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地下蓄水滲灌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業灌溉技術領域,尤其是指一種地下蓄水滲灌系統。
背景技術:
水資源危機日漸成為21世紀人類面臨的最為嚴峻的現實問題之一,并直接威脅著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中國被聯合國認定為世界上13個最貧淡水的國家之一,而且水資源在時間和地區分布上很不均衡,有10個省、市、自治區的水資源已經低于起碼的生存線。水是農業的命脈,也是整個國民經濟和人類生活的命脈。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業是我國的用水大戶,占全國總用水量的63%,農業對水資源的需求是一種嚴重的依賴關系, 特別是我國以占世界可耕地面積僅7%的土地養活了占世界人口 21%的人民。農業灌溉用水量占農業總用水量的90%,農田灌溉面積從1949年的2. 4億畝發展到2008年的8. 77億畝,占全國耕地面積的48%,但有效性很差,水資源浪費十分嚴重,渠灌區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40%左右,井灌區也只有60%左右,全國有一半耕地靠天吃飯。近年來,全球氣候十分異常,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突發多發,氣象災害影響廣、程度重,突發性、異常性和不可預見性日漸突出,南方部分多雨地區先是長時間大旱,又急轉成洪災。干旱洪災給農業生產帶來了損失,也暴露出我國農業抵御自然災害能力仍然不強,特別是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仍很脆弱,加強農田水利建設迫在眉睫。目前,在我國推廣的農業節水技術大體分三類,通常將節水措施劃分為工程類節水措施、管理類節水措施和農藝類節水措施。農藝類節水技術包括有噴灌、滴灌、微灌、霧灌、膜上灌、膜下灌、地下灌溉等等,可以用較小的灌水定額(每畝10-30立方米)較均勻地浸潤土壤,達到灌溉效果。從節水灌溉來看,我國整體上技術水平尚處于較低層次。全國節水灌溉面積占有效灌溉面積的1/3,渠道防滲和管道輸水灌溉等方式仍占有主導地位,噴灌和微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方式僅占有效面積灌溉面積的4. 3%左右,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節水灌溉設備品種和質量還不能滿足節水灌溉的發展需要。地下灌溉也可以稱為滲灌,也有人稱之為地下滴灌。是利用埋設在地下的專門設施(滲水管道、鼠道等),將水引入地下,再借土壤毛細管作用浸潤土壤。目前由于地下灌溉技術建設投資大,施工技術復雜,在我國尚不普及。地下灌溉具有顯著的節水、節能、省工、增產和提高產品品質等很多優點,其主要問題是仍然不能完全解決滴頭生物堵塞問題;其次是畝投資較大,一般為噴灌的兒三倍;第三是檢查、維修都比較麻煩。因此,使其應用推廣的速度較慢,但被認為是一種最有發展前途的高效節水灌溉技術,許多理論實踐問題有待解決。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地下蓄水滲灌系統,其解決了現有技術的問題,不易發生堵塞、且成本低、維護方便,同時,能夠收集地面徑流,減少水資源流失,為農業灌溉提供水源。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地下蓄水滲灌系統,其包括有集水滲灌槽、儲蓄暗渠及儲蓄豎井,所述集水滲灌槽包括有與地表相通的多個滲灌集水孔,所述集水滲灌槽還與所述暗渠連通,所述儲蓄暗渠與所述儲蓄豎井的上部連通。