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以食用菌廢菌棒為原料的栽培基質生產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以食用菌廢菌棒為原料的栽培基質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利用廢菌棒生產綠化栽培基質是循環經濟做法和綠色發展的需要。我國是食用菌生產和消費大國,香菇、木耳等木腐菌是居民餐桌上的傳統蔬菜。食用菌栽培消耗大量木材,同時產生大量的廢菌棒。如浙江省平均每年生產食用菌干品6. 42萬噸,產生近70萬噸的食用菌廢菌棒。然而長期以來,農民將培育食用菌后產生的廢菌棒隨意堆放,不僅造成資源浪費,同時對河流、道路造成污染。綠化栽培基質是種苗繁育的重要物質基礎,是造林樹種容器苗生產和蔬菜清潔無公害的緊缺材料之一。我國每年都從國外進口大量的泥炭等無土栽培基質用于農林業生產。廢菌棒是優質的綠化栽培基質原料。30%的有機質含量以及豐富的N、P、K含量,以及培育食用菌前期腐熟和滅菌處理,使得廢菌棒發熱少,材質疏松, 無農藥和重金屬污染,透氣和保水效果好,能為綠化苗和觀賞果蔬等的生長維持較好的水、 肥、氣、熱條件。加工利用廢菌棒,生產綠化栽培基質可有效延長食用菌栽培的產業鏈,促進對木材產品的再利用,減少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是循環經濟做法和綠色發展的體現,并能提供就業機會,具有顯著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
目前,已經重視開展對廢菌棒的開發利用,發明專利“一種食用菌菌渣制備的容器栽培基質及其生產方法”對廢菌棒重新利用,生成栽培基質,與多種原料(草炭、蛭石、珍珠巖等)一起進行堆腐,體積大,需先混合后再進行堆腐,工序多,同時影響堆腐溫度,堆腐時溫度低,堆腐效果差,且不利于高溫殺蟲卵、細菌。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和提出的技術任務是對現有技術方案進行完善與改進, 提供一種以食用菌廢菌棒為原料的栽培基質生產方法,以達到保護環境,提高殺菌、堆腐效果的目的。為此,本發明采取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以食用菌廢菌棒為原料的栽培基質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驟1)原料收集步驟,原料為生產過木腐型食用菌的廢菌棒;2)菌棒清理步驟,剝離廢菌棒外層的塑料包裝袋;3)堆腐與滅菌步驟,將清理過的菌棒集中分層堆放,菌棒堆外覆蓋塑料膜,使菌棒堆內溫度上升,并保持65°C以上高溫18-22天;4)分類步驟,采用分級篩對堆腐與滅菌后的綠化栽培基質進行分類。綠化栽培基質以香菇、木耳等木腐菌的廢菌棒為原料,回收加工而成,充分利用資源,保護環境,廢菌棒外包塑料袋,不利于腐熟和滅菌,在堆腐時,去除塑料袋;高溫堆腐20天左右,若腐熟時間太長,在浪費時間、占用場地的同時使碎料腐熟成泥狀,不利于綠化栽培,若腐熟時間太短,不利于滅菌,不利于植被的成長;分類后,顆粒較大的可用于大苗培育,顆粒較小的作為花卉、蔬菜及小型容器苗培育基質。 本技術方案以廢菌棒為原料,原料來源廣泛,產品成本低廉; 高溫堆腐具有進一步腐熟材料、自然破碎菌棒,并提高材料的持水、通氣性能的作用,同時起到了殺死病原微生物、害蟲及其蟲卵的雙重功效,價格低,技術成熟,操作簡單;本方法制作的綠化栽培基質具有清潔、輕型特點和護土、改土功效,生產成本低,附加值高,并使廢菌棒養分得到較好保存,氮素保存率> 95%,病原微生物、害蟲蟲卵殺死率> 95%,持水率>50%,可廣泛用于綠化苗木培育和果品、蔬菜的有機栽培等應用領域。菌棒自然破碎,工序少,且降低勞動力成本。
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完善和補充,本發明還包括以下附加技術特征。
在堆腐與滅菌時及時補充水分,保持堆內濕度在60%以上。提供利于微生物繁殖的潮濕環境以提高有機物腐敗的速度。
在堆腐與滅菌時,每層菌棒噴撒1_3%。的高錳酸鉀溶液以進行高溫堆腐和化學藥劑綜合殺菌。增強滅菌效果,且有助于提高腐熟的速度。
在堆腐與滅菌時,在廢菌棒中按比例撒入O. 2-0. 4%。的尿素、O. 6-0. 8%。的磷酸二氫鉀和O. 5-1. 5%的生石灰。保持碳氮比和適宜的酸堿度。
堆腐與滅菌時在料堆上覆蓋用于減少散熱的保溫層。可避免雨水的沖刷,同時保證整堆的內外腐熟程度的一致性。
將廢囷棒集中堆放在一能保熱和保濕的S室中進彳丁堆腐與滅囷。S室利于堆腐的自動進行,不受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
采用孔徑為IOmm的分級篩對堆腐后的基質進行分類,并將分類后的基質分袋包裝。分袋包裝,利于使用,包裝后可儲存于通風處,避免雨淋和陽光曝曬。
有益效果1、本技術方案以生產過香菇、木耳等木腐型食用菌的廢菌棒為原料,原料來源廣泛,產品成本低廉;2、高溫堆腐,具有腐熟材料,提高材料的持水、通氣性能的作用,同時起到了殺死病原微生物、害蟲及其蟲卵的雙重功效,價格低,操作簡單;3、用本方法制作的綠化栽培基質兼具循環經濟特質和護土、改土功效,以及清潔、輕型等特點,利于實現樹種高品質容器苗培育和果蔬有機生產,生產成本低,附加值高。
