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玉米、花生或大豆的周年多熟生產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作物高產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玉米、花生或大豆的周年多熟生產方法, 也可以稱為“非播種植生產方法”。
技術背景目前,玉米、花生、大豆等作物生產均采用將種子直接播種在大田內的方式進行生產, 這種方式的生產在開花結籽前有很長一段時間是種子在大田內的萌發和苗期營養體生長階段,而此時光溫資源又多處于最佳階段,能否充分利用這段光溫資源、不使這一時間段內的光熱資源由于種苗處于地下萌發或種苗雖處于地上但苗期因空間占用小而浪費,目前生產上尚無有效的解決辦法。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玉米、花生或大豆的非播種植生產方法,該方法能夠大大縮短作物在大田的生長時間,從而使其對光熱資源的利用更加充分,并有效的縮短作物周年生產周期,使其可以由周年一熟變為周年兩熟、周年兩熟變為周年三熟,大幅度提高周年單位面積產量。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玉米、花生或大豆的周年多熟生產方法,該方法為先將玉米、花生或大豆第一茬種苗寄養在裝有土壤基質的帶孔穴育苗盤上,待主莖長至ι 一 20片葉時,將其從育苗盤孔穴中拔出栽入大田,作為大田中的第一茬苗(可用移栽機機械化移栽)。
具體的,在第一茬種苗從育苗盤孔穴中拔出栽入大田之后,接著按照與第一茬種苗相同的方法培育第二茬種苗,待大田中的第一茬苗成熟收獲后,再將第二茬種苗從育苗盤孔穴中拔出移栽入大田(作為大田中的第二茬苗),這樣使育苗和種植交叉重疊,依此反復可根據季節種植第三茬或第四茬。
所述種苗寄養為在育苗盤孔穴內播種后直接長出的種苗,或在育苗盤以外的設施內(如塑料大棚或溫室等)經催芽生長后移栽入育苗盤孔穴內的種苗。寄養期間溫度保持 5 — 40°C,基質相對濕度保持40— 70%,期間噴施0. 0001—1000mg/Kg的植物調節劑。采用噴施方式時,以將植物調節劑配成質量百分濃度為0. 0001—1000mg/Kg的水溶液為宜,這樣可以增加玉米、花生或大豆種苗的根系數量和根系強度,所述孔穴為圓形或方形;孔穴直徑或邊長為1一 1000mm。
所述育苗盤為塑料或泡沫材料等。
所述植物調節劑為N,N-二甲基哌錠氯化物、B引哚乙酸、B引哚乙酸鈉、萘乙酸、萘乙酸鈉、吲哚丁酸、吲哚丁酸鈉、吲哚丁酸甲酯、2,4一D 丁酯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組合。
本發明通過把玉米、大豆或花生等種苗寄養在育苗盤上,而非直接在大田內播種的生產方法,將玉米、大豆或花生等種子的萌發和苗期的生長放在了大田之外,大大縮短了其在大田的生產時間,使前期的非大田內種苗培育和后期的大田內種植交叉重疊(而直播方式其育苗和種植均在大田內完成),從而使其對光熱資源的利用更加充分,并對其周年生產周期進行了有效的縮短,使其可以實現由一熟變兩熟、兩熟變三熟,周年單位面積產量可以得到大幅度提高。
過去棉花為解決一播全苗和促早,采用了營養缽育苗移栽技術,而花生、大豆等作物一是由于生育期比棉花短,在現有熟制條件下不需要進行促早,二是由于種植密度大,若采用營養缽則生產成本極高。因此,盡管采用直接在大田內播種經常會發生出苗不齊、缺苗斷壟等嚴重影響產量的情況,但卻無法采用營養缽育苗的辦法解決問題。因而,目前也無任何采用此種技術去提高玉米、大豆或花生等作物光熱資源利用率的設想。
園藝花卉等植物雖然采用在育苗盤內育苗的方式生產種苗,但僅限于進行種苗生產或提早上市,其目的不涉及將其由周年一熟變兩熟、兩熟變三熟之目的。且由于多采用非土化基質材料,受資源不可再生及價格等因素的影響,因而目前也無任何采用此種技術去提高玉米、大豆或花生等作物光熱資源利用率的設想。
本發明方法的創新點在于將種苗寄養在育苗盤孔穴內,利用育苗盤孔穴使玉米、 花生或大豆的種苗根系和其內的土壤基質結為較好的網狀基質體,既可方便人工大田移栽也可方便機械化大田移栽,實現了縮短玉米、花生或大豆的大田生長時間、使其可以由周年一熟變周年兩熟、周年兩熟變周年三熟、大幅度提高了玉米、花生或大豆的大田周年單位面積產量。該方法生產成本極低,使用方便,增產效果明顯。