通過在地下設置集水滲灌槽,在下雨時,將地面徑流水通過滲灌集水孔收集到集水滲灌槽內,再流入到與所述集水滲灌槽連通的儲蓄暗渠內,或再通過所述儲蓄暗渠流入所述儲蓄豎井內,這樣,地面徑流的水不會流失,在雨量充沛時,可以通過所述儲蓄暗渠或所述儲蓄豎井儲存起來;在需要灌溉時,水再通過儲蓄暗渠流向各個方向,最后再通過集水滲灌槽進行滲灌。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集水滲灌槽內設有輸水管,所述輸水管位于所述集水 滲灌槽的底部,所述輸水管的周壁設有多個開孔,所述集水滲灌槽內通過礫石填充。通過礫石緊密堆積作為滲灌末梢濕潤管道,抗地面土體擠壓,可以克服投資高,施工復雜、維修困難等問題,同時具有暫時儲蓄水作用,可以更持久的保持滲灌效果。所述礫石可為人工礫石,通過瓦、陶、礦渣、輕混凝土等硬質材料制;同時又設有輸水管,通過所述輸水管上的多個開孔可將集水滲灌槽內的水匯入到所述輸水管內,集水滲透槽內的水可以通過輸水管流通,加速了水流速度。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集水滲灌槽的礫石與土層之間設有保護層。所述防護層采用秸桿,通過所述防護層將土壤與礫石隔離,防止土體淤塞礫石,同時其具有一定的吸水浸潤土體的作用。綜上所述,本發明所述集水滲灌與現有集水滲灌技術的不同之處主要在于以下幾
占-
^ \\\ ·首先是集水滲灌方式不同,現有集水滲灌技術,大多是先集水后滲灌,或是單獨個體式的集水滲灌;本發明中集水滲灌采用無壓滲灌技術,是真正將集雨工程與滲灌節水技術結合使用,多點成行成片集水,滲灌槽成為集雨工程中的輸水通道,邊集水邊滲灌,再互相滲灌,將集水和滲灌效果最大化;其次是滲灌中輸水方式不同,輸水方向不同,在現有滲灌技術中大多是滲水管單向進水,或是以秸桿、礫石為輸水通道單向進水,本發明中集水滲灌槽采用輸水管和礫石共同雙向輸水,也解決了輸水管堵塞問題;第三是滲灌中浸潤土壤的載體不同,在現有滲灌技術中大多是由滲水管直接滲水浸潤土壤,或是以水纜、滲水繩、秸桿雜物為載體浸潤土壤,在本發明中集水滲灌槽內,以填充的礫石作為浸潤土壤的載體,增大浸潤面積,以礫石輸水,再以礫石浸潤土壤,提高滲灌效果,加快滲灌速度;第四是滲灌中的礫石不同,礫石的作用不同,在現有滲灌技術中也有使用實心礫石,作為輸水通道或防止滲水管出水孔被泥沙或植物根系堵塞,本發明中集水滲灌槽內填充的礫石,為空心礫石,其主要作用是在集水滲灌槽內雙向輸水,并作為浸潤土壤的載體
坐寸ο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儲蓄暗渠的上方設有暗渠滲水帶,所述儲蓄暗渠滲水帶通過多個暗渠集水孔與地表相通,且所述暗渠滲水帶與所述儲蓄暗渠連通。通過在所述儲蓄暗渠上方設置暗渠滲水帶,不僅僅局限于通過所述集水滲灌槽收集徑流水,能夠更大面積的收集徑流水,通過所述暗渠滲水帶收集的水可蓄于所述儲蓄暗渠內,所述儲蓄暗渠就相當于一個大的水柜。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儲蓄暗渠下部設有暗渠單向進水口,所述儲蓄暗渠單向進水口與所述暗渠滲水帶連通。當所述儲蓄暗渠周壁的水位高于暗渠內的水位時,所述暗渠滲水帶內(的水會流入到所述儲蓄暗渠內儲存起來,但儲蓄暗渠內儲存的水卻不會流出。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暗渠滲水帶內填充有礫石,且所述暗渠滲水帶的礫石的與土層之間設有保護層。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儲蓄暗渠還設有外部進水口,所述外部進水口處設有 閥門。當所述儲蓄豎井內的水量儲存不足或其他原因時,用戶可根據需要人工給暗渠內補充水進行灌溉。