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農作物的調控技術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業技術領域,它具體涉及農作物施肥調控與種植調控的農作物的調控技術。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的農業生產技術模式,其施肥方式不夠科學、合理,施用主要為根施化學肥料的施用量普遍偏高,而作物的吸收利用率較低,并且存在氮磷流失嚴重,造成流域水源污染的現象,使得土壤的物理化學穩定性差,不能可持續生產的問題顯現。有機農業模式雖然提倡不施化學農藥和化學肥料,但是存在產品產量低,質量的穩定性差,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困難,影響大規模的應用和推廣
發明內容
本發明農作物的調控技術的目的是針對現有農業生產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從而提出一種對農作物施肥、耕作的調控方法,從根本上克服農業生產過程中化學肥料施用量偏高,作物吸收利用率低,農田氮磷流失嚴重、流域水源被污染的問題;改變農產品產量低、質量差、不穩定現狀。農作物的調控技術,它包括對農作物中禾本科作物中的水稻、小麥、玉米、高粱,煙草類和蔬菜類作物的施肥技術調控與耕作技術調控,施肥技術調控是用兩種方式進行的,其一,根施調控有機肥料為中國發明專利申請號201210302141. X生產的具有調控作用的有機肥料,施用量為50-150kg/畝,作物全生長期內不再根施其它化學肥料,其二,噴施具有調控作用的葉面肥料是按中國發明專利ZL03117933. 9生產的調控葉面肥料,施用量是在全長生期內施用量為O. 8-1. 2kg/畝;耕作技術調控是把上述農作物原常規種植密度再提高10-50%的種植方法。所述的幾種農作物上根施的調控有機肥料是指按中國發明專利申請號201210302141. X具有調控作用的有機肥料生產,符合國家農業部Ny525_2002部頒標準,其總養分控制為4-10%的調控有機肥料,該種肥料是由秸桿曬干料,腐質酸煤曬干料經微生物發酵后烘干粉碎獲得,植物提取物是由黨參、黃芪、當歸、檸檬四種植物物料混合物經硫酸和硝酸混合稀酸浸提獲得,余量輔料為無機土壤調理劑和工業復混肥料混合組成;余量輔料按GB/T624-1997肥料和無機土壤調理劑規定的無機土壤調理劑產品80-100%和按GB/5063-200復合肥料規定的產品0-20%兩種物料混合粉碎而成;施用方式一次性施用作為底肥。所述噴施具有調控作用的葉面肥是按中國專利ZL03117933.9具有調控作用的葉面肥料生產的葉面調控肥料,該種葉面肥是由復混肥60-70%,四種生物提取物2-10%,余量輔料20-30%組成,其中四種生物提取物是指人參靈芝提取物、作物提取物、藻類提取物和朽1檬提取物;上述的復混肥養分含量氮4_15%、五氧化二磷5_12%、氧化鉀5-15% ;余量輔料是指作物所需的次要養分元素和微量養分元素化合物之總和,次要養分元素;硫10-15%、鎂5-10% ;微量養分元素鐵O. 2-1. 0%、錳O. 2-0. 5%、鋅O. 2-0. 5% ;其所述農作物全生長期內用肥總量為O. 8-1. 2kg/畝,加水配制的噴施肥液濃度為3-5%。,在所述作物生長期內分3-4次進行噴施的方式進行。采用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的積極效果是
既能滿足提高農作物產量和質量等高指標生產要求,也能減少產業常規根施化學肥料用量50-90%,故能從根本上解決大幅度減少農田氮磷流失對流域水體造成污染的問題,其增施有機肥有利于維持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質穩定和可持續生產。
具體實施例方式農作物的調控技術是通過根施調控有機肥料調控,葉面噴施調控葉面肥料調控與耕作技術增加種植密度調控三項技術措施來實現的;根施調控有機肥料調控是增加施用一 種按中國專利申請號201210302141. X規定生產的,符合NY525-2
002有機肥料規格,總養分含量為4-10%的調控有機肥料;
具有調控作用的有機肥料施用量為50-150kg/畝,控制大田化學肥料的施用量即不再施用其它常規化學肥料從而使施肥總養分中化肥氮磷鉀含量與行業常規比較減量50-90%。葉面噴施調控葉面肥料調控是在農作物葉面噴施一種葉面調控肥料,即施用按ZL03117933. 9生產的《具有調控作用的葉面肥料》所規定生產的調控葉面肥料,其施用量為O. 8-1. 2kg/畝,加水配制噴施肥液濃度為3-5%。,在作物生長期內分3-4次進行葉面噴施。耕作技術調控主要是提高作物種植密度,使作物種植密度高于行業常規方法的種植密度 10-50%。實施例一
以禾本科農作物北方種植的小麥的調控種植為例
一、根施具有調控作用的有機肥IOOkg/畝,其總養分氮磷鉀總含量4%,畝施總養分控制達4kg/畝,與北方種植小麥行業常規施用總養分(N10,P20511,K208)總量29kg/畝比較,占行業常規的13. 8%,減幅為86. 2%,它為全生長期施用總量,播種時一次性施用作為底肥;
