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土下果實收獲果秧對齊分離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果秧分離裝置,尤其是一種土下果實收獲果秧對齊分離裝置,屬于農業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據申請人了解,現有技術的土下果實收獲果秧對齊分離裝置由申請號為CN200810M^13. 9、名稱為《一種大蒜聯合收獲機收獲臺》以及申請號為 CN201010204891. 4、名稱為《大蒜聯合收獲機》的中國專利所公開。前者公開的大蒜聯合收獲機收獲臺它包括扶秧機構、挖掘鏟、去土機構、果秧分離機構、以及處于挖掘鏟、去土機構和果秧分離機構上方的夾持鏈輸送機構,所述果秧分離機構為圓盤割刀分離機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皮帶夾持輸送機構,所述皮帶夾持輸送機構安裝在所述夾持鏈輸送機構下方并向下傾斜,其下端位于圓盤割刀分離機構的下方。后者公開的大蒜聯合收獲機含有位于機架前端的左、右挖掘鏟,以及分別位于左、右挖掘鏟兩側的左、右分禾器;左、右挖掘鏟上方為由前向后延伸到機架后端的左、右夾持輸送鏈;左、右輸送鏈分別形成回環,鄰近邊夾持對合;機架的后端接有拋秧裝置;其改進之處在于機架中下部裝有與輸送鏈銜接的對齊鏈切秧裝置;對齊鏈切秧裝置含有由前向后延伸的回環對齊鏈;對齊鏈上間隔裝有鉤狀撥爪,且其回環平面與輸送鏈的輸送平面形成由前向后傾斜的夾角;對齊鏈的后端出口處固定有切割刀片。實踐表明,這些現有技術雖然解決了大蒜之類土下果實作物收獲的機械化作業基本問題,但由于輸送機構中的夾持輸送機構由剛性構件組成,夾持間隙不可調,因此適應性較差。當夾持較粗的秧桿使其對齊時,容易將其拉斷,而夾持較細的秧桿使其對齊時,難以夾住,容易漏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提出一種適應性強的土下果實收獲果秧對齊分離裝置,從而可以滿足粗細不一土下果實作物的收獲需要。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本發明的土下果實收獲果秧對齊分離裝置包括分別位于收獲臺前部上方和下方的扶秧機構和挖掘鏟,以及分別位于收獲臺后部上方和下方的拋秧裝置和圓盤割刀分離機構,所述收獲臺的前部和所述拋秧裝置之間通過主輸送裝置構成的輸送機構銜接,所述收獲臺的前部和所述分離機構之間通過位于主輸送裝置中段下方且傾斜設置的對齊輸送裝置銜接;其改進之處在于所述主輸送裝置由分別回環的左、右夾持輸送鏈構成,所述左、右夾持輸送鏈的前段及后段鄰近邊夾持對合,所述右夾持輸送鏈的中段由分鏈導軌分開,所述分鏈導軌的左側具有與所述左夾持輸送鏈的中段形成柔性夾持的上壓禾毛刷。這樣,當秧桿輸送到對齊輸送裝置處時,其帶有莖果的下端處于對齊輸送裝置下, 原先高低不一的秧桿在對齊輸送裝置與主輸送裝置同步且傾斜輸送作用下,被向下拉拽對齊。由于對齊輸送裝置上方的上壓禾毛刷與左夾持輸送鏈中段之間形成對秧苗桿的柔性夾持,因此粗秧桿不會因上部夾死而被拉斷,細秧桿不會因上部夾不住而被下拉漏出,從而以合理的結構,巧妙解決了現有技術存在的難題。本發明進一步的完善是,所述對齊輸送裝置對應所述分鏈導軌右側與所述左夾持輸送鏈中段的位置分別設置具有間隔分布懸臂狀撥桿的對齊輸送鏈和左支架,所述左支架上裝有與所述對齊輸送鏈形成柔性夾持的下壓禾毛刷。這樣,原先高低不齊莖果在輸送過程中,通過相鄰撥桿的間隔作用向下拉拽,實現對齊,從而有利于之后的莖果整齊切割分離。由于采用直撥桿,有利于切割分離后果實在重力作用下掉落,避免了果實在對齊輸送鏈的回帶現象。在此過程中,由于對齊輸送裝置處也形成了柔性夾持,毛刷將莖桿推向對齊輸送鏈的一側,這樣有利于莖桿的準確對位,同時有效避免了秧桿的損傷。本發明更進一步的完善是所述撥桿的中部呈瓶頸狀縮徑狀,外部套裝彈性材料制成的圓管護套,這樣在撥桿中間段形成管狀空氣囊。這樣更有利于形成對莖、果的柔性推送和拉拽,有效避免果實被擠壓受損。