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秸稈基質肥用于水稻種植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作物種植技術,涉及一種秸桿基質肥用于水稻栽培的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在長江中下游的水稻種植中,對于基質肥通常采用無機復合肥作為基質肥,在作物生長過程中再以尿素等氮肥作為追肥,經過多年生產使土壤肥力降低,作物產量下降,不利于作產量的穩定保持和提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地力水平,提高水稻作物產量的秸桿基質肥用于水稻栽培的方法。本發明的秸桿基質肥用于水稻栽培的方法是a.基質肥的施用,在水稻播種前以秸桿基質肥作為基質肥對土壤進行處理,畝用秸桿基質肥720 - 760千克;所述秸桿基質肥是農作物秸桿經生物腐熟發酵制成的有機肥;b.播種及追肥,長江中下游在6月5日至10日進行水稻播種,播種量為每畝5 -7千克,在作物生長的倒四葉期和倒二葉期分兩次追氮肥,追肥量為每畝20千克尿素;c.進行常規的田間管理,至作物收獲。本發明的優點體現在1、以秸桿基質肥作基肥在同等氮量的情況下,有利于水稻的生長,對提高水稻單產效果明顯,效果優于高濃度(45%以上)復合肥;2、連續多年施用秸桿基質肥有利于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地力水平,后期可以適當減少氮肥施用,降低成本。
具體實施例方式采用本發明的方法在長江中下游連續兩年進行實施和對比試驗,試驗設3個處理,E、F、H為大區對比,E :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第一年)和實施例二 (第二年),畝用秸桿基質肥750千克;F :畝用45%復合肥60千克;H :畝用45%無機復混肥72千克。各區均按每畝20千克尿素標準追肥,分二次(倒四葉、倒二葉)施用。水稻品種常農粳5號。播種時間6月5至10日。播種量每畝5千克。實施和試驗結果如下表
權利要求
1.一種秸桿基質肥用于水稻栽培的方法,其特征是 a.基質肥的施用,在水稻播種前以秸桿基質肥作為基質肥對土壤進行處理,畝用秸桿基質肥720 - 760千克;所述秸桿基質肥是農作物秸桿經生物腐熟發酵制成的有機肥; b.播種及追肥,長江中下游在6月5日至10日進行水稻播種,播種量為每畝5— 7千克,在作物生長的倒四葉期和倒二葉期分兩次追氮肥,追肥量為每畝20千克尿素; c.進行常規的田間管理,至作物收獲。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于農作物種植技術,涉及一種秸稈基質肥用于水稻栽培的方法。該方法是a.在水稻播種前以秸稈基質肥作為基質肥對土壤進行處理,畝用秸稈基質肥720-760千克;所述秸稈基質肥是農作物秸稈經生物腐熟發酵制成的有機肥;b.長江中下游在6月5日至10日進行水稻播種,播種量為每畝5-7千克,在作物生長的倒四葉期和倒二葉期分兩次追氮肥,追肥量為每畝20千克尿素;c.進行常規的田間管理,至作物收獲。本發明的優點體現在1、以秸稈基質肥作基肥在同等氮量的情況下,有利于水稻的生長,對提高水稻單產效果明顯;2、連續多年施用秸稈基質肥有利于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地力水平,后期可以適當減少氮肥施用,降低成本。
文檔編號A01G16/00GK102845269SQ20121033197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0日
發明者顧柳俊 申請人:鎮江市丹徒區綠業生態農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