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藥膳桑黃肉鴨的飼養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家禽飼養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藥膳桑黃肉鴨的飼養方法。
背景技術:
桑黃是珍稀藥用真菌,其子實體可入藥。其主要功能為抗癌,抗纖維化,抗氧化,其治療癌癥的有效率達90%以上。桑黃在生物抗癌領域被國際公認為最具抗癌功效的真菌, 其在抗癌領域中有效率排名第一,是國際醫藥界與保健品行業抗癌產品生產原料。這味古老的中藥,名氣遠不如冬蟲夏草,可是它的功效卻不比冬蟲夏草差。目前,國際公認的生物桑黃多糖是從桑黃的菌絲體、子實體中提取具有生物活性的多糖類物質。研究證實,桑黃多糖具有明顯免疫調節、抗癌抗腫瘤、抗氧化、降低血糖、保護肝臟等作用。由于桑黃野生資源日益匱乏,再加上桑黃對環境敏感,生長期長,人工栽培難度較大。目前,人工培養桑黃產品的主要發展方向是通過生物深層發酵技術生產出來的桑黃菌絲體。研究表明,桑黃菌絲體的有效成分和子實體一樣,但其具有生產周期短、工藝簡單、生廣效率聞及穩定等特點。目前,桑黃子實體及菌絲體都是用來作為藥源或加工成保健品,形成的產品主要是針對人。而用桑黃子實體及菌絲體應用于飼喂動物未見相關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提供全新的一種藥膳桑黃肉鴨的飼養方法。具體包括用發酵培養好的成品桑黃固體菌絲體或液體菌絲體為肉鴨的食料添加劑,再根據肉鴨的生長階段增加投喂動物血來加快肉鴨的生長速度及增重,增加投喂桑葉粉來達到提高肉鴨的口感及品質;通過投喂動物血和桑葉粉,又可以由此降低飼養成本。本發明中所述的桑葉粉營養成分特別豐富。干桑葉中約含粗蛋白24. O克,粗脂肪 4. O克,含食物纖維52. 9克,鈣2699毫克,桑葉含有人體所需的18種氨基酸,含神經傳遞物質及降壓物質Y —氨酪酸,每百克桑葉中平均有226毫克,谷氨酸高達2323毫克,天冬氨酸2049毫克,可見桑葉是氨基酸的寶庫。通過給肉鴨投喂桑葉粉,肉鴨的肉質更細、香味更濃、口感特別好。能大幅度提聞肉鴨的肉香味和品質。所述的動物血,是指常見的豬、牛、羊、馬、雞、鴨、鵝等動物宰殺后所得的血液。所有的動物血中都富含有多種營養物質,是非常理想的滋補佳品。我國第一部營養專著《飲膳正要》在許多方劑中都提到動物的血,并高度評價了動物血的營養價值。用動物血來喂鴨, 可使肉鴨生長速度加快,增重效果更加顯著。另外,動物血價格低廉,原料來源廣泛,易得。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I、一種藥膳桑黃肉鴨的飼養方法,技術方案中肉鴨的第一階段飼喂方法如下(I)飼養階段小鴨從20日齡飼養到50日齡;
(2)桑黃菌絲投喂量固體菌絲按主要食料2%的量來投喂、液體菌絲按主要食料 4%的量來投喂;(3)飼喂方法先將桑黃菌絲和主要食料混合拌勻才給鴨投喂,一天喂兩次,分別是上午8點和下午4點。2、一種藥膳桑黃肉鴨的飼養方法,技術方案中肉鴨的第二階段飼喂方法如下(I)飼養階段肉鴨從50日齡飼養到80日齡;(2)桑黃菌絲投喂量固體菌絲按主要食料4%的量來投喂、液體菌絲按主要食料 8%的量來投喂;(3)增加投喂桑葉粉桑葉粉按主要食料I %的量來投喂;(4)飼喂方法按量先將桑黃菌絲、桑葉粉和主要食料混合拌勻才給鴨投喂,一天喂兩次,分別是上午8點和下午5點。