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桑黃顆粒菌種的制備方法,屬于食用菌栽培
技術領域:
。
背景技術:
:桑黃Sanghuangporussanghuang是我國最為著名的藥用真菌之一,專性寄生于桑屬Morus樹木上,分類學上隸屬擔子菌門Basidiomycota,傘菌綱Agaricomycetes,銹革孔菌目Hymenochaetales,銹革孔菌科Hymenochaetaceae,桑黃屬Sanghuangporus。據《藥性論》記載:桑黃味微苦,性寒,在我國傳統中藥中用于治療痢疾、盜汗、血崩、血淋、臍腹澀痛、脫肛瀉血、帶下、閉經;《神農本草經》將桑黃描述為“久服輕身不老延年”,還有解毒、提高消化系統機能的作用。一直以來,桑黃野生資源稀缺,且有日益枯竭的危險。面對巨大的市場需求,桑黃人工栽培具有巨大的市場前景和經濟效益。菌種作為桑黃人工栽培生產中的重要一環,至關重要。傳統的原種、栽培種培養基材料多以木屑、棉籽殼等材料為主,采用塑料袋、大口罐頭瓶或小口鹽水瓶等進行封裝。該類菌種生產方式,通常存在接種效率低,生長周期長,長滿菌絲后結成塊狀,使用時不易將其搗碎,轉接栽培種速度慢,搗碎后的菌種塊也常因菌絲部分受損而影響定植速度和吃料效果,以及培養過程中因密封不嚴或通氣過小等造成雜菌污染及菌絲缺氧、生長受抑制等情況發生。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培養周期短、菌種活力強的桑黃菌種制備方法。技術方案一種桑黃顆粒菌種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一、準備原料:帶殼/帶皮谷物、石膏粉、蔗糖和真菌激發子;其中,帶殼谷物96-98%、石膏粉1-2%、蔗糖1-2%,三者的總量為100%,所述%為質量百分數;真菌激發子的質量為帶殼谷物、石膏粉和蔗糖總質量的0.001-0.002%;二、帶殼谷物在水中浸泡至吸水充足,然后煮制至無白心時撈出、瀝干表面水分,得熟化谷物;三、將石膏粉、蔗糖、真菌激發子與熟化谷物混合,得培養基質;四、將培養基質置于培養容器,然后滅菌;所述培養基質占培養容器體積的三分之二;五、將桑黃液體菌種接種于培養容器中的培養基質,于25-30℃恒溫、避光、靜置培養至菌絲充滿培養容器,即得桑黃顆粒菌種;所述真菌激發子,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10g菌株菌絲體用200-400mL質量濃度為70%乙醇浸泡24h后,5000r/min離心20-30min,收集殘渣;(2)向步驟(1)收集的殘渣中加入100-200mL蒸餾水,100℃提取1-2h,5000r/min離心20-30min,分別收集上清液、殘渣;(3)步驟(2)收集的殘渣按步驟(2)的方法重復1次;(4)合并步驟(2)和(3)收集的上清液,加入800-1600mL的質量濃度為95%乙醇醇沉24h,5000r/min離心30min后收集沉淀;所得沉淀即為真菌激發子;所述菌株為T型異擔子菌或薄多年臥孔菌。用薄多年臥孔菌菌株制備的真菌激發子簡稱P激發子;用T型異擔子菌菌株制備的真菌激發子簡稱H激發子。實驗證明,本發明的這兩種真菌激發子對桑黃顆粒菌種CMC酶、半纖維素酶和漆酶這三種胞外酶的酶活均有激發作用,即提高酶活。所述漆酶為含銅的多酚氧化酶。