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對稱布置螺旋槳式自壓氣、吸氣、吸水增氧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增氧機,具體涉及一種對稱布置螺旋槳式自壓氣、吸氣、吸水增氧機。
背景技術:
增氧機是一種常被應用于漁業養殖業的機器,使空氣中的“氧”迅速轉移到養殖水體中,它不但能解決池塘養殖中因為缺氧而產生的魚浮頭的問題,而且可以消除有害氣體, 促進水體對流交換,改善水質條件,降低飼料系數,提高魚池活性和初級生產率,從而可提高放養密度,增加養殖對象的攝食強度,促進生長,使畝產大幅度提高,充分達到養殖增收的目的。設計增氧機時所采取的措施有1)利用機械部件攪動水體,促進對流交換和界面更新;2)把水分散為細小霧滴,噴入氣相,增加水一氣的接觸面積;3)通過負壓吸氣,把氣體分散為微氣泡,壓入水中。目前市場上出售的增氧機主要有1)葉輪式增氧機,通過攪拌水體和曝氣原理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增氧能力、動力效率均優于其他機型,產生提水和推動水體混合的作用, 一般用于水深1米以上的大面積的池塘養殖。2)水車式增氧機,利用旋轉的漿葉在入水時的沖擊和出水時的離心甩動作用,在水面激起水花,促進空氣中的氧溶入水中,具有良好的增氧及促進水體流動的效果,適用于淤泥較深,面積100(T2540 Hf的池塘使用。3)射流式增氧機,由潛水泵和射流管配套組合而成,其結構簡單,水泵里的水從射管內的噴嘴高速射出。產生負壓、吸人空氣,水和氣在混合室里混合,然后由擴散管壓出,溶氧就會隨著直線方向的水流擴散。很適合養魚密度大的深水魚池使用。4)噴水式增氧機,利用水泵把水送入裝在魚池中部和岸邊的噴頭,將水噴出并呈降雨式落下,使水與空氣接觸達到增加溶氧的目的。該機只適用淺水小池塘。同時還有藝術觀賞效果,適用于園林或旅游區養魚池使用。 5)充氣式增氧機,主機是空氣壓縮機或鼓風機。當空氣加壓后通過水底安裝的沙濾心或微孔塑料管時,排出微小氣泡,在氣泡上升的過程中,一部分氧氣溶入了水中,形成水體運動。 該機適合深水池使用。其特點是增氧量較大,缺點是成本較高。6)吸入式增氧機,是利用潛入水中旋轉的葉輪將中、下層水攪動并向前推進,將死水變成活水,并產生負壓,通過負壓管將空氣吸人送到中、下層貧氧水中。因而混合力強,對下層水的增氧能力強。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對稱布置螺旋槳式自壓氣、吸氣、吸水增氧機,提高增氧效率。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電機通過鏈傳動將動力傳給空心軸;空心軸的上端面與壓氣輪底部相連接,壓氣輪是一個帶有內螺旋葉片的錐形體,壓氣輪的底部通孔與空心軸的孔相通;空心軸外面套有空心套筒,空心套筒的上端面與兩側秤桿的一端連接,兩根秤桿另一端分別固定有浮球; 電機固定在秤桿上;在空心套筒的兩端與空心軸之間都裝有滾動軸承;空心套筒的下端面與吸氣室連接;空心軸末端裝有主動圓錐齒輪,主動圓錐齒輪與兩邊的從動圓錐齒輪嚙合, 兩個從動圓錐齒輪分別裝在各自的空心輸出軸的一端上,所述的三個圓錐齒輪都包容在吸氣室內;兩根空心輸出軸另一端伸出吸氣室,空心輸出軸與吸氣室之間裝有軸承,兩根空心輸出軸另一端均裝有螺旋漿和擴散器;兩根空心輸出軸伸出吸氣室部分包括螺旋漿和擴散器均套在各自導流罩內,兩個導流罩固定在吸氣室的端面上,且與各自空心輸出軸共軸線; 吸水管從吸氣室底面進入并固定在吸氣室上,吸水管進入吸氣室后一分為二,分出的兩根管分別伸進各自空心輸出軸內。