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辣椒種子的脫毒處理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種子處理工藝,尤其涉及一種辣椒種子的脫毒處理工藝。
背景技術:
由于辣椒種子表面往往帶有病菌,而且這類病菌以種子為重要途徑進行傳播,已報道的有9種病毒能侵染辣椒種子,其中最主要的是黃瓜花葉病毒(CMV)和煙草花葉病毒(TMV),此類病害一旦發(fā)生,可造成辣椒減產20% 70%,且使種植得到的辣椒品質變劣,失去商品價值;因此,播種前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可有效減輕病害發(fā)生,現有的辣椒種子的處理方法主要有三種方式1、溫湯浸種55-60°C的熱水,水量是種子的6倍左右,將種子放入水中不停地攪拌10-15分鐘,水溫降至30°C時停止攪動;2、藥液浸種常用的藥劑有磷酸三納(TSP)、高錳酸鉀、福爾馬林等,10%的磷酸三納溶液浸種20分鐘,或1%的高錳酸鉀溶 液浸種20-30分鐘,用100倍的福爾馬林溶液浸種15-20分鐘,使用藥液浸種過的種子,需用清水沖凈藥液后,方可繼續(xù)用溫水浸種或播種;3、藥劑拌種用70%的敵克松拌種,用藥量為種子量的O. 3-0. 4%,可以防止枯萎病等,拌種要求是把藥劑均勻地粘在種子上,拌過藥的種子可以直接浸種、催芽或播種,但不可長期存放。上述三種方式中,溫湯浸種時水溫和時間必須嚴格掌握才能達到既殺死病菌,又不傷害種子,操作復雜不易掌握,不能有效的殺滅病毒;而藥劑拌種要求必須把藥劑粘在種子上,操作復雜且不能長期存放;藥液浸種相對于上述兩種方式具有操作簡單,具有一定的殺病毒效果,但其操作不規(guī)范,費時費力,如將磷酸三鈉(TSP)制成處理液,將辣椒種子浸入處理液并利用人力不停地攪拌20分鐘,以殺滅病毒,此種操作處理工藝存在明顯缺陷,殺病毒效果仍然不理想,不能標準化進行推廣,且當前沒有專門用于脫毒處理工藝的處理設備。
發(fā)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殺毒效果好、效率高、節(jié)省人力的辣椒種子的脫毒處理工藝。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手段是一種辣椒種子脫毒處理工藝,其工藝步驟包括
一、制備處理液以IL水加入94g 98gTSP為標準,配制TSP處理液;
二、配比每Ikg種子中約加入3L 3.5L TSP處理液;
三、靜置將辣椒種子放入制備好的TSP處理液中浸種2小時;
四、攪拌將靜置步驟后的辣椒種子連同TSP處理液一并倒入攪拌機中進行攪拌,轉速設置為I圈/秒,攪拌時間設置I. 5 2. 5小時,使種子與處理溶液接觸全面,充分脫毒;
五、濾種攪拌步驟結束后,過濾出種子,將TSP處理液倒掉,不可重復使用;
六、漂洗將步驟五過濾后的種子置于攪拌機中,加入清水漂洗,同時不斷攪拌,重復10 15次,直至測量漂洗后水的pH=7,及時將水濾掉;七、脫水及時將步驟六得到的種子,置于離心機中脫去種子表皮水份,防止種子發(fā)
芽;
八、晾曬將處理后種子平放于網架上,置于室外通風、干燥處晾干。進一步的,所述步驟四和步驟六中的攪拌機包括支架、攪拌桶、電機、主軸、橫向攪拌板、縱向攪拌板、軸擋板、蓋擋板,所述攪拌桶安裝在支架上,包括桶身以及安裝在桶身上的桶蓋,在所述桶身下部設置出料口,所述桶蓋上設置有蓋擋板;所述電機安裝在所述桶蓋中心,電機的輸出軸與所述主軸相連,所述軸擋板安裝在主軸上,所述橫向攪拌板和縱向攪拌板安裝在主軸下部。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適宜的處理液配比濃度和浸泡時間,可明顯提高種子的脫毒效果;攪拌工序省時省力,節(jié)約成本,且操作簡單,使種子和處理液完全接觸,提高殺毒效果;脫水工序脫水速度更快,脫水更徹底,保證了種子的質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行說明。圖I是本發(fā)明攪拌機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電機,2、主軸,21、軸擋板,3、橫向攪拌板,4、攪拌桶,41、蓋擋板,5、縱向攪拌板,6、出料口,7、支架。
具體實施例方式一種辣椒種子脫毒處理工藝,其工藝步驟包括
一、制備處理液以IL水加入94g 98gTSP為標準,配制TSP處理液;
