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含毒死蜱的殺蟲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藥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含毒死蜱的殺蟲組合物。
背景技術:
毒死蜱(chlorpyrifos)化學名稱:0,O-二乙基_0_ (3,5,6_三氯_2_吡啶基)硫逐磷酸酯,分子式=C9H11Cl3NO3PS,毒死蜱是膽堿酯酶抑制劑,在葉片上的殘留期不長,但在土壤中的殘留期則較長,對地下害蟲的防效好。對煙草敏感。喔蟲嚷(thiamethoxam)化學名稱:3_(2_氣-1, 3_喔唑_5_基甲基)_5_甲基-1,3,5-惡二嗪-4-基叉(硝基)胺,噻蟲嗪是一種新型的高效低毒廣譜殺蟲劑。是第二代新煙堿類殺蟲劑,作用機理與吡蟲啉等第一代新煙堿類殺蟲劑相似,但具有更高的活性。對害蟲具有胃毒、觸殺、內吸作用,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長等特點。對刺吸式害蟲如蚜蟲、飛虱、葉蟬、粉虱等防效較好。噻蟲胺(clothianidin),化學名稱:(E)-1-(2-氯-1,3-噻唑_5_ 基甲基)-3-甲基-2-2-硝基胍,噻蟲胺是新煙堿類中的一種殺蟲劑,是一類高效安全、高選擇性的新型殺蟲劑,其作用與煙堿乙酰膽堿受體類似,具有觸殺、胃毒和內吸活性。主要用于水稻、蔬菜、果樹及其他作物上防治蚜蟲、葉蟬、薊馬、飛虱等半翅目、鞘翅目、雙翅目和某些鱗翅目類害蟲的殺蟲劑,具有高效、廣譜、用量少、毒性低、藥效持效期長、對作物無藥害、使用安全、與常規農藥無交互抗性等優點,有卓越的內吸和滲透作用,是替代高毒有機磷農藥的又一品種。其結構新穎、特殊,性能與傳統煙堿類殺蟲劑相比更為優異,有可能成為世界性的大型殺蟲劑品種。噻蟲啉(thiacloprid)分子式=C13H5N4SCl,化學名稱:3-(6-氯_5_甲基卩比唳)-1,3-噻唑烷-2-亞氰胺,噻蟲啉的作用機理與其 它傳統殺蟲劑有所不同。它主要作用于昆蟲神經接合后膜,通過與煙堿乙酰膽堿受體結合,干擾昆蟲神經系統正常傳導,引起神經通道的阻塞,造成乙酰膽堿的大量積累,從而使昆蟲異常興奮,全身痙攣、麻痹而死。具有較強的內吸、觸殺和胃毒作用,與常規殺蟲劑如擬除蟲菊酯類、有機磷類和氨基甲酸酯類沒有交互抗性,因而可用于抗性治理,然而,在農業生產的實際過程中,防治害蟲最容易產生的問題是抗藥性的產生。不同品種成分進行復配,是防治抗性害蟲很常見的方法。不同成分進行復配,根據實際應用效果,來判斷某種復配是增效、加和還是拮抗作用。絕大多數情況下,農藥的復配效果都是加和效應,真正有增效作用的復配很少,尤其是增效作用非常明顯、共毒系數很高的復配就更少了。經發明人大量試驗發現,毒死蜱與噻蟲嗪復配、毒死蜱與噻蟲胺、毒死蜱與噻蟲啉復配制成微膠囊懸浮劑、微囊懸浮-懸浮劑之后,增效作用顯著,環境相容性極好,極大地減少了農藥用藥量,并且持效期為使用其他劑型的3-5倍。
發明內容
毒死蜱單劑長期使用可能帶來的抗性發生、藥效下降等問題,本發明提出的殺蟲組合物含有毒死蜱的殺蟲組合物,通過毒死蜱與噻蟲嗪、毒死蜱與噻蟲胺或毒死蜱與噻蟲啉復配,加入適量的助劑制成微膠囊懸浮劑、微囊懸浮-懸浮劑,用于防治禾本科作物、茶樹、蔬菜、棉花、果樹上的害蟲的應用,主要用于防治菜青蟲、稻飛虱、二化螟、稻縱卷葉螟、棉鈴蟲、桃小食心蟲、介殼蟲、蚜蟲、茶小綠葉蟬、棉蚜、白粉虱、葉蟬、薊馬,效果非常突出,具有明顯的增效作用。一種含毒死蜱的殺蟲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活性成分為毒死蜱與有效成分B,其中毒死蜱與有效成分B的重量比為20:1 1: 5,有效成分B選自噻蟲嗪、噻蟲胺、噻蟲啉。所述的含毒死蜱的殺蟲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毒死蜱與有效成分B的重量比為15:1 1: 3。