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水稻栽培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水稻栽培方法,包括浸泡、催芽、插秧、施肥和滅蟲害等步驟。本發明操作簡單、可促進水稻生長、提高產量、增強抗蟲害能力。
【專利說明】一種水稻栽培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農業種植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水稻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水稻原產亞洲熱帶,在中國廣為栽種后,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按照不同的分法,水稻可以分為秈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水稻所結稻粒去殼后稱大米或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為食。大米的食用方法多種多樣,有米飯、米粥、米餅、米糕、米線等。水稻除可食用外,還可以釀酒、制糖作工業原料,稻殼、稻桿也有很多用處。因此可以說,水稻是人們的基本主食,水稻的種植及收獲也是衡量農業水平的重要標準。
[0003]對于水稻而言,水稻種子的品質固然將直接影響水稻的成長和產量。然而,在水稻的種植過程中,水稻的栽培方法也是至關重要的,水稻的栽培方法的好壞將直接或間接影響水稻的成長速度、受蟲害情況、以及秧苗的健康情況、水稻的產量等。
[0004]因此急需一種操作簡單、可促進水稻生長、提高產量、增強抗蟲害能力的水稻栽培方法。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提供一種操作簡單、可促進水稻生長、提高產量、增強抗蟲害能力的水稻栽培方法。
[0006]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水稻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浸泡:將稻種晾曬后進行浸泡,浸泡溶液中加入體積比不超過0.5%的殺菌劑,浸泡時間為30小時,期間換水5次;
(2)催芽:將經步驟(I)處理得到的稻種在18-22°C的溫度下進行催芽;
(3)插秧:將經步驟(2)處理得到的秧苗在晴好天氣進行插秧,插秧的深度不超過4厘
米;
(4)施肥:將速效氮肥、磷肥和鉀肥按照5:2:1的比例混合,按照每畝35公斤的用量,作為基肥施加,此后在水稻返青時按照每畝30公斤的用量施加復合肥,等到水稻葉齡指數達到80時按照每畝11公斤的用量施加穗肥,成熟期按照每畝6公斤的用量施加尿素作為粒肥,此外在抽穗和灌漿期噴3次富硒營養液;
(5)滅蟲害:噴灑農藥劑和新高脂膜600倍液的混合液。
[0007]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過向浸泡溶液中加入體積比不超過0.5%的殺菌劑,將浸泡和滅菌步驟合二為一,減少了工序,且多次換水有利于后續的催芽;
2、催芽的溫度略低于現有技術,能縮短催芽時間,對于雜交水稻尤其明顯;
3、安排合理的施肥步驟和施肥種類,基肥中加大了有機肥的比例,可以豐富并補充土壤養分,促進秧苗早生快發;此外還增設了穗肥、粒肥以及富硒營養液,能在秧苗成長的各個環節補充養分,增加產量;
4、將農藥劑和新高脂膜600倍液混合使用,不僅增強防治蟲害的效果,還可提高農藥有效成分利用率,能調節水的吸收量,防旱防雨淋。
[0008]
【具體實施方式】
[0009]實施例1
一種水稻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浸泡:將稻種晾曬后進行浸泡,浸泡溶液中加入體積比不超過0.5%的殺菌劑,浸泡時間為30小時,期間換水5次;
(2)催芽:將經步驟(I)處理得到的稻種在18-22°C的溫度下進行催芽;
(3)插秧:將經步驟(2)處理得到的秧苗在晴好天氣進行插秧,插秧的深度不超過4厘
米;
(4)施肥:將速效氮肥、 磷肥和鉀肥按照5:2:1的比例混合,按照每畝35公斤的用量,作為基肥施加,此后在水稻返青時按照每畝30公斤的用量施加復合肥,等到水稻葉齡指數達到80時按照每畝11公斤的用量施加穗肥,成熟期按照每畝6公斤的用量施加尿素作為粒肥,此外在抽穗和灌漿期噴3次富硒營養液;
(5)滅蟲害:噴灑農藥劑和新高脂膜600倍液的混合液。
【權利要求】
1.一種水稻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浸泡:將稻種晾曬后進行浸泡,浸泡溶液中加入體積比不超過0.5%的殺菌劑,浸泡時間為30小時,期間換水5次; (2)催芽:將經步驟(I)處理得到的稻種在18-22°C的溫度下進行催芽; (3)插秧:將經步驟(2)處理得到的秧苗在晴好天氣進行插秧,插秧的深度不超過4厘米; (4)施肥:將速效氮肥、磷肥和鉀肥按照5:2:1的比例混合,按照每畝35公斤的用量,作為基肥施加,此后在水稻返青時按照每畝30公斤的用量施加復合肥,等到水稻葉齡指數達到80時按照每畝11公斤的用量施加穗肥,成熟期按照每畝6公斤的用量施加尿素作為粒肥,此外在抽穗和灌漿期噴3次富硒營養液; (5)滅蟲害:噴灑農藥劑和 新高脂膜600倍液的混合液。
【文檔編號】A01G16/00GK103444474SQ201210175487
【公開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31日
【發明者】張世萍, 楊家斌, 張秉恒 申請人:合肥三豐種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