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農作物種植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紅薯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紅薯含有豐富的糖、蛋白質、纖維素和多種維生素,其中維生素e和維生素c尤多。特別是紅薯含有豐富的賴氨酸,而大米、面粉恰恰缺乏賴氨酸。紅薯可謂是糧食和蔬菜中的佼佼者。歐美人贊它是第二面包,前蘇聯科學家說它是未來的宇航食品,法國人稱它是當之無愧的高級保健食品。
紅薯不僅是健康食品,還是祛病的良藥。《本草綱目》記載,紅薯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的功效。紅薯蒸、切、曬、收,充作糧食,稱作薯糧,使人長壽少疾。然而,現有的紅薯種植技術較為落后,缺乏系統科學的種植方法,使得紅薯的整體品質較差,產量低。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結合長期的種植實踐,對紅薯的種植過程的詳細操作方法進行研究與探索;并提供了一種紅薯的種植方法,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紅薯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擇在陽光充足、土層肥厚、含沙率在35~50%平坦的耕地,每畝施用石灰粉25~40kg,在秋冬季進行深耕處理,越冬自然風化;
(2)向每畝耕地均勻加入硫酸鉀肥27.5~40kg、磷肥25~40kg、尿素15~20kg、草木灰100~200kg、農家肥2200~2600kg,再對耕地進行深耕處理,將土壤與肥料充分混合,然后加厚土層形成一條條的地壟,所述地壟的橫截面為梯形,所述地壟的頂部寬度為28~35cm,地壟的底部寬度為55~65cm,地壟的高度為45~65cm,壟與壟之間間隔50~60cm;
(3)在地壟的頂部挖出2排育苗坑,育苗坑的寬度為6~10cm,深度為8~12cm,并在育苗坑內鋪上一層基肥;所述基肥為農家肥與草木灰的混合物;
(4)選取優良的紅薯苗,將紅薯苗的根部埋入到育苗坑內,然后用浮土將紅薯苗的根部壓實;每畝耕地種植紅薯苗3000~3300株;紅薯苗種植完畢后,及時澆透水;
(5)在栽后6~7天進行查苗補苗,如有死苗、病苗的情況,要立即補栽;對補栽的紅薯苗要保證充足的水分并偏施少量含氮肥料促進其生長;
(6)種植紅薯苗2~3個月后,選擇在雨天對地壟除草,再對紅薯苗每畝施一定量復合肥并培土;
(7)種植紅薯苗4~6個月,對紅薯苗再次進行除草并每畝施步驟(6)所述的一定量復合肥并培土;
(8)定期根外追肥,所述根外追肥采用噴霧的形式追肥;每畝噴施尿素10~15kg、過磷酸鈣20~25kg、草木灰15~20kg、磷酸二氫鉀溶液10~20kg、水100~150kg;噴肥時間在傍晚進行,每隔7~10天噴一次,共噴3~4次;
(9)在60%以上的紅薯苗的莖長一尺左右時每畝地使用控旺膨大劑60~70ml;在封壟期每畝地用控旺膨大劑120~130ml,在封壟期控旺20~30天后每畝地用控旺膨大劑120~130ml;
(10)10月下旬之前挖紅薯。
進一步,步驟(1)或步驟(2)中的深耕處理是用犁進行深耕20~40cm,然后再用耙將土壤耙平。
進一步,步驟(3)中在育苗坑的一側每顆紅薯苗施入2~6g防蟲害藥劑。
進一步,所述防蟲害藥劑的有效成分質量百分比為2~6%的蚍蟲林顆粒。
進一步,步驟(2)或步驟(3)中的所述農家肥為干豬糞或者干雞鴨糞。
進一步,所述步驟(4)中地壟上的2排紅薯苗互相交錯種植。
進一步,所述步驟(4)中地壟的單排紅薯苗上相鄰兩棵紅薯苗之間相隔25~35cm,將紅薯苗的苗頭朝向同一個方向。