所述的含毒死蜱的殺蟲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毒死蜱與有效成分B的重量比為10:1 1:1。所述的含毒死蜱的殺蟲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組合物除有效成分還含有助劑,所述的助劑為乳化劑、溶劑、抗凍劑、表面活性劑、高分子囊壁材料、PH調節劑、消泡劑、增稠劑、水中的一種或多種。組合物的劑型為懸乳劑時,添加的助劑為潤濕分散劑表面活性劑、乳化劑、溶劑、抗凍劑、增稠劑、水加至100%。組合物的劑型為微膠囊懸浮劑時,添加的助劑為表面活性劑、乳化劑、溶劑、PH調節劑、高分子囊壁材料、水加至100%。組合物制成微膠囊懸浮劑包括如下組分含量:毒死蜱I % 60 %、有效成分BI % 40%、高分子囊壁材料I % 12%、表面活性劑2% 10%、有機溶劑I % 15%、乳化劑1% 8%,pH調節 劑0.1% 5%,去離子水加至100%。將高分子囊壁材料加入PH調節劑加熱到一定溫度,得到粘稠液體,然后加水稀釋,形成穩定的預聚體溶液,將有效成分B、毒死蜱溶解到有機溶劑中,再加到預聚體溶液中,加入乳化劑、表面活性劑,并充分剪切攪拌分散成極細的微粒狀,再加入PH調節劑,并升溫,催化縮聚形成堅固不易滲透的微膠囊,制得本發明所述的微膠囊懸浮劑。組合物的劑型為微膠囊懸浮-懸浮劑時,添加的助劑為表面活性劑、乳化劑、溶劑、PH調節劑、高分子囊壁材料、消泡劑、增稠劑、水加至100 %。組合物制成微囊懸浮-懸浮劑時包括如下組分含量:毒死蜱I % 60 %、有效成分BI % 40%、高分子囊壁材料2% 12%、表面活性劑3% 15%、有機溶劑1% 5%、乳化劑1% 6%、消泡劑0.2% 5%、增稠劑0.2% 5%、pH調節劑0.1% 5%、水加至100%。采用界面聚合法,將上述配方中有有效成分B、高分子囊壁材料、有機溶劑混合,使溶解成均勻油相,將油相在剪切條件下加入到含有乳化劑、PH調節劑的水相溶液中,兩種材料在油水界面發生反應,圍繞含有化學物質的液滴形成高分子囊壁,制成有效成分B微膠囊懸浮劑。將表面活性劑、消泡劑、增稠劑、抗凍劑經過高速剪切混合均勻,加入毒死蜱原藥,在球磨機中球磨2 3小時,使微粒粒徑全部在5 μ m以下,制得毒死蜱懸浮劑,然后將溶解在水中穩定的毒死蜱懸浮劑加入到有效成分B微膠囊懸浮劑的水相溶液中,制成本發明組合物分散良好的微囊懸浮-懸浮劑產品。
所述的表面活性劑選自十二烷苯磺酸鈉、乙二胺、木質素磺酸鹽、亞甲基雙萘磺酸鹽、亞甲基雙甲基萘磺酸鹽、丙二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醚、三苯乙烯苯酚甲醛樹脂聚氧乙烯醚磷酸酯鹽、高分子聚羧酸鹽、烷基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鹽、辛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鹽、烷基酚聚氧乙烯嘧甲醛縮合物硫酸鹽、烷基酚聚氧乙烯嘧、脂肪胺聚氧乙烯嘧、脂肪酸聚氧乙烯酯、酯聚氧乙烯嘧、脂肪酰胺基對甲氧基苯磺酸鈉、苯乙烯-馬來酸酐共聚鈉鹽乳液、拉開粉BX、潤濕滲透劑F、濕潤劑T、皂角粉、茶枯、蠶沙中的一種或多種。高分子囊壁材料選自尿素、甲醛、聚異氰酸酯、多官能團酰基鹵多胺、多官能團酰基鹵二元醇、褐藻酸鈉、聚乙烯醇、明膠、阿拉伯膠、蔗糖、變性淀粉、麥芽糖、變形乳蛋白、甘油、氯化鈣、羧甲基纖維素、環糊精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的乳化劑選自:農乳500#(烷基苯磺酸鈣)、0Ρ系列磷酸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600#磷酸酯(苯基酚聚氧乙基醚磷酸酯)、苯乙烯聚氧乙烯醚硫酸銨鹽、烷基聯苯醚二磺酸鎂鹽、三乙醇胺鹽、農乳400# (芐