3、一種藥膳桑黃肉鴨的飼養方法,技術方案中肉鴨的第三階段飼喂方法如下(I)飼養階段肉鴨從80日齡飼養到120日齡;(2)桑黃菌絲投喂量固體菌絲按主要食料6%的量來投喂、液體菌絲按主要食料 12%的量來投喂;(3)桑葉粉投喂量桑葉粉按主要食料3%的量來投喂;(4)增加投喂動物血動物血按主要食料6%的量來投喂;動物血可以是豬血、牛血、羊血、馬血其中的一種或幾種搭配混合;動物血取自當天宰殺、無病害的動物,取得到的新鮮動物血液,不加水加鹽,在其凝固成塊狀后,將其破碎了才混于肉鴨的食料中;(5)飼喂方法按量先將桑黃菌絲、桑葉粉、動物血和主要食料混合拌勻才給鴨投喂,一天喂兩次,分別是上午8點和下午5點;(6)飼養周期通過三個階段飼養120天以上即可成為商品鴨出售。本發明既有如下優點I、本發明所提出的肉鴨飼養方法技術工藝獨特、易實施。2、本發明在實施過程中,給肉鴨飼喂的桑黃菌絲體是通過深層發酵培養出來的, 這種桑黃菌絲體具有桑黃子實體相同的有效成分。桑黃菌絲體產品中桑黃多糖具有明顯免疫調節、抗癌抗腫瘤、抗氧化、降低血糖、保護肝臟等作用。桑黃菌絲體培養周期很短,生產成本極低,用來飼喂肉鴨,其使用成本微乎其微,肉鴨食后不但增強體抗力,食其肉可達到藥食同源的效果。3、本發明在實施過程中,給肉鴨飼喂的桑葉粉營養成分特別豐富。干桑葉中約含粗蛋白24. O克,粗脂肪4. O克,含食物纖維52. 9克,鈣2699毫克,桑葉含有人體所需的18 種氨基酸,含神經傳遞物質及降壓物質Y—氨酪酸,每百克桑葉中平均有226毫克,谷氨酸高達2323毫克,天冬氨酸2049毫克,可見桑葉是氨基酸的寶庫。通過給肉鴨投喂桑葉粉, 肉鴨的肉質更細、香味更濃、口感特別好。能大幅度提高肉鴨的肉香味和品質。4、本發明在實施過程中,給肉鴨投喂的動物血,是指常見的豬、牛、羊、馬、雞、鴨、 鵝等動物宰殺后所得的血液。所有的動物血中都富含有多種營養物質,是非常理想的滋補佳品。我國第一部營養專著《飲膳正要》在許多方劑中都提到動物的血,并高度評價了動物血的營養價值。用動物血來喂鴨,可使肉鴨生長速度加快,增重效果更加顯著。另外,動物血價格低廉,原料來源廣泛,易得。通過給肉鴨投喂物優價廉的動物血可以降低飼料的使用率,從而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5、通過本發明飼養出來的肉鴨,生產成本極低,卻培育出高品質、極具特色的肉鴨,商品肉鴨市場前景好、賣價高,飼養者獲利豐厚。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方法進一步說明。—種藥膳桑黃肉鴨的飼養方法,具體實施方式
如下I、一種藥膳桑黃肉鴨的飼養方法,技術方案中肉鴨的第一階段飼喂方法如下(I)飼養階段小鴨從20日齡飼養到50日齡;(2)桑黃菌絲投喂量固體菌絲按主要食料2%的量來投喂、液體菌絲按主要食料 4%的量來投喂;(3)飼喂方法先將桑黃菌絲和主要食料混合拌勻才給鴨投喂,一天喂兩次,分別是上午8點和下午4點。2、一種藥膳桑黃肉鴨的飼養方法,技術方案中肉鴨的第二階段飼喂方法如下(I)飼養階段肉鴨從50日齡飼養到80日齡;(2)桑黃菌絲投喂量固體菌絲按主要食料4%的量來投喂、液體菌絲按主要食料 8%的量來投喂;(3)增加投喂桑葉粉桑葉粉按主要食料I %的量來投喂;(4)飼喂方法按量先將桑黃菌絲、桑葉粉和主要食料混合拌勻才給鴨投喂,一天喂兩次,分別是上午8點和下午5點。