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團粒結構的土壤調理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土壤改良劑的制備方法,具體涉及一種團粒結構的土壤調理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的肥料制劑有水溶劑、顆粒劑和粉劑,水溶劑主要用于根外追肥和灌溉施肥,
顆粒劑和粉劑可以用于土壤調理劑制劑。肥料制成顆粒劑的目的有二 一是減少與土壤的接觸面積,延緩肥料溶解與吸收的速度,達到減少養分流失提高肥效;二是使用施肥機械作業,保證準確的施肥量和均勻度,也有減輕勞動強度提高作業效率的作用。用作土壤調理劑劑型,對土壤調理劑與土壤充分接觸改良土壤物化性質的目的相背,雖能保證宏觀的施用量和均勻度但在微觀上仍有非常大的差異,特別是顆粒劑表面與土壤反應后會形成致密而不能繼續反應的惰性膜(例如鈣與土壤酸生成碳酸鈣、硫酸鈣)阻礙土壤與顆粒內部的調理劑進一步反應,所以雖有可以機械化準確定量和宏觀均勻度的優點而不被采用。目前多數土壤調理劑為粉劑,如果能夠撒施均勻,可以充分接觸土壤,得到很好的土壤改良效果,但人工撒施極難保證施用量和均勻度,常因局部過量導致結塊或局部石灰化對作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發育不利;粉劑無法機械化作業,人工撒施易飛揚漂移,難以保證用量和均勻度,而且勞動強度大、效率低,環境差。為了克服粉劑的缺點,有的廠家采取加大調理劑破碎粒度或要求農民摻大量土肥拌勻后施用,前者仍難免粗粒內部調理劑無法發揮作用,后者在小田間試驗時能夠勉強做到,而在實際農業生產中卻因為增加了數倍的工作量很難被農民接受和實行。土壤顆粒按照基礎粒度大小可以分為沙粒和粘粒,沙粒為主的為沙質土俗稱沙土,粘粒為主的稱為粘質土俗稱粘土,沙粒和粘粒比例適中的稱為壤土。極端沙化的土壤完全沒有結構,呈“一團散沙”保水保肥能力極差,極端粘質土壤缺乏大孔隙,透氣性能極差,都不利于植物生長。壤土呈團粒結構,團粒內部有豐富的小孔隙(毛細管)利于保水保肥,團粒間有豐富的大孔隙,利于透氣,是最適合植物生長的土壤結構。團粒結構的土壤調理劑
發明內容
為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團粒結構的土壤調理劑的制備方法,通過該方法可以得到一種團粒結構的土壤調理劑。團粒結構的土壤調理劑可以使用機械播施,不會飛揚,提高播施的均勻度,團粒內部具有豐富的毛細管通道,土壤溶液能夠進入團粒內部并與之反應,基礎粒度小,比表面積大能夠與土壤的酸堿性充分反應,達到改良土壤的目的。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團粒結構的土壤調理劑的制備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1)干燥將改性添加劑干燥到風干狀態;
2)研磨在球磨機中將土壤調理劑原料研磨至180-250目,風干的改性添加劑研磨至350-400 目;
3)造粒按照質量百分比計將上述研磨后的土壤調理劑原料80-90%、改性添加劑5-10%在混料機中充分混合后加水5-10%,攪拌均勻,之后用對輥式造粒機或輪碾機制成團粒;
4)過篩包裝上述團粒用雙層篩過篩后,將雙層篩中間層的物料包裝,即為成品,雙層篩上及雙層篩下的物料返回到對輥式造粒機或輪碾機中重新造粒。為了能使改性添加劑更好地包裹在土壤調理劑表面。優選的方案中,一種團粒結
構的土壤調理劑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干燥將改性添加劑干燥到風干狀態;
2)研磨將土壤調理劑、改性添加劑混合均勻,之后再研磨至250-300目;
3 )造粒在上述混合研磨后的土壤調理劑加水,攪拌均勻,之后用對輥式造粒機或輪碾機制成團粒;
其中,按照質量百分比計土壤調理劑為80-90%、改性添加劑為5-10%、水為5-10% ;
4)過篩包裝上述團粒用雙層篩過篩后,將雙層篩中間層的物料包裝,即為成品,雙層篩上及雙層篩下的物料返回到對輥式造粒機或輪碾機中重新造粒。優選的方案中,所述土壤調理劑為石灰、硅酸鹽類酸性土壤調理劑、石膏類鹽堿土壤調理劑,或補充土壤有機質的有機土壤調理劑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混合。本發明所述改性添加劑為分散性物料或/和粘結性物料;改性添加劑有利于團粒結構的形成,能夠防止土壤調理劑吸收水分而發生水合硬化影響改良土壤的效果。優選的,所述分散性物料為泥炭、有機肥、褐煤、秸桿粉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混合而成的分散性物料。優選的,所述粘結性物料為粘土、膨潤土、高嶺土、磷礦粉中的一種。粘結性物料用于粘結性很弱土壤調理劑,有利于團粒結構的形成。本發明所述的步驟I)中風干后,改性添加劑中的水分含量小于或等于15%。本發明所述的步驟4)中雙層篩的上層網篩和下層網篩的孔徑分別是20-25目、75-85 目。