基二甲基酚聚氧乙基醚)、農乳600#(苯基酚聚氧乙基醚)、農乳700#(烷基酚甲醛樹脂聚氧乙基醚)、農乳36#(苯乙基酚甲醛樹脂聚氧乙基醚)、農乳1600#(苯乙基酚聚氧乙基聚丙烯基醚)、環氧乙烷-環氧丙烷嵌段共聚物、OP系列(壬基酚聚氧乙烯醚)、By系列(蓖麻油聚氧乙烯醚)、農乳33# (烷基芳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農乳34# (烷基芳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司盤系列(山梨醇酐單硬脂酸酯)、吐溫系列(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Ε0系列(肪醇醇聚氧乙烯醚)、ΑΕ0系列(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苯乙烯、乙烯、乙烯醇、醋酸乙烯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聚丙烯酸鈉、聚甲基丙烯酸鈉、磷酸酯NP系列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的溶劑選自丙酮、環己酮、聚乙二醇、甲醇、二甲苯、植物油、溶劑油、二氯甲烷、2,4_甲苯二異氰酸酯、乙酸乙酯、乙醇、丙醇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的PH調節劑選自氫氧化鈉、鹽酸、檸檬酸、山梨酸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的抗凍劑選自: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中的一種或兩種。所述的消泡劑選自= C8^ltl脂肪醇類、飽和脂肪酸類、有機硅消泡劑中的一種或兩種。所述的增稠劑選自:阿拉伯膠、白糊精、甲基纖維素、丙烯酸鈉、聚乙烯吡咯烷酮、交聯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二醇、聚乙烯醇中的一種或多種。本發明所公開的毒死蜱與噻蟲嗪、毒死蜱與噻蟲胺或毒死蜱與噻蟲啉復配的殺蟲組合物,其優點在于:(I)施藥后有效成分釋放緩慢,持效期達120 150天以上,既節約藥劑又節省工時,害蟲還不易產生抗藥性。(2)提高了有效活性成分的穩定性,可以與其他農藥、生長調節齊U、微肥混用,并且無藥害,用于拌種或灌根時可以避免藥劑對種、苗危害。(3)活性成分被包裹在囊壁中提高了安全性,實現了高毒農藥低毒化。(4)本發明降低了液體農藥對人體的感官刺激,掩蓋了原藥的難聞氣味。(5)減少了對作物的藥害,加工成微膠囊懸浮劑后,有效成分被包裹在囊壁材料中,活性成分不會直接接觸標靶生物,可減輕藥害,利于環保。有機溶劑用量降低,對人畜安全,可避免藥劑對種、苗的危害,無藥害。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的說明,實施例中的百分比均為重量百分比,但本發明并不局限于此。應用實施例一微膠囊懸浮劑實例I 20%毒死蜱.噻蟲嗪微膠囊懸浮劑毒死蜱16%、噻蟲嗪4%、褐藻酸鈉3%、麥芽糖2%、十二烷苯磺酸鈉5%、酯聚氧乙烯嘧2.4%、環己酮6 %、烷基酚甲醛樹脂聚氧乙基醚5 %,檸檬酸0.9%、氫氧化鈉0.6%、去離子水加至100%重量份,制得20%毒死蜱.噻蟲嗪微膠囊懸浮劑。將噻蟲嗪換為噻蟲胺或噻蟲啉形成新的實施例。實例2 22%毒死蜱 噻蟲嗪微膠囊懸浮劑毒死蜱20%、噻蟲嗪2%、聚乙烯醇5%、木質素磺酸鹽3%、丙三醇4%、乙酸乙酯2%、二甲苯5%、蓖麻油聚氧乙烯醚6%,山梨酸0.7%、氫氧化鈉0.8%、去離子水加至100%重量份,制得22%毒死蜱.噻蟲嗪微膠囊懸浮劑。將噻蟲嗪換為噻蟲胺或噻蟲啉形成新的實施例。