壓接穗皮層在砧木上,隨后用塑料布從下至此綁扎牢固,并在接口處涂上嫁接蠟;嫁接后及時清砧抹芽;新梢長到20-22厘米綁扎固定支架,長到40-50厘米拆綁。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種子春播前的沙埋處理,即挖沙溝;其溝深0. 6-0. 8米,底部鋪10-15厘米濕沙,溝寬0. 8-1. 2米,溝長視種子量而定;將混拌有沙土的種子置于溝內,填埋沙土 20-25厘米,(TC保藏85-95天。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的天山花楸引入平原區種植的方法,選用根莖粗0.8-2厘米的1-3年生實生苗作砧木或用胸徑2.5-4.0厘米的阿爾泰山楂實生苗作砧木,以天山花楸作接穗,即為長60-100厘米、粗1.0-1.5厘米的發育枝和徒長枝的當年新枝條,利用枝接的方法進行嫁接;培育的天山花楸嫁接樹木,既保持了阿爾泰山楂樹的耐-40℃低溫、耐旱、耐鹽堿適應性,又遺傳了天山花楸花序長、開花時間長,果實紅色飽滿、成串分布的觀賞價值的優良特性,突破了天山花楸不能在平原區種植的瓶頸,具有重要的推廣價值。
文檔編號A01G1/00GK102742431SQ201110333999
公開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28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28日
發明者張東亞, 汪智軍, 靳開顏 申請人:新疆林業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