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利用食用菌廢料進行栽培雞腿菇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食用菌的栽培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利用食用菌廢料進行栽培雞腿菇的方法。
背景技術:
雞腿菇又名毛頭鬼傘,因體形似雞腿,故而得名。此菇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經常食用有助消化、增食欲和治療痔瘡等作用,是集營養、保健與食療于一身的食用菌品種之一。雞腿菇是一種土生菌、草腐菌、糞生菌,它生長有一不同于其它食用菌的特性就是菌絲長滿后,不接觸泥土不出菇。目前,生產雞腿菇多采用稻麥草、玉米芯、棉籽殼、牛糞等原料加水、發酵后作為栽培的培養料,存在以下缺點· (1)由于這些原料需要購置,并還要加入各種有機肥如尿素、磷肥等來提高培養料的營養成份,導致成本增大、利潤小;
(2)稻草、秸桿等要切成節節草,或粉碎后才能使用,操作復雜;
(3)培養料的配制過程較復雜,需先加水攪拌后堆積發酵,還要翻堆、滅菌等,導致勞動力成本高,而且操作流程不夠簡捷,效率低;
(4)栽培的成功率偏低,社會經濟效益不明顯。另一方面,由于近年食用菌的栽培技術的成熟,對人們對食用菌的喜愛,所以食用菌的栽培普遍。但用于食用菌栽培用培養料在食用菌出菇后一般都作為廢料而白白地扔掉浪費了,其實這些廢料的生物轉化率并不高,其中還含有大量的營養成份,既浪費的原料,也對環境造成的污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要解決上述不足,提供一種利用食用菌廢料栽培雞腿菇的方法。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利用食用菌廢料栽培雞腿菇的方法,包括培養料配制與發酵、接種、發菌、覆土、出菇,其中所述培養料是采用食用菌廢料作為原料,選取不腐爛變質、剝去外膜后呈塊狀的食用菌栽培廢料進行粉碎,然后加入含有1%過磷酸鈣、2%生石灰的水溶液,使培養料的PH值為6. 5-7. 5、含水量為60-70% ;
所述接種是采用邊裝料邊接菌的方法進行接種先裝入培養料,當裝料至菌袋的1/3和2/3處時,分別以三點式貼膜各接一菌塊,最后擰緊袋口,在菌袋外側于接菌處均打孔通氣。上述方案的優選方案是,所述培養料的發酵是將培養料進行建堆,當料溫升高到40-50°C時要進行翻堆3-5次,每次翻堆完成后,用一端削尖的木棒在堆兩側中間部位間隔斜插至地面進行打孔。
上述方案的優選方案是,所述接種的菌種與培養料的重量比為I :12。上述方案的優選方案是,所述發菌中菌絲適宜生長溫度為22_28°C ;所述出菇階段的濕度為85-90%、溫度為16-24°C。本發明中三點式貼膜接菌方法是本領域的常用接菌種方法,也就是在袋體中培養料表面、靠近菌袋的內側處選取三個點進行接菌種。本發明提供的是一種利用食用菌廢料栽培雞腿菇的方法,除有說明外,在應用中對發菌、覆土、出菇管理沒有特別限定的,按本領域的常規技術手段操作即可。本發明相比于現有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I、本發明是用廢料栽培雞腿菇,其方法簡單,技術可行,且成功率高。2、增加經濟效益一個地區每年有食用菌的廢料I千噸左右,原先都白白扔掉;本·發明則利用其栽培雞腿菇,I千噸食用菌廢料重新做為雞腿菇的培養料,可用來生產500多噸鮮菇,按當地市場價產值可達400萬元。3、培養料的循環重新利用,既保護環境又能提高營養價值,因為培養料的原料棉籽殼得到兩次利用,其生物轉化率可達80%;食用菌廢料經過栽培雞腿菇后仍是花卉、水稻、蔬菜等農作物的優質有機肥。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闡述,而實施例中沒有詳加說明的均按本領域的現有技術操作。本發明中所用的食用菌廢料是原先栽培各種食用菌的培養料,食用菌采收后丟棄不用的廢料。所用的過磷酸鈣與生石灰均為普通市售產品;實施例中各原料的量均為重量。實施例一
一種利用食用菌廢料栽培雞腿菇的方法如下
1、培養料是采用食用菌廢料作為原料,選取不腐爛變質、剝去外膜后呈塊狀的食用菌栽培廢料進行粉碎,然后加入含有1%過磷酸鈣、2%生石灰的水溶液,使培養料的PH值為
6.5、含水量為60% ;
2、培養料的發酵是將培養料進行建堆,當料溫升高到40°C時要進行翻堆3次,每次翻堆完成后,用一端削尖的木棒在堆兩側中間部位間隔斜插至地面進行打孔。3、接種是采用邊裝料邊接菌的方法進行接種,接種的菌種與培養料的重量比為I :12。先裝入培養料,當裝料至菌袋的1/3和2/3處時,分別以三點式貼膜法各接一菌塊,最后擰緊袋口,在菌袋外側于接菌處均打孔通氣。4、發菌光線以昏暗為好,菌絲適宜生長溫度為22_28°C ;正常管理25_30天菌絲長滿袋。5、營養土的配制選擇保水性好、質地疏松、無雜質、無蟲卵的河泥,曬干打碎,力口A 0. 2%的尿素、1%的磷肥、3%的石灰、0. 1%的克霉凈、PH值7. 5-8. 5,土的濕度為45%,以手捏成團,觸之即散為宜。拌好后用薄膜蓋好,悶2-3天,即可使用。6、脫袋覆土 將長好菌絲的菌袋橫排埋入土中,菌袋上覆蓋2-3厘米營養土,覆土15-20天左右,菌絲即穿透土層,菌絲由白轉暗,有大量黃水出現,2-3天原基出現。菇棚溫度控制在16-25°C。7、出菇管理出菇階段空間濕度要保持85-90%,不足時要向無菇料面空間噴霧狀水;溫度在16_24°C子實體發生量最多,產量最高。要注意菇房的通風換氣,保持充足的氧氣以保證子實體對光照的要求,達到子實體個大、色白,提高商品率。8、采收在菇蕾期,菌環剛剛松動,鐘形菌蓋上出現反卷毛鱗片時進行采收。
