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墻式立體栽培雞腿菇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食用菌栽培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到一種墻式立體栽培雞腿菇的方法。
背景技術:
雞腿菇,因其形如雞腿,肉質肉味似雞絲而得名,是具有商業潛カ的珍稀菌品,被譽為“菌中新秀”。雞腿菇營養豐富、味道鮮美,ロ感極好,經常食用有助于增進食欲、消化、增強人體免疫力,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雞腿菇是ー種適應カ極強的草腐糞生土生菌,雞腿菇屬草腐菌類,有特殊的生物特性,并有著不覆土不出菇的特別性狀。傳統的雞腿菇生產步驟是用塑料袋裝料一消毒一接種一培養菌筒一剝開菌筒一覆土栽培一產出鮮菇。而栽培模式主要有大田覆土栽培、袋栽、箱栽、床栽等等。單純的利用大田覆土栽培雞腿菇,土地利用率不高,而且生產過程用エ量大、程序多及繁瑣;利用袋栽、箱栽、床栽等可以實現立體栽培,提高了土地的使用率,但生產過程同樣存在用エ量大、程序多及繁瑣。隨著食用菌生產技術研發的不斷深入,栽培雞腿菇的新方法、新エ藝層出不窮。其中申請號為200910031962. 2的“一種雞腿菇圓柱形立體栽培法”該發明涉是用鋸木屑各種植物秸桿野草或農作物下腳料、畜禽糞、玉米面、麩皮、石灰、清水,將以上原料拌勻后進行發酵,翻堆后進行裝入塑料袋內,用木棒打孔進行培養發菌出菇。還有申請號為200810211262. 7的“整稻草、畜禽糞露地墻式栽培雞腿菇的方法”,該發明是利用整稻草、畜禽糞露地墻式栽培雞腿菇的方法。其步驟包括首先將平整、高燥、排水性能良好的地塊整成地上畦,選用無霉變的整稻草暴曬后放池內用石灰水加克霉靈浸泡一晝夜后撈出,加入細泥土和畜禽糞拌入稻草中做成下寬50cm、上寬30cm、高I. 5m的菌墻,墻壁中間插入木棒,播入菌種復膜發菌出菇,本方法簡便易行,原料易取,是種菇的好方法。根據以上兩項發明所述的技術エ藝,其在生產過程中都沒有覆土程序,這樣的エ藝能產出雞腿菇的可能性不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全新的一種墻式立體栽培雞腿菇的方法。具體包括構建等腰梯形模具,裝料和接種同時在模具里進行,完成后形成ー個立體于空間的梯形菌墻,工作效率大幅提高;生產時菌墻留有3個直徑為12 16cm的注水洞,墻體也僅用塑料膜圍罩來保濕防雜,通過這樣的技術措施使培養菌墻的菌絲時有充足的氧氣貫通整個菌墻的中間及四周,菌絲萌發迅速并快速吃料,短時間內即可以封住料面,有效的防止雜菌侵染;在菌墻外圍全部抹上厚度約3 4cm的稀泥作為覆土層,使菌墻的前后、左右、面上都會長滿雞腿菇子實體。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墻式立體栽培雞腿菇的方法,技術方案中包括以下步驟