所述的兩個擴散器的外形是一個錐體,錐體大頭直徑與兩個螺旋漿的輪轂直徑相等,兩個擴散器里面是一錐孔,錐孔小頭直徑與各自空心輸出軸的內徑相等,錐孔錐面上有螺旋葉片,該螺旋葉片的螺旋方向與各自螺旋漿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的兩個導流罩靠近吸氣室的一端有八根刪條,八根刪條的一端是兩個導流罩的連接底板,另一端是圓柱筒,圓柱筒上面有很多小孔,裝配后兩個導流罩的端面比兩個擴散器端面長出8(Tl50mm。本實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綜合利用各種增氧措施螺旋槳高速旋轉攪動水體,促進對流交換和水一氣界面更新;螺旋槳高速旋轉產生負壓,從而產生吸氣、吸水效果;采用壓氣輪高速旋轉產生壓氣,大大增加進氣量;吸水管的增設,產生雙層環形氣液界面,大大增加接觸面積; 擴散器的內螺旋與螺旋槳的螺旋方向相反,增加水一氣之間的剪切作用,帶小孔的導流罩把氣泡分散為更小的氣泡,進一步增加水一氣的接觸面積,提高增氧效率。有兩套螺旋槳對稱布置,從理論上增氧機在池塘中就平衡,減少增氧機在池塘固定的難度。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傳動原理示意圖。圖2是導流罩沿中心軸線的剖視圖。圖3是圖2的A-A剖視圖。圖4是圖2的B-B剖視圖。圖5是導流罩、吸水管、空心輸出軸、螺旋漿和擴散器的局部裝配及相對位置示意圖。圖中1、電機,2、空心軸,3、壓氣輪,4、空心套筒,5、秤桿,6、浮球,7、滾動軸承,8、 吸氣室,9、主動圓錐齒輪,10、10,、兩個從動圓錐齒輪,11、11,、空心輸出軸,12、12,、軸承,13、13’、螺旋漿,14,14'、擴散器,15、15’、導流罩,16、吸水管。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廣5所示,本實用新型電機1通過鏈傳動將動力傳給空心軸2 ;空心軸2的上端面與壓氣輪3底部相連接,壓氣輪3是一個帶有內螺旋葉片的錐形體,壓氣輪3的底部有一通孔與空心軸2的孔相通;空心軸2外面套有空心套筒4,空心套筒4的上端面與秤桿5 的一端連接,秤桿5另一端固定有浮球6 ;電機1固定在秤桿5上;在空心套筒4的兩端與空心軸3之間都裝有滾動軸承7 ;空心套筒4的下端面與吸氣室8連接;空心軸3末端裝有主動圓錐齒輪9,主動圓錐齒輪9與左右兩邊的從動圓錐齒輪10、10’嚙合,兩個從動圓錐齒輪10、10’分別裝在各自的空心輸出軸11、11’上,三個圓錐齒輪都包容在吸氣室8內;空心輸出軸11、11’另一端伸出吸氣室8,空心輸出軸11、11’與吸氣室8之間有軸承12、12’,空心輸出軸11、11,末端裝有螺旋漿13,13'和擴散器14,14';空心輸出軸11,11'伸出吸氣室8部分包括螺旋漿13、13’和擴散器14、14’套在導流罩15、15’內,導流罩15、15’固定在吸氣室8的端面上,且與空心輸出軸11、11’共軸線;吸水管16從吸氣室8側面進入并固定在吸氣室8上,吸水管16進入吸氣室8后一分為二,分出的兩根管分別伸進空心輸出軸 11、11,內。吸氣室8左右兩端面各有一套從動圓錐齒輪10、10 ’、空心輸出軸11、11’、軸承12、 12’、螺旋漿13、13’、擴散器14、14’和導流罩15、15’,這兩套為對稱布置,參數尺寸一樣。兩個擴散器14、14’的外形是一個錐體,錐體大頭直徑的大小與兩個螺旋漿13、 13’的輪轂直徑相等,兩個擴散器14、14’里面是一錐孔,錐孔小頭直徑與空心兩個輸出軸 11、11’的內徑一樣,錐孔錐面上有螺旋葉片,該螺旋葉片的螺旋方向與兩個螺旋漿13、13’ 的螺旋方向相反。兩個導流罩15、15’的背面(靠近吸氣室8的一端)部分是八根刪條,八根刪條的一端是兩個導流罩15、15’的連接底板,另一端是圓柱筒,圓柱筒上面有很多小孔,裝配后兩個導流罩15、15’的端面比兩個擴散器14、14’端面長出8(Tl50mm。