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提高玉米產量和土地生產力的玉米復式栽培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玉米復式栽培方法。
技術背景
目前,玉米栽培普遍采取原始的0. 65m或0. 67m壟作栽培法,在此前提下,通過多年的品種、施肥、密度等方面的試驗研究,提出了一套高產栽培技術規程,對提高玉米產量和效益產生了很大作用。在黑龍江省第一積溫區,已取得大面積栽培的玉米籽實產量 11250kg/hm2效果,但這個生產水平與玉米的內在生產能力還相差很遠。影響提高玉米產量的因素很多,其中種植方式是一個主要原因。本發明就是針對這個問題,研究提出了既提高玉米產量又提高土地生產力的玉米復式栽培方法。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要解決現有的栽培方法中玉米籽實產量低,土地生產力差的問題,提供提高玉米產量和土地生產力的玉米復式栽培方法。
本發明提高玉米產量和土地生產力的玉米復式栽培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一、用聯合整地機進行滅茬、旋耕、深松和起壟,壟體結構為兩個大壟間隔一個小壟,大壟壟底寬 1. 30m,壟高0. 25m,壟面0. 9m ;小壟壟底寬0. 65m,壟搞0. 20m,壟面0. 20m ;二、將玉米與早熟馬鈴薯按照以下植株布局進行立體復式栽培大壟壟上栽雙行玉米,行距0. 40m,單行株距0. 20m,保苗株數51282株/hm2 ;小壟栽早熟馬鈴薯,單行株距0. 25m,保苗株數12308株 /hm2 ;每條大壟形成兩個邊行,大邊行1. 61m,小邊行0. 92m ;三、玉米播種前施入熟化后的有機肥30000kg/hm2,早熟馬鈴薯播種前施入熟化后的有機肥15000kg/hm2,有機肥中氮、磷和鉀的質量比為1.0 0.5 0.8;四、在土壤穩定通過7°C時,播種玉米,播種深度為3 4cm,同時施加化肥A350. Okg/hm2,施肥深度為種下10 15cm ;在玉米播種前2 3天,播種早熟馬鈴薯,播種深度為5 7cm,同時施加化肥B120. Okg/hm2,施肥深度為種下10 15cm ;其中所述化肥A中N、P2O5和K2O的質量比為1.00 0. 53 0. 46,所述化肥B中N、 P2O5和K2O的質量比為1.00 1.12 0.61 ;五、在玉米幼苗出土前壟溝深松或深趟5 IOcm;六、在玉米幼苗二葉一心時,除雜草,疏松壟體,每埯保留1株健康的玉米幼苗;除草后日曬1天,然后深趟扶壟;在玉米長高至32 40cm時,去掉蘗芽,人工鏟除雜草,疏松壟體,之后深趟封壟;七、在7月中旬采用生物防治技術防治玉米螟。
本發明提高玉米產量和土地生產力的玉米復式栽培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一、用聯合整地機進行滅茬、旋耕、深松和起壟,壟體結構為兩個大壟間隔一個小壟,大壟壟底寬1. 30m,壟高0. 25m,壟面0. 9m ;小壟壟底寬0. 65m,壟搞0. 20m,壟面0. 20m ;二、將玉米與早甘蘭按照以下植株布局進行立體復式栽培大壟壟上栽雙行玉米,行距0. 40m,單行株距 0. 20m,保苗株數51282株/hm2 ;小壟栽早甘蘭,單行株距0. 30m,保苗株數10256株/hm2 ; 每條大壟形成兩個邊行,大邊行1. 61m,小邊行0. 92m ;三、玉米播種前施入熟化后的有機肥 30000kg/hm2,早甘蘭播種前施入熟化后的有機肥15000kg/hm2,有機肥中氮、磷和鉀的質量比為1.0 0.5 0.8;四、在土壤穩定通過7°C時,播種玉米,播種深度為3 km,同時施加化肥A350. Okg/hm2,施肥深度為種下10 15cm ;在玉米出苗前,移栽早甘蘭,同時施加化肥B165. Okg/hm2,施肥深度為種下10 15cm ;其中所述化肥A中Ν、Ρ205和K2O的質量比為 1.00 0. 53 0.46,所述化肥 B 中 N、P20jP K2O 的質量比為 1.00 0. 42 0. 30 ;五、在玉米幼苗出土前壟溝深松或深趟5 IOcm ;六、在玉米幼苗二葉一心時,除雜草,疏松壟體, 每埯保留1株健康的玉米幼苗;除草后日曬1天,然后深趟扶壟;在玉米長高至32 40cm 時,去掉蘗芽,人工鏟除雜草,疏松壟體,之后深趟封壟;七、在7月中旬采用生物防治技術防治玉米螟。
