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鱸鯉馴化養殖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產養殖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人工鱸鯉馴化養殖方法。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在野生魚類的養殖、繁殖過程中,對野生魚類的收集馴養是實現養殖乃至繁殖的首要關鍵因素。在各種野生特有魚類資源急劇下降的今天,馴化養殖的成敗直接關系到對該魚類研究的進展。S盧鯉[Percoypris Pingi Pingi (Tchang)]俗稱花魚,隸屬于鯉科(Cyprinidae),觸亞科(Barbinae), S盧鯉屬(Percoypris chu)。體長形,側扁,須2對,頜須與口角須幾乎等長,口亞上位,唇發達,較肥厚,側線明顯,鰓耙較稀,下咽齒齒式2. 3. 5-5. 3. 2。主要分布于長江上游岷江、青衣江、金沙江以及烏江、赤水河等流域。是產區重要經濟魚類,鱸鯉是營 養價值較高的優質食用珍貴魚類,屬于瀕危魚類,目前已列為重點保護魚類之一。作為肉食性兇猛魚類,鱸鯉喜食草魚、鯉魚、鯽魚及各種野雜魚類活體,對于人工飼養而言具有成本高的缺點,因此如何在人工馴養條件下食用配合飼料,又能保證鱸鯉的成活率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人工鱸鯉馴化養殖方法,本發明的方法能夠有效的降低養殖成本,提高鱸鯉的成活率。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本發明一方面涉及一種鱸鯉人工馴化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收集野生鱸鯉,利用地下泉水在馴養池中進行流水馴養,所述的馴養池水溫介于13 19°C之間,pH7. 2 8. O之間,溶解氧含量5. 5mg/L以上,在馴養池上搭遮陽網及建造人工洞穴、池底鋪墊鵝卵石和河砂在野生鱸鯉進入馴養池之前進行消毒處理,消毒采用15 20mg/L高錳酸鉀溶液,浸泡魚體10 20min ;野生鱸鯉進入馴養池后,在馴養池中投入30 80g/尾的鯉魚、鯽魚或者草魚作為餌料魚,第一周的投放量為鱸鯉體重量的7-9%,第二周投放量為4-6 %,第三周及以后的投放量為2-4 %,同時在遮陽網下投人工配合飼料馴食,每天上午和下午各馴食一次,每次馴食時間不低于2h,采用敲擊法馴養,所投飼料為沉性配合飼料,配方如表I所示表I飼料主要成份
權利要求
1.一種鱸鯉人工馴化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收集野生鱸鯉,利用地下泉水在馴養池中進行流水馴養,所述的馴養池水溫介于13 19°C之間,pH7. 2 8. O之間,溶解氧含量5. 5mg/L以上,在馴養池上搭遮陽網及建造人工洞穴、池底鋪墊鵝卵石和河砂;在野生鱸鯉進入馴養池之前進行消毒處理,消毒采用15 20mg/L高錳酸鉀溶液,浸泡魚體10 20min ;野生鱸鯉進入馴養池后,在馴養池中投入30 80g/尾的鯉魚、鯽魚或者草魚作為餌料魚,第一周的投放量為鱸鯉體重量的7-9%,第二周投放量為4-6%,第三周及以后的投放量為2-4%,同時在遮陽網下投人工配合飼料馴食,每天上午和下午各馴食一次,每次馴食時間不低于2h,采用敲擊法馴養,所投飼料為沉性配合飼料,其配方如下表所示粗粗粗粗賴成總水食蛋脂纖灰鈣氨分磷分鹽白肪維分酸 比 彡 42.0 S 10.0 S3.0 S 15.0 彡 0.5 1.5-3.0 S 12.0 彡 2.1 S2.5 例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人工馴化養殖方法,其中馴養池池水為自排自灌形式,水交換為O. 5-2h左右一次。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人工馴化養殖方法,所述的野生鱸鯉規格為O.2 3. 5Kg,優選為O. 2 I. 8Kg。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人工馴化養殖方法,所述的野生鱸鯉采自烏江流域畢節段的索峰河、馬路河、總溪河、盤大河、七星河。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人工馴化養殖方法,所述的馴養池水質符合GB5749-2006標準。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人工馴化養殖方法,馴養過程中每18-22天在馴養池中潑灑一次苯甲溴胺溶液,池水中苯甲溴胺溶液濃度成5 7mL/m3,用以預防魚病發生。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人工馴化養殖方法,總的馴化時間為53-65天之間,馴化成功之后用人工配合飼料進行人工養殖。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鱸鯉人工馴化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收集野生鱸鯉,利用地下泉水在馴養池中進行流水馴養,野生鱸鯉進入馴養池后,在馴養池中投入30~80g/尾的鯉魚、鯽魚或者草魚作為餌料魚,同時在遮陽網下投人工配合飼料馴食,每天上午和下午各馴食一次,每次馴食時間不低于2h,采用敲擊法馴養。通過實施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最高經過65d的馴化,鱸鯉可主動攝食人工配合飼料,試驗最高成活率達72.6%,平均成活率為62.7%,為鱸鯉的人工養殖提供了依據,具有較高的經濟意義。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2893935SQ201210431479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日
發明者詹會祥, 周禮敬, 楊德國, 朱永久, 吳興兵, 晏宏, 陳永柏 申請人:畢節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