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圖1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的A向視圖。圖3為圖2中的C-C視圖。圖4為圖1中的B向視圖。圖5為圖4中的D-D視圖(旋轉90° )。圖6為圖4中的E-E視圖(旋轉90° )。圖7為圖4中對齊輸送鏈的放大示意圖。圖8為圖7中的F-F視圖。以上圖中1、收獲臺; 2、主輸送裝置;3、對齊輸送裝置;4、切割裝置;6、前軌道;7、導禾桿;8、分鏈導軌;9、壓鏈導軌;10、右夾持輸送鏈;11、左夾持輸送鏈;12、上壓禾毛刷;13、導軌壓簧;14、安裝耳(1) ;15、對齊輸送鏈;16、外導軌;17、對齊鏈支架;18、主動鏈輪;19、安裝耳(2) ;20、安裝耳(3) ;21、電機;22、圓盤割草刀;23、壓禾導桿;24、左支架; 25、下壓禾毛刷;26、安裝耳(4) ;27、入口導向桿;28、對齊鏈軌道;29、對齊鏈條;30、撥桿; 31、護管。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
本實施例的一種土下果實收獲果秧對齊分離裝置基本結構與現有技術類同,如圖1所示,包括分別位于收獲臺1前部上方和下方的扶秧機構和挖掘鏟,以及分別位于收獲臺1后部上方和下方的拋秧裝置和切割裝置4構成的分離機構。收獲臺1的前部和拋秧裝置之間通過主輸送裝置2構成的輸送機構銜接,收獲臺1的前部和分離機構之間通過位于主輸送裝置2中段下方且傾斜設置的對齊輸送裝置3銜接。其中主輸送裝置1如圖2所示,由分別回環的左、右夾持輸送鏈11、10構成,左、右夾持輸送鏈的前段及后段鄰近邊夾持對合,右夾持輸送鏈10的中段由固定在收獲臺1機架上的分鏈導軌8分開。如圖3所示,分鏈導軌8的左側具有與左夾持輸送鏈11的中段形成柔性夾持的上壓禾毛刷12。為了保持左夾持輸送鏈11與上壓禾毛刷12的穩定柔性夾持, 收獲臺1的機架一側裝有將一組導軌壓簧13作用力施加于左夾持輸送鏈11的壓鏈導軌9, 并且左夾持輸送鏈11的(鏈板)右側抵靠于分鏈導軌8,因此左夾持輸送鏈11在運行過程中得以始終保持平穩。對齊輸送裝置3安裝在對齊鏈支架17上,由主動鏈輪18帶動,具體結構如圖4至圖8所示,對應分鏈導軌8與左夾持輸送鏈11中段的位置分別設置具有間隔分布懸臂狀撥桿30的對齊輸送鏈15和左支架對,左支架M (見圖5、圖6)上裝有與對齊輸送鏈15形成柔性夾持的下壓禾毛刷25。撥桿30如圖7、圖8所示,中部呈瓶頸狀縮徑狀,外部套裝彈性材料制成的圓管護套31。此外,在對齊輸送裝置3的輸出端一側裝有電機21驅動的圓盤割草刀22,且在對齊輸送裝置3的輸出端裝有朝圓盤割草刀22延伸的壓禾導桿23,因此可以將輸送至此的土下果實作物莖、果可相互分離。工作時,機具在前行過程中,收獲臺1前端的扶禾機構和挖掘鏟將作物扶起并松土,然后由主輸送裝置2夾持后拔起向后輸送。當輸送至主輸送鏈中段時,在導禾桿7作用下,主輸送裝置2由原左、右夾持輸送鏈11、10夾持轉變為由左夾持輸送鏈11和上壓禾毛刷12夾持,在轉變夾持后,位于主輸送裝置1下側的莖果在對齊輸送裝置3前端入口導向桿27和對齊輸送鏈15作用下,依次進入對齊輸送裝置3,且塊狀果實在對齊輸送裝置3 下側。主輸送裝置2和對齊輸送裝置3呈喇叭口布置并同步運轉,將果、莖向后輸送同時, 下壓禾毛刷25將左右不齊的莖桿推向對齊鏈條四一側對齊,高低不齊的塊狀果實將先后抵住安裝在對齊輸送鏈15上的撥桿30,在相鄰撥桿30的拉拽作用下,塊狀果實實現上端對齊。在果、莖輸送至對齊輸送裝置3末端位置時,安裝于此位置的切割裝置4和壓禾導桿23 共同作用切斷莖桿,塊狀果實落下,莖桿在主輸送裝置2作用下繼續向后輸送。至此完成了塊狀土下果實的對齊和果秧分離工作。實踐證明,本實施例的分離裝置具有如下突出優點1、主輸送裝置在中段對齊過程中采用輸送鏈與毛刷配合柔性夾持可較大范圍適應不同直徑的秧莖,防止了秧莖的損傷,并保證了夾持力度的一致,避免了漏夾或夾斷。2、對齊輸送裝置采用撥桿和毛刷配合工作可有效保證不同粗細的秧莖在左右方向對齊,并避免了莖桿的損傷。3、撥桿中部采用瓶頸狀縮徑狀,外部套裝天然膠管護套,縮徑部形成管狀空氣囊, 塊狀果實抵住此彈性氣囊實現對齊,以簡單的結構實現了對果實的保護。