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含有茚蟲威的復配農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殺蟲農藥組合物,具體是涉及一種含有茚蟲威的復配農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近年來,由于單一用藥和不科學用藥,已經導致許多害蟲對當前使用的農藥產生了抗藥性,如小菜蛾、棉鈴蟲等,成為病蟲化學防治的一大難題。茚蟲威是一種新型惡二嗪類殺蟲劑,其殺蟲機理是通過阻斷害蟲神經細胞內的鈉離子通道,使害蟲的神經細胞喪失功能而被麻痹,協調能力下降,最終死亡。藥劑通過接觸或取食進入蟲體內而起作用,與其它殺蟲劑不存在交互抗性。對蔬菜、甜菜、棉花、果樹、茶樹、馬鈴薯、園藝、花卉等農業園藝作物害蟲,如甜菜夜蛾、甘藍夜蛾、菜粉蝶、棉鈴蟲等鱗翅目害蟲活性高,且對各齡期幼蟲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同時,對天敵昆蟲非常安全,在作物中低殘留,是可用于無公害農產品生產中害蟲防治的理想藥劑。但是,茚蟲威對害蟲防治的持效期偏短,所以單一使用有一定局限性。蘇云金桿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簡稱Bt)是目前產量最大、使用最廣的生物殺蟲劑。它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一種或數種殺蟲晶體蛋白(insecticidal crystalproteins, ICPs),又稱S -內毒素,對鱗翅目、鞘翅目、雙翅目、膜翅目、同翅目等昆蟲,以及動植物線蟲、蜱螨等節肢動物都有特異性的毒殺活性,而對非目標生物安全,因此,Bt殺蟲劑具有專一、高效和對人畜安全等優點,目前蘇云金桿菌商品制劑已達100多種,是世界上應用最為廣泛、用量最大、效果最好的微生物殺蟲劑,因而倍受人們關注。但是,商品Bt制劑在生產防治中也顯示出某些局限性,如速效性差、對高齡幼蟲不敏感、田間遲效期短以及重組工程菌株遺傳性狀不穩定等都已成為影響Bt進一步成功推廣使用的制約因素。因此,為了提高Bt制劑的殺蟲效果,對其增效途徑的研究已成為世界性的研究熱點,主要包括篩選增效菌株;利用化學添加劑、植物它感素、幾丁質酶作為增效物質;昆蟲病原微生物間的互作增效等。藜蘆堿是各種藜蘆屬植物產生一種有毒的生物堿。可作為殺蟲劑,其作用機理是藜蘆堿經蟲體表面或吸食進入消化系統,造成局部刺激,引起反射性蟲體興奮,繼之抑制蟲體感覺神經末梢,經傳導和抑制中樞神經而致害蟲死亡。該產品有效成分為生物堿,施用后會逐漸降解,不會產生富集現象,對環境不會造成污染,不傷害昆蟲天敵,可有效保護生態環境,達到綜合防治的目的。本產品屬植物源中草藥農藥,有效成分呈多樣性,對病蟲作用機理相對復雜,與有效成分單一的化學合成農藥相比,病蟲對其難以產生抗藥性。該產品持效期比化學農藥長,可達7-14天,省工省時,使用效益較高。且不產生藥害、對作物安全等特點。硫雙威屬苯甲酰脲類昆蟲幾丁質合成抑制劑,為昆蟲激素類農藥。通過抑制昆蟲表皮幾丁質合成酶和尿核苷輔酶的活性,來抑制昆蟲幾丁質合成從而導致昆蟲不能正常蛻皮而死亡。在未孵化的卵階段使用,硫雙威會影響卵的呼吸代謝及胚胎發育過程中的DNA和蛋白質代謝,使卵內幼蟲缺乏幾丁質而不能孵化或孵化后隨即死亡;在幼蟲期施用,硫雙威會使害蟲新表皮形成受阻,延緩發育,或缺乏硬度,不能正常蛻皮而導致死亡或形成畸形蛹死亡。對變態昆蟲,特別是鱗翅目幼蟲硫雙威也表現出很好的殺蟲活性。
稻豐散對昆蟲具有顯著的生長發育抑制作用,對白粉虱有特效,比世界專利文獻冊9533711公布的2-溴-3,5-雙(三氟甲基)苯基苯甲酰基脲的活性高25 50倍。該化合物抑制昆蟲幾丁質形成,影響內表皮生成,使昆蟲不能順利蛻皮而死亡,能有效防治蔬菜、茶葉、棉花等多種植物的大多數鱗翅目害蟲,對抗性害蟲普遍有效,且對作物、天敵、人畜和環境高度安全。溴氰菊酯為安全、高效、低毒廣譜性有機硫殺螨劑,具有較強的觸殺和胃毒作用,是國際上大噸位殺螨劑品種之一,國外至今已使用三十多年,仍無明顯的抗藥性問題。可廣泛用于防治棉花、柑桔、蘋果、蔬菜、茶、花卉等作物的害螨,殺成螨、若螨、幼螨及螨卵效果均優,還可殺滅對其他殺蟲劑已有抗性的害螨。可防治柑桔紅蜘蛛、蘋果紅蜘蛛、棉花蔬菜紅蜘蛛、茶葉癭螨、茶橙癭螨等害螨。