本發明的制備方法,接種2-4天后,菌種萌發并開始吃料;接種10-15天,菌絲充滿容器,培養結束。所得顆粒菌種可用于轉接栽培種或栽培袋,接種后萌發率可達100%。對于暫時不使用的顆粒菌種或用于菌種保藏的顆粒菌種,可用透明膠帶密封瓶蓋透氣孔后,置4℃冰箱中,避光保藏1-2年,使用時取出即可,接種后萌發率仍可達100%。相對沒有添加真菌激發子的制備方法,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培養時間相同的情況下),采用本發明的制備方法所獲得的菌種胞外酶的活性明顯提高,所得菌種的活性提高。上述制備方法,真菌激發子的用量變化,會對制備方法及所制備的菌種產生影響。優選的,真菌激發子的質量為帶殼谷物、石膏粉和蔗糖總質量的0.0015%。上述制備方法,所述谷物可以谷子、高粱、大麥、小麥、玉米等。選擇不同的谷物,所制備的菌種萌發及菌絲生長速度以及菌種生長狀態等均存在差異,優選為谷子。上述制備方法,桑黃液體菌種以50mL/kg的接種量接種后第5-8天,晃動培養容器,使已長及未長菌絲的谷物顆粒混合均勻,以增加發菌點,促進培養速度。上述制備方法,所用容器為配有通氣濾膜瓶蓋的組培瓶。組培瓶身透明,便于隨時觀察菌種生長情況及有無雜菌污染,瓶蓋所帶濾膜可有效保證菌種培養過程中對無菌空氣的需求,瓶蓋為螺旋式上緊,密封性好,相比傳統方式操作更加簡便、防污染及通氣保障更加有效;組培瓶形狀規整,可多層摞放,有效增加空間利用率,便于運輸及儲藏。有益效果與傳統的桑黃原種生產方式相比,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簡單易操作的桑黃顆粒菌種配方及制備方法,使接種效率、菌種活力及成功率均有效提高,并適宜進行大規模生產。具體來說:本發明采用帶殼或帶皮谷物作為顆粒菌種的主要材料,營養豐富全面,可滿足桑黃菌絲生長的需求,菌種活力強;本發明中顆粒菌種采用桑黃液體菌種進行接種,接種后萌發點多,能縮短培養時間;本發明在帶殼或帶皮谷物中添加有真菌激發子,能激發桑黃顆粒菌種胞外酶的酶活,從而使得菌種活力強,可將傳統菌種培養時間從1-3個月縮短到10-15天;本發明所獲得顆粒菌種為分散顆粒狀菌種,可有效避免傳統菌種使用過程中,因搗碎接種塊而造成的菌絲損傷,有效保證菌種活力,另顆粒狀分散菌種發菌點多,用于栽培用種量少、成活快、封面早,產量可提高10-20%以上;本發明顆粒菌種培養所用容器為配有通氣濾膜瓶蓋的組培瓶,瓶身透明,便于隨時觀察菌種生長情況及有無雜菌污染,瓶蓋所帶濾膜可有效保證菌種培養過程中對無菌空氣的需求,瓶蓋為螺旋式上緊,密封性好,相比傳統方式操作更加簡便、防污染及通氣保障更加有效;本發明顆粒菌種培養所用組培瓶形狀規整,可多層摞放,有效增加空間利用率,便于運輸及儲藏;本發明顆粒菌種所用組培瓶可多次循環使用,整體生產成本低,便于推廣應用。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桑黃液體菌種的制備:將桑黃母種無菌操作接種于液體菌種培養基中進行震蕩培養,培養條件為:溫度26℃、搖床轉速150r/min、避光振蕩培養5天,即得桑黃液體菌種;液體培養基組成:玉米粉40g/L、葡萄糖25g/L、酵母抽提物10g/L、麩皮20g/L、KH2PO41.25g/L、MgSO4·7H2O0.625g/L、去離子水余量。