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寒地玉米畝產千公斤的栽培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作物栽培技術領域,更具體涉及一種玉米超高產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人口眾多,農業耕地和水資源相對貧乏,國民經濟已在快速發展,人地矛盾非常突出。而且近年來,耕地面積在逐漸減少。因此,千方百計的提高糧食單產是我國保障糧食安全的唯一首要途徑。玉米是全世界也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但我國玉米主產區主要分布在北方,東北三江-松嫩平原更是我國最重要的玉米生產基地,東北北部黑土區黑龍江省氣候區劃中2-4積溫帶,S卩北緯46° 01' -48° 30',東經 123° 15' -133° 30'。該地區受積溫和水資源短缺的限制,玉米生產潛力未能得到充分發揮。按現有的玉米栽培方法,玉米的畝產為500 650公斤,產量較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要解決東北地區現有的玉米栽培方法產量低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寒地玉米畝產千公斤的栽培方法。本發明的一種寒地玉米畝產千公斤的栽培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一、秋季封凍前,按每公頃施用腐熟有機肥15噸的比例將腐熟有機肥均勻撒布田間,然后進行深松整地,松土層深為25 30cm,耙碎表層后造壟,其中壟寬為130厘米,壟臺面寬90厘米;二、第二年春天,當耕層10厘米的平均地溫穩定通過5 6°C時,按每公頃施用150公斤磷酸二銨、90公斤硫酸鉀、75公斤尿素和30公斤硫酸鋅的比例,將磷酸二銨、硫酸鉀、尿素和硫酸鋅混拌均勻,并于玉米種子雙行播種時同時施入作基肥,基肥施于壟臺面上中心線處,施入深度為10 12厘米;玉米種子是播入壟臺面距中間線兩側25-27厘米處,株距為25 26厘米,覆土深度為3 4厘米;三、在壟臺面上沿中間線設置滴灌帶,在滴灌帶上面覆地膜,地膜寬120 130厘米,地膜兩側用土埋實;四、進行田間水、肥管理和化控管理,完成寒地玉米畝產千公斤的栽培;其中水分管理從種子播入至出苗,保持耕層10厘米平均土壤含水量為30% 35%,當玉米破土出苗時破膜接苗,再將地膜破口處用耕作土壓實;從玉米出苗期直到蠟熟期,耕層20厘米平均土壤含水量始終保持在30% 35% ;肥管理在子粒形成期,按每畝施5 12公斤尿素的比例將尿素溶于滴灌水中,隨滴灌水帶入;化控管理在玉米的拔節期和大喇叭口期分別葉面噴施玉米株高控制劑。其中玉米株高控制劑為矮壯素時的施用量為每畝地施矮壯素150 200毫升,施用方法是將按150 200毫升矮壯素兌水30公斤的比例,將矮壯素與水混合均勻后,葉面噴霧。玉米株高控制劑為多硝唑、縮節胺或健壯素時,按現有方法進行施用,即其說明書中的方法。本發明采用秋季封凍前深松整地,提高土壤蓄水供水能力,比當地習慣耕法,翌年春播時耕層(20cm) 土壤含水量增加I. 0-1. 5個百分點;作物收獲后土壤含水量增加I. 3個百分點左右;土壤有效儲水量增加25-30_。水穩性團粒結構增加2個百分點左右;春播時壟臺(0-15cm) 土溫提高0. 5°C,玉米單產提高5%左右。本發明大壟雙行種植,通風透光,實施雙行點播,保苗株數不減。玉米生育后期壟間二氧化碳通量可提高10% 50%,玉米中下部葉片的光照強度也有顯著增加,進而增強了玉米的光合作用。本發明采用地膜覆蓋,增加有效積溫,保持土壤水分。玉米地膜覆蓋,春季從5月
I日 6月10日,耕層20cm 土壤平均溫度比不覆膜提高2.5°C/天,但苗期增溫幅度大,隨 著外界氣溫的升高,增溫效果逐漸變小。從玉米播種至7月中旬,地膜覆蓋比不覆蓋耕層O-IOcm 土壤水分平均增加了 4. 2個百分點,耕層10 20cm 土壤水分增加了 2. I個百分點。7月20日左右,地膜覆蓋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已經失去,并且增溫效果不明顯,所以在栽培管理中,此時可揭去地膜。本發明有限調虧灌溉,保持耕層適宜的土壤水分。玉米全生育期平均耗水量為410mm,階段耗水量以抽穗-灌漿期最大,耗水強度為7. 8mm/天。由于東北春玉米多為旱作農業,降雨季節性分布不均,導致玉米生長期需水與土壤供水產生矛盾,需要根據土壤墑情實施有限調虧灌溉。玉米最理想的土壤水分是保持田間持水量的60% 70%之間。本發明水肥耦合、充分發揮水肥互作效應。通過實施不同水分、不同養分水平的耦合效應長期定位試驗,玉米生育期間土壤水分保持田間持水量的60% 70%,并且配合以足量的化肥和有機肥,玉米可發揮最大的單產潛力。單產比當地旱作加傳統施肥增產50%以上,水分利用效率提聞10%左右。本發明大壟實施“通透”栽培,以改善光照與通風條件;通過大壟行間覆膜以增加有效積溫;通過膜下滴灌創造適宜的水分條件;以滴灌輸送養分的方式適時補充虧缺的營養元素;以化控技術調節創造玉米理想的株型,充分發揮玉米的品種潛能和環境潛能,創造超高產玉米生長模式。本發明的方法能使我國東北玉米主產區單產增加到1000公斤/畝左右,比當地傳統方法種植玉米增產50% 100%。
