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人工栽培紅土雞樅菌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公開ー種野生菌人工馴化后的栽培方法,具體地是人工栽培紅土雞揪菌的方法。
背景技術:
HlMi取寢^Oudemans i e I la radicata var. alba )是云南特有的野生菌,子實體中等至大型,只生長在云南紅土高原,海抜1800米以上的地區。夏秋季常常生長在呈弱酸性的紅色土壌潮濕林地上,故名紅土雞揪菌,屬中低溫型菌類,野生產量極低,十分珍貴。其外觀怡人,味道鮮美,營養價值極高。紅土雞揪菌,菇體大、菌柄粗長、菌蓋表面灰褐色、菌柄白色、菇蓋厚實、品質優良。目前,國內外沒有任何規模化栽培紅土雞揪子實體的報道,更沒有一年四季栽培紅土揪菌的先例。因紅土雞揪菌特殊的營養、味道和保健作用,野生菌 菇價格一直很高,單純采摘野生紅土雞揪菌已經難以滿足市場的巨大需求。截止本專利申請前,在我國專利申請中涉及雞揪菌種植的不上10項,并且均沒有獲得授權,主要問題是菌種證明力度弱,沒有獲得保藏認可,其提出的雞揪菌難以確認。因紅土雞揪菌特殊的營養、味道和保健作用,野生菌產品價格一直很高,單純采摘野生紅土雞揪菌已經難以滿足市場的巨大需求。為此,非常有必要進行人工馴化栽培技術開發。本發明使野生紅土雞揪菌人工馴化栽培邁出了第三步,進行了野生紅土雞揪菌人エ馴化母種繼續培育栽培種后的人工直接種植紅土雞揪菌的技術實用化,并得以實現,為云南省珍貴野生菌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奠定了產業技術基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在獲得野生紅土雞揪菌人工馴化母種后,再繼續培育栽培種后的直接人工種植紅土雞揪菌的方法。實現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過程是這樣的,人工栽培紅土雞揪菌的方法,過程方法為
第一歩、培養基質配方、制作,物質組成和組份重量為各種農作物秸桿、或其他農副產品的下腳料、或林業下腳料為主栽培原料,重量份數為68 88份,麥麩5 12份、米糠2 9份、玉米粉2 8份、糖I份、過磷酸鈣I份、磷酸ニ氫鉀I份,加水使含水量為50% 65%、用檸檬酸調pH值5. O 6.5 ;
第二步、栽培培養基質制作,將培養基質配方混合好的物質放入用聚丙烯或高密度聚こ烯塑料袋中,滅菌、冷卻后得栽培培養基,無菌條件下采用一端或者兩端接種方法接入人エ馴化紅土雞揪菌栽培種,接種后置于10 30°C條件下避光培養,菌絲長滿袋后成為成熟菌棒;
第三步、去掉菌棒表層的塑料袋進行覆土床栽培,或者不去除塑料袋在袋ロ覆土直接出紅土雞揪菌。
采用成熟菌棒進行覆土栽培出菌菇時,覆土厚度為2 15厘米,保持栽培溫度為12 30°C,空氣相對濕度55% 95% ;出菌后進行疏理,每袋或者每100平方厘米留菌2 5朵;當菌蓋將要展平但邊緣還內收時采收。其中、各種農作物秸桿、或其他農副產品的下腳料、或林業下腳料為主栽培原料,它們混合使用,或者単獨使用,或者兩者混合使用。所述的農作物秸桿是指稻草、麥草、玉米桿、豆桿、花生桿、油菜桿、棉桿和麻桿等,所述的其他農副產品的下腳料是指棉籽殼、花生殼、玉米芯、酒糟、藥渣、蔗渣、菌渣、果殼和各種糧食顆粒的外殼等;所述的林業下腳料是指鋸末、木屑、竹屑、樹枝丫材、邊材廢料、木片、木塊及木段等。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首次將野生紅土雞揪菌人工馴化獲得的原始母種再繼續培育成栽培種后,直接用人工栽培方法種植出紅土雞揪菌,實現了技術產業化的最后一夫;種出的紅土雞揪菌品質好、產量高,一年四季均可栽培。
本發明主要內容是制備方法,故無具體的附圖提供。本發明涉及的紅土雞揪菌(ifcofefflmsieWa radicata var. alba )已申報生物活性材料保存,自定義編名為FBM-001,以于2012年4月13日,在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簡稱CGMCC進行了保藏,保藏編號為CGMCC5970,并證明存活。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對本發明的栽培方法,給出ー些更加具體的實施方式說明。實施例I :人工栽培紅土雞揪菌的方法 栽培方法過程為