實施例2真菌激發子的制備:(1)10g菌株菌絲體用200-400mL質量濃度為的70%乙醇浸泡24h后,5000r/min離心20-30min,收集殘渣;(2)向步驟(1)收集的殘渣中加入100-200mL蒸餾水,100℃提取1-2h,5000r/min離心20-30min,分別收集上清液、殘渣;(3)步驟(2)收集的殘渣按步驟(2)方法重復1次;(4)合并步驟(2)和(3)收集的上清液,加入800-1600mL的質量濃度為95%乙醇醇沉24h,5000r/min離心30min后收集沉淀;所得沉淀即為真菌激發子;所述菌株為T型異擔子菌或薄多年臥孔菌。用薄多年臥孔菌菌株制備的真菌激發子簡稱P激發子;用T型異擔子菌菌株制備的真菌激發子簡稱H激發子。實施例3桑黃顆粒菌種的制備:(1)材料的選擇:選擇帶殼谷子作為顆粒菌種的主要材料;(2)材料預處理:稱取98kg帶殼谷子,在自來水中浸泡12小時,確保吸水充足;(3)沸水煮制:將浸泡后吸水充足的谷子轉入鍋內,加水沒過料面3cm,逐漸加溫至水沸,谷子煮制熟而不爛,無白心時,即可撈出瀝水;(4)拌料:將瀝干表面水分的谷子加入1kg石膏粉、1kg蔗糖和1.5g實施例2制備的H激發子后,攪拌均勻;(5)裝瓶:選用240mL組培瓶,將拌好的料裝至總體積的三分之二后,擰上帶有通氣濾膜的瓶蓋;(6)滅菌:將裝料完成后的組培瓶轉至高壓蒸汽滅菌鍋中,121℃,高壓蒸汽滅菌2小時;(7)接種:待料溫降至30℃以下時,無菌操作,以5mL/瓶的接種量,接入實施例1制備的桑黃液體菌種;(8)培養:接種后的組培瓶轉入27℃恒溫培養箱中,避光靜置培養;(9)搖瓶:接種1天后,菌種萌發并開始吃料,接種后5天時,晃動組培瓶,使已長及未長菌絲的谷物顆?;旌暇鶆颍黾影l菌點,促進培養速度;(10)培養結束:接種后10天,菌絲滿瓶,培養結束,即得桑黃顆粒菌種;所得顆粒菌種可用于轉接栽培種或栽培袋,接種后成活率可達100%。實施例4桑黃顆粒菌種的制備:(1)材料的選擇:選擇帶殼谷子作為顆粒菌種的主要材料;(2)材料預處理:稱取98kg帶殼谷子,在自來水中浸泡12小時,確保吸水充足;(3)沸水煮制:將浸泡后吸水充足的谷子轉入鍋內,加水沒過料面3cm,逐漸加溫至水沸,谷子煮制熟而不爛,無白心時,即可撈出瀝水;(4)拌料:將瀝干表面水分的谷子加入1kg石膏粉、1kg蔗糖和1.0g實施例2制備的H激發子后,攪拌均勻;(5)裝瓶:選用240mL組培瓶,將拌好的料裝至總體積的三分之二后,擰上帶有通氣濾膜的瓶蓋;(6)滅菌:將裝料完成后的組培瓶轉至高壓蒸汽滅菌鍋中,121℃,高壓蒸汽滅菌2小時;(7)接種:待料溫降至30℃以下時,無菌操作,以5mL/瓶的接種量,接入實施例1制備的桑黃液體菌種;(8)培養:接種后的組培瓶轉入27℃恒溫培養箱中,避光靜置培養;(9)搖瓶:接種2天后,菌種萌發并開始吃料,接種后5天時,晃動組培瓶,使已長及未長菌絲的谷物顆粒混合均勻,增加發菌點,促進培養速度;(10)培養結束:接種后11天,菌絲滿瓶,培養結束,即得桑黃顆粒菌種;所得顆粒菌種可用于轉接栽培種或栽培袋,接種后成活率可達100%。