含有一種活性組分的殺蟲劑在農業害蟲防治上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例如,連續使用一種殺蟲劑容易導致產生抗藥性;同時,頻繁施藥又造成農民負擔加重和環境污染加劇。因此,目前急需高效、低度、環保、低殘留的殺蟲劑新品種。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含有茚蟲威的復配農藥組合物,該組合物克服了含單一活性組分殺蟲劑的不足,對抗藥性害蟲有出色的防治效果,同時降低了施藥量,減輕了農民了用藥負擔和對環境的污染。發明人通過大量的生物測定篩選,發現茚蟲威和蘇云金桿菌、藜蘆堿、硫雙威、稻豐散或溴氰菊酯中的一種以一定比例復配,對抗藥性甜菜夜蛾等害蟲具有顯著的增效作用。在上述發現的基礎上,經過對組合物進行聯合作用的定量分析,形成了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一種含有茚蟲威的復配農藥組合物,有效成分包括組分I和組分II,所述的組分I為茚蟲威,所述的組分II為蘇云金桿菌、藜蘆堿、硫雙威、稻豐散或溴氰菊酯中的一種,所述組分I與組分II的質量比為10 1-1 50。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組分I與組分II的質量比進一步優選為5 1-1 20,其中,組分II選擇硫雙威時,組分I和組分II之間的增效作用更為明顯,共毒系數在180以上。茚蟲威含量太低,施藥量隨之增大,茚蟲威含量太高則增加了對環境的污染。另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中,所述的組分I與組分II的質量比為5 1-1 10;所述的組分II為藜蘆堿,組分I和組分II之間的增效作用也較為明顯。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由上述組合物制備得到適合農業使用的任意一種制劑,上述制劑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備得到,比較好的制劑為可濕性粉劑、懸浮劑、微乳劑、水乳劑或水分散粒劑等,制得的制劑中有效成分的總含量為5% -90%。作為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制劑中有效成分的質量百分比含量為10% _51%,所述的有效成分中組分II為蘇云金桿菌、稻豐散或溴氰菊酯中的一種,采用蘇云金桿菌、稻豐散或溴氰菊酯中的一種為其中一種有效組分制備得到農藥制劑可防治多種害蟲,例如水稻稻縱卷葉螟、菜青蟲或水稻二化螟等,且防治效果較好。另外,選用蘇云金桿菌為其中一種有效組分時,一般可制備成可濕性粉劑、懸浮劑或者水分散粒劑等制劑,施藥效果較好。本發明的組合物在制備成上述制劑時還需要添加輔助劑,所述的輔助劑包括溶劑、乳化劑、分散劑、潤濕劑、防凍劑、消泡劑、增稠劑、PH調節劑、填料、水、助溶劑、崩解劑等及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貯存和使用中穩定以及藥效發揮的已知物質,上述輔助劑都是農藥制劑中常用或允許使用的成分,并無特別限定,具體成分和用量根據配方要求通過簡單實驗確定。上述輔 助劑中所述的溶劑或助溶劑包括甲苯、二甲苯、甲醇、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環己酮、二甲亞砜、乙酸仲丁酯、芳烴溶劑油、油酸甲酯和植物油等中的一種或幾種;所述的乳化劑包括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或其磷酸鹽、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或其磷酸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或其鹽、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鈣等中的一種或幾種;所述的分散劑包括木質素磺酸鹽、萘磺酸鈉甲醛縮合物、聚羧酸鹽分散劑等中的一種或幾種;所述的潤濕劑包括十二烷基硫酸鈉、脂肪醇乙氧基化物、烷基酚乙氧基化物和萘磺酸鹽等中的一種或幾種;所述的防凍劑包括乙二醇、丙二醇和丙三醇等中的一種或幾種;所述的消泡劑包括有機硅氧烷、聚醚等中的一種;所述的增稠劑包括黃原膠、羧甲基纖維素鈉、聚吡咯烷酮和聚丙烯酸鈉等中的一種或幾種;所述的pH調節劑包括鹽酸、磷酸、醋酸、氫氧化鈉、氨水、三乙醇胺和苯甲酸鈉等中的一種或幾種;所述的填料包括輕質碳酸鈣、高嶺土、白炭黑、凹凸棒土、膨潤土、硅藻土等中的一種或幾種;所述的崩解劑包括硫酸銨、氯化鈉、尿素和硫酸鈉等中的一種或幾種。