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儲蓄豎井的外周設有豎井滲水帶,所述儲蓄豎井滲水帶與地表連通,所述儲蓄豎井滲水帶通過豎井單向進水口與所述儲蓄豎井連通。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集水滲灌槽、所述儲蓄豎井及所述儲蓄暗渠的底部分別設有防滲水墊層。提供抗壓堅硬基礎,抵抗土體及地表活動帶來的擠壓,同時控制滲灌水浸潤土壤方向,阻止滲灌水垂直滲漏,提高浸潤效果,減少田間滲漏。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地表下還設有集水滲透槽,所述集水滲透槽通過集水滲透管與地表連通,且所述集水滲透槽與所述集水滲透管內均填充有礫石。在不適合串聯集水滲灌槽的地方,可以單獨設置集水滲透槽,盡可能將地表降水引導到地下蓄水層,一方面避免地表無效蒸發,在集水滲透槽周圍形成一定范圍的持久滲灌;另一方面滲透水的一部分可以蓄集到儲蓄豎井中,得到利用;再者,沒有被利用的滲透水還可以補充地下水,增加了地下水資源總量,被深層機井抽取,得到利用。本發明地下蓄水滲灌系統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近期作用A、集水功能。能夠收集雨水、雪水。B、儲水功能。設置于地下的儲蓄暗渠,集雨儲水使其主要功能,因其是地下箱式儲水,不會影響地農作物的耕種。可根據農作物用水需要,日后繼續連接施工,擴大儲蓄暗渠規模。C、蓄水功能。所述儲蓄豎井可將儲水及蓄水的功能有機結合,一物兩用,并通過斜滲水帶,進一步增加蓄水效果。D、多樣的滲灌形式收集雨水和集水滲灌槽的結合,形成自然滲灌;地表外來水與所述儲蓄暗渠及集水滲灌槽結合,形成人工滲灌;深層地下水與儲蓄暗渠及集水滲灌槽結合,形成封閉滲灌;儲蓄暗渠和儲蓄豎井之間儲水疊加與儲蓄暗渠及集水滲灌槽結合,形成自然循環封閉滲灌。E、補充地下水。(2)中期作用
A、節水抗旱。在北方干旱缺水地區,大面積實施地下蓄水,隨著時間的積累,可形成區域性的淺表地層土壤水庫,儲蓄豎井轉變為蓄水井,給農業灌溉提供水源。B、蓄水防洪。大面積實施地下蓄水技術,將大雨降水最大限度的快速引到地下蓄水層,減少洪水流量,降低洪水形成的危害。C、水土保持。形成區域性的淺表地層土壤水庫,有利于地表各種植物的生長,避免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可以將大雨降水最大限度的快速引導到地下蓄水層,減少地面徑流形成和流量,減少對地表土壤的沖刷,避免水土流失。(3)遠期作用A、解決農業用水危機。
B、恢復水資源循環平衡。C、改善區域自然生存環境。
圖I為本發明地下蓄水滲灌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集水滲灌槽的橫斷面圖;圖3為本發明儲蓄暗渠的斷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I所示,本發明地下蓄水滲灌系統,其包括有集水滲灌槽10、儲蓄暗渠20及儲蓄豎井30,其中,所述儲蓄暗渠20可根據需要設置主、干、斗級渠滿足灌溉需求。所述集水滲灌槽10上設有與地表相通的多個滲灌集水孔11,所述滲灌集水孔11用于收集地面的水,避免地面水因徑流而流失;所述集水滲灌槽10與所述儲蓄暗渠20連通,所述集水滲灌槽10內收集的水可直接匯入到所述儲蓄暗渠20內;所述儲蓄暗渠20a與所述儲蓄豎井30的上部連通(優選所述儲蓄暗渠20a與所述儲蓄豎井30的上部垂直連通),當需要進行灌溉時,可直接將儲蓄豎井30內的水進行滲灌。其中,所述儲蓄暗渠20與所述豎井連通時,可通過主、干、斗三級儲蓄暗渠的配合,使某一條儲蓄暗渠與所述集水滲灌槽10連通,而其他的儲蓄暗渠則通過與所述集水滲灌槽10連通的儲蓄暗渠來實現相互之間的連通,如圖I中所示,多條平行設置的所述集水滲灌槽10與所述儲蓄暗渠20連通,而由多條所述儲蓄暗渠20與所述儲蓄暗渠20a交叉連接,幾條所述儲蓄暗渠20a再與一個所述儲蓄豎井30的上部垂直連通,當所述儲蓄暗渠20內儲滿水之后,再流入所述儲蓄暗渠20a內。