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修枝剪機械剎車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機械剎車的修枝剪。
背景技術:
修枝剪是園林和綠化業普遍用來修剪樹枝的工具。而機械剎車修枝剪由于剎車時間比電子剎車時間更短,且穩定可靠,所以用戶操作更安全,同時機械剎車對電機損害更小,整機壽命就更長,頗受客戶青睞。但目前市面上的機械剎車結構還存在一定的缺陷剎車失效;開關扳機操作費カ;內部結構排布不夠緊湊造成外形體積很大,笨重;前后把手位置固定,不能人性化調整抓握位置和角度,長時間操作不舒適等。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提供一種修枝剪機械剎車結構,結構合理,剎車穩定可靠,操作舒適。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修枝剪機械剎車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剎車桿,所述剎車桿下端與制動裝置聯動,所述剎車桿下部設有剎車桿復位彈簧,所述剎車桿上端設有剎車帽,所述剎車桿外面設有ー拉套,所述拉套上平面中部設有一突出的凸點頂接剎車帽下平面,所述剎車帽上方設有ー使修枝剪電路導通的微動開關, 所述拉套左側連接一拉索機構,所述拉索機構由設于修枝剪后手柄上的開關扳機控制,拉索機構將拉套左邊的一端升起行程I,所述拉套下方連接轉動支架機構,轉動支架機構由設于前手柄上的前把手控制,轉動支架機構將拉套的右端翹起行程II,拉套在行程I和行程 II合并后得到一個有效行程III便克服剎車桿復位彈簧壓力作用將剎車桿頂起觸發微動開關使電路導通,同時由于剎車桿上升有效行程III使制動裝置脫開剎車桿的控制,此時機器可以正常啟動運轉。作為優選,所述拉索機構包括一根鋼絲拉索,所述鋼絲拉索后端通過小壓板連接開關扳機,開關扳機與后手柄間設有開關扳機復位彈簧,鋼絲拉索前端連接半壓板,半壓板與拉套上平面左側間設有拉索復位彈簧。作為優選,所述轉動支架機構包括一轉動支架,轉動支架設有ー支撐桿支撐于拉套下平面上,轉動支架和前把手通過插入式卡接結構連接,前板手壓下后直接帶動轉動支架翹起,轉動支架設有使轉動支架復位的轉動支架復位彈簧。作為優選,所述后手柄與機殼為分離可旋轉式結構,后手柄與機殼的分型面兩側能夠相對旋轉45°和90°。作為優選,所述機殼內設置電機組件,電機組件寬度相對小的兩個側平面垂直于機殼分型面放置,同時鋁支架上的動カ輸出部分放置于電機組件的右側。作為優選,所述剎車桿,拉套和轉動支架之間都涂有潤滑油脂,同時鋼絲拉索兩端的皮套端ロ部也涂有潤滑油脂。作為優選,所述轉動支架和拉套的材料選用PA6--GF30。
作為優選,所述鋼絲拉索從電機組件下方穿過后從后手柄與機殼的旋轉中心通
Xlo作為優選,所述制動裝置設于ー鋁支架下方,所述剎車桿下端穿過鋁支架與制動裝置連接。作為優選,所述轉動支架為T形結構,所述前把手為U形結構,所述插入式卡接結構包括轉動支架兩側邊上的插頭及前把手開ロ兩側的插ロ。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后手柄旋轉和鋼絲拉索相結合,保證了后手柄上開關扳機剎車動作的可靠性拉動拉索將拉套左邊的一端升起行程I,同時前把手剎車動作通過旋轉轉動支架將拉套的右端翹起行程II,將此兩個行程合并得到有效行程III,將剎車桿頂起并脫離下方制動塊卡槽,同時頂壓住微動開關的按鈕,導通電路,使機器正常運轉。通過調整前后剎車動作各自的旋轉角度和カ臂大小,我們可以控制行程I =行程III,如此,在前后兩個剎車動作單獨釋放吋,所得到的剎車效果(主要是指剎車時間的靈敏度)是ー樣的;當單獨實施ー個剎車動作吋,不管是前把手帶動轉動支架翹起拉套右邊一端還是后開關扳機拉動鋼絲拉索拉起拉套左邊一端,拉套上面的凸點都不能將剎車桿頂起,也就保證了用戶必須兩個手都要實施動作才能將機器啟動,単一動作是啟動不了的;而當用戶要關機吋,只要其中任意ー個動作釋放,機器上的刀片就能在小于IS的時間內停止往復運動, 這樣就避免了用戶單手操作時另ー只手觸碰運動中的刀片的風險,確保用戶操作的安全性。