本發明的組合物制成產品使用時,即可以是成品制劑形式提供,即組合物中各物質已經混合,使用時直接稀釋至所需濃度即可;也可選擇以單劑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在桶或罐中直接混合,然后稀釋至所需的濃度。本發明的殺蟲組合物主要用于果樹、棉花、水稻、蔬菜等作物的害蟲,尤其是鱗翅目類害蟲的防治。所述的害蟲包括甜菜夜蛾、菜青蟲、稻縱卷葉螟、棉鈴蟲、柑橘潛葉蛾或二化螟中的一種或多種。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產生的有益效果為(I)與單劑相比,該殺蟲組合物對鱗翅目害蟲有明顯的增效、提高了防治效果;(2)可以大幅減少田間用藥量,有效減少環境污染和農藥殘留,以及降低生產和使用成本;(3)殺蟲組合物中有效成分的作用機制互不相同,有利于克服害蟲抗性和延緩害蟲抗藥性的產生;(4)與茚蟲威單劑相比,持效性明顯提高,效果更顯著;
(5)與蘇云金桿菌、藜蘆堿、硫雙威、稻豐散、溴氰菊酯中的任一單劑相比,有良好的速效性。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本發明用以下具體實施例進行說明,但本發明絕非限于這些例子。以下所述僅為本發明較好的實施例,僅僅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代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專利申請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書為準。將不同農藥的有效成分組合制成農藥,是目前開發和研制新農藥的一種有效和快捷的方式。不同品種的農藥混合后,通常表現為三種作用類型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但具體為何種作用,無法預測,只有通過大量試驗才能知道。復配增效作用很好的配方,由于明顯提高了實際防治效果,降低了農藥的使用量,從而大大地延緩了害蟲抗藥性的產生,是綜合防治的重要手段。本發明組合物以茚蟲威和蘇云金桿菌、藜蘆堿、硫雙威、稻豐散、溴氰菊酯中的一種為有效成分,它們之間組合對抗性甜菜夜蛾具有明顯的協同增效作用,而且不僅僅是兩種藥劑作用的簡單相加,具體用以下生物測定實例加以說明。生物測定實例I :茚蟲威和硫雙威復配對甜菜夜蛾的毒力測定試驗對象抗性甜菜夜蛾幼蟲(經抗藥性測定,對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抗性在500倍以上)試驗方法參照殺蟲劑農藥室內生物測定試驗準則《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NY/T 1154. 7-2006))和創制農藥生物活性評價SOP (殺蟲劑卷),采用噴霧法。挑選生長均勻一致的三齡幼蟲,接入置放10克新鮮人工飼料的直徑9厘米的培養皿,每皿接10頭,每處理接5個皿,用PottER噴霧塔在50PSI壓力下噴霧,每次噴一個皿,每皿噴藥液I毫升,空白對照噴等量清水。一般每個處理設置6個濃度梯度。將處理過的培養皿放入25°C、12H/12H光照培養箱內培養,72小時檢查死活蟲數,計算死亡率。用DPS數據處理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算各藥劑的LC50 (半致死濃度)和供試藥劑EC50 (半最大效應濃度),然后按孫云沛法計算共毒系數(CTC)。當CTC ( 80,則組合物表現為拮抗作用,當80 < CTC < 120,則組合物表現為相加作用,當CTC ^ 120,則組合物表現為增效作用。實測毒力指數(ATI)=(標準藥劑EC50/供試藥劑EC50) X 100 ;理論毒力指數(TTI) = A藥劑毒力指數X混劑中A的百分含量+B藥劑毒力指數X混劑中B的百分含量;共毒系數(CTC)=[混劑實測毒理指數(ATI) /混劑理論毒力指數(TTI) ] X 100 ;測定結果表明,茚蟲威與硫雙威的配比在10 1-1 50之間時,具有明顯的增效作用,尤其在5 1-1 20之間時,增效作用更為明顯,共毒系數在180以上,實驗數據請參見表I。表I不同處理對甜菜夜蛾的室內毒力測定結果