本發明提高玉米產量和土地生產力的玉米復式栽培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一、用聯合整地機進行滅茬、旋耕、深松和起壟,壟體結構為兩個大壟間隔一個小壟,大壟壟底寬1. 30m,壟高0. 25m,壟面0. 9m ;小壟壟底寬0. 65m,壟搞0. 20m,壟面0. 20m ; 二、將玉米與辣椒按照以下植株布局進行立體復式栽培大壟壟上栽雙行玉米,行距0. 40m,單行株距 0. 20m,保苗株數51282株/hm2,與常規小壟相同;小壟栽辣椒,單行株距0. 25m,保苗株數 12308株/hm2 ;每條大壟形成兩個邊行,大邊行1. 61m,小邊行0. 92m ;三、玉米播種前施入熟化后的有機肥30000kg/hm2,辣椒播種前施入熟化后的有機肥12000kg/hm2,有機肥中氮、磷和鉀的質量比為1.0 0.5 0.8;四、在土壤穩定通過7°C時,播種玉米,播種深度為3 4cm,同時施加化肥A350. Okg/hm2,施肥深度為種下10 15cm ;在玉米出苗前,移栽早甘蘭, 同時施加化肥B174. Okg/hm2,施肥深度為種下10 15cm ;其中所述化肥A中Ν、Ρ205*Κ20的質量比為1.00 0. 53 0.46,所述化肥B中N、P20jP K2O的質量比為1.00 110 0.64; 五、在玉米幼苗出土前壟溝深松或深趟5 IOcm ;六、在玉米幼苗二葉一心時,除雜草,疏松壟體,每埯保留1株健康的玉米幼苗;除草后日曬1天,然后深趟扶壟;在玉米長高至32 40cm時,去掉蘗芽,人工鏟除雜草,疏松壟體,之后深趟封壟;七、在7月中旬采用生物防治技術防治玉米螟。
本發明提高玉米產量和土地生產力的玉米復式栽培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一、用聯合整地機進行滅茬、旋耕、深松和起壟,壟體結構為一個大壟間隔兩個畦槽,兩畦之間間隔一條0. 60m人行道,大壟壟底寬1. 40m,壟高0. 25m,壟面為1. OOm,畦槽寬0. 60m,槽深 0. 12m;二、將玉米與香菇按照以下植株布局進行立體復式栽培大壟壟上栽三行玉米,行距0. 30m,單行株距0. 19m,保苗株數49342株/hm2 ;畦槽中栽培香菇;每條大壟形成兩個大邊行,行距2. 60m ;三、玉米播種前施入熟化后的有機肥30000kg/hm2,香菇播種前施入熟化后的有機肥沈890kg/hm2,有機肥中氮、磷和鉀的質量比為1.0 0.5 0.8;四、在土壤穩定通過7°C時,播種玉米,播種深度為3 km,同時施加化肥A350. Okg/hm2,施肥深度為種下10 15cm;在玉米出苗后9 11天,種香菇,同時施加化肥B337. Okg/hm2,施肥深度為種下10 15cm;其中所述化肥A中1己05和K2O的質量比為1.00 0. 53 0.46,所述化肥B中N、P2O5和K2O的質量比為1. 00 0. 53 0. 46 ;五、在玉米幼苗出土前壟溝深松或深趟5 IOcm ;六、在玉米幼苗二葉一心時,除雜草,疏松壟體,每埯保留1株健康的玉米幼苗;除草后日曬1天,然后深趟扶壟;在玉米長高至32 40cm時,去掉蘗芽,人工鏟除雜草, 疏松壟體,之后深趟封壟;七、在7月中旬采用生物防治技術防治玉米螟。
本發明是根據玉米和有關作物的生物學特性及時空環境特點,提出將玉米與早熟、矮稈、喜陰的作物搭配組合,建立以玉米為主體的玉米與早熟馬鈴薯、玉米與早甘蘭、玉5米與辣椒、玉米與香菇在一個生態系統內共生的立體復式生物群體。該群體中的不同作物之間不僅沒有破壞性影響,而且能夠有效利用空間位、時間差,以及彼此優勢條件,增加經濟產量和收入。