二、用具有調控作用的葉面肥料葉面噴施,其全長生期噴施用量為I.2kg/畝,配制噴施肥液濃度為5%。,分三次進行;第一次在小麥苗3-4葉期噴施總用量的10% ;第二次間隔20天噴施總量的40% ;第三次再間隔二次的20天噴施總量的50% ;
三、耕作技術調控方面種植密度,比常規種植密度增加50%。實施例二
農作物調控技術再以南方種植的烤煙為例
根施調控其根施具有調控作用有機肥料120kg/畝,含總養分(Ν+Ρ205+Κ20)為10%,畝施總養分12kg/畝,與常規畝施總養分量是(N6. 5,P2O514, k2024)總量44. 5kg/畝比較,占行業常規總養分的27%,減幅為73% ;在煙苗移栽大田時作底肥施用。葉面肥料噴施分四次進行,總施用量I. Okg/畝,加水配制噴施液濃度為4%。,第一次噴施時間在移栽后7天進行;第二次噴施時間間隔15天進行;第三次噴施時間再間隔15天進行;第四次噴施時間再間隔20天進行;第一次施用總量的10% ;第二次施用總量的20% ;第三次施用總量的35% ;第四次施用總量的35% ;耕作技術調控方面在常規種植密度基礎上增加種植密度10%。實施例三農作為調控技術以北方種植白菜為例
根施具有控調作用的有機肥料150kg/畝,其總養分(Ν+Ρ205+Κ20)為8%,總養分水平為12kg/畝,與行業常規畝施總養分(N25,P2057,k2024)量為56kg/畝比較,占行業常規總養分的21%,減幅為79% ;。在移栽大田時作底肥一次性施用;葉面肥調控葉面肥料噴施分四次進行,苗期噴第一次,按大田每畝用苗量數的苗圃上噴O. 05kg,在移栽前一周時間內使用,大田期噴施三次,移栽后7天噴一次,用肥量為O. 25kg/畝,間隔15天噴二次,用肥O. 3kg/畝,再間隔20天噴第三次,用肥量O. 4kg/畝,四次總用肥量I. Okg/畝;耕作技術調控方面;在常規種植密度基礎上增加種植密度20%。
權利要求
1.農作物的調控技術,它包括對農作物中禾本科糧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麥玉米、高粱,煙草類和蔬菜類作物的施肥技術調控與耕作技術調控,其特征在于施肥技術調控是用兩種方式進行的,其一,根施調控有機肥料,施用量為50-150kg/畝,作物全長生期內不再根施其它化學肥料,其二,葉面調控噴施具有調控作用的葉面肥,施用量是在全長生期內施用量為O. 8-1. 2kg/畝;耕作技術調控是把上述農作物原常規種植密度再提高10-50%的種植方法。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農作物的調控技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幾種農作物上根施的調控有機肥料是指符合國家農業部Ny525-2002部頒標準的具有調控作用的有機肥料,該種肥料是由重量百分比為80-90%的有機發酵混合料,1-2%的植物提取物,含量8-19%的輔料組成;其中有機發酵混合料是由作為秸桿曬干料,腐質酸煤曬干料經微生物發酵后烘干粉碎獲得,植物提取物是由黨參、黃芪、當歸、檸檬四種植物混合料經硫酸和硝酸混合稀酸浸提獲得,輔料為無機土壤調理劑和工業復混肥料混合組成;施用方式一次性施用作為底肥。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農作物的調控技術,其特征在于所述噴施具有調控作用的葉面肥,該種葉面肥是由復混肥60-70%,四種生物提取物2-10%,余量輔料20-30%組成,其中四種生物提取物是指人參靈芝提取物、作物提取物、藻類提取物和檸檬提取物;其所述農作物全生長期內所用肥總量為O. 8-12kg/畝,加水配制的噴施肥液濃度為3-5%。,在所述作物生長期內分3-4次進行噴施的方式進行。
全文摘要
農作物的調控技術,包括對農作物中禾本科作物中的水稻、小麥、玉米、高粱和煙草、蔬菜類作物的施肥技術調控與耕作技術調控,施肥技術調控是用兩種方式進行的,其一,根施調控有機肥料,施用量為50-150kg/畝,作物全長生期內不再根施其它化學肥料,其二,葉面肥調控,噴施具有調控作用的葉面肥,施用量是在全長生期內施用量為0.8-1.2kg/畝;耕作技術調控是把上述農作物原常規種植密度再提高10-50%的種植方法。本發明由于既能滿足農作物高指標生產要求,又能減少常規根施化學肥料用量50-90%,能解決大幅度減少農田氮磷流失對流域水體造成的污染問題,其增施有機肥有利于維持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質穩定和可持續生產。
文檔編號A01C21/00GK102823371SQ20121034330
公開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7日
發明者楊中凱, 敖爾美, 楊慶林 申請人:楊中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