4、切割裝置采用圓盤割草刀和壓禾導桿配合工作,因此在保證切秧的同時,回轉的圓盤割草刀還可主動排出枯爛秧葉等雜物。除上述實施例外,本發明還可以有其他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發明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土下果實收獲果秧對齊分離裝置,包括分別位于收獲臺前部上方和下方的扶秧機構和挖掘鏟,以及分別位于收獲臺后部上方和下方的拋秧裝置和圓盤割刀分離機構,所述收獲臺的前部和所述拋秧裝置之間通過主輸送裝置構成的輸送機構銜接,所述收獲臺的前部和所述分離機構之間通過位于主輸送裝置中段下方且傾斜設置的對齊輸送裝置銜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輸送裝置由分別回環的左、右夾持輸送鏈構成,所述左、右夾持輸送鏈的前段及后段鄰近邊夾持對合,所述右夾持輸送鏈的中段由分鏈導軌分開,所述分鏈導軌的左側具有與所述左夾持輸送鏈中段形成柔性夾持的上壓禾毛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土下果實收獲果秧對齊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對齊輸送裝置對應所述分鏈導軌右側與所述左夾持輸送鏈中段位置分別設置具有間隔分布懸臂狀撥桿的對齊輸送鏈和左支架,所述左支架上裝有與所述對齊輸送鏈形成柔性夾持的下壓禾毛刷。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土下果實收獲果秧對齊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撥桿的中部呈瓶頸狀縮徑狀,外部套裝彈性材料制成的圓管護套。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土下果實收獲果秧對齊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獲臺的機架一側裝有將一組導軌壓簧作用力施加于左夾持輸送鏈的壓鏈導軌。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土下果實收獲果秧對齊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夾持輸送鏈右側抵靠于分鏈導軌。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土下果實收獲果秧對齊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對齊輸送裝置的輸出端左側裝有圓盤割草刀,且所述對齊輸送裝置的輸出端裝有朝所述圓盤割草刀延伸的壓禾導桿。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土下果實收獲果秧對齊分離裝置,屬于農業機械技術領域。該裝置包括扶秧機構和挖掘鏟,以及分別位于收獲臺后部上方和下方的拋秧裝置和圓盤割刀分離機構,收獲臺的前部和拋秧裝置之間通過主輸送裝置構成的輸送機構銜接,收獲臺的前部和分離機構之間通過位于主輸送裝置中段下方且傾斜設置的對齊輸送裝置銜接;主輸送裝置由分別回環的左、右夾持輸送鏈構成,左、右夾持輸送鏈的前段及后段鄰近邊夾持對合,右夾持輸送鏈的中段由分鏈導軌分開,分鏈導軌的右側具有與左夾持輸送鏈的中段形成柔性夾持的上壓禾毛刷。采用本發明可以形成對秧苗桿的柔性夾持,粗秧桿不會被拉斷,細秧桿不會漏出,從而解決了現有技術存在的難題。
文檔編號A01D33/00GK102550196SQ20121004620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27日
發明者呂小蓮, 張會娟, 彭寶良, 曹明珠, 王建楠, 王海鷗, 胡志超, 陳友慶, 顧峰瑋, 高景魁 申請人: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