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作進ー步描述圖1為本發明上雙按扭機械剎車結構完全釋放狀態時的結構原理圖;圖2為本發明上雙按扭機械剎車結構完全釋放狀態時的結構原理圖(安裝于機殼內);圖3為本發明上雙按扭機械剎車結構完全實施且機器正常運轉狀態時的結構原理圖;圖4為本發明上雙按扭機械剎車結構完全實施且機器正常運轉狀態時的結構原理圖(安裝于機殼內);圖5為轉動支架和前把手連接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至圖5所示,為本發明的修枝剪機械剎車結構,包括一剎車桿5,所述剎車桿下端與制動裝置聯動,所述剎車桿下部設有剎車桿復位彈簧16,所述剎車桿上端設有剎車帽51,所述剎車桿外面設有ー拉套4,所述拉套上平面中部設有ー突出的凸點41頂接剎車帽下平面,所述剎車帽上方設有ー使修枝剪電路導通的微動開關6,所述拉套左側連接ー拉索機構,所述拉索機構由設于修枝剪后手柄19上的開關扳機14控制,拉索機構將拉套左邊的一端升起行程I,所述拉套下方連接轉動支架機構,轉動支架機構由設于前手柄上的前把手1控制,轉動支架機構將拉套的一端翹起行程II,拉套在行程I和行程II合并后得到一個有效行程III便克服剎車桿復位彈簧壓力作用將剎車桿頂起觸發微動開關使電路導通,同時由于剎車桿上升有效行程III使鋁支架下方的制動裝置脫開剎車桿的控制,此時機器可以正常啟動運轉。所述拉索機構包括一根鋼絲拉索10,所述鋼絲拉索后端通過小壓板15 連接開關扳機,開關扳機與后手柄間設有開關扳機復位彈簧13,鋼絲拉索前端連接半壓板 8,半壓板與拉套上平面左側間設有拉索復位彈簧7。所述轉動支架機構包括一轉動支架2, 轉動支架設有ー支撐桿21支撐于拉套下平面上,轉動支架和前把手通過插入式卡接結構 22連接,前板手壓下后直接帶動轉動支架翹起,轉動支架設有使轉動支架復位的轉動支架復位彈簧3。所述前把手為U形結構,所述轉動支架為T形結構,所述插入式卡接結構22包括轉動支架兩側邊上的插頭及前把手開ロ兩側的插ロ。所述后手柄與機殼20為分離可旋轉式結構,后手柄與機殼的分型面兩側能夠相對旋轉45°和90°。所述機殼內設置電機組件9,電機組件寬度相對小的兩個側平面垂直于機殼分型面放置,同時鋁支架上的動カ輸出部分放置于電機組件的右側。所述剎車桿,拉套和轉動支架之間都涂有潤滑油脂,同時鋼絲拉索兩端的皮套端ロ部也涂有潤滑油脂。所述轉動支架和拉套的材料選用PA6-GF30。所述鋼絲拉索從電機組件下方穿過后從后手柄與機殼的旋轉中心通過。后手柄19上設有推扭11控制修枝剪的開關,推扭設有推扭復位彈簧12。所述制動裝置設于ー鋁支架17下方,所述剎車桿下端穿過鋁支架與制動裝置連接。本發明打破常規,將電機組件寬度較小的兩個側平面垂直于機殼分型面放置,同時將鋁支架上的動カ輸出部分放置于電機組件的右側,如此,機殼下半部分橫向上的寬度在視覺上就會大大縮短,外形體積就可以大大縮小,內部結構更加緊湊;而且后手柄與機殼部分相分離,可以實現向分型面兩側相對旋轉45°和90°,如此,前后握持位置可以人性化調節,操作更舒適;后手柄可以繞機売上的旋轉軸朝兩側旋轉,在兩側45°和90°以及分型面上的0°共五個檔位上停留,兩側極限位置有限位筋擋住,使得后手柄不能繞機殼旋轉軸任意旋轉。在剎車桿,拉套和轉動支架之間都涂有潤滑油脂,同時在鋼絲拉索皮套兩端ロ部也涂適量潤滑油脂確保拉索在拉動和受カ回縮狀態時伸縮自如,這樣,前后剎車動作就能夠快速自如地實現,同時能起到減小摩擦和阻力的作用,使得前把手和后開關扳機能輕松舒適地操作;同時轉動支架和拉套選用耐磨性潤滑性好,強度可靠且注塑尺寸變化小的材料(如PA6-GF30等),確保批量料件尺寸的一致性和剎車行程的一致性。對開關扳機復位彈簧,拉索復位彈簧和剎車桿復位彈簧以及轉動支架復位彈簧的線徑和圈數進行了合理化設計,充分考慮了用戶操作前把手和后開關扳機的舒適性和它們復位的靈敏度和可靠性,也兼顧了剎車制動時間(小于1S)的靈敏性和一致性。