栽培在大壟上的玉米通過調整植株布局,即橫向加寬,縱向加密,擴大株行空間, 增加綠色觸光面積,提高光合強度,增加太陽能轉化為生物質資源產量,玉米籽實產量(按實際面積計算)比常規小壟增產27. 8% 120. 6%。
栽培在小壟的早熟馬鈴薯和早甘蘭,在玉米沒有起身前,首先利用光、水、熱等條件進行營養生長,當玉米起身后就轉入生殖生長,避開了玉米對其不利影響。這樣就使綠色面積擴大和延長,進而增加了太陽能轉化成生物質資源。早熟馬鈴薯和早甘蘭的產量(按混合面積計算)分別達到3600kg/hm2、6000kg/hm2。栽培在小壟上的辣椒和香菇,利用玉米遮陽保濕條件,更好地完成株體生長發育過程,按混合面積計算,產出辣椒^56kg/hm2、香菇 60000kg Am20
本發明采用的玉米立體復式栽培的土地生產力(收入)有明顯提高,按混合面積計算,玉米與早熟馬鈴薯立體復式栽培土地生產力為27601元/hm2,比常規小壟栽培玉米提高25. ;玉米與早甘蘭立體復式栽培土地生產力為32161元/hm2,比常規小壟栽培玉米提高45. 8% ;玉米與辣椒立體復式栽培土地生產力(收入)為28273元/hm2,比常規小壟栽培玉米提高28. ;玉米與香菇立體復式栽培土地生產力(收入)為165316元/hm2,比常規小壟栽培玉米提高649. 3 %。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技術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舉具體實施方式
,還包括各具體實施方式
間的任意組合。
具體實施方式
一本實施方式提高玉米產量和土地生產力的玉米復式栽培方法, 按以下步驟進行一、用聯合整地機進行滅茬、旋耕、深松和起壟,壟體結構為兩個大壟間隔一個小壟,大壟壟底寬1. 30m,壟高0. 25m,壟面0. 9m ;小壟壟底寬0. 65m,壟搞0. 20m,壟面0. 20m ;二、將玉米與早熟馬鈴薯按照以下植株布局進行立體復式栽培大壟壟上栽雙行玉米,行距0. 40m,單行株距0. 20m,保苗株數51282株/hm2 ;小壟栽早熟馬鈴薯,單行株距0. 25m,保苗株數12308株/hm2 ;每條大壟形成兩個邊行,大邊行1. 61m,小邊行0. 92m ; 三、玉米播種前施入熟化后的有機肥30000kg/hm2,早熟馬鈴薯播種前施入熟化后的有機肥15000kg/hm2,有機肥中氮、磷和鉀的質量比為1.0 0.5 0.8;四、在土壤穩定通過7°C時,播種玉米,播種深度為3 km,同時施加化肥A350. Okg/hm2,施肥深度為種下 10 15cm ;在玉米播種前2 3天,播種早熟馬鈴薯,播種深度為5 7cm,同時施加化肥 B120. Okg/hm2,施肥深度為種下10 15cm ;其中所述化肥A中N、P2O5和K2O的質量比為 1.00 0. 53 0.46,所述化肥 B 中 N、P20jP K2O 的質量比為 1.00 1. 12 0. 61 ;五、在玉米幼苗出土前壟溝深松或深趟5 IOcm ;六、在玉米幼苗二葉一心時,除雜草,疏松壟體, 每埯保留1株健康的玉米幼苗;除草后日曬1天,然后深趟扶壟;在玉米長高至32 40cm 時,去掉蘗芽,人工鏟除雜草,疏松壟體,之后深趟封壟;七、在7月中旬采用生物防治技術防治玉米螟。
本實施方式步驟七中所述生物防治技術防治玉米螟的方法為
(1)赤眼蜂防治玉米螟于7月中旬在玉米螟產卵期,進行放蜂,在連片的玉米地里,按每公頃設75-150個放蜂點,將蜂卡掛在玉米葉背側,卡內蜂卵遇熱孵化出赤眼蜂,每公頃可放出15-30萬頭赤眼幼蜂,這些幼蜂以玉米螟卵為食,把玉米螟消滅在萌芽中。每隔 7天放蜂一次,連放2-3次即可防治玉米螟蟲害發生。
(2)蘇云金桿菌防治玉米螟于7月中旬在玉米螟產卵期,將蘇云金桿菌粉劑配制成乳劑,用人工或飛機噴霧,用藥液量為1. ^g/hm2,每隔7天噴霧一次,連噴2-3次即可防治玉米螟蟲害發生。
玉米籽實產量(按實際面積計算)比常規小壟增產27. 8% 120. 6% ;早熟馬鈴薯的產量(按混合面積計算)達到3600kg/hm2。玉米與早熟馬鈴薯立體復式栽培土地生產力為27601元/hm2,比常規小壟栽培玉米提高了 25. 1%。
具體實施方式