I、制作模具用長度是2 2. 2m的木板分別組合成兩塊高度是I I. 2m的長型組合板;再用長度是70cm的木板分別組合成兩塊高度是I I. 2m的組合板,這兩塊組合板板又分別通過切割成下底長是70cm、上底長是60cm的梯形組合板;將兩塊長型組合板和兩塊梯形組合板各分別組合起來,其中的長型組合板和梯形組合板的一邊是用合頁連接固定起來成ー個組合體,另ー邊裝上鎖頭環扣來實現兩個組合體合起來時用鎖頭環扣可以固定,打開鎖頭環扣又可以將兩個組合體分開的目的;兩個組合體合起來時形成ー個長度是2 2. 2m、高度是I I. 2m、下底寬是70cm、上底寬是60cm的等腰梯形模具。2、制備培養料按常規制備好培養料備用。3、菌種選擇及處理選擇按常規 制備好無污染、菌絲活力強的雞腿菇原種或栽培種作為菌種,并將菌種掰成玉米粒大小的菌塊備用。4、制作菌墻首先將栽培場地及模具用I 2%的石灰水進行全面消毒;接著在地面平鋪ー層塑料膜,將模具組合安裝在塑料膜上,然后在底部施撒一層厚約2 3cm、濕度是55 60%的泥土,在模具正中直立擺放3根直徑是12 16cm、長是I. 4 I. 5m的塑料圓芯管,圓芯管之間的距離為50 55cm,然后在模具內開始裝料接種,方法是每裝20cm厚的培養料即接一層菌種,然后逐層壓實至裝滿整個模具而成菌墻,料種裝滿模具后將模具的鎖頭環扣打開,并輕輕把模具挪離菌墻,再將塑料圓芯管輕輕抽出,隨即用I 2%石灰水噴灑消毒過的深色塑料膜圍罩住菌墻;制作過程中,菌墻與菌墻之間的距離以不妨礙操作管理為宜。5、菌墻管理菌墻制好后,將栽培場地的空間環境調控為溫度是20 25°C、空氣相対濕度是80%左右;當菌墻上長滿菌絲時,可往菌墻中抽出塑料圓芯管形成的洞填實濕度是55 60%的泥土,并在菌墻外圍全部抹上厚度約3 4cm的稀泥,接著重新用白色的塑料膜圍罩住菌墻;當菌墻上泥土層面出現大量的菌絲時,把塑料膜拿開,同時將栽培環境的空氣相對濕度調整為85 90%。6、鮮菇采摘菌墻上泥土層面長滿菌絲后的5 7天,菌墻的前后、左右、面上就會長滿雞腿菇子實體,雞腿菇子實體成熟的速度快,必須在菇蕾期,菌環尚未松動,鐘形菌蓋上出現反卷毛狀鮮片時采收,當菌環松動或脫離菌柄時采收,則菌褶會自溶流出黑裼色的孢子液而完全失去商品價值。7、中后期管理雞腿菇子實體全部采收完后約4 6天,菌絲開始恢復萌發;用直徑為5 6cm的木條削尖ー頭,并從菌墻面上已填實泥土的3處各打穿深約30 50cm注水孔;往注水孔里面灌水,灌水量為10 15公斤/菌墻;灌水后再用白色塑料膜圍罩住菌墻,幾天后菌墻上又會長出小菇,再拿開塑料膜罩并管理至采收鮮菇;當培養料在不斷的轉化為子實體時,菌墻內的培養基會因為有所消耗導致菌墻會有些塌陷,一有塌陷立即用稀泥補上,然后管理方法同前。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發明既有如下優點I、本發明提出的方法措施獨特,技術エ藝簡單、易實施。2、通過實施本發明,制成的菌墻構造新穎、合理、獨特,立體栽培、占地面積少。3、通過實施本發明,在制作菌墻的過程中,中間留3個圓孔作為作為填土、注水洞,菌墻做好后僅用塑料膜圍罩來保持墻體的濕度和防止雜菌交叉感染,這樣的措施使菌墻前期培菌時,氧氣貫通整個菌墩的中間及四周,菌絲萌發迅速并快速吃料,短時間內即可以封住料面,有效的防止雜菌侵染。中后期管理時,中間的圓孔注入泥土及清水,從泥土層把清水慢慢往菌墻內部輸送水分,充足及均衡的水分保證了產量。4、通過實施本發明,制成的菌墻是立體的,以及下底寬、上底窄的等腰梯形,菌墻結構穩、不一倒塌;出菇時,可從菌墻的前后、左右及面上都長出來,出菇場面不僅壯觀、觀賞性強,而且產量異常高;而傳統的大田覆土栽培、袋栽、箱栽、床栽等模式只是從面上出菇。5、通過實施本發明,完全拋開傳統復雜、繁瑣的生產エ藝,比傳統的栽培效率提高了幾倍。6、通過實施本發明,中后期管理方便,產出的雞腿菇菇質好,采收也方便。7、通過實施本發明,菌絲轉化徹底,產量高。8、通過實施本發明,生產周期縮短,在適合生產雞腿菇的季節里可多栽培2 4批;適合エ廠化、集約化、規模化生產,值得大力推廣。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方法進ー步說明。一種墻式立體栽培雞腿菇的方法,具體實施方式