電機組件寬度較小的兩個側平面垂直于機殼分型面放置,同時將鋁支架上的動カ 輸出部分放置于電機組件的右側,使得機殼下半部分大大縮短,節省了機殼空間,結構更加緊湊,外形體積相對同類產品小很多(目前市場上很多機械剎車修枝剪大多是將ニ級減速傳動后的動カ輸出部分放在電機組件的左側,那樣機殼的內部結構排布橫向尺寸很大,浪費了許多不必要的空間,整機外形很龐大);如圖1和圖2所示,為雙按扭機械剎車結構完全釋放狀態后手柄19上的開關扳機14和前把手1在開關扳機復位彈簧13和轉動支架復位彈簧3壓カ作用下完全釋放,鋼絲拉索10從電機組件9下方穿過,在拉索復位彈簧7壓カ作用下復位到自由狀態,拉套左端同時也被拉索復位彈簧7壓低下去,同時間接拉扯開關扳機14復位,同時轉動支架2也沒有被前把手1旋轉驅動而翹起,拉套4處于松弛狀態,自然沒能將剎車桿5頂起觸發微動開關6,剎車桿5下端仍然抵住鋁支架17下方的制動裝置(制動塊,扭簧,輸出大齒輪,偏心塊和刀片組件18等),同時電路也不能導通,機器處于關機狀態。如圖3和圖4所示,為雙按扭機械剎車結構完全實施,且機器正常運轉狀態開關板機14被拉起,鋼絲拉索10同時也被間接拉扯,拉索復位彈簧7被壓縮,拉套4左端也被間接拉起行程I,同時前把手1受カ旋轉壓下,并驅動轉動支架2旋轉翹起拉套右端得到行程 II,如此,拉套在這兩個行程合并后得到一個有效行程III,便克服剎車桿復位彈簧16壓カ 作用下靠它上部中間的凸點將剎車5頂起,觸發微動開關使電路導通,同時鋁支架17下方的制動裝置脫開剎車桿5的控制,在通電情況下,此時機器可以正常啟動運轉。當開關扳機 14或前把手1被釋放或這兩個按紐同時被釋放,那么,拉套4自身便不能合成得到有效行程 III,如此,剎車桿5會在剎車桿復位彈簧16作用下被拉回初始狀態抵住制動裝置,同時微動開關6斷開,機器停止運轉;同理當開關扳機14或前把手1這兩個按紐其中任意ー個按紐處于釋放狀態,那么剎車桿5都不能被拉起導通電路,且剎車裝置也處于制動狀態。本發明闡述要點在于1.雙按紐機械剎車動作是通過鋼絲拉索和轉動支架受カ 后將拉套(塑料件)左右端升起一定行程,并利用拉套上部中間的凸點頂壓微動開關上的按紐,導通電路并釋放制動裝置,使機器正常運轉;2.后手柄可以相對機殼兩側各旋轉到 45°和90°限位,操作方便舒適;3. ニ級齒輪減速后動カ輸出部分放置在電機右側,使機殼內部結構橫向尺寸減小,減小內部空間浪費,使整體外形大大縮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本發明以上三要點作出各種組合和變形,只要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均應屬于本發明所附權利要求所定義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修枝剪機械剎車結構,其特征在干包括一剎車桿(5),所述剎車桿下端與制動裝置聯動,所述剎車桿下部設有剎車桿復位彈簧(16),所述剎車桿上端設有ー剎車帽 (51),所述剎車桿外面設有ー拉套G),所述拉套上平面中部設有ー突出的凸點Gl)頂接剎車帽下平面,所述剎車帽上方設有ー使修枝剪電路導通的微動開關(6),所述拉套左側連接一拉索機構,所述拉索機構由設于修枝剪后手柄(19)上的開關扳機(14)控制,拉索機構將拉套左邊的一端升起行程I,所述拉套下方設有轉動支架機構,其上的轉動支架由設于前手柄上的前把手(1)控制,轉動支架將拉套的右端翹起行程II,拉套在行程I和行程II合并后得到一個有效行程III便克服剎車桿復位彈簧壓力作用將剎車桿頂起觸發微動開關使電路導通,同時由于剎車桿上升有效行程III使制動裝置脫開剎車桿的控制,此時機器可以正常啟動運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ー種修枝剪機械剎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索機構包括一根鋼絲拉索(10),所述鋼絲拉索后端通過小壓板(15)連接開關扳機,開關扳機與后手柄間設有開關扳機復位彈簧(13),鋼絲拉索前端連接半壓板(8),半壓板與拉套上平面左側間設有拉索復位彈簧(7)。