權利要求
1.一種含有茚蟲威的復配農藥組合物,有效成分包括組分I和組分II,所述的組分I為茚蟲威,所述的組分II為蘇云金桿菌、藜蘆堿、硫雙威、稻豐散或溴氰菊酯中的一種,所述組分I與組分II的質量比為10 1-1 50。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含有茚蟲威的復配農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組分I與組分II的質量比為5:1-1: 20 ;所述的組分II為硫雙威。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含有茚蟲威的復配農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組分I與組分II的質量比為5:1-1: 10 ;所述的組分II為藜蘆堿。
4.一種由權利要求I所述含有茚蟲威的復配農藥組合物制備得到適合農業使用的制劑。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適合農業使用的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劑在制備過程中需要加入輔助劑,所述制劑中有效成分的質量百分比含量為5% -90%。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適合農業使用的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劑中有效成分的質量百分比含量為10% _51%,所述的有效成分中組分II為蘇云金桿菌、稻豐散或溴氰菊酯中的一種。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適合農業使用的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劑為可濕性粉劑、懸浮劑或者水分散粒劑。
8.權利要求I所述的含有茚蟲威的復配農藥組合物在作物害蟲防治上的應用。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含有茚蟲威的復配農藥組合物在作物害蟲防治上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作物為果樹、棉花、水稻、蔬菜中的一種或幾種。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含有茚蟲威的復配農藥組合物在作物害蟲防治上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害蟲是鱗翅目害蟲。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含有茚蟲威的復配農藥組合物,有效成分包括組分I和組分II,所述的組分I為茚蟲威,所述的組分II為蘇云金桿菌、藜蘆堿、硫雙威、稻豐散或溴氰菊酯中的一種,所述組分I與組分II的質量比為10∶1-1∶50。同時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由上述組合物制備得到的適合農業使用的制劑劑型以及上述組合物在作物害蟲防治上的應用。本發明的含有茚蟲威的復配農藥組合物具有明顯的增效作用,用于果樹、棉花、水稻、蔬菜等作物的害蟲防治,尤其是鱗翅目類害蟲防治效果顯著。
文檔編號A01N63/00GK102626110SQ20121007391
公開日2012年8月8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0日
發明者張子翱, 彭文濤, 汪云強, 秦欣 申請人:永農生物科學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