如下I、制作模具用長度是2 2. 2m的木板分別組合成兩塊高度是I I. 2m的長型組合板;再用長度是70cm的木板分別組合成兩塊高度是I I. 2m的組合板,這兩塊組合板板又分別通過切割成下底長是70cm、上底長是60cm的梯形組合板;將兩塊長型組合板和兩塊梯形組合板各分別組合起來,其中的長型組合板和梯形組合板的一邊是用合頁連接固定起來成ー個組合體,另ー邊裝上鎖頭環扣來實現兩個組合體合起來時用鎖頭環扣可以固定,打開鎖頭環扣又可以將兩個組合體分開的目的;兩個組合體合起來時形成ー個長度是2 2. 2m、高度是I I. 2m、下底寬是70cm、上底寬是60cm的等腰梯形模具。2、制備培養料按常規制備好培養料備用。3、菌種選擇及處理選擇按常規制備好無污染、菌絲活力強的雞腿菇原種或栽培種作為菌種,并將菌種掰成玉米粒大小的菌塊備用。4、制作菌墻首先將栽培場地及模具用I 2%的石灰水進行全面消毒;接著在地面平鋪ー層塑料膜,將模具組合安裝在塑料膜上,然后在底部施撒一層厚約2 3cm、濕度是55 60%的泥土,在模具正中直立擺放3根直徑是12 16cm、長是I. 4 I. 5m的塑料圓芯管,圓芯管之間的距離為50 55cm,然后在模具內開始裝料接種,方法是每裝20cm厚的培養料即接一層菌種,然后逐層壓實至裝滿整個模具而成菌墻,料種裝滿模具后將模具的鎖頭環扣打開,并輕輕把模具挪離菌墻,再將塑料圓芯管輕輕抽出,隨即用I 2%石灰水噴灑消毒過的深色塑料膜圍罩住菌墻;制作過程中,菌墻與菌墻之間的距離以不妨礙操作管理為宜。
5、菌墻管理菌墻制好后,將栽培場地的空間環境調控為溫度是20 25°C、空氣相対濕度是80%左右;當菌墻上長滿菌絲時,可往菌墻中抽出塑料圓芯管形成的洞填實濕度是55 60%的泥土,并在菌墻外圍全部抹上厚度約3 4cm的稀泥,接著重新用白色的塑料膜圍罩住菌墻;當菌墻上泥土層面出現大量的菌絲時,把塑料膜拿開,同時將栽培環境的空氣相對濕度調整為85 90%。
6、鮮菇采摘菌 墻上泥土層面長滿菌絲后的5 7天,菌墻的前后、左右、面上就會長滿雞腿菇子實體,雞腿菇子實體成熟的速度快,必須在菇蕾期,菌環尚未松動,鐘形菌蓋上出現反卷毛狀鮮片時采收,當菌環松動或脫離菌柄時采收,則菌褶會自溶流出黑裼色的孢子液而完全失去商品價值。7、中后期管理雞腿菇子實體全部采收完后約4 6天,菌絲開始恢復萌發;用直徑為5 6cm的木條削尖ー頭,并從菌墻面上已填實泥土的3處各打穿深約30 50cm注水孔;往注水孔里面灌水,灌水量為10 15公斤/菌墻;灌水后再用白色塑料膜圍罩住菌墻,幾天后菌墻上又會長出小菇,再拿開塑料膜罩并管理至采收鮮菇;當培養料在不斷的轉化為子實體時,菌墻內的培養基會因為有所消耗導致菌墻會有些塌陷,一有塌陷立即用稀泥補上,然后管理方法同前。
權利要求
1. 一種墻式立體栽培雞腿菇的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驟 (1)制作模具用長度是2 2.2m的木板分別組合成兩塊高度是I I. 2m的長型組合板;再用長度是70cm的木板分別組合成兩塊高度是I I. 2m的組合板,這兩塊組合板板又分別通過切割成下底長是70cm、上底長是60cm的梯形組合板;將兩塊長型組合板和兩塊梯形組合板各分別組合起來,其中的長型組合板和梯形組合板的一邊是用合頁連接固定起來成ー個組合體,另ー邊裝上鎖頭環扣來實現兩個組合體合起來時用鎖頭環扣可以固定,打開鎖頭環扣又可以將兩個組合體分開的目的;兩個組合體合起來時形成ー個長度是2 2. 