一種團粒結構的土壤調理劑,是通過本發明的方法制備得到的,其是由土壤調理劑原料、改性添加劑和水組成,其中各組分用量按質量百分數計算分別是土壤調理劑原料80-90%,改性添加劑 5-10%,水 5-10%。相比現有技術,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本發明的制備方法得到的微團粒制劑基礎粒度小,比表面積大,不同于顆粒劑的堅實結構,本發明的團粒結構的土壤調理劑的團粒內部具有豐富的毛細管通道,其既有與粉劑相似的土壤接觸面積,又由于改性添加劑的作用,不會水合硬化;土壤溶液能夠進入團粒內部并與土壤調理劑的有效成分反應,使土壤獲得有效成分而得到改善;本發明的團粒結構的土壤調理劑可以采用機械施肥以用量和均勻度,減輕農民勞動強度提高效率。下面結合具體的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是本發明優選的實施例。實施例I
一種團粒結構的土壤調理劑的制備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1)干燥將泥炭自然風干至水分含量為15%;
2)研磨在球磨機中將土壤調理劑原料研磨至200目,風干的泥炭研磨至380目;
3)造粒按照質量百分比計將上述研磨后的土壤調理劑原料90%、改性添加劑5%在混
料機中充分混合后加水5%,攪拌均勻,之后用對輥式造粒機或輪碾機制成團粒;
4)過篩包裝上述團粒用雙層篩過篩后,將雙層篩中間層的物料包裝,即為成品,雙層篩上及雙層篩下的物料返回到對輥式造粒機或輪碾機中重新造粒。其中土壤調理劑是由鑰尾礦、白云石、無煙煤經過粉碎、混合煅燒、冷卻活化而成的,其中各組分的質量分數分別為鑰尾礦32%,白云石57%、無煙煤11% ;得到的土壤調理劑中含氧化I丐30%,氧化鎂20%,活性二氧化娃20%,各種微量元素總和1%,其余為招鐵礦氧化物;所用雙層篩的上、下孔徑分別是24目、80目。實施例2
一種團粒結構的土壤調理劑的制備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1)干燥將泥炭自然風干至水分含量為12%;
2)研磨在球磨機中將石膏土壤調理劑研磨至180目,風干的泥炭研磨至350目;
3)造粒按照質量百分比計將上述研磨后的石膏土壤調理劑80%、泥炭10%在混料機中充分混合后加水10%,攪拌均勻,之后用對輥式造粒機或輪碾機制成團粒;
4)過篩包裝上述團粒用雙層篩過篩后,將雙層篩中間層的物料包裝,即為成品,雙層篩上及雙層篩下的物料返回到對輥式造粒機或輪碾機中重新造粒。其中雙層篩的上、下篩網孔徑分別是20目、75目。實施例3
一種團粒結構的土壤調理劑的制備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1)干燥將磷礦粉烘干至水分含量為10%;
2)研磨在球磨機中將土壤調理劑85%、磷礦粉7%混合共磨至250目;
3)造粒將上述混合研磨后的物料加水8%,攪拌均勻,之后用對輥式造粒機或輪碾機制成團粒;
4)過篩包裝上述團粒用雙層篩過篩后,將雙層篩中間層的物料包裝,即為成品,雙層篩上及雙層篩下的物料返回到對輥式造粒機或輪碾機中重新造粒。其中土壤調理劑雙層篩的上層網篩和下層網篩的孔徑分別是25目、80目。實施例4
一種團粒結構的土壤調理劑的制備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1)干燥將褐煤自然風干至水分含量為15%;
2)研磨在球磨機中將土壤調理劑原料研磨至200目,風干的泥炭研磨至380目;
3)造粒按照質量百分比計將上述研磨后的土壤調理劑原料90%、褐煤5%在混料機中充分混合后加水5%,攪拌均勻,之后用對輥式造粒機或輪碾機制成團粒;
4)過篩包裝上述團粒用雙層篩過篩后,將雙層篩中間層的物料包裝,即為成品,雙層篩上及雙層篩下的物料返回到對輥式造粒機或輪碾機中重新造粒。其中土壤調理劑是由鑰尾礦、白云石、無煙煤經過粉碎、混合煅燒、冷卻活化而成的,其中各組分的質量分數分別為鑰尾礦32%,白云石57%、無煙煤11% ;得到的土壤調理劑中含氧化I丐30%,氧化鎂20%,活性二氧化娃20%,各種微量元素總和1%,其余為招鐵礦氧化物;所用雙層篩的上、下孔徑分別是24目、80目。對比試驗
將本發明的團粒結構的鑰尾礦酸性土壤調理劑埋入濕沙中,以未加改性添加劑處理的土壤調理劑原料的粉劑以及顆粒劑分別同時埋入濕沙中作為對照,保持水分,一周后觀察,粉劑結成較大但不十分堅硬的混凝土狀團塊;顆粒劑個別凝集成團,顆粒內部形成十分堅
硬的混凝土狀物;本發明的團粒結構的土壤調理劑完全沒有出現硬化結塊。上述實施方式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不能以此來限定本發明保護的范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基礎上所做的任何非實質性的變化及替換均屬于本發明所要求保護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團粒結構的土壤調理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驟 1)干燥將改性添加劑干燥到風干狀態; 2)研磨在球磨機中將土壤調理劑研磨至180-250目,風干的改性添加劑研磨至350-400 目; 3)造粒將上述研磨后的土壤調理劑、改性添加劑在混料機中充分混合后加水,攪拌均勻,之后用對輥式造粒機或輪碾機制成團粒;其中,按照質量百分比計土壤調理劑為80-90%、改性添加劑為5-10%、水為5-10% ; 4)過篩包裝上述團粒用雙層篩過篩后,將雙層篩中間層的物料包裝,即為成品,雙層篩上及雙層篩下的物料返回到對輥式造粒機或輪碾機中重新造粒。