進一步,步驟(6)或步驟(7)所述的復合肥為碳酸氫銨40~60kg、尿素18~20kg、過磷酸鈣30~50kg、鉀肥30~50kg。
進一步,所述步驟(6)中如果施肥時沒有下雨,在施肥后用水潤濕地壟,使水潤濕肥料并將肥料滲透到土里。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紅薯的種植方法中向耕地加入石灰粉,并用犁耙對耕地進行深耕處理,有效的將石灰粉與土壤充分混合,達到了防蟲害的目的;在單條壟上,相鄰兩排紅薯之間錯窩種植,保證田地里的養分被充分吸收,避免并排種植的紅薯苗互相干涉影響;本發明耕地種植的結構合理,使得紅薯在生長過程中的營養、養分的供給充分,而且還降低了雜草叢生率,避免了大量勞動力的投入,降低了種植成本;本發明施肥合理,根據紅薯生長的不同周期提供不同的營養成分,快速提高紅薯的生長,提高紅薯的產量,本發明紅薯產量高,根系發達,吸肥力強,有效地防蟲害,促根保苗,紅薯苗葉片亮麗,收獲的紅薯整體品質優良,產量高,適合農業推廣。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好的理解本發明,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一種紅薯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擇在陽光充足、土層肥厚、含沙率為40%平坦的耕地,每畝施用石灰粉30kg,在秋冬季用犁對耕地進行深耕30cm,然后再用耙將土壤耙平,越冬自然風化;
(2)向每畝耕地均勻加入硫酸鉀肥35kg、磷肥35kg、尿素18kg、草木灰150kg、干豬糞2500kg,再對耕地用犁進行深耕30cm,然后再用耙將土壤耙平,將土壤與肥料充分混合,然后加厚土層形成一條條的地壟,地壟的橫截面為梯形,地壟的頂部寬度為30cm,地壟的底部寬度為60cm,地壟的高度為55cm,壟與壟之間間隔55cm;
(3)在地壟的頂部挖出2排育苗坑,育苗坑的寬度為8cm,深度為10cm,并在育苗坑內鋪上一層基肥;基肥為農家肥與草木灰的混合物;在育苗坑的一側每顆紅薯苗施入6g有效成分質量百分比為6%的蚍蟲林顆粒;
(4)選取優良的紅薯苗,將紅薯苗的根部埋入到育苗坑內,然后用浮土將紅薯苗的根部壓實;每畝耕地種植紅薯苗3200株;紅薯苗種植完畢后,及時澆透水;地壟上的2排紅薯苗互相交錯種植;地壟的單排紅薯苗上相鄰兩棵紅薯苗之間相隔30cm,將紅薯苗的苗頭朝向同一個方向;
(5)在栽后7天進行查苗補苗,如有死苗、病苗的情況,要立即補栽;對補栽的紅薯苗要保證充足的水分并偏施少量含氮肥料促進其生長;
(6)種植紅薯苗2個月后,選擇在雨天對地壟除草,再對紅薯苗每畝施碳酸氫銨50kg、尿素20kg、過磷酸鈣50kg,鉀肥40kg并培土;如果施肥時沒有下雨,在施肥后用水潤濕地壟,使水潤濕肥料并將肥料滲透到土里。
(7)種植紅薯苗5個月,對紅薯苗再次進行除草并每畝施碳酸氫銨50kg、尿素20kg、過磷酸鈣50kg,鉀肥40kg并培土;
(8)定期根外追肥,根外追肥采用噴霧的形式追肥;每畝噴施尿素15kg、過磷酸鈣22kg、草木灰18kg、磷酸二氫鉀溶液15kg、水150kg;噴肥時間在傍晚進行,每隔8天噴一次,共噴4次;
(9)在60%以上的紅薯苗的莖長一尺左右時每畝地使用控旺膨大劑65ml;在封壟期每畝地用控旺膨大劑125ml,在封壟期控旺28天后每畝地用控旺膨大劑120ml;
(10)10月下旬之前挖紅薯。
本發明不局限于以上的具體實施方式,以上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案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