4、用本方法制作的綠化栽培基質養分得到較好保存,氮素保存率>95%,病原微生物、害蟲蟲卵殺死率> 95%,持水率> 50%,有利于保持生態環境。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本發明包括以下步驟O原料收集步驟,生產過香菇、木耳等木腐型食用菌的廢菌棒為原料;2)菌棒清理步驟,剝離廢菌棒外層的塑料包裝袋;3)堆腐與滅菌步驟,將清理過的菌棒分層堆放,每層噴水并噴入2%。的高錳酸鉀,保持堆內濕度在60%以上;用塑料薄膜覆蓋,使碎料堆內溫度上升,持續保持65°C以上高溫20 天左右;4)分類步驟,采用孔徑為IOmm的分級篩對堆腐后的基質進行分類,并將分類后的基質分袋包裝。
為減少散熱和水份流逝,在廢菌棒堆上覆蓋保溫層。
為保證廢菌棒的腐熟程度,不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將廢菌棒分層堆放在一能加熱和保濕的的密室中進行堆腐與滅菌。
為保持碳氮比和適宜的酸堿度,在堆腐與滅菌前,在廢菌棒中撒入O. 3%。的尿素、 O. 7%。的磷酸二氫鉀和1%的生石灰。
由本技術方案制作的綠化栽培基質較好保存廢菌棒的養分,氮素保存率≥95%, 病原微生物、害蟲蟲卵殺死率≥95%,持水率≥50%,可廣泛用于綠化苗木培育和果品、蔬菜的有機栽培等應用領域。
權利要求
1.一種以食用菌廢菌棒為原料的栽培基質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驟1)原料收集步驟,原料為生產過木腐型食用菌的廢菌棒;2)菌棒清理步驟,剝離廢菌棒外層的塑料包裝袋;3)堆腐與滅菌步驟,將清理過的菌棒集中分層堆放,菌棒堆外覆蓋塑料膜,使菌棒堆內溫度上升,并保持65°C -75°C以上高溫18-22天;4)分類步驟,采用分級篩對堆腐與滅菌后的綠化栽培基質進行分類。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以食用菌廢菌棒為原料的栽培基質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堆腐與滅菌時及時補充水分,保持堆內濕度在60%以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以食用菌廢菌棒為原料的栽培基質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堆腐與滅菌時,每層菌棒噴撒1_3%。的高錳酸鉀溶液以進行高溫堆腐和化學藥劑綜合殺菌。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以食用菌廢菌棒為原料的栽培基質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堆腐與滅菌時,在廢菌棒中按比例撒入O. 2-0. 4%。的尿素、O. 6-0. 8%。的磷酸二氫鉀和O. 5-1. 5%的生石灰。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以食用菌廢菌棒為原料的栽培基質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堆腐與滅菌時在料堆上覆蓋用于減少散熱的保溫層。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以食用菌廢菌棒為原料的栽培基質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將廢囷棒集中堆放在一能保熱和保濕的S室中進彳丁堆腐與滅囷。
7.根據權利要求1-6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一種以食用菌廢菌棒為原料的栽培基質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孔徑為IOmm的分級篩對堆腐后的基質進行分類,并將分類后的基質分袋包裝。
全文摘要
一種以食用菌廢菌棒為原料的栽培基質生產方法,本發明涉及栽培基質生產方法。現由廢菌棒重新利用,生成栽培基質,與多種原料(草炭、蛭石、珍珠巖等)一起進行堆腐,堆腐時溫度低,影響堆腐效果,且不利于高溫殺蟲卵、細菌。本發明包括以下步驟1)原料收集步驟,原料為生產過木腐型食用菌的廢菌棒;2)菌棒清理步驟,剝離廢菌棒外層的塑料包裝袋;3)堆腐與滅菌步驟,將清理過的菌棒集中分層堆放,菌棒堆外覆蓋塑料膜,使菌棒堆內溫度上升,并保持65℃以上高溫18-22天;4)分類步驟,采用分級篩對堆腐與滅菌后的綠化栽培基質進行分類。本方法制作的綠化栽培基質具有清潔、輕型特點和護土、改土功效,生產成本低,附加值高。
文檔編號C05F17/00GK103030446SQ20121033381
公開日2013年4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1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1日
發明者宋緒忠, 朱錦茹, 楊華, 余家中, 江波, 吳建平, 李金昌, 郭蘭, 丁旭升, 葉華琳, 姚剛 申請人:浙江省林業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