2.—種團粒結構的土壤調理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驟 1)干燥將改性添加劑干燥到風干狀態; 2)研磨將土壤調理劑、改性添加劑混合均勻,之后再研磨至250-300目; 3 )造粒在上述混合研磨后的土壤調理劑加水,攪拌均勻,之后用對輥式造粒機或輪碾機制成團粒; 其中,按照質量百分比計土壤調理劑為80-90%、改性添加劑為5-10%、水為5-10% ; 4)過篩包裝上述團粒用雙層篩過篩后,將雙層篩中間層的物料包裝,即為成品,雙層篩上及雙層篩下的物料返回到對輥式造粒機或輪碾機中重新造粒。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團粒結構的土壤調理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調理劑為石灰、硅酸鹽類酸性土壤調理劑、石膏類鹽堿土壤調理劑,或補充土壤有機質的有機土壤調理劑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混合。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團粒結構的土壤調理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添加劑為分散性物料或/和粘結性物料。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團粒結構的土壤調理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性物料為泥炭、有機肥、褐煤、秸桿粉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混合而成的分散性物料。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團粒結構的土壤調理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結性物料為粘土、膨潤土、聞嶺土、憐礦粉中的一種。
7.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團粒結構的土壤調理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O中風干后,改性添加劑中的水分含量小于或等于15%。
8.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團粒結構的土壤調理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雙層篩的上層網篩和下層網篩的孔徑分別是20-25目、75-85目。
9.一種用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方法制備的團粒結構的土壤調理劑,其特征在于其是由土壤調理劑、改性添加劑和水組成,其中各組分用量按質量百分數計算分別是土壤調理劑原料80-90%,改性添加劑5-10%,水5-10%。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團粒結構的土壤調理劑及其制備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1)干燥將改性添加劑干燥到風干狀態;2)研磨在球磨機中將土壤調理劑原料研磨至180-250目,風干的改性添加劑研磨至350-400目;3)造粒按照質量百分比計將上述研磨后的土壤調理劑原料80-90%、改性添加劑5-10%在混料機中充分混合后加水5-10%,攪拌均勻,之后用對輥式造粒機或輪碾機制成團粒;4)過篩包裝上述團粒用雙層篩過篩后,將雙層篩中間層的物料包裝,即為成品。通過該方法可以得到一種團粒結構的土壤調理劑,團粒內部具有豐富的毛細管通道,土壤溶液能夠進入團粒內部并與之反應,從而達到改良土壤的目的。
文檔編號C05G3/04GK102838428SQ201210333638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1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1日
發明者董堅 申請人:廣東萬山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