實例3 25%毒死蜱 噻蟲嗪微膠囊懸浮劑毒死蜱15%、噻蟲嗪10%、多官能團?;u二元醇6%、β -環糊精2%、亞甲基雙甲基萘磺酸鹽3%、植物油4%、二甲苯3%、乙二醇4%、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6%,檸檬酸1.2%、氫氧化鈉0.6%、去離子水加至100%重量份,制得25%毒死蜱 噻蟲嗪微膠囊懸浮劑。將噻蟲嗪換為噻蟲胺或噻蟲啉形成新的實施例。實例4 36%毒死蜱.噻蟲嗪微膠囊懸浮劑毒死蜱30%、噻蟲嗪6%、尿素3.5%、脂肪酸聚氧乙烯酯4.6%、拉開粉BX 5%,丙酮3.2%、二氯甲烷2.8%、溶劑油5%、環氧乙烷-環氧丙烷嵌段共聚物6%、氫氧化鈉
1.2%、鹽酸1.1 %、去離子水加至100%重量份,混合制得36%毒死蜱.噻蟲嗪微膠囊懸浮劑。將噻蟲嗪換為噻蟲胺或噻蟲啉形成新的實施例。實例5 40%毒死蜱 噻蟲胺微膠囊懸浮劑毒死蜱30 %、噻蟲胺10 %、羧甲基纖維素2.5 %、聚異氰酸酯4.2 %、甘油2 %、十二烷苯磺酸鈉4%、烷基酚聚氧乙烯嘧3%、苯乙烯聚氧乙烯醚硫酸銨鹽5%、壬基酚聚氧乙烯醚4 %、ΡΗ調節劑氫氧化鈉及山梨酸共計2.5 %、去離子水加至100 %重量份,混合制得40 %毒死蜱.噻蟲胺微膠囊懸浮劑。將噻蟲胺換為噻蟲嗪或噻蟲啉形成新的實施例。實例6 45%毒死蜱.噻蟲胺微膠囊懸浮劑毒死蝶40 %、噻蟲胺5 %、阿拉伯膠6 %、阜角粉2 %、木質素磺酸鹽5 %、丙酮
3.2 %、烷基酚甲醛樹脂聚氧乙基醚4.1 %、By系列5 %、PH調節劑氫氧化鈉及檸檬酸共計2%、去離子水加至100%重量份,混合制得45%毒死蜱.噻蟲胺微膠囊懸浮劑。將噻蟲胺換為噻蟲嗪或噻蟲啉形成新的實施例。實例7 42% 毒死蜱 噻蟲胺微膠囊懸浮劑毒死蜱35%、噻蟲胺7%、多官能團酰基鹵多胺1.5%、甘油2.8%、聚乙烯醇3%、苯乙烯-馬來酸酐共聚鈉鹽乳液4 %、十二烷苯磺酸鈉3.8%、植物油2 %、2,4-甲苯二異氰酸酯6 %、苯基酚聚氧乙基醚磷酸酯2 %、PH調節劑氫氧化鈉及鹽酸共計4 %、去離子水加至100%重量份,混合制得42%毒死蜱.噻蟲胺微膠囊懸浮劑。將噻蟲胺換為噻蟲嗪或噻蟲啉形成新的實施例。實例8 60%毒死蜱.噻蟲胺微膠囊懸浮劑毒死蜱40%、噻蟲胺20%、甲醛4.%、羧甲基纖維素5%、明膠3%、亞甲基雙萘磺酸鹽2.5%、脂肪酸聚氧乙烯酯4%、二甲苯6%、乙醇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4%、乙烯醇2.6%、農乳400#5%、PH調節劑氫氧化鈉及山梨酸共計3.1 %、去離子水加至100%重量份,混合制得60%毒死蜱.噻蟲胺微膠囊懸浮劑。將噻蟲胺換為噻蟲嗪或噻蟲啉形成新的實施例。應用實施例二微囊懸浮-懸浮劑實例9 10%毒死蜱.噻蟲嗪微囊懸浮-懸浮劑 毒死蜱5 %、噻蟲嗪5 %、變性淀粉3 %、氯化鈣4 %、脂肪酰胺基對甲氧基苯磺酸鈉6%、濕潤劑T2.5%、甲醇4%,環己酮3%、農乳500#5%、農乳33#4%、C8 1Q脂肪醇類0.6%,白糊精1.2%、pH調節劑氫氧化鈉與檸檬酸共計3.8%、水加至100%重量份,制得10%毒死蜱.噻蟲嗪微囊懸浮-懸浮劑。將噻蟲嗪換為噻蟲胺或噻蟲啉形成新的實施例。實例10 12%毒死蜱.噻蟲嗪微囊懸浮-懸浮劑毒死蜱2%、噻蟲嗪10%、多官能團?;u多胺3.5%、阿拉伯膠2.5%、蔗糖4%、拉開粉BX8 %、烷基酚聚氧乙烯嘧甲醛縮合物硫酸鹽1.5 %、二甲苯3.2 %、溶劑油4 %、烷基聯苯醚二磺酸鎂鹽6%、司盤系列4%、有機硅消泡劑0.4%、丙烯酸鈉1.2%、pH調節劑氫氧化鈉與鹽酸共計2%、去離子水加至100%重量份,混合制得12%毒死蜱.噻蟲嗪微囊懸浮-懸浮劑。將噻蟲嗪換為噻蟲胺或噻蟲啉形成新的實施例。實例11 27%毒死蝶.噻蟲嗪微囊懸浮-懸浮劑毒死蜱24%、噻蟲嗪3 %、尿素4%、十二烷苯磺酸鈉3.8 %、蠶沙4.5 %、二氯甲烷3%、丙酮2.5%、聚甲基丙烯酸鈉7%、吐溫系列4%、有機硅消泡劑0.6%、pH調節劑氫氧化鈉與檸檬酸共計2.4%、去離子水加至100%重量份,混合制得27%毒死蜱.