圖I是試驗一中壟上兩行玉米種子播入壟上的相對位置圖,圖I中的“十”號表示玉米種子位置,a位于線段be的垂直平分線上。
具體實施例方式具體實施方式
一本實施方式的一種寒地玉米畝產千公斤的栽培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一、秋季封凍前,按每公頃施用腐熟有機肥15噸的比例將腐熟有機肥均勻撒布田間,然后進行深松整地,松土層厚為25 30cm,耙碎表層后造壟,其中壟寬為130厘米,壟臺面寬90厘米;二、第二年春天,當耕層10厘米的平均低溫穩定通過5 6°C時,按每公頃施用150公斤磷酸二銨、90公斤硫酸鉀、75公斤尿素和30公斤硫酸鋅的比例,將磷酸二銨、硫酸鉀、尿素和硫酸鋅混拌均勻,并于玉米種子雙行播種時同時施入作基肥,基肥是施入壟臺面上中心線兩側10 20厘米處,施入深度為10 12厘米;玉米種子是播入壟臺面距中間線兩側25-27厘米處,株距為25 26厘米,覆土深度為3 4厘米;三、在壟臺面上沿中間線設置滴灌帶,在滴灌帶上面覆地膜,地膜寬120 130厘米,地膜兩側用土埋實;四、進行田間水、肥管理和化控管理,完成寒地玉米畝產千公斤的栽培;其中水分管理從種子播入至出苗,保持耕層10厘米平均土壤含水量為30% 35%,當玉米破土出苗時破膜接苗,再將地膜破口處用耕作土壓實;在玉米出苗期直到蠟熟期,耕層20厘米平均土壤含水量保持在30% 35% ;肥管理在子粒形成期,按每畝施5 12公斤尿素的比例將尿素溶于滴灌水中,隨滴灌水帶入;化控管理在玉米的拔節期和大喇叭口期分別葉面噴施玉米株高控制劑。本實施方式的寒地玉米畝產千公斤的栽培方法,大壟實施“通透”栽培,以改善光 照與通風條件;通過大壟行間覆膜以增加有效積溫;通過膜下滴灌創造適宜的水分條件;以滴灌輸送養分的方式適時補充虧缺的營養元素;以化控技術調節創造玉米理想的株型,充分發揮玉米的品種潛能和環境潛能,創造超高產玉米生長模式。本實施方式的方法能使我國東北玉米主產區單產增加到1000公斤/畝左右,比當地傳統方法種植玉米增產50% 100%。
具體實施方式
二 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不同的是步驟一中松土層厚為26 28cm。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三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或二不同的是步驟二中基肥是施入壟臺面上中心線兩側12 18厘米處,施入深度為10. 5 11. 5厘米。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或二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四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步驟二中玉米種子是播入壟臺面距中間線兩側25. 5-26. 5厘米處,株距為25. 2 25. 8厘米,覆土深度為
3.2 3. 8厘米。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至三之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五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步驟四中的肥管理是在子粒形成期,按每畝施8 10公斤尿素的比例將尿素溶于滴灌水中,隨滴灌水帶入。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至四之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六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至五之一不同的是步驟四中從種子播入至出苗,保持耕層10厘米平均土壤含水量為31% 34% ;從玉米出苗期直到蠟熟期,保持耕層20厘米平均土壤含水量保持在31% 34%。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至五之一相同。耕層10厘米平均土壤含水量為31% 34%,即種子覆土呈攥之成團、觸之即散狀態,明顯少于這種含水量狀態就要滴管一次,滴管用水量以濕潤膜內壟臺全表面即可。