二 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不同的是步驟四所述播種玉米采用機械精量點播或人工埯種方法播種,其中機械精量點播播種量為23 30kg/hm2,人工埯種播種量為22. 5 27. Okg/hm2。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三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或二不同的是步驟四所述播種早熟馬鈴薯采取人工塊栽方法播種。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或二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四本實施方式提高玉米產量和土地生產力的玉米復式栽培方法, 按以下步驟進行一、用聯合整地機進行滅茬、旋耕、深松和起壟,壟體結構為兩個大壟間隔一個小壟,大壟壟底寬1. 30m,壟高0. 25m,壟面0. 9m ;小壟壟底寬0. 65m,壟搞0. 20m,壟面0. 20m ;二、將玉米與早甘蘭按照以下植株布局進行立體復式栽培大壟壟上栽雙行玉米,行距0. 40m,單行株距0. 20m,保苗株數51282株/hm2 ;小壟栽早甘蘭,單行株距0. 30m, 保苗株數10256株/hm2 ;每條大壟形成兩個邊行,大邊行1. 61m,小邊行0. 92m ;三、玉米播種前施入熟化后的有機肥30000kg/hm2,早甘蘭播種前施入熟化后的有機肥15000kg/hm2, 有機肥中氮、磷和鉀的質量比為1.0 0.5 0.8;四、在土壤穩定通過7°C時,播種玉米,播種深度為3 km,同時施加化肥A350. Okg/hm2,施肥深度為種下10 15cm ;在玉米出苗前,移栽早甘蘭,同時施加化肥B165. Okg/hm2,施肥深度為種下10 15cm ;其中所述化肥A 中N、P2O5和K2O的質量比為1.00 0. 53 0. 46,所述化肥B中N、P2O5和K2O的質量比為 1.00 0.42 0. 30 ;五、在玉米幼苗出土前壟溝深松或深趟5 IOcm;六、在玉米幼苗二葉一心時,除雜草,疏松壟體,每埯保留1株健康的玉米幼苗;除草后日曬1天,然后深趟扶壟;在玉米長高至32 40cm時,去掉蘗芽,人工鏟除雜草,疏松壟體,之后深趟封壟;七、在 7月中旬采用生物防治技術防治玉米螟。
本實施方式步驟七中所述生物防治技術防治玉米螟的方法為
(1)赤眼蜂防治玉米螟于7月中旬在玉米螟產卵期,進行放蜂,在連片的玉米地里,按每公頃設75-150個放蜂點,將蜂卡掛在玉米葉背側,卡內蜂卵遇熱孵化出赤眼蜂,每公頃可放出15-30萬頭赤眼幼蜂,這些幼蜂以玉米螟卵為食,把玉米螟消滅在萌芽中。每隔 7天放蜂一次,連放2-3次即可防治玉米螟蟲害發生。
(2)蘇云金桿菌防治玉米螟于7月中旬在玉米螟產卵期,將蘇云金桿菌粉劑配制成乳劑,用人工或飛機噴霧,用藥液量為1. ^g/hm2,每隔7天噴霧一次,連噴2-3次即可防治玉米螟蟲害發生。
玉米籽實產量(按實際面積計算)比常規小壟增產27. 8% 120. 6%;早甘蘭的產7量(按混合面積計算)達到6000kg/hm2。玉米與早甘蘭立體復式栽培土地生產力為32161 元/hm2,比常規小壟栽培玉米提高45. 8%。
具體實施方式
五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四不同的是步驟四所述播種玉米采用機械精量點播或人工埯種方法播種,其中機械精量點播播種量為23 30kg/hm2,人工埯種播種量為22. 5 27. Okg/hm2。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