噻蟲嗪微囊懸浮-懸浮劑。將噻蟲嗪換為噻蟲胺或噻蟲啉形成新的實施例。實例12 30%毒死蜱.噻蟲嗪微囊懸浮-懸浮劑毒死蜱25%、噻蟲嗪5%、甲醛1.7%、褐藻酸鈉2.5 %、甘油2 %、聚異氰酸酯2.6%,辛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鹽4.4 %、潤濕滲透劑F3.2%、二甲苯3%、丙酮5%、聚乙二醇1.2%、農乳1600#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1卜2(|飽和脂肪酸類0.2%、pH調節劑氫氧化鈉與山梨酸共計2.5%、去離子水加至100%重量份,混合制得30%毒死蜱.噻蟲嗪微囊懸浮-懸浮劑。將噻蟲嗪換為噻蟲胺或噻蟲啉形成新的實施例。實例13 35%毒死蜱.噻蟲胺微囊懸浮-懸浮劑 毒死蜱30%、噻蟲胺5%、尿素2.1%、β -環糊精3.8%、皂角粉4%、十二烷苯磺酸鈉2 %、環氧乙烷-環氧丙烷嵌段共聚物2 %、農乳400#4.3 %、By系列4 %、乙酸乙酯2 %、有機硅消泡劑0.5%、pH調節劑氫氧化鈉與鹽酸共計4%、去離子水加至100%重量份,混合制得35%毒死蜱.噻蟲胺微囊懸浮-懸浮劑。將噻蟲胺換為噻蟲嗪或噻蟲啉形成新的實施例。實例14 40%毒死蜱.噻蟲胺微囊懸浮-懸浮劑毒死蜱30 %、噻蟲胺10 %、多官能團?;X多胺5 %、尿素2 %、酯聚氧乙烯嘧4%、木質素磺酸鹽3%、600#磷酸酯2.5%、AEO系列4.3%、有機硅消泡劑0.2%、甲醇2%、植物油3.5%、pH調節劑氫氧化鈉與鹽酸共計3.1%、甲基纖維素0.4%、水加至100%重量份,混合制得40%毒死蜱.噻蟲胺微囊懸浮-懸浮劑。將噻蟲胺換為噻蟲嗪形成新的實施例。實例15 45%毒死蜱.噻蟲胺或噻蟲啉微囊懸浮-懸浮劑毒死蜱30 %、噻蟲胺15 %、聚乙烯醇1.5 %、甘油2.8 %、變性淀粉3 %、拉開粉8父3.5%、酯聚氧乙烯嘧2.4%、農乳36#4%、聚甲基丙烯酸鈉3%、環己酮2 %、乙酸乙酯4%、C8^ltl脂肪醇類0.3%、pH調節劑氫氧化鈉與山梨酸共計2.8%、交聯聚乙烯吡咯烷酮0.4%、去離子水加至100%重量份,混合制得40%毒死蜱.噻蟲胺微囊懸浮-懸浮劑。將噻蟲胺換為噻蟲嗪或噻蟲啉形成新的實施例。實例16 50%毒死蜱.噻蟲胺微囊懸浮-懸浮劑毒死蜱35%、 噻蟲胺15%、多官能團?;u多胺3%、麥芽糖4%、丙二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醚5%、濕潤劑了3.1%、環己酮4%、乙酸乙酯2%、農乳1600#2%、C8 1Q脂肪醇類0.5%、By系列4%、600#磷酸酯3%、阿拉伯膠1.5%、pH調節劑氫氧化鈉與檸檬酸共計3.2%、水加至100%重量份,混合制得50%毒死蜱.噻蟲胺微囊懸浮-懸浮劑。將噻蟲胺換為噻蟲嗪或噻蟲啉形成新的實施例。本發明實施例是采用室內毒力測定和田間試驗相結合的方法。先通過室內毒力測定,明確兩種藥劑按一定比例復配后的共毒系數(CTC),CTC <80為拮抗作用,80 ( CTC ( 120為相加作用,CTC > 120為增效作用,在此基礎上,再進行田間試驗。試驗方法:試驗時分別將各混配劑的母液稀釋成五個系列濃度,分別置于燒杯中備用。采用先浸葉后接蟲的方法,將未接觸任何藥劑的大小一致的葉片在配置好的藥液中浸泡5s后取出、自然晾干,放入養蟲盒中,然后接上供試幼蟲,在25°C條件下飼養,每處理3次重復,每重復所用試蟲數為50頭,同時設空白對照,于72h檢查死蟲數,計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求得毒力回歸方程并計算LC5tl值。若對照死亡率大于10%,則視為無效試驗。計算公式如下:
藥前活蟲數一藥后活蟲數
死亡率(%) =------XlOO
藥前活蟲數
處理組死亡率一對照組死亡率
校正死亡率(%) =-----XlOO 100—對照組死亡率將害蟲校正死亡率換算成機率值(y),處理濃度(μ g/ml)轉換成對數值(X),以最小二乘法得出毒力回歸方程,并由此計算出每種藥劑的值。按照孫云沛公式法計算出共毒