2m、高度是I I. 2m、下底寬是70cm、上底寬是60cm的等腰梯形模具; (2)制備培養料按常規制備好培養料備用; (3)菌種選擇及處理選擇按常規制備好無污染、菌絲活力強的雞腿菇原種或栽培種作為菌種,并將菌種掰成玉米粒大小的菌塊備用; (4)制作菌墻首先將栽培場地及模具用I 2%的石灰水進行全面消毒;接著在地面平鋪ー層塑料膜,將模具組合安裝在塑料膜上,然后在底部施撒一層厚約2 3cm、濕度是55 60%的泥土,在模具正中直立擺放3根直徑是12 16cm、長是I. 4 I. 5m的塑料圓芯管,圓芯管之間的距離為50 55cm,然后在模具內開始裝料接種,方法是每裝20cm厚的培養料即接一層菌種,然后逐層壓實至裝滿整個模具而成菌墻,料種裝滿模具后將模具的鎖頭環扣打開,并輕輕把模具挪離菌墻,再將塑料圓芯管輕輕抽出,隨即用I 2%石灰水噴灑消毒過的深色塑料膜圍罩住菌墻;制作過程中,菌墻與菌墻之間的距離以不妨礙操作管理為宜; (5)菌墻管理菌墻制好后,將栽培場地的空間環境調控為溫度是20 25°C、空氣相對濕度是80%左右;當菌墻上長滿菌絲時,可往菌墻中抽出塑料圓芯管形成的洞填實濕度是55 60%的泥土,并在菌墻外圍全部抹上厚度約3 4cm的稀泥,接著重新用白色的塑料膜圍罩住菌墻;當菌墻上泥土層面出現大量的菌絲時,把塑料膜拿開,同時將栽培環境的空氣相對濕度調整為85 90% ; (6)鮮菇采摘菌墻上泥土層面長滿菌絲后的5 7天,菌墻的前后、左右、面上就會長滿雞腿菇子實體,雞腿菇子實體成熟的速度快,必須在菇蕾期,菌環尚未松動,鐘形菌蓋上出現反卷毛狀鮮片時采收,當菌環松動或脫離菌柄時采收,則菌褶會自溶流出黑裼色的孢子液而完全失去商品價值; (7)中后期管理雞腿菇子實體全部采收完后約4 6天,菌絲開始恢復萌發;用直徑為5 6cm的木條削尖ー頭,并從菌墻面上已填實泥土的3處各打穿深約30 50cm注水孔;往注水孔里面灌水,灌水量為10 15公斤/菌墻;灌水后再用白色塑料膜圍罩住菌墻,幾天后菌墻上又會長出小菇,再拿開塑料膜罩并管理至采收鮮菇;當培養料在不斷的轉化為子實體時,菌墻內的培養基會因為有所消耗導致菌墻會有些塌陷,一有塌陷立即用稀泥補上,然后管理方法同前。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于食用菌栽培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到一種墻式立體栽培雞腿菇的方法。具體包括構建等腰梯形模具,裝料和接種同時在模具里進行,完成后形成一個立體于空間的梯形菌墻,工作效率大幅提高;生產時菌墻留有3個直徑為12~16cm的注水洞,墻體也僅用塑料膜圍罩來保濕防雜,通過這樣的技術措施使培養菌墻的菌絲時有充足的氧氣貫通整個菌墻的中間及四周,菌絲萌發迅速并快速吃料,短時間內即可以封住料面,有效的防止雜菌侵染;在菌墻外圍全部抹上厚度約3~4cm的稀泥作為覆土層,使菌墻的前后、左右、面上都會長滿雞腿菇子實體。本發明適合工廠化、集約化、規模化生產,值得大力推廣。
文檔編號A01G1/04GK102612992SQ20121008823
公開日2012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8日
發明者何寒 申請人:何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