3、一種藥膳桑黃肉鴨的飼養方法,技術方案中肉鴨的第三階段飼喂方法如下(I)飼養階段肉鴨從80日齡飼養到120日齡;(2)桑黃菌絲投喂量固體菌絲按主要食料6%的量來投喂、液體菌絲按主要食料 12%的量來投喂;(3)桑葉粉投喂量桑葉粉按主要食料3%的量來投喂;(4)增加投喂動物血動物血按主要食料6%的量來投喂;動物血可以是豬血、牛血、羊血、馬血其中的一種或幾種搭配混合;動物血取自當天宰殺、無病害的動物,取得到的新鮮動物血液,不加水加鹽,在其凝固成塊狀后,將其破碎了才混于肉鴨的食料中;(5)飼喂方法按量先將桑黃菌絲、桑葉粉、動物血和主要食料混合拌勻才給鴨投喂,一天喂兩次,分別是上午8點和下午5點;(6)飼養周期通過三個階段飼養120天以上即可成為商品鴨出售。
權利要求
1.一種藥膳桑黃肉鴨的飼養方法,其特征在于肉鴨的第一階段飼喂方法如下(1)飼養階段小鴨從20日齡飼養到50日齡;(2)桑黃菌絲投喂量固體菌絲按主要食料2%的量來投喂、液體菌絲按主要食料4% 的量來投喂;(3)飼喂方法先將桑黃菌絲和主要食料混合拌勻才給鴨投喂,一天喂兩次,分別是上午8點和下午4點。
2.根據權利要求I中所述的一種藥膳桑黃肉鴨的飼養方法,其特征在于肉鴨的第二階段飼喂方法如下(1)飼養階段肉鴨從50日齡飼養到80日齡;(2)桑黃菌絲投喂量固體菌絲按主要食料4%的量來投喂、液體菌絲按主要食料8% 的量來投喂;(3)增加投喂桑葉粉桑葉粉按主要食料I%的量來投喂;(4)飼喂方法按量先將桑黃菌絲、桑葉粉和主要食料混合拌勻才給鴨投喂,一天喂兩次,分別是上午8點和下午5點。
3.根據權利要求I中所述的一種藥膳桑黃肉鴨的飼養方法,其特征在于肉鴨的第三階段飼喂方法如下(1)飼養階段肉鴨從80日齡飼養到120日齡;(2)桑黃菌絲投喂量固體菌絲按主要食料6%的量來投喂、液體菌絲按主要食料12% 的量來投喂;(3)桑葉粉投喂量桑葉粉按主要食料3%的量來投喂;(4)增加投喂動物血動物血按主要食料6%的量來投喂;動物血可以是豬血、牛血、羊血、馬血其中的一種或幾種搭配混合;動物血取自當天宰殺、無病害的動物,取得到的新鮮動物血液,不加水加鹽,在其凝固成塊狀后,將其破碎了才混于肉鴨的食料中;(5)飼喂方法按量先將桑黃菌絲、桑葉粉、動物血和主要食料混合拌勻才給鴨投喂, 一天喂兩次,分別是上午8點和下午5點;(6)飼養周期通過三個階段飼養120天以上即可成為商品鴨出售。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家禽飼養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藥膳桑黃肉鴨的飼養方法。具體包括用發酵培養好的成品桑黃固體菌絲體或液體菌絲體為肉鴨的食料添加劑,再根據肉鴨的生長階段增加投喂動物血來加快肉鴨的生長速度及增重,增加投喂桑葉粉來達到提高肉鴨的口感及品質;通過投喂動物血和桑葉粉,又可以由此降低飼養成本。桑黃菌絲體培養周期很短,生產成本極低,用來飼喂肉鴨,其使用成本微乎其微,肉鴨食后不但增強體抗力,食其肉可達到藥食同源的效果。通過本發明飼養出來的肉鴨,生產成本極低,卻培育出高品質、極具特色的肉鴨,商品肉鴨市場前景好、賣價高,飼養者獲利豐厚。
文檔編號A23K1/18GK102578037SQ20121007334
公開日2012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16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16日
發明者何寒 申請人:何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