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基于叢枝菌根真菌的復合型水稻專用生物肥料的制備及其應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稻專用生物肥料的制備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氮和磷是水稻生長必需的大量元素,氮磷缺乏會引起作物發育不良,最終導致水稻產量和品質的大幅下降。化肥的使用為今日全球水稻的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然而,對化肥過度依賴的水稻產量增長是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的。水稻對化肥的利用率很低,未被吸收的營養則通過滲漏、地表徑流、反硝化等方式造成環境污染。此外,氮肥生產及其農田施用產生的溫室氣體,如C02、N20和NOx,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也愈來愈大。同時,磷礦的過度開發也導致了磷礦資源的枯竭。水稻生物肥料具有提高土壌肥力,促進土壤礦質營 養釋放,減少病蟲害,改善水稻品質及提高產量等功能。然而目前用于水稻生產的生物肥料受水淹條件限制只能在水稻生長的非淹水期起作用,肥效持續時間短,效果穩定性差,制作エ藝繁瑣,保存方法復雜,功能単一,在水稻本田生產中難以有效應用和大面積推廣。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為了解決目前水稻在水生條件不能被叢枝菌根真菌侵染,難以有效形成共生,致使水稻不能從叢枝菌根菌-作共生系統獲得礦質營養的問題,而提供基于叢枝菌根真菌的復合型水稻專用生物肥料的制備及其應用。基于叢枝菌根真菌的復合型水稻專用生物肥料的制備,按以下步驟進行一、定殖強化物的制備1kg白三葉草種子加I. 5kg水和O. OOlkg鑰酸銨,浸泡12h后用蒸懼水沖洗3飛次,然后控干;ニ、叢枝菌根真菌菌劑的預處理將叢枝菌根真菌菌劑中白三葉草根部剪碎至f 2cm,將叢枝菌根真菌菌劑中的基質打碎過10目土壤篩,二者混勻后即為處理好的叢枝菌根真菌菌劑;三、將處理好的叢枝菌根真菌菌劑、水稻壯秧劑和定殖強化物按(1500^2500) : (300^600) : I的體積比混勻,即完成基于叢枝菌根真菌的復合型水稻專用生物肥料的制備。上述基于叢枝菌根真菌的復合型水稻專用生物肥料的應用,按以下步驟進行—、將田間土壤在育秧盤中平鋪,厚度為I. 5cm,加入基于叢枝菌根真菌的復合型水稻專用生物肥料250g,制成秧床;ニ、秧床上噴水至完全濕透,均勻的撒入40g發芽率達959Γ98%的水稻種子,水稻種子三面入土,然后秧床覆土,厚度為O. 5cm,按常規的秧苗管理措施培育30天得菌根苗;三、在面積為36m2的稻田內設Im寬的保護行,邊界用高80cm的土工膜做隔斷處理,其中50cm為地下水文阻斷,30cm為地上的水文阻斷,按常規的高產水肥方式管理稻田,即完成基于叢枝菌根真菌的復合型水稻專用生物肥料的應用。
本發明基于叢枝菌根真菌的復合型水稻專用生物肥料,使水稻在秧期能夠建立高侵染率、性能穩定的叢枝菌根菌-作共生系統。且該共生系統能夠順利渡過移栽后的本田水淹環境,有效解決水淹脅迫帶來的生物菌劑活性損失問題,持續為水稻提供礦質營養,改善水稻的生長狀況,減少本田中化肥的施用量,緩解化肥對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的負面影響。另外,本發明施用量小,對水稻的促生效果明顯,可有效降低水稻生產的成本。同時本發明生產方法簡單,易于保存,適合大規模推廣應用。本發明基于叢枝菌根真菌的復合型水稻專用生物肥料,對水稻整個生長周期都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首先,利用本發明進行水稻育秧,秧苗茁壯,側莖寬,帶蘗率高,發根能力強,返青快,豐產性能好。同時本發明能夠減少水稻秧田雜草的種類和數量,為水稻秧苗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另外,在秧田階段施加此肥料可促進本田階段水稻的生長發育,具體體現在能夠提高水稻光合作用效率,改善水稻物質分配 ,提高水稻產量。本發明基于叢枝菌根真菌的復合型水稻專用生物肥料對南方水稻(江蘇省宜興市為試驗點)和北方水稻(黑龍江省雙城市為試驗點)都具有良好促生效果,有利于該肥料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使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具體實施方式