實施例5桑黃顆粒菌種的制備:(1)材料的選擇:選擇帶殼谷子作為顆粒菌種的主要材料;(2)材料預處理:稱取98kg帶殼谷子,在自來水中浸泡12小時,確保吸水充足;(3)沸水煮制:將浸泡后吸水充足的谷子轉入鍋內,加水沒過料面3cm,逐漸加溫至水沸,谷子煮制熟而不爛,無白心時,即可撈出瀝水;(4)拌料:將瀝干表面水分的谷子加入1kg石膏粉、1kg蔗糖和2.0g實施例2制備的H激發子后,攪拌均勻;(5)裝瓶:選用240mL組培瓶,將拌好的料裝至總體積的三分之二后,擰上帶有通氣濾膜的瓶蓋;(6)滅菌:將裝料完成后的組培瓶轉至高壓蒸汽滅菌鍋中,121℃,高壓蒸汽滅菌2小時;(7)接種:待料溫降至30℃以下時,無菌操作,以5mL/瓶的接種量,接入實施例1制備的桑黃液體菌種;(8)培養:接種后的組培瓶轉入27℃恒溫培養箱中,避光靜置培養;(9)搖瓶:接種2天后,菌種萌發并開始吃料,接種后5天時,晃動組培瓶,使已長及未長菌絲的谷物顆?;旌暇鶆?,增加發菌點,促進培養速度;(10)培養結束:接種后10天,菌絲滿瓶,培養結束,即得桑黃顆粒菌種;所得顆粒菌種可用于轉接栽培種或栽培袋,接種后成活率可達100%。實施例6(1)材料的選擇:選擇帶殼高粱作為顆粒菌種的主要材料;(2)材料預處理:稱取97kg帶殼高粱,在自來水中浸泡18小時,確保吸水充足;(3)沸水煮制:將浸泡后吸水充足的高粱轉入鍋內,加水沒過料面3cm,逐漸加溫至水沸,高粱煮制熟而不爛,無白心時,即可撈出瀝水;(4)拌料:將瀝干表面水分的高粱加入1.5kg石膏粉、1.5kg蔗糖和1.5g實施例2制備的H激發子后,攪拌均勻;(5)裝瓶:選用240mL組培瓶,將拌好的料裝至總體積的三分之二后,擰上帶有通氣濾膜的瓶蓋;(6)滅菌:將裝料完成后的組培瓶轉至高壓蒸汽滅菌鍋中,121℃,高壓蒸汽滅菌2.5小時;(7)接種:待料溫降至30℃以下時,無菌操作,以4mL/瓶的接種量,接入實施例1制備的桑黃液體菌種;(8)培養:接種后的組培瓶轉入27℃恒溫培養箱中,避光靜置培養;(9)搖瓶:接種3天后,菌種萌發并開始吃料,接種后7天時,晃動組培瓶,使已長及未長菌絲的谷物顆粒混合均勻,增加發菌點,促進培養速度;(10)培養結束:接種后14天,菌絲滿瓶,培養結束,即得桑黃顆粒菌種;所得顆粒菌種可用于轉接栽培種或栽培袋,接種后成活率可達100%。實施例7(1)材料的選擇:選擇帶殼谷子作為顆粒菌種的主要材料;(2)材料預處理:稱取96kg帶殼谷子,在自來水中浸泡18小時,確保吸水充足;(3)沸水煮制:將浸泡后吸水充足的谷子轉入鍋內,加水沒過料面3cm,逐漸加溫至水沸,谷子煮制熟而不爛,無白心時,即可撈出瀝水;(4)拌料:將瀝干表面水分的谷子加入2kg石膏粉、2kg蔗糖和1.5g實施例2制備的H激發子后,攪拌均勻;(5)裝瓶:選用240mL組培瓶,將拌好的料裝至總體積的三分之二后,擰上帶有通氣濾膜的瓶蓋;(6)滅菌:將裝料完成后的組培瓶轉至高壓蒸汽滅菌鍋中,121℃,高壓蒸汽滅菌2.5小時;(7)接種:待料溫降至30℃以下時,無菌操作,以4mL/瓶的接種量,接入實施例1制備的桑黃液體菌種;(8)培養:接種后的組培瓶轉入27℃恒溫培養箱中,避光靜置培養;(9)搖瓶:接種2天后,菌種萌發并開始吃料,接種后6天時,晃動組培瓶,使已長及未長菌絲的谷物顆?;旌暇鶆?,增加發菌點,促進培養速度;(10)培養結束:接種后12天,菌絲滿瓶,培養結束,即得桑黃顆粒菌種;所得顆粒菌種可用于轉接栽培種或栽培袋,接種后成活率可達100%。