二、配比每Ikg種子中約加入3L 3.5L TSP處理液;
三、靜置將辣椒種子放入制備好的TSP處理液中浸種2小時;
四、攪拌將靜置步驟后的辣椒種子連同TSP處理液一并倒入攪拌機中進行攪拌,轉速設置為I圈/秒,攪拌時間設置I. 5 2. 5小時,使種子與處理溶液接觸全面,充分脫毒;
五、濾種攪拌步驟結束后,過濾出種子,將TSP處理液倒掉,不可重復使用;
六、漂洗將步驟五過濾后的種子置于攪拌機中,加入清水漂洗,同時不斷攪拌,重復10 15次,直至測量漂洗后水的pH=7,及時將水濾掉;
七、脫水及時將步驟六得到的種子,置于離心機中脫去種子表皮水份,防止種子發(fā)
芽;
八、晾曬將處理后種子平放于網架上,置于室外通風、干燥處晾干。如圖I所示,所述步驟四和步驟六中的攪拌機包括支架7、攪拌桶4、電機I、主軸
2、橫向攪拌板3、縱向攪拌板5、軸擋板21、蓋擋板41,所述攪拌桶4安裝在支架7上,包括桶身以及安裝在桶身上的桶蓋,在所述桶身下部設置出料口 6,所述桶蓋上設置有蓋擋板41 ;所述電機I安裝在所述桶蓋中心,電機I的輸出軸與所述主軸2相連,所述軸擋板21安裝在主軸2上,所述橫向攪拌板3和縱向攪拌板5安裝在主軸2下部。
出料口 6可以直接對離心機出料,通過桶蓋上設置的蓋擋板41,和主軸2上設置的軸擋板21,配合主軸2上安裝的橫向攪拌板3和縱向攪拌板5,使攪拌過程能夠將攪拌桶底部側壁等不易攪拌的部分充分混勻,使種子和處理液完全接觸,提高殺毒效果。
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所表述的,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 發(fā)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辣椒種子脫毒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工藝步驟包括 一、制備處理液以IL水加入94g 98gTSP為標準,配制TSP處理液; 二、配比每Ikg種子中約加入3L 3.5L TSP處理液; 三、靜置將辣椒種子放入制備好的TSP處理液中浸種2小時; 四、攪拌將靜置步驟后的辣椒種子連同TSP處理液一并倒入攪拌機中進行攪拌,轉速設置為I圈/秒,攪拌時間設置I. 5 2. 5小時,使種子與處理溶液接觸全面,充分脫毒; 五、濾種攪拌步驟結束后,過濾出種子,將TSP處理液倒掉,不可重復使用; 六、漂洗將步驟五過濾后的種子置于攪拌機中,加入清水漂洗,同時不斷攪拌,重復10 15次,直至測量漂洗后水的pH=7,及時將水濾掉; 七、脫水及時將步驟六得到的種子,置于離心機中脫去種子表皮水份,防止種子發(fā)芽; 八、晾曬將處理后種子平放于網架上,置于室外通風、干燥處晾干。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辣椒種子脫毒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四和步驟六中的攪拌機包括支架(7)、攪拌桶(4)、電機(I)、主軸(2)、橫向攪拌板(3)、縱向攪拌板(5)、軸擋板(21)、蓋擋板(41),所述攪拌桶(4)安裝在支架(7)上,包括桶身以及安裝在桶身上的桶蓋,在所述桶身下部設置出料口(6),所述桶蓋上設置有蓋擋板(41);所述電機(I)安裝在所述桶蓋中心,電機(I)的輸出軸與所述主軸(2)相連,所述軸擋板(21)安裝在主軸(2 )上,所述橫向攪拌板(3 )和縱向攪拌板(5 )安裝在主軸(2 )下部。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辣椒種子脫毒處理工藝,其工藝步驟包括一、制備處理液;二、配比;三、靜置;四、攪拌;五、濾種;六、漂洗;七、脫水;八、晾曬。本發(fā)明以適宜的處理液配比濃度和浸泡時間,明顯提高辣椒種子的脫毒效果;攪拌工序省時省力,節(jié)約成本,且操作簡單,使種子和處理液完全接觸,提高殺毒效果;脫水工序脫水速度更快,脫水更徹底,保證了種子的質量。
文檔編號A01C1/00GK102845160SQ20121036183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9月26日
發(fā)明者陳玉梅, 王忠全, 周玉忠, 劉蕾慶 申請人:青島金媽媽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