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ー種修枝剪機械剎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支架機構包括一轉動支架O),轉動支架設有ー支撐桿01)支撐于拉套下平面上,轉動支架和前把手通過插入式卡接結構0 連接,前板手壓下后直接帶動轉動支架翹起,轉動支架設有使轉動支架復位的轉動支架復位彈簧(3)。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一種修枝剪機械剎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手柄與機殼OO)為分離可旋轉式結構,后手柄與機殼的分型面兩側能夠相對旋轉45°和 90°。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ー種修枝剪機械剎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殼內設置電機組件(9),電機組件寬度相對小的兩個側平面垂直于機殼分型面放置,同時鋁支架上的動 カ輸出部分放置于電機組件的右側。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ー種修枝剪機械剎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剎車桿,拉套和轉動支架之間都涂有潤滑油脂,同時鋼絲拉索兩端的皮套端ロ部也涂有潤滑油脂。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ー種修枝剪機械剎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支架和拉套的材料選用PA6-GF30。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ー種修枝剪機械剎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絲拉索從電機組件下方穿過后從后手柄與機殼的旋轉中心通過。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ー種修枝剪機械剎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動裝置設于一鋁支架(17)下方,所述剎車桿下端穿過鋁支架與制動裝置連接。
10.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ー種修枝剪機械剎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支架為T 形結構,所述前把手為U形結構,所述插入式卡接結構02)包括轉動支架兩側邊上的插頭及前把手開ロ兩側的插ロ。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修枝剪機械剎車結構,包括一剎車桿,所述剎車桿下端與制動裝置聯動,所述剎車桿下部設有剎車桿復位彈簧,所述剎車桿上端設有剎車帽,所述剎車桿外面設有一拉套,所述拉套上平面中部設有一突出的凸點頂接剎車帽下平面,所述剎車帽上方設有一使修枝剪電路導通的微動開關,所述拉套左側連接一拉索機構,所述拉索機構由設于修枝剪后手柄上的開關扳機控制,所述拉套下方連接轉動支架機構,轉動支架機構由設于前手柄上的前把手控制。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后手柄旋轉和鋼絲拉索相結合,保證了后手柄上開關扳機剎車動作的可靠性避免了用戶單手操作時另一只手觸碰運動中的刀片的風險,確保用戶操作的安全性。
文檔編號A01G3/02GK102550307SQ201210002790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6日
發明者李書華 申請人:浙江亞特電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