一本實施方式基于叢枝菌根真菌的復合型水稻專用生物肥料的制備,按以下步驟進行一、定殖強化物的制備1kg白三葉草種子加I. 5kg水和O. OOlkg鑰酸銨,浸泡12h后用蒸餾水沖洗3飛次,控干后即得;ニ、叢枝菌根真菌菌劑的預處理將叢枝菌根真菌菌劑中白三葉草根部剪碎至f 2cm,將叢枝菌根真菌菌劑中的基質打碎過10目土壤篩,二者混勻后即為處理好的叢枝菌根真菌菌劑;三、將處理好的叢枝菌根真菌菌劑、水稻壯秧劑和定殖強化物按(1500^2500) : (300^600) : I的體積比混勻,即完成基于叢枝菌根真菌的復合型水稻專用生物肥料的制備。本實施方式步驟一中白三葉草種子購自沈陽邊坡植生袋廠(聯系電話024-89150311 ;聯系地址沈陽市蘇家屯區山茶街)。本實施方式步驟三中水稻壯秧劑購自黑龍江萬豐德肥料有限公司(聯系電話0454-6223777,聯系地址黑龍江樺南エ業園區)。
具體實施方式
ニ 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不同的是步驟三中叢枝菌根真菌菌劑的制備,按以下步驟進行一、田間土壤、河沙和蛭石分別過10目土壤篩,然后將田間土壌、河沙和蛭石按體積比2:5:3混合,作為基質,將基質于121°c下高壓蒸汽滅菌2h,將花盆洗凈晾干后用O. 1%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30min ;ニ、將白三葉草種子用體積濃度為75%的酒精浸泡lOmin,然后用蒸餾水沖洗3遍,于28°C催芽;三、在每個花盆中先裝入6kg滅菌的基質,噴灑無菌水至水從花盆底座滲出,將叢枝菌根真菌接種到基質中,接種量為每個花盆20個孢子,然后均勻撒上已發芽的白三葉草種子,覆蓋基質Ikg ;四、出苗I周后每盆留苗30株,繼續培養6周,然后去掉白三葉草地上部分,回收基質及白三葉草根部,自然風干,即得叢枝菌根真菌菌劑,放置于通風、陰涼、干燥處保存;其中步驟一中田間土壤pH值為7. 7,全氮含量為6. 75g/kg,全磷含量為13. 07g/kg;步驟二中白三葉草種子購自沈陽邊坡植生袋廠;步驟三中叢枝菌根真菌具體是采用摩西球囊霉HDSF1,保藏在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編號為CGMCC No. 3012。
具體實施方式
三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不同的是步驟三中處理好的叢枝菌根真菌菌劑、水稻壯秧劑和定殖強化物按2000:450:1的體積比混勻。其它步驟及參數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四本實施方式為具體實施方式
一中所述基于叢枝菌根真菌的復合型水稻專用生物肥料的應用,按以下步驟進行一、將田間土壤在育秧盤中平鋪,厚度為I. 5cm,加入基于叢枝菌根真菌的復合型水稻專用生物肥料250g,制成秧床;二、秧床上噴水至完全濕透,均勻的撒入40g發芽率達959^98%的水稻種子,水稻種子三面入土,然后秧床覆土,厚度為0. 5cm,按常規的秧苗管理措施培育30天得菌根苗;三、在面積為36m2的稻田內設Im寬的保護行,邊界用高80cm的土工膜做隔斷處理,其中50cm為地下水文阻斷,30cm為地上的水文阻斷,按常規的高產水肥方式管理稻田,即完成基于叢枝菌根真菌的復合型水稻專用生物肥料的應用。實施例實驗組和對照組,每個設置10個重復,各處理小區間隔為50cm,小區四周用包裹塑料薄膜的磚塊隔離。一、將田間土壤在育秧盤中平鋪,厚度為I. 5cm,加入基于叢枝菌根真菌的復合型水稻專用生物肥料250g,制成秧床;二、秧床上噴水至完全濕透,均勻的撒入40g發芽率達959^98%的水稻種子,水稻種子三面入土,然后秧床覆土,厚度為0. 5cm,按常規的秧苗管理措施培育30天得菌根苗;三、在面積為36m2的稻田內設Im寬的保護行,邊界用高80cm的土工膜做隔斷處理,其中50cm為地下水文阻斷,30cm為地上的水文阻斷,按常規的高產水肥方式管理稻田,即完成基于叢枝菌根真菌的復合型水稻專用生物肥料的應用,以此作為實驗組(即M)。不施加基于叢枝菌根真菌的復合型水稻專用生物肥料作為對照組(即CK),加入50g水稻壯秧劑,應用方法同上,得對照苗。檢測結果如表I所示,利用基于叢枝菌根真菌的復合型水稻專用生物肥料進行育苗,秧苗帶蘗率高,莖基寬,組織充實度大,秧苗長勢整齊,且成秧率提高;表2表明利用基于叢枝菌根真菌的復合型水稻專用生物肥料進行育苗,秧苗根系發達,具體表現為最長根長、總根數、白根數及根系干重增加,根系發根能力增強;表3說明基于叢枝菌根真菌的復合型水稻專用生物肥料能夠減少水稻秧田雜草的種類和數量,降低了水稻秧苗的對光照、空間和營養的競爭壓力;表4表明基于叢枝菌根真菌的復合型水稻專用生物肥料雖然施加在秧田,但在本田階段仍具有較高的肥效,具體表現為使水稻產生更多的有效分蘗,光合速率增強,籽實物質分配比例增大,最終獲得更高的經濟產量。表I基于叢枝菌根真菌的復合型水稻專用生物肥料對水稻秧苗地上部分的促生作用