四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六本實施方式提高玉米產量和土地生產力的玉米復式栽培方法, 按以下步驟進行一、用聯合整地機進行滅茬、旋耕、深松和起壟,壟體結構為兩個大壟間隔一個小壟,大壟壟底寬1. 30m,壟高0. 25m,壟面0. 9m ;小壟壟底寬0. 65m,壟搞0. 20m, 壟面0. 20m ;二、將玉米與辣椒按照以下植株布局進行立體復式栽培大壟壟上栽雙行玉米,行距0. 40m,單行株距0. 20m,保苗株數51282株/hm2,與常規小壟相同;小壟栽辣椒, 單行株距0. 25m,保苗株數12308株/hm2 ;每條大壟形成兩個邊行,大邊行1. 61m,小邊行 0. 92m ;三、玉米播種前施入熟化后的有機肥30000kg/hm2,辣椒播種前施入熟化后的有機肥 12000kg/hm2,有機肥中氮、磷和鉀的質量比為1.0 0.5 0. 8 ;四、在土壤穩定通過7°C時, 播種玉米,播種深度為3 km,同時施加化肥A350. Okg/hm2,施肥深度為種下10 15cm ; 在玉米出苗前,移栽早甘蘭,同時施加化肥B174. Okg/hm2,施肥深度為種下10 15cm ;其中所述化肥A中N、P2O5和K2O的質量比為1. 00 0. 53 0. 46,所述化肥B中N、P2O5和K2O 的質量比為1.00 1. 10 0.64;五、在玉米幼苗出土前壟溝深松或深趟5 IOcm;六、在玉米幼苗二葉一心時,除雜草,疏松壟體,每埯保留1株健康的玉米幼苗;除草后日曬1天, 然后深趟扶壟;在玉米長高至32 40cm時,去掉蘗芽,人工鏟除雜草,疏松壟體,之后深趟封壟;七、在7月中旬采用生物防治技術防治玉米螟。
本實施方式步驟七中所述生物防治技術防治玉米螟的方法為
(1)赤眼蜂防治玉米螟于7月中旬在玉米螟產卵期,進行放蜂,在連片的玉米地里,按每公頃設75-150個放蜂點,將蜂卡掛在玉米葉背側,卡內蜂卵遇熱孵化出赤眼蜂,每公頃可放出15-30萬頭赤眼幼蜂,這些幼蜂以玉米螟卵為食,把玉米螟消滅在萌芽中。每隔 7天放蜂一次,連放2-3次即可防治玉米螟蟲害發生。
(2)蘇云金桿菌防治玉米螟于7月中旬在玉米螟產卵期,將蘇云金桿菌粉劑配制成乳劑,用人工或飛機噴霧,用藥液量為1. ^g/hm2,每隔7天噴霧一次,連噴2-3次即可防治玉米螟蟲害發生。
玉米籽實產量(按實際面積計算)比常規小壟增產27. 8% 120. 6% ;辣椒的產量(按混合面積計算)達到^56kg/hm2。玉米與辣椒立體復式栽培土地生產力(收入)為 28273元/hm2,比常規小壟栽培玉米提高觀.1 %。
具體實施方式
七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六不同的是步驟四所述播種玉米采用機械精量點播或人工埯種方法播種,其中機械精量點播播種量為23 30kg/hm2,人工埯種播種量為22. 5 27. Okg/hm2。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
六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八本實施方式提高玉米產量和土地生產力的玉米復式栽培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一、用聯合整地機進行滅茬、旋耕、深松和起壟,壟體結構為一個大壟間隔兩個畦槽,兩畦之間間隔一條0. 60m人行道,大壟壟底寬1. 40m,壟高0. 25m,壟面為1. OOm,畦槽寬0. 60m,槽深0. 12m ;二、將玉米與香菇按照以下植株布局進行立體復式栽培大壟壟上栽三行玉米,行距0. 30m,單行株距0. 19m,保苗株數49342株/hm2 ;畦槽中栽培香菇;每條大壟形成兩個大邊行,行距2. 60m ;三、玉米播種前施入熟化后的有機肥 30000kg/hm2,香菇播種前施入熟化后的有機肥^890kg/hm2,有機肥中氮、磷和鉀的質量比為1.0 0.5 0.8;四、在土壤穩定通過7°C時,播種玉米,播種深度為3 km,同時施加化肥A350. Okg/hm2,施肥深度為種下10 15cm;在玉米出苗后9 11天,種香菇,同時施加化肥B337. Okg/hm2,施肥深度為種下10 15cm ;其中所述化肥A中Ν、Ρ205和K2O的質量比為 1. 00 0. 53 0. 46,所述化肥 B 中 N、P2O5 和 K2O 的質量比為 1. 00 0. 53 0. 46 ; 五、在玉米幼苗出土前壟溝深松或深趟5 IOcm ;六、在玉米幼苗二葉一心時,除雜草,疏松壟體,每埯保留1株健康的玉米幼苗;除草后日曬1天,然后深趟扶壟;在玉米長高至32 40cm時,去掉蘗芽,人工鏟除雜草,疏松壟體,之后深趟封壟;七、在7月中旬采用生物防治技術防治玉米螟。