為解決工作時的密封問題,空心套筒4的下端面與吸氣室8的連接處有環形的0 型密封圈;兩個空心輸出軸11、11’穿過吸氣室8的端面,此處除了兩個軸承12、12’外,在軸承的兩端還有骨架密封圈。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本實用新型工作時,動力由電機1輸入,通過鏈傳動,將動力傳給空心軸2,空心軸2的上端連接有壓氣輪3,壓氣輪3底部有一孔與空心軸相通,壓氣輪內部有螺旋葉片,高速旋轉式,螺旋葉片吸氣,將氣體壓入空心軸2。空心軸2外面套有空心套筒4,之間有滾動軸承7,空心套筒4的上端部與秤桿5連接,秤桿5的另一端與浮球6連接,電機1固定在秤桿5上。這樣整臺增氧機的重量由浮球6的浮力承擔。空心套筒的下端面與吸氣室8連接,空心軸2的下端固定有主動圓錐齒輪9,主動圓錐齒輪9和左右兩邊的從動圓錐齒輪10、10’嚙合,從兩個動圓錐齒輪10、10’分別裝在各自的兩個空心輸出軸11、11’上,兩個空心輸出軸11、11’伸出吸氣室8,兩個空心輸出軸 11、11’的另一端都裝有螺旋漿13、13’和擴散器14、14’,這樣電機1的動力就傳到兩個螺旋漿13、13’和兩個擴散器14、14’上。兩個擴散器14、14’的外形是一個錐體,錐體大頭直徑的大小與兩個螺旋漿13、13’的輪轂直徑相等,兩個擴散器14、14’里面是一錐孔,錐孔小頭直徑與兩個空心輸出軸11、11’的內徑一樣,錐孔錐面上有螺旋葉片,該螺旋葉片的螺旋方向與兩個螺旋漿13、13’的螺旋方向相反。吸水管16從吸氣室8側面進入并固定在吸氣室8上,吸水管16進入吸氣室8后一分為二,分出的兩根管分別伸進空心輸出軸11、11’內。 兩個螺旋漿13、13’高速旋轉,在槳葉背部產生負壓,同時兩個螺旋槳13、13’推水前進產生一定的水流,在尾流中也產生低于大氣壓的壓力區,加上壓氣輪3的壓氣作用,這樣通過空心軸2、吸氣室8、空心輸出軸11、11’氣導入水中。同時也通過吸水管16將水吸入氣環中, 產生雙層環形氣液界面,大大增加接觸面積。兩個擴散器14、14’的內螺旋葉片的螺旋方向與兩個螺旋漿13、13’的螺旋方向相反,大大增加了水一氣之間的剪切作用。兩個空心輸出軸11、11’伸出吸氣室8部分包括兩個螺旋漿13、13’和兩個擴散器 14、14’套在兩個導流罩15、15’內,兩個導流罩15、15’固定在吸氣室8的端面上,且與兩個空心輸出軸11、11’共軸線;兩個導流罩15、15’的背面(靠近吸氣室8的一端)部分是八根刪條,八根刪條的一端是兩個導流罩15、15’的連接底板,另一端是圓柱筒,圓柱筒上面有很多小孔,裝配后兩個導流罩15、15’的端面比兩個擴散器14、14’端面長出8(Tl50mm。增氧機工作時,兩個導流罩15、15’與兩個螺旋漿13、13’和兩個擴散器14、14’存在相對高速旋轉,這樣帶小孔的兩個導流罩15、15’進一步把氣泡分散為更小的氣泡,進一步增加水一氣的接觸面積。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壓氣輪3、兩個螺旋漿13、13’和兩個擴散器14、14’的高速旋轉產生自壓力、吸氣和吸水來增加水一氣的接觸面積,提高增氧效率。上述具體實施方式
用來解釋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是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限制,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對本實用新型做出的任何修改和改變,都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對稱布置螺旋槳式自壓氣、吸氣、吸水增氧機,其特征在于電機(1)通過鏈傳動將動力傳給空心軸(2);空心軸(2)的上端面與壓氣輪(3)底部相連接,壓氣輪(3)是一個帶有內螺旋葉片的錐形體,壓氣輪(3)的底部通孔與空心軸(2)的孔相通;空心軸(2)外面套有空心套筒(4),空心套筒(4)的上端面與兩側秤桿的一端連接,兩根秤桿另一端分別固定有浮球(6);電機(1)固定在秤桿上;在空心套筒(4)的兩端與空心軸(3)之間都裝有滾動軸承(7);空心套筒(4)的下端面與吸氣室(8)連接;空心軸(3)末端裝有主動圓錐齒輪 (9),主動圓錐齒輪(9)與兩邊的從動圓錐齒輪(10、10’)嚙合,兩個從動圓錐齒輪(10、10’) 分別裝在各自的空心輸出軸(11、11’)的一端上,所述的三個圓錐齒輪都包容在吸氣室(8) 內;兩根空心輸出軸(11、11’)另一端伸出吸氣室(8),空心輸出軸(11、11’)與吸氣室(8) 之間裝有軸承(12、12’),兩根空心輸出軸(11、11’)另一端均裝有螺旋漿(13、13’)和擴散器(14、14’);兩根空心輸出軸(11、11’)伸出吸氣室(8)部分包括螺旋漿(13、13’)和擴散器(14、14’)均套在各自導流罩(15、15’)內,兩個導流罩(15、15’)固定在吸氣室(8)的端面上,且與各自空心輸出軸(11、11’)共軸線;吸水管(16)從吸氣室(8)底面進入并固定在吸氣室(8)上,吸水管(16)進入吸氣室(8)后一分為二,分出的兩根管分別伸進各自空心輸出軸(11、11’)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對稱布置螺旋槳式自壓氣、吸氣、吸水增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個擴散器(14、14’)的外形是一個錐體,錐體大頭直徑與兩個螺旋漿(13、13’) 的輪轂直徑相等,兩個擴散器(14、14’ )里面是一錐孔,錐孔小頭直徑與各自空心輸出軸 (11、11’)的內徑相等,錐孔錐面上有螺旋葉片,該螺旋葉片的螺旋方向與各自螺旋漿(13、 13’)的螺旋方向相反。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對稱布置螺旋槳式自壓氣、吸氣、吸水增氧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兩個導流罩(15、15’)靠近吸氣室(8)的一端有八根刪條,八根刪條的一端是兩個導流罩(15、15’)的連接底板,另一端是圓柱筒,圓柱筒上面有很多小孔,裝配后兩個導流罩 (15、15,)的端面比兩個擴散器(14、14,)端面長出8(Tl50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對稱布置螺旋槳式自壓氣、吸氣、吸水增氧機。固定在秤桿上的電機通過鏈將動力傳給空心軸,底部有通孔的內螺旋葉片錐形壓氣輪裝在空心軸的上端面。空心軸外面套有空心套筒,空心套筒的上端面與秤桿連接,秤桿另一端固定有浮球,空心套筒的下端面與吸氣室連接,末端裝有主動圓錐齒輪,兩個從動圓錐齒輪分別裝在各自的空心輸出軸上。空心輸出軸另一端伸出吸氣室,末端裝有螺旋漿和擴散器,伸出部分包括螺旋漿和擴散器被固定在吸氣室上的導流罩包圍。吸水管從吸氣室底面進入后一分為二,分出的兩根管分別伸進空心輸出軸內。本實用新型采用壓氣輪壓氣和螺旋漿吸氣,進氣量大;增加吸水管加強了氣液的混合和剪切作用;提高了增氧能力。
文檔編號A01K63/04GK202019637SQ2011201077
公開日2011年11月2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13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13日
發明者徐賓, 王英, 薛一凡, 陳建能 申請人:浙江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