系數CTC。計算公式如下(以毒死蜱為標準藥劑,其毒力指數為100):
權利要求
1.一種含毒死蜱的殺蟲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活性成分為毒死蜱與有效成分B,其中毒死蜱與有效成分B的重量比為20 : I I : 5,有效成分B選自噻蟲嗪、噻蟲胺、噻蟲啉。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含毒死蜱的殺蟲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毒死蜱與有效成分B的重量比為15 : I I : 3。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含毒死蜱的殺蟲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毒死蜱與有效成分B的重量比為10 : I I : I。
4.根據權利要求I 3中任一項所述的含毒死蜱的殺蟲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組合物的劑型為微膠囊懸浮劑、微囊懸浮-懸浮劑。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含毒死蜱的殺蟲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組合物除有效成分還含有助劑,所述的助劑為乳化劑、溶劑、抗凍劑、表面活性劑、高分子囊壁材料、PH調節劑、消泡齊U、增稠劑、水中的一種或多種。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含毒死蜱的殺蟲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劑型為微膠囊懸浮劑時,添加的助劑為表面活性劑、乳化劑、溶劑、PH調節劑、高分子囊壁材料、水加至100%。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含毒死蜱的殺蟲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劑型為微膠囊懸浮-懸浮劑時,添加的助劑為表面活性劑、乳化劑、溶劑、PH調節劑、高分子囊壁材料、消泡劑、增稠劑、水加至100%。
8.根據權利要求6至7所述的任一項含毒死蜱的殺蟲組合物用于防治禾本科作物、茶樹、蔬菜、棉花、果樹上的害蟲的應用。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害蟲包括菜青蟲、稻飛虱、二化螟、稻縱卷葉螟、棉鈴蟲、桃小食心蟲、介殼蟲、蚜蟲、茶小綠葉蟬、棉蚜、白粉虱、葉蟬、薊馬。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含毒死蜱的殺蟲組合物,該組合物的主要特征在于含有有效活性成分為毒死蜱與有效成分B,有效成分B選自噻蟲嗪、噻蟲胺、噻蟲啉,其中毒死蜱與有效成分B的重量比為20∶1~1∶5,組合物制成微膠囊懸浮劑、微囊懸浮-懸浮劑。本發明組合物可防治多種蟲害,并具有明顯的增效作用,擴大了防治譜,對禾本科作物、茶樹、蔬菜、棉花、果樹上的害蟲都有較高活性;并且具有緩釋作用,減少了農藥用藥量,對人畜安全,無藥害,環境相容性好;制劑粘著力增強,耐雨水沖刷,持效期長等優點。
文檔編號A01N47/40GK103250733SQ20121003677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17日
發明者張偉 申請人:陜西美邦農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