本實施方式步驟七中所述生物防治技術防治玉米螟的方法為
(1)赤眼蜂防治玉米螟于7月中旬在玉米螟產卵期,進行放蜂,在連片的玉米地里,按每公頃設75-150個放蜂點,將蜂卡掛在玉米葉背側,卡內蜂卵遇熱孵化出赤眼蜂,每公頃可放出15-30萬頭赤眼幼蜂,這些幼蜂以玉米螟卵為食,把玉米螟消滅在萌芽中。每隔 7天放蜂一次,連放2-3次即可防治玉米螟蟲害發生。
(2)蘇云金桿菌防治玉米螟于7月中旬在玉米螟產卵期,將蘇云金桿菌粉劑配制成乳劑,用人工或飛機噴霧,用藥液量為1. ^g/hm2,每隔7天噴霧一次,連噴2-3次即可防治玉米螟蟲害發生。
玉米籽實產量(按實際面積計算)比常規小壟增產27. 8% 120. 6% ;香菇的產量(按混合面積計算)達到60000kg/hm2。玉米與香菇立體復式栽培土地生產力(收入) 為165316元/hm2,比常規小壟栽培玉米提高649. 3%。
具體實施方式
九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八不同的是步驟四所述播種玉米采用機械精量點播或人工埯種方法播種,其中機械精量點播播種量為23 30kg/hm2,人工埯種播種量為22. 5 27. Okg/hm2。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
八相同。
權利要求
1.提高玉米產量和土地生產力的玉米復式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提高玉米產量和土地生產力的玉米復式栽培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一、用聯合整地機進行滅茬、旋耕、深松和起壟,壟體結構為兩個大壟間隔一個小壟,大壟壟底寬1. 30m,壟高0. 25m,壟面0. 9m ;小壟壟底寬0. 65m,壟搞0. 20m,壟面0. 20m ;二、將玉米與早熟馬鈴薯按照以下植株布局進行立體復式栽培大壟壟上栽雙行玉米,行距0. 40m,單行株距0. 20m,保苗株數51282株/hm2 ;小壟栽早熟馬鈴薯,單行株距0. 25m,保苗株數12308株/hm2 ;每條大壟形成兩個邊行,大邊行 1. 61m,小邊行0. 92m ;三、玉米播種前施入熟化后的有機肥30000kg/hm2,早熟馬鈴薯播種前施入熟化后的有機肥15000kg/hm2,有機肥中氮、磷和鉀的質量比為1.0 0.5 0.8;四、在土壤穩定通過7°C時,播種玉米,播種深度為3 4cm,同時施加化肥A350. Okg/hm2,施肥深度為種下10 15cm ;在玉米播種前2 3天,播種早熟馬鈴薯,播種深度為5 7cm,同時施加化肥B120. Okg/hm2,施肥深度為種下10 15cm ;其中所述化肥A中Ν、Ρ205和K2O的質量比為 1.00 0. 53 0.46,所述化肥 B 中 N、P205 * K2O 的質量比為 1.00 112 0.61; 五、在玉米幼苗出土前壟溝深松或深趟5 IOcm ;六、在玉米幼苗二葉一心時,除雜草,疏松壟體,每埯保留1株健康的玉米幼苗;除草后日曬1天,然后深趟扶壟;在玉米長高至32 40cm時,去掉蘗芽,人工鏟除雜草,疏松壟體,之后深趟封壟;七、在7月中旬采用生物防治技術防治玉米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玉米產量和土地生產力的玉米復式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四所述播種玉米采用機械精量點播或人工埯種方法播種,其中機械精量點播播種量為23 30kg/hm2,人工埯種播種量為22. 5 27. Okg/hm2。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提高玉米產量和土地生產力的玉米復式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四所述播種早熟馬鈴薯采取人工塊栽方法播種。