所述集水滲灌槽10埋設于地下,其作用相當于現有滲灌技術中的濕潤管道。可設置干、支二級集水滲灌槽10,各級集水滲灌槽10構成集水網絡。通過在地下設置集水滲灌槽10,在下雨時,將地面徑流水通過滲灌集水孔11收集到集水滲灌槽10內,再流入到與所述集水滲灌槽10連通的儲蓄暗渠20內,或再通過所述儲蓄暗渠20a流入所述儲蓄豎井30內,這樣,地面徑流的水不會流失,在雨量充沛時,可以通過所述儲蓄暗渠20或所述儲蓄豎井30儲存起來;在需要灌溉時,水再通過所述儲蓄暗渠20、20a流向各個方向,最后再通過集水滲灌槽10進行滲灌。
通過所述滲灌集水孔11收集地面徑流水,在不影響耕種的情況下,可根據地形地勢及農作物情況多點設置,在地表可形成積水或徑流的地方,多點設置所述滲灌集水孔11,引導入地下,在集水過程中完成自然滲灌,并儲存起來,多余的水補充地下水,最大限度地減少水資源無效流失蒸發;其次是具有直接給農作物根部通氣的作用,促進農作物根系生長,提高農作物產量品質。所述滲灌集水孔11的孔管可采用瓦、陶、礦渣、混凝土管等硬質材料制成,以防止土體擠壓發生堵管現象。如圖2所示,所述集水滲灌槽10的底部設有防滲水墊層14,所述防滲水墊層14的上方設有輸水管12,再通過礫石15填充所述集水滲灌槽10,并在所述礫石15與土層接觸的地方設置防護層13。在本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礫石15為空心礫石。所述輸水管12的周壁挖設有多個開孔。水流可以通過所述輸水管12輸送,加強了輸水效率,而輸水管12上的多個開孔可將集水滲灌槽10內的水匯入到所述輸水管12內。所述防滲水墊層14優選采用素混凝土墊層,其作用之一是作為礫石的支撐,抗土體擠壓下陷;第二是阻止集水滲灌槽10內水垂直滲透,而向集水滲灌槽10兩邊土體滲透,增加滲灌面積;再者是在所述防滲水墊層14上面可以形成快速過水通道,有利于集水和滲灌。所述礫石15則可采用人工制成的空心礫石,優選為瓦、陶、礦渣、輕混凝土等硬質材料制成,大小形狀不一,具有一定的吸水性。所述防護層13采用秸桿,通過所述防護層13將 土壤與礫石15隔離,防止土體淤塞礫石15,同時其具有一定的吸水浸潤土體的作用。在不適合串聯集水滲灌槽10的地方,可以單獨設置集水滲透槽40,所述集水滲透槽40的設置方式與所述集水滲灌槽的方式相似,通過在地表設置集水滲透管41,將集水滲透管41收集的水滲入到所述集水滲透槽40內,將地表水引導到地下蓄水層。與所述滲灌集水孔11相似,所述集水滲透管41的孔管可采用瓦管、混凝土管等,所述滲灌集水孔槽41的周壁及所述滲灌集水孔管41的周壁均設有防護層。一方面避免地表無效蒸發,在集水滲透槽周圍形成一定范圍的持久滲灌;另一方面滲透水的一部分可以蓄集到儲蓄豎井中,得到利用;再者,沒有被利用的滲透水還可以補充地下水,增加了地下水資源總量,被深層機井抽取,得到利用。如圖3所示,所述儲蓄暗渠20、20a配合所述集水滲灌槽10建造,由混凝土澆筑或磚石砌筑,所述儲蓄暗渠20、20a的直徑可根據需要設置。所述儲蓄暗渠20、20a其一作用是作為雨水集蓄技術的儲水設施,相當于城市地下蓄水池、北方的水窖、南方的水柜等設施,不會影響地表農作物的耕種;還作為滲灌技術中的干、支、斗三級共用的輸配水管;另外在儲蓄暗渠20中的儲水用完后,集水滲灌槽10中的滲水會蓄入所述儲蓄暗渠20內。所述儲蓄暗渠20的頂部設有與所述集水滲灌槽10相通的內部進出水口 27,所述儲蓄暗渠20a設有能夠與外界水源相通的外部進出水口 21,優選在所述外部進出水口處設有閥門22 ;優選所述外部進出水口 21設置于地表徑流集中的地方,前方有泥沙沉淀池,可將地表降水儲蓄于儲蓄暗渠,再通過所述集水滲灌槽10灌溉至其他區域;或者是將某個儲蓄暗渠20中的水補充至另外的儲蓄暗渠20a中;亦或是將外界水源補充至儲蓄暗渠20a中,進行灌溉。