和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和棉花營養缽育苗技術相比,傳統的營養缽育苗是利用制缽器將一定濕度的土壤壓制成體積較大的缽體,此缽體不但制作勞動強度大,制作用工較多,而且所制缽體強度較小, 遇微力震動即散缽,無法適應機械化育苗或機械化移栽的技術要求。因而,無法在玉米、花生或大豆的大田生產上采用。本發明利用育苗盤孔穴使玉米、花生或大豆的種苗根系和其內的土壤基質結為較好的網狀基質體,既可方便人工大田移栽也可方便機械化大田移栽, 實現了縮短玉米、花生或大豆的大田生長時間、使其可以由周年一熟變周年兩熟、周年兩熟變周年三熟、大幅度提高了玉米、花生或大豆的大田周年單位面積產量。該方法生產成本極低,使用方便,增產效果明顯。
和園藝花卉等植物采用育苗盤育苗的方式相比,傳統的園藝花卉育苗由于土壤黏重、透氣性差、植物無法良好生長等原因均采用非土化基質材料,多為蛭石、珍珠巖、草炭等不可再生資源,也均為密度較小材質資源、運輸成本極高。若在玉米、花生或大豆的大田生產上采用,不但生產成本極高且由于其用量極大基質資源將很快枯竭。因此,目前尚未將其應用于玉米、花生或大豆的大田生產的相關報道。此外,園藝花卉等植物育苗目的也僅限于進行種苗生產或提早上市,不涉及將其由周年一熟變兩熟、兩熟變三熟之目的。而本發明拋棄了非土化材料作基質,利用育苗盤孔穴使玉米、花生或大豆的種苗根系和其內的土壤基質結為較好的網狀基質體,既可方便人工大田移栽也可方便機械化大田移栽,實現了縮短玉米、花生或大豆的大田生長時間,使其可以由周年一熟變周年兩熟、周年兩熟變周年三熟,大幅度提高了玉米、花生或大豆的大田周年單位面積產量及作物對光熱資源的利用率, 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和勞動強度,實現了大幅提高產量之目的。
和中國專利“ZL201110044766. 6 (作物工廠化土壤基質育苗移栽方法)、 ZL201110044767. 0 (植物兩苗互作育苗方法)”相比,兩專利雖然采用土壤作基質,但因其要克服土壤黏重、透氣性差、植物無法良好生長等問題而必須采用兩苗互作育苗,播種工序復雜環節多。且其育苗目的也僅限于進行種苗生產或提早上市,不涉及將其由周年一熟變兩熟、兩熟變三熟之目的。而本發明拋棄了必須利用互作植物根系才能使根系和土壤基質結為網狀基質體的技術,利用育苗盤孔穴在生長調節劑的作用下直接由目的作物玉米、花生或大豆的種苗根系和基質形成網狀體,大大減少了播種環節和生產成本。且通過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大大延長了種苗寄養時間,實現了縮短玉米、花生或大豆的大田生長時間、使其可以由周年一熟變周年兩熟、周年兩熟變周年三熟、大幅度提高了玉米、花生或大豆的大田周年單位面積產量。
和大田直播方式比,本發明大大縮短了玉米、花生或大豆的大田生長時間、使其可以由周年一熟變周年兩熟、周年兩熟變周年三熟、大幅度提高了玉米、花生或大豆的大田周年單位面積產量。且有效地解決了玉米、大豆、花生在采用大田直播時出苗不齊、缺苗斷壟等問題,增產效果極其顯著。如以花生120天左右的生長期(育苗期60天+果實生長期 60天)為例,先在育苗盤中培育種苗(約60天),然后將種苗移入大田中,這樣種苗在大田的生長期僅為60天左右。花生成熟收獲后,可以將下一批預先培育好的種苗再次移入大田中生長約60天成熟后收獲。這樣以來,和直播種植方式相比較,同樣是120天,采用本發明方法,可以收獲兩季花生。因而,大大提高了花生產量。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通過優選實施例對本發明方法進行詳細說明,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限于此,該試驗于2010年進行。
(1)花生實施方案處理A 于4月5日,用播種機將一粒花生種子播種在孔穴邊長為18mm的育苗盤(育苗盤為塑料材料)內作為第一茬種苗,播種后上蓋約Icm厚度的土壤,之后放入蓋有農膜的拱棚內(溫度保持在12 - 30°C,因早晚存在溫差),從育苗盤上部用濃度10mg/Kg的吲哚乙酸鈉水溶液將土壤濕度保持在60%-65%。出苗后,噴施含有N、P、K養分的營養液(含0. 01%尿素和0. 01%磷酸二氫鉀,其余為水)使土壤濕度保持在60%-65%,待花生主莖長至8-10片葉 (因品種不同、約6月5日前后種苗大約至開花)時,將第一茬花生種苗輕輕從穴孔中拔出移栽入大田,作為大田中的第一茬花生苗。之后可按照與第一茬花生種苗相同的方法培育第二茬花生種苗,于大田中的第一茬花生苗成熟收獲后,再將第二茬花生種苗移栽入大田。