4.提高玉米產量和土地生產力的玉米復式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提高玉米產量和土地生產力的玉米復式栽培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一、用聯合整地機進行滅茬、旋耕、深松和起壟,壟體結構為兩個大壟間隔一個小壟,大壟壟底寬1. 30m,壟高0. 25m,壟面0. 9m ;小壟壟底寬0. 65m,壟搞0. 20m,壟面0. 20m ;二、將玉米與早甘蘭按照以下植株布局進行立體復式栽培大壟壟上栽雙行玉米,行距0. 40m,單行株距0. 20m,保苗株數51282株/hm2 ;小壟栽早甘蘭,單行株距0. 30m,保苗株數10256株/hm2 ;每條大壟形成兩個邊行,大邊行1. 61m, 小邊行0. 92m ;三、玉米播種前施入熟化后的有機肥30000kg/hm2,早甘蘭播種前施入熟化后的有機肥15000kg/hm2,有機肥中氮、磷和鉀的質量比為1.0 0.5 0.8;四、在土壤穩定通過7°C時,播種玉米,播種深度為3 km,同時施加化肥A350. Okg/hm2,施肥深度為種下 10 15cm ;在玉米出苗前,移栽早甘蘭,同時施加化肥B165. Okg/hm2,施肥深度為種下10 15cm ;其中所述化肥A中N、P2O5和K2O的質量比為1.00 0. 53 0. 46,所述化肥B中N、 P2O5和K2O的質量比為1.00 0.42 0.30;五、在玉米幼苗出土前壟溝深松或深趟5 10cm;六、在玉米幼苗二葉一心時,除雜草,疏松壟體,每埯保留1株健康的玉米幼苗;除草后日曬1天,然后深趟扶壟;在玉米長高至32 40cm時,去掉蘗芽,人工鏟除雜草,疏松壟體,之后深趟封壟;七、在7月中旬采用生物防治技術防治玉米螟。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提高玉米產量和土地生產力的玉米復式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四所述播種玉米采用機械精量點播或人工埯種方法播種,其中機械精量點播播種量為23 30kg/hm2,人工埯種播種量為22. 5 27. Okg/hm2。
6.提高玉米產量和土地生產力的玉米復式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提高玉米產量和土地生產力的玉米復式栽培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一、用聯合整地機進行滅茬、旋耕、深松和起壟,壟體結構為兩個大壟間隔一個小壟,大壟壟底寬1. 30m,壟高0. 25m,壟面0. 9m ;小壟壟底寬0. 65m,壟搞0. 20m,壟面0. 20m ;二、將玉米與辣椒按照以下植株布局進行立體復式栽培大壟壟上栽雙行玉米,行距0. 40m,單行株距0. 20m,保苗株數51282株/hm2,與常規小壟相同;小壟栽辣椒,單行株距0. 25m,保苗株數12308株/hm2 ;每條大壟形成兩個邊行,大邊行1. 61m,小邊行0. 92m ;三、玉米播種前施入熟化后的有機肥30000kg/hm2,辣椒播種前施入熟化后的有機肥12000kg/hm2,有機肥中氮、磷和鉀的質量比為1.0 0.5 0.8;四、在土壤穩定通過7°C時,播種玉米,播種深度為3 km,同時施加化肥A350. Okg/hm2,施肥深度為種下10 15cm ;在玉米出苗前,移栽早甘蘭,同時施加化肥B174. Okg/hm2,施肥深度為種下10 15cm;其中所述化肥A中1己05和K2O的質量比為1.00 0. 53 0.46,所述化肥B中N、P2O5和K2O的質量比為1. 00 1. 10 0. 