第一歩、培養基質配方、制作,物質組成和組份重量為稻草20份、麥草20份、蔗渣20份、木屑18份、麥麩5份、米糠2份、玉米粉2份、糖I份、過磷酸鈣I份、磷酸ニ氫鉀I份,加水使含水量為50% 65%、用檸檬酸調pH值5. O 6. 5 ;
第二步、栽培培養基質制作,將培養基質配方混合好的上述物質放入用聚丙烯或高密度聚こ烯塑料袋中,滅菌、冷卻后得栽培培養基,無菌條件下采用一端接種方法接入人工馴化紅土雞揪菌栽培種,接種后置于10 30°C條件下避光培養,菌絲長滿袋后成為成熟菌棒;
第三步、去掉菌棒表層的塑料袋進行覆土床栽培,直接種出紅土雞揪菌。采用成熟菌棒進行覆土栽培出菌菇時,覆土厚度為2厘米,保持栽培溫度為12 30 0C,空氣相對濕度55% 95% ;出菌后進行疏理,每袋或者每100平方厘米留菌2 5朵;當菌蓋將要展平但邊緣還內收時采收。實施例2 :人工栽培紅土雞揪菌的方法 栽培方法過程為
第一歩、培養基質配方、制作,物質組成和組份重量為玉米桿20份、油菜桿15份、花生殼20份、樹枝丫材15份、木片18份、麥麩12份、米糠9份、玉米粉8份、糖I份、過磷酸鈣I份、磷酸ニ氫鉀I份,加水使含水量為50% 65%、用朽1檬酸調pH值5. O 6. 5 ;
第二步、栽培培養基質制作,將培養基質配方混合好的物質放入用高密度聚こ烯制造的塑料袋中,滅菌、冷卻后得栽培培養基,無菌條件下采用兩端接種方法接入人工馴化紅土雞揪菌栽培種,接種后置于10 30°c條件下避光培養,菌絲長滿袋后成為成熟菌棒;
第三步、不去除塑料袋在袋ロ覆土直接種出紅土雞揪菌。 覆土厚度為15厘米,保持栽培溫度為12 30°C,空氣相對濕度55% 95% ;出菌后進行疏理,每袋或者每100平方厘米留菌2 5朵;當菌蓋將要展平但邊緣還內收時采收。上述所使用的原料物質,均是現有的產物,可選擇使用。
權利要求
1.人工栽培紅土雞揪菌的方法,使用有培養基質,培養塑料袋,其特征是 ⑴培養基質配方制作、物質組成和組份重量為各種農作物秸桿、或其他農副產品的下腳料、或林業下腳料為主栽培原料,重量份數為68 88份,麥麩5 12份、米糠2 9份、玉米粉2 8份、糖I份、過磷酸鈣I份、磷酸二氫鉀1%份,加水使含水量為50% 65%、用檸檬酸調pH值5. O 6. 5 ; (2)栽培培養基質制作、將培養基質配方混合好的物質放入用聚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中,滅菌、冷卻后得栽培培養基,無菌條件下采用一端或者兩端接種方法接入人工馴化紅土雞揪菌栽培種,接種后置于10 30°C條件下避光培養,菌絲長滿袋后成為成熟菌棒; ⑶去掉菌棒表層的塑料袋進行覆土床栽培,或者不去除塑料袋在袋口覆土直接出紅土雞揪菌。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人工栽培紅土雞揪菌的方法,其特征是成熟菌棒進行覆土栽培出菌菇時,覆土厚度為2 15厘米,保持栽培溫度為12 30°C,空氣相對濕度55% 95% ;出菌后進行疏理,每袋或者每100平方厘米留菌2 5朵;當菌蓋將要展平但邊緣還內收時采收。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人工栽培紅土雞揪菌的方法,其特征是各種農作物秸桿、或其他農副產品的下腳料、或林業下腳料為主栽培原料,它們混合使用,或者單獨使用,或者兩者混合使用。
4.根據權利要求I、或3所述的人工栽培紅土雞揪菌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農作物秸桿是稻草、麥草、玉米桿、豆桿、花生桿、油菜桿、棉桿和麻桿等,所述的其他農副產品的下腳料是指棉籽殼、花生殼、玉米芯、酒糟、藥渣、蔗渣、菌渣、果殼和各種糧食顆粒的外殼等;所述的林業下腳料是鋸末、木屑、竹屑、樹枝丫材、邊材廢料、木片、木塊及木段等。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人工栽培紅土雞樅菌的方法是一種人工馴化生物技術的具體應用。解決野生菌人工栽培的技術難題。技術方法為⑴培養基質配方制作;⑵栽培培養基質制作;⑶進行覆土床栽培,或者在袋口覆土直接種出紅土雞樅菌。本發明的紅土雞樅菌(Oudemansiella radicata var.alba)栽培方法可用于人工種植生產出紅土雞樅菌。
文檔編號A01G1/04GK102726209SQ20121014590
公開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13日
發明者李先, 李本春, 田果廷, 肖燕, 趙榆新, 錢赟 申請人:云南福保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