所述儲蓄暗渠20、20a的上方設有暗渠滲水帶24,所述暗渠滲水帶24通過多個暗渠集水孔28與地表相通,且所述暗渠滲水帶24與所述儲蓄暗渠20連通。通過在所述暗渠20,20a上方設置暗渠滲水帶24,不僅僅局限于通過所述集水滲灌槽10收集徑流水,能夠更大面積的收集徑流水,通過所述暗渠滲水帶24收集的水可蓄于所述儲蓄暗渠20內,所述儲蓄暗渠20就相當于一個大的水柜。所述儲蓄暗渠20下部設有暗渠單向進水口 25,所述單向進水口 25上套有具有開口的塑膠軟管26,所述暗渠單向進水口 25與所述暗渠滲水帶24連通。當所述儲蓄暗渠20周壁暗渠滲水帶24的水位高于儲蓄暗渠內的水位時,所述暗渠單向進水口 25處的塑膠軟管26會由于水壓的原因而伸展,所述暗渠滲水帶24內(的水會流入到所述儲蓄暗渠20內儲存起來,但儲蓄暗渠20內儲存的水卻不會流出,直到所述儲蓄暗渠20內外水位持平,或是儲蓄暗渠20已儲滿溢出;當儲蓄暗渠20水位高時,所述暗渠單向進水口 25的塑膠軟管26受水壓影響,彎折并阻止水流出。與所述集水滲灌槽10相似的,所述暗渠滲水帶24內填充有礫石,且所述暗渠滲水帶24的礫石的與土層之間設有保護層29 ;所述儲蓄暗渠20、20a的底部設有防滲水墊層23,優選為素混凝土墊層,防止儲蓄暗渠20、20a下陷斷裂,阻止所述儲蓄暗渠20四周空心礫石降水快速垂直滲透,有利于儲蓄暗渠多蓄水。 所述儲蓄豎井30綜合了旱井儲水及水井蓄水技術,一方面其作為雨水集蓄技術的儲水設施,相當于北方旱井;另一方面,在豎井中儲水用完后,可以從幾十米深的淺表地層土壤滲透中蓄水,待地下水位恢復到可以直接蓄水時,儲蓄豎井30就可以作為正常水井使用。所述儲蓄豎井30的設置位置、大小和深度可根據地表徑流水量、農作物用水量、地下土壤蓄水量、地質情況等因素綜合考慮確定,儲蓄豎井30的壁面可采用預制水泥管拼接形成。與所述儲蓄暗渠20及所述集水滲灌槽10相似,在所述儲蓄豎井20的底部亦設有防滲水墊層35。所述儲蓄豎井30的外周設有豎井滲水帶31,所述豎井滲水帶31可通過混凝土支撐,在所述豎井滲水帶31內填充有空心礫石;所述豎井滲水帶31與所述豎井之間設有單向進水口 33,所述單向進水口 33的設置方式與所述單向進水口 25的設置方式相同,并同樣靠近所述儲蓄豎井30的下部設置。當儲蓄豎井30周壁的水位高于儲蓄豎井30內的水位時,儲蓄豎井30外面的水會流入到儲蓄豎井30內儲存起來,但儲蓄豎井30內的水卻不會流出。所述豎井30的上部設有溢出口 32,所述溢出口 32與所述豎井滲水帶32連通。當儲蓄豎井30儲滿水時(或當儲蓄豎井30內的水位高于所述溢出口 32時),水可以溢出到所述豎井滲水帶31內,進而補充地下水。所述儲蓄豎井30的外周還設有斜滲水帶34,所述斜滲水帶34與設于所述儲蓄豎井30外周豎井滲水帶31連通。所述斜滲水帶34內填充有空心礫石。在施工時,可以使用長桿旋挖鉆機,在地面上斜鉆直徑O. 2-0. 3米的孔,再回填空心礫石,所述斜滲水帶34能夠大面積蓄集幾十米深錢表地層地下土壤滲透水。所述斜滲水帶34能夠大面積的蓄積幾十米深淺表地層地下土壤滲透水。可根據地質、土壤蓄水情況,在儲蓄豎井30外周設置多條斜滲水帶34,以增大儲蓄豎井30的蓄水效果,本實施例以設置一條斜滲水帶34為例。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地下蓄水滲灌系統,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集水滲灌槽、儲蓄暗渠及儲蓄豎井,所述集水滲灌槽包括有與地表相通的多個滲灌集水孔,所述集水滲灌槽還與所述暗渠連通,所述儲蓄暗渠與所述儲蓄豎井的上部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地下蓄水滲灌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滲灌槽內設有輸水管,所述輸水管位于所述集水滲灌槽的底部,所述輸水管的周壁設有多個開孔,所述集水滲灌槽內通過礫石填充。