具體實施方式
七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至六之一不同的是步驟四中玉米株高控制劑為矮壯素時的施用量為每畝地施矮壯素150 200毫升,施用方法是將按150 200毫升矮壯素兌水30公斤的比例,將矮壯素與水混合均勻后,葉面噴霧。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至六之一相同。
本實施方式施用玉米株高控制劑使玉米的株高控制在2. 0 2. 2米。步驟四中玉米株高控制劑也可以選擇多硝唑、縮節胺或健壯素,它們的施用方法按現有方法進行施用,即其說明書中的方法。
具體實施方式
八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至七之一不同的是步驟二中玉米種子為先玉335玉米品種。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至七之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九本實施方式與具體 實施方式一至八之一不同的是步驟四中玉米化控藥劑為玉米健壯素,縮節胺或矮壯素。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至八之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十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至九之一不同的是步驟二中壟臺面上播種的兩行玉米種子,兩行苗錯開。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至九之一相同。用以下試驗驗證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典型黑土地區海倫市,在2009、2010和2011年分別采用寒地玉米畝產千公斤的栽培方法進行試驗,具體按以下步驟進行一、秋季封凍前,按每公頃施用腐熟有機肥15噸的比例將腐熟有機肥均勻撒布田間,然后進行深松整地,松土層厚為28cm,耙碎表層后造壟,其中壟寬為130厘米,壟臺面寬90厘米;二、第二年春天,當耕層10厘米的平均低溫穩定通過6°C時,按每公頃施用150公斤磷酸二銨、90公斤硫酸鉀、75公斤尿素和30公斤硫酸鋅的比例,將磷酸二銨、硫酸鉀、尿素和硫酸鋅混拌均勻,并于先玉335玉米種子雙行播種時同時施入作基肥,基肥是施入壟臺面上中心線兩側18厘米處,施入深度為12厘米;玉米種子是播入壟臺面距中間線兩側25厘米處,株距為25厘米,覆土深度為4厘米,壟上兩行玉米種子播入壟上的相對位置如圖I所示,圖I中的“十”號表示玉米種子位置,兩行錯開,a點位于線段be的垂直平分線上;三、在壟臺面上沿中間線設置滴灌帶,在滴灌帶上面覆地膜,地膜寬125厘米,地膜兩側用土埋實;四、進行田間水、肥管理和化控管理,完成寒地玉米畝產千公斤的栽培;其中水分管理從種子播入至出苗,保持耕層10厘米平均土壤含水量為30%,當玉米破土出苗時破膜接苗,再將地膜破口處用耕作土壓實來保持水分;從玉米出苗期直到蠟熟期,耕層20厘米平均土壤含水量保持在30% ;肥管理在子粒形成期,按每畝施10公斤尿素的比例將尿素溶于滴灌水中,隨滴灌水帶入;化控管理在玉米的拔節期和大喇叭口期分別葉面噴施矮壯素,矮壯素時的施用量為每畝地施矮壯素200毫升,施用方法是將按200毫升矮壯素兌水30公斤的比例,將矮壯素均勻混入水中后,葉面噴霧。2009年栽培的玉米達到畝產910公斤(含水量14% ),2010年栽培的玉米達到畝產1010公斤(含水量14% ),2011年栽培的玉米達到畝產915公斤(含水量14% ),效益顯著。
權利要求
1.一種寒地玉米畝產千公斤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寒地玉米畝產千公斤的栽培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 一、秋季封凍前,按每公頃施用腐熟有機肥15噸的比例將腐熟有機肥均勻撒布田間,然后進行深松整地,松土層深為25 30cm,耙碎表層后造壟,其中壟寬為130厘米,壟臺面寬90厘米; 二、第二年春天,當耕層10厘米的平均地溫穩定通過5 6°C時,按每公頃施用150公斤磷酸二銨、90公斤硫酸鉀、75公斤尿素和30公斤硫酸鋅的比例,將磷酸二銨、硫酸鉀、尿素和硫酸鋅混拌均勻,并于玉米種子雙行播種時同時施入作基肥,基肥施于壟臺面上中心線處,施入深度為10 