處理B 于4月5日,用人工將一?;ㄉN子播種在孔穴邊長為18mm的育苗盤(育苗盤為塑料材料)內,播種后上蓋約Icm厚度的土壤,之后放入蓋有農膜的拱棚內(溫度條件和處理A相同),從育苗盤上部用濃度10mg/Kg的吲哚乙酸鈉水溶液將土壤濕度保持在 60%-65%。出苗后,噴施含有N、P、K養分的營養液(含0. 01%尿素和0. 01%磷酸二氫鉀,其余為水)使土壤濕度保持在60%-65%,待花生主莖長至8-10片葉(因品種不同、約6月5日前后種苗大約至開花)時,將花生種苗輕輕從穴孔中拔出移栽入大田,作為大田中的第一茬花生苗。之后可按照與第一茬花生種苗相同的方法培育第二茬花生種苗,于大田中的第一茬花生苗成熟收獲后,再將第二茬花生種苗移栽入大田。
處理C:于4月5日,按照棉花生產上傳統的營養缽育苗方法進行花生育苗,之后移栽入大田。接著可按照上述方法育第二茬種苗,于第一茬苗成熟收獲后,再將第二茬種苗移栽入大田。
處理D 于6月5日,采用傳統大面積應用的花生直接播種方式進行播種。
不同處理方法所得結果見下表
權利要求
1.一種玉米、花生或大豆的周年多熟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將玉米、花生或大豆第一茬種苗寄養在裝有土壤基質的帶孔穴育苗盤上,待主莖長至ι 一 20片葉時,將其從育苗盤孔穴中拔出栽入大田。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玉米、花生或大豆的周年多熟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茬種苗從育苗盤孔穴中拔出栽入大田之后,接著按照與第一茬種苗相同的方法培育第二茬種苗,待大田中的第一茬苗成熟收獲后,再將第二茬種苗從育苗盤孔穴中拔出移栽入大田,依此反復可根據季節種植第三茬或第四茬。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玉米、花生或大豆的周年多熟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種苗寄養為在育苗盤孔穴內播種后直接長出的種苗,或在育苗盤以外的設施內經催芽生長后移栽入育苗盤孔穴內的種苗。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玉米、花生或大豆的周年多熟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寄養期間溫度保持5—40°C,基質相對濕度保持40—70%,期間噴施0. 0001—1000mg/Kg的植物調節劑。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玉米、花生或大豆的周年多熟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穴為圓形或方形;孔穴直徑或邊長為1一 1000mm。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玉米、花生或大豆的周年多熟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盤為塑料或泡沫材料。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玉米、花生或大豆的周年多熟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調節劑為N,N-二甲基哌錠氯化物、B引哚乙酸、B引哚乙酸鈉、萘乙酸、萘乙酸鈉、B引哚丁酸、B引哚丁酸鈉、吲哚丁酸甲酯、2,4一D 丁酯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組合。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玉米、花生或大豆的周年多熟生產方法,具體為先將玉米、花生或大豆第一茬種苗寄養在裝有土壤基質的帶孔穴育苗盤上,待主莖長至1-20片葉時,將其從育苗盤孔穴中拔出栽入大田。在第一茬種苗從育苗盤孔穴中拔出栽入大田之后,接著按照同樣的方法培育第二茬種苗,待大田中的第一茬苗成熟收獲后,再將第二茬種苗從育苗盤孔穴中拔出移栽入大田,依此反復可根據季節種植第三茬或第四茬。該方法通過將種苗寄養不僅實現玉米、花生或大豆的周年一熟變兩熟、兩熟變三熟。還可以通過機械化育苗和機械化移栽,解決出苗不齊、缺苗斷壟等問題,成本低、勞動強度小,有很好的周年增產效果。
文檔編號A01G9/10GK102487677SQ20111036640
公開日2012年6月13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8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8日
發明者楊鐵鋼, 胡海燕 申請人:河南省農業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