權利要求
1.基于叢枝菌根真菌的復合型水稻專用生物肥料的制備,其特征在于它按以下步驟進行一、定殖強化物的制備1kg白三葉草種子加I. 5kg水和0. OOlkg鑰酸銨,浸泡12h后用蒸餾水沖洗3飛次,然后控干; 二、叢枝菌根真菌菌劑的預處理將叢枝菌根真菌菌劑中白三葉草根部剪碎至f2cm,將叢枝菌根真菌菌劑中的基質打碎過10目土壤篩,二者混勻后即為處理好的叢枝菌根真菌菌劑; 三、將處理好的叢枝菌根真菌菌劑、水稻壯秧劑和定殖強化物按(1500^2500) : (300^600) : I的體積比混勻,即完成基于叢枝菌根真菌的復合型水稻專用生物肥料的制備。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基于叢枝菌根真菌的復合型水稻專用生物肥料的制備,其特征在于步驟三中叢枝菌根真菌菌劑的制備,按以下步驟進行一、田間土壤、河沙和蛭石分別過10目土壤篩,然后將田間土壤、河沙和蛭石按體積比2:5:3混合,作為基質,將基質于121 °C下高壓蒸汽滅菌2h,將花盆洗凈晾干后用0. 1%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30min ;二、將白三葉草種子用體積濃度為75%的酒精浸泡lOmin,然后用蒸餾水沖洗3遍,于28°C催芽;三、在每個花盆中先裝入6kg滅菌的基質,噴灑無菌水至水從花盆底座滲出,將叢枝菌根真菌接種到基質中,接種量為每個花盆20個孢子,然后均勻撒上已發芽的白三葉草種子,覆蓋基質Ikg ;四、出苗I周后每盆留苗30株,繼續培養6周,然后去掉白三葉草地上部分,回收基質及白三葉草根部,自然風干,即得叢枝菌根真菌菌劑,放置于通風、陰涼、干燥處保存; 其中步驟一中田間土壤pH值為7. 7,全氮含量為6. 75g/kg,全磷含量為13. Qlg/kg;步驟二中白三葉草種子購自沈陽邊坡植生袋廠;步驟三中叢枝菌根真菌具體是采用摩西球囊霉HDSF1,保藏在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編號為CGMCCNo. 3012。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基于叢枝菌根真菌的復合型水稻專用生物肥料的制備,其特征在于步驟三中處理好的叢枝菌根真菌菌劑、水稻壯秧劑和定殖強化物按2000:450:1的體積比混勻。
4.如權利要求I所制備的基于叢枝菌根真菌的復合型水稻專用生物肥料的應用,其特征在于它按以下步驟進行 一、將田間土壤在育秧盤中平鋪,厚度為I.5cm,加入基于叢枝菌根真菌的復合型水稻專用生物肥料250g,制成秧床; 二、秧床上噴水至完全濕透,均勻的撒入40g發芽率達959^98%的水稻種子,水稻種子三面入土,然后秧床覆土,厚度為0. 5cm,按常規的秧苗管理措施培育30天得菌根苗; 三、在面積為36m2的稻田內設Im寬的保護行,邊界用高80cm的土工膜做隔斷處理,其中50cm為地下水文阻斷,30cm為地上的水文阻斷,按常規的高產水肥方式管理稻田,即完成基于叢枝菌根真菌的復合型水稻專用生物肥料的應用。
全文摘要
基于叢枝菌根真菌的復合型水稻專用生物肥料的制備及其應用,它涉及生物肥料的制備及其應用。它為了解決目前水稻在水生條件不能被叢枝菌根真菌侵染,難以有效形成共生,致使水稻不能從叢枝菌根菌-作共生系統獲得礦質營養的問題。方法定殖強化物的制備;叢枝菌根真菌菌劑的預處理;將處理好的叢枝菌根真菌菌劑、水稻壯秧劑和定殖強化物混勻。應用制成秧床;培養菌根苗;管理稻田。本發明使水稻在秧期能夠建立高侵染率、性能穩定的叢枝菌根菌-作共生系統,且該共生系統能夠順利渡過移栽后的本田水淹環境,有效解決水淹脅迫帶來的生物菌劑活性損失問題,持續為水稻提供礦質營養,改善水稻的生長狀況,減少本田中化肥的施用量,可有效降低水稻生產的成本。
文檔編號A01G16/00GK102718599SQ20121022904
公開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4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4日
發明者張淑娟, 張雪, 李哲, 王立, 馬放 申請人:哈爾濱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