64 ;五、在玉米幼苗出土前壟溝深松或深趟5 IOcm ;六、在玉米幼苗二葉一心時,除雜草,疏松壟體,每埯保留1株健康的玉米幼苗;除草后日曬1天,然后深趟扶壟;在玉米長高至32 40cm時,去掉蘗芽,人工鏟除雜草, 疏松壟體,之后深趟封壟;七、在7月中旬采用生物防治技術防治玉米螟。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提高玉米產量和土地生產力的玉米復式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四所述播種玉米采用機械精量點播或人工埯種方法播種,其中機械精量點播播種量為23 30kg/hm2,人工埯種播種量為22. 5 27. Okg/hm2。
8.提高玉米產量和土地生產力的玉米復式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提高玉米產量和土地生產力的玉米復式栽培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一、用聯合整地機進行滅茬、旋耕、深松和起壟,壟體結構為一個大壟間隔兩個畦槽,兩畦之間間隔一條0. 60m人行道,大壟壟底寬1.40m,壟高0. 25m,壟面為1.00m,畦槽寬0. 60m,槽深0. 12m ;二、將玉米與香菇按照以下植株布局進行立體復式栽培大壟壟上栽三行玉米,行距0. 30m,單行株距0. 19m,保苗株數 49342株/hm2 ;畦槽中栽培香菇;每條大壟形成兩個大邊行,行距2. 60m ;三、玉米播種前施入熟化后的有機肥30000kg/hm2,香菇播種前施入熟化后的有機肥^890kg/hm2,有機肥中氮、磷和鉀的質量比為1.0 0.5 0.8 ;四、在土壤穩定通過7°C時,播種玉米,播種深度為3 km,同時施加化肥A350. Okg/hm2,施肥深度為種下10 15cm ;在玉米出苗后9 11天,種香菇,同時施加化肥B337. Okg/hm2,施肥深度為種下10 15cm ;其中所述化肥A 中N、P2O5和K2O的質量比為1.00 0. 53 0. 46,所述化肥B中N、P2O5和K2O的質量比為 1.00 0. 53 0.46 ;五、在玉米幼苗出土前壟溝深松或深趟5 10cm;六、在玉米幼苗二葉一心時,除雜草,疏松壟體,每埯保留1株健康的玉米幼苗;除草后日曬1天,然后深趟扶壟;在玉米長高至32 40cm時,去掉蘗芽,人工鏟除雜草,疏松壟體,之后深趟封壟;七、在 7月中旬采用生物防治技術防治玉米螟。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提高玉米產量和土地生產力的玉米復式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四所述播種玉米采用機械精量點播或人工埯種方法播種,其中機械精量點播播種量為23 30kg/hm2,人工埯種播種量為22. 5 27. Okg/hm2。
全文摘要
提高玉米產量和土地生產力的玉米復式栽培方法,涉及玉米復式栽培方法。本發明是要解決現有的栽培方法中玉米籽實產量低,土地生產力差的問題。方法用聯合整地機進行滅茬、旋耕、深松和起壟;將玉米與早熟馬鈴薯、早甘蘭、辣椒或香菇進行立體復式栽培;播種前施入熟化后的有機肥;在土壤穩定通過7℃時,播種玉米,播種早熟馬鈴薯、早甘蘭、辣椒或香菇;在玉米幼苗出土前壟溝深松或深趟;在玉米幼苗二葉一心時,除雜草,每埯保留1株玉米幼苗;除草后日曬1天,深趟扶壟;在玉米長高至32~40cm時,去掉蘗芽,除雜草,疏松壟體,之后深趟封壟;采用生物防治技術防治玉米螟。玉米籽實產量比常規小壟增加,土地生產力有明顯提高。
文檔編號A01G1/00GK102498859SQ201110333850
公開日2012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28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28日
發明者劉洪家, 王占哲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