12厘米;玉米種子是播入壟臺面距中間線兩側25-27厘米處,株距為25 26厘米,覆土深度為3 4厘米; 三、在壟臺面上沿中間線設置滴灌帶,在滴灌帶上面覆地膜,地膜寬120 130厘米,地膜兩側用土埋實; 四、進行田間水、肥管理和化控管理,完成寒地玉米畝產千公斤的栽培;其中水分管理從種子播入至出苗,保持耕層10厘米平均土壤含水量為30% 35%,當玉米破土出苗時破膜接苗,再將地膜破口處用耕作土壓實;從玉米出苗期直到蠟熟期,耕層20厘米平均土壤含水量始終保持在30% 35% ;肥管理在子粒形成期,按每畝施5 12公斤尿素的比例將尿素溶于滴灌水中,隨滴灌水帶入;化控管理在玉米的拔節期和大喇叭口期分別葉面噴施玉米株高控制劑。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寒地玉米畝產千公斤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一中松土層厚為26 28cm。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寒地玉米畝產千公斤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二中基肥是施入壟臺面上中心線兩側12 18厘米處,施入深度為10. 5 11. 5厘米。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寒地玉米畝產千公斤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二中玉米種子是播入壟臺面距中間線兩側25. 5-26. 5厘米處,株距為25. 2 25. 8厘米,覆土深度為3. 2 3. 8厘米。
5.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寒地玉米畝產千公斤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四中的肥管理是在子粒形成期,按每畝施2 10公斤尿素的比例將尿素溶于滴灌水中,隨滴灌水帶入。
6.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寒地玉米畝產千公斤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四中從種子播入至出苗,保持耕層10厘米平均土壤含水量為31% 34%;從玉米出苗期直到蠟熟期,保持耕層20厘米平均土壤含水量保持在31% 34%。
7.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寒地玉米畝產千公斤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四中玉米株高控制劑為矮壯素時的施用量為每畝地施矮壯素150 200毫升,施用方法是將按150 200毫升矮壯素兌水30公斤的比例,將矮壯素與水混合均勻后,葉面噴霧。
8.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寒地玉米畝產千公斤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二中玉米種子為先玉335玉米品種。
9.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寒地玉米畝產千公斤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二中壟臺面上播種的兩行玉米種子,兩行苗錯開。
全文摘要
一種寒地玉米畝產千公斤的栽培方法,本發明屬于農作物栽培技術領域。本發明是要解決東北地區現有的玉米栽培方法產量低的技術問題。方法一、秋季封凍前,撒有機肥,深松整地、造壟;二、第二年春天,玉米種子雙行播種,同時施入基肥;在壟臺面上沿中間線設置滴灌帶,在滴灌帶上面覆地膜;進行田間水分管理和化控管理,完成寒地玉米畝產千公斤的栽培。本發明大壟雙行實施“通透”栽培,以改善光照與通風條件;通過大壟行間覆膜以增加有效積溫;通過膜下滴灌創造適宜的水分條件;以化控技術調節創造玉米理想的株型,創造超高產玉米生長模式。本發明的方法能使寒地玉米單產比傳統方法種植玉米增產50%~100%。適于寒地玉米栽培。
文檔編號A01C21/00GK102657017SQ201210172368
公開日2012年9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30日
發明者張興義, 李兆林, 王建國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