實施例二
一種利用食用菌廢料栽培雞腿菇的方法如下
1、培養料是采用食用菌廢料作為原料,選取不腐爛變質、剝去外膜后呈塊狀的食用菌栽培廢料進行粉碎,然后加入含有1%過磷酸鈣、2%生石灰的水溶液,使培養料的PH值為7、·含水量為65% ;
2、培養料的發酵是將培養料進行建堆,當料溫升高到45°C時要進行翻堆4次,每次翻堆完成后,用一端削尖的木棒在堆兩側中間部位間隔斜插至地面進行打孔。3、接種是采用邊裝料邊接菌的方法進行接種,接種的菌種與培養料的重量比為I :12。先裝入培養料,當裝料至菌袋的1/3和2/3處時,分別以三點式貼膜法各接一菌塊,最后擰緊袋口,在菌袋外側于接菌處均打孔通氣。4、發菌、發菌、覆土、出菇與采收均同實施例一。
實施例三
一種利用食用菌廢料栽培雞腿菇的方法如下
1、培養料是采用食用菌廢料作為原料,選取不腐爛變質、剝去外膜后呈塊狀的食用菌栽培廢料進行粉碎,然后加入含有1%過磷酸鈣、2%生石灰的水溶液,使培養料的PH值為
7.5、含水量為70% ;
2、培養料的發酵是將培養料進行建堆,當料溫升高到50°C時要進行翻堆5次,每次翻堆完成后,用一端削尖的木棒在堆兩側中間部位間隔斜插至地面進行打孔。3、接種是采用邊裝料邊接菌的方法進行接種,接種的菌種與培養料的重量比為I :12。先裝入培養料,當裝料至菌袋的1/3和2/3處時,分別以三點式貼膜法各接一菌塊,最后擰緊袋口,在菌袋外側于接菌處均打孔通氣。4、發菌、發菌、覆土、出菇與采收均同實施例一。上面所述僅僅是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發明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發明設計精神前提下,本領域普通工程技術人員對本發明技術方案做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發明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利用食用菌廢料栽培雞腿菇的方法,包括培養料配制與發酵、接種、發菌、覆土、出菇,其特征在于所述培養料是采用食用菌廢料作為原料,選取不腐爛變質、剝去外膜后呈塊狀的食用菌栽培廢料進行粉碎,然后加入含有1%過磷酸鈣、2%生石灰的水溶液,使培養料的PH值為6. 5-7. 5、含水量為60-70% ; 所述接種是采用邊裝料邊接菌的方法進行接種先裝入培養料,當裝料至菌袋的1/3和2/3處時,分別以三點式貼膜各接一菌塊,最后擰緊袋口,在菌袋外側于接菌處均打孔通氣。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利用食用菌廢料栽培雞腿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養料的發酵是將培養料進行建堆,當料溫升高到40-50°C時要進行翻堆3-5次,每次翻堆完成后,用一端削尖的木棒在堆兩側中間部位間隔斜插至地面進行打孔。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利用食用菌廢料栽培雞腿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種的菌種與培養料的重量比為I :12。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利用食用菌廢料栽培雞腿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發菌中菌絲適宜生長溫度為22-28°C ;所述出菇階段的濕度為85-90%、溫度為16_24°C。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利用食用菌廢料栽培雞腿菇的方法,包括培養料配制與發酵、接種、發菌、覆土、出菇,其中所述培養料是采用食用菌廢料作為原料,接種是采用邊裝料邊接菌的方法進行接種。本發明是用廢料栽培雞腿菇,物料的循環使用,其方法簡單、技術可行,且成功率高,利用廢棄的廢料1千噸可生產500多噸鮮菇,產值達400萬元。
文檔編號A01G1/04GK102783357SQ20121028374
公開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10日
發明者丁倫保 申請人:安徽天都靈芝制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