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蓄水滲灌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滲灌槽的礫石與土層之間設有保護層。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蓄水滲灌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儲蓄暗渠的上方設有暗渠滲水帶,所述暗渠滲水帶通過多個暗渠集水孔與地表相通,且所述暗渠滲水帶與所述儲蓄暗渠連通。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蓄水滲灌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儲蓄暗渠下部設有暗渠單向進水口,所述暗渠單向進水口與所述儲蓄暗渠滲水帶連通。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地下蓄水滲灌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儲蓄暗渠滲水帶內填充有礫石,且所述暗渠滲水帶的礫石的與土層之間設有保護層。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地下蓄水滲灌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儲蓄暗渠還設有外部進水口,所述外部進水口處設有閥門。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地下蓄水滲灌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儲蓄豎井的外周設有豎井滲水帶,所述豎井滲水帶與地表連通,所述豎井滲水帶通過豎井單向進水口與所述儲蓄豎井連通。
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地下蓄水滲灌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滲灌槽、所述儲蓄豎井及所述儲蓄暗渠的底部分別設有防滲水墊層。
10.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地下蓄水滲灌系統,其特征在于,地表下還設有集水滲透槽,所述集水滲透槽通過集水滲透管與地表連通,且所述集水滲透槽與所述集水滲透管內均填充有礫石。
全文摘要
本發明一種地下蓄水滲灌系統,其包括有集水滲灌槽、儲蓄暗渠及儲蓄豎井,所述集水滲灌槽包括有與地表相通的多個滲灌集水孔,集水滲灌槽與所述暗渠連通,儲蓄暗渠與儲蓄豎井的上部連通。通過在地下設置集水滲灌槽,在下雨時,將地面徑流水通過滲灌集水孔收集到集水滲灌槽內,再流入到與所述集水滲灌槽連通的儲蓄暗渠內,或再通過所述儲蓄暗渠流入所述儲蓄豎井內,這樣,地面徑流的水不會流失,在雨量充沛時,可以通過所述儲蓄暗渠或所述儲蓄豎井儲存起來;在需要灌溉時,水再通過儲蓄暗渠流向各個方向,最后再通過集水滲灌槽進行滲灌。本發明地下蓄水滲灌系統無論是在近期、中期甚至是遠期都對節約、合理利用水資源有積極的意義。
文檔編號A01G25/06GK102870651SQ20121036230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1日
發明者孫天虎, 李旭光, 宋晨陽 申請人:孫天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