對比例1桑黃顆粒菌種的制備:(1)材料的選擇:選擇帶殼谷子作為顆粒菌種的主要材料;(2)材料預處理:稱取98kg帶殼谷子,在自來水中浸泡12小時,確保吸水充足;(3)沸水煮制:將浸泡后吸水充足的谷子轉入鍋內,加水沒過料面3cm,逐漸加溫至水沸,谷子煮制熟而不爛,無白心時,即可撈出瀝水;(4)拌料:將瀝干表面水分的谷子加入1kg石膏粉和1kg蔗糖后,攪拌均勻;(5)裝瓶:選用240mL組培瓶,將拌好的料裝至總體積的三分之二后,擰上帶有通氣濾膜的瓶蓋;(6)滅菌:將裝料完成后的組培瓶轉至高壓蒸汽滅菌鍋中,121℃,高壓蒸汽滅菌2小時;(7)接種:待料溫降至30℃以下時,無菌操作,以5mL/瓶的接種量,接入實施例1制備的桑黃液體菌種;(8)培養:接種后的組培瓶轉入27℃恒溫培養箱中,避光靜置培養;(9)搖瓶:接種2天后,菌種萌發并開始吃料,接種后6天時,晃動組培瓶,使已長及未長菌絲的谷物顆?;旌暇鶆?,增加發菌點,促進培養速度;(10)培養結束:接種后13天,菌絲滿瓶,培養結束,即得桑黃顆粒菌種;所得顆粒菌種可用于轉接栽培種或栽培袋,接種后成活率可達100%。對比例2(1)取木屑85g、麩皮10.5g、玉米粉2g、石膏粉1g、磷酸二氫鉀0.5g和蔗糖1g混合均勻,得拌料;拌料與水按照1:1.2的質量比混合均勻,得培養基;(2)裝瓶:選用240mL組培瓶,將培養基裝至總體積的三分之二后,擰上帶有通氣濾膜的瓶蓋;(3)滅菌:將裝料完成后的組培瓶轉至高壓蒸汽滅菌鍋中,121℃,高壓蒸汽滅菌2小時;(4)接種:待料溫降至30℃以下時,無菌操作,以5mL/瓶的接種量,接入實施例1制備的桑黃液體菌種(5)培養:接種后的組培瓶轉入27℃恒溫培養箱中,避光靜置培養;;(6)搖瓶:接種5天后,菌種萌發并開始吃料,接種后9天時,晃動組培瓶,使已長及未長菌絲的谷物顆?;旌暇鶆?,增加發菌點,促進培養速度;;(7)培養結束:接種后18天,菌絲滿瓶,培養結束,即得桑黃菌種;所得菌種可用于轉接栽培種或栽培袋,接種后成活率可達99%。對比例3(1)取木屑45g、棉籽殼40g、麩皮10g、玉米粉2g、石膏粉1g、磷酸二氫鉀1g和蔗糖1g混合均勻,得拌料;拌料與水按照1:1.2的質量比混合均勻,得培養基;(2)裝瓶:選用240mL組培瓶,將培養基裝至總體積的三分之二后,擰上帶有通氣濾膜的瓶蓋;(3)滅菌:將裝料完成后的組培瓶轉至高壓蒸汽滅菌鍋中,121℃,高壓蒸汽滅菌2小時;(4)接種:待料溫降至30℃以下時,無菌操作,以5mL/瓶的接種量,接入實施例1制備的桑黃液體菌種(5)培養:接種后的組培瓶轉入27℃恒溫培養箱中,避光靜置培養;;(6)搖瓶:接種6天后,菌種萌發并開始吃料,接種后11天時,晃動組培瓶,使已長及未長菌絲的谷物顆粒混合均勻,增加發菌點,促進培養速度;;(7)培養結束:接種后21天,菌絲滿瓶,培養結束,即得桑黃菌種;所得二級菌種可用于轉接栽培種或栽培袋,接種后成活率可達98%。效果實驗:分別觀察實施例3-7、對比例1接種10天后組培瓶中菌絲的分布狀態;分別取實施例3-7、對比例1-3接種10天后的培養產物,檢測其胞外酶酶活(采用常規方法檢測酶活即可,單位為U/g,即每g培養產物的酶活);結果如表1所示;表1CMC酶酶活半纖維素酶酶活漆酶酶活實施例319.97U/g11.76U/g5.31U/g實施例418.79U/g10.35U/g5.09U/g實施例519.54U/g11.29U/g5.27U/g實施例619.05U/g11.31U/g5.18U/g實施例718.93U/g10.52U/g5.07U/g對比例111.4U/g8.49U/g2.07U/g對比例23.77U/g4.34U/g0.99U/g對比例32.95U/g1.99U/g2.55U/g另外,本發明采用實施例1制備的P激發子代替實施例3-7中的H激發子;所獲得的培養產物的酶活與實施例3-7的相當。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