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針菇工廠化栽培中的養菌質量檢驗方法
【專利摘要】金針菇工廠化栽培中的養菌質量檢驗方法。屬食用菌栽培技術。先目測、鼻聞,其特征是還進行如下步驟:A、對同一批次養菌流程結束的栽培瓶按抽樣方案抽樣;B、檢測樣品瓶中養菌料的糖份含糖百分比10.0-14.0%的判定該樣品瓶為質量合格;檢測水分含水百分比67.0-71.0%的判定該樣品瓶為質量合格;檢測酸堿度pH值6.80-7.40的判定該樣品瓶為質量合格;C、依據抽樣檢測的結果,判定該批次栽培瓶的養菌質量;后續處理不合格批次。經試采用,與現有技術相比顯示了如下有益效果:明顯減少了各栽培用瓶中長出的子實體大小、菇莖長短粗細差異;不但成品合格菇的質量得到保證,產量也平均提高了15%以上。
【專利說明】金針菇工廠化栽培中的養菌質量檢驗方法
[0001]【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金針菇工廠化栽培技術,特別是一種金針菇工廠化栽培中的養菌質量檢驗方法。
[0002]【背景技術】:金針菇學名毛柄金錢菌,俗稱構菌、樸菇、冬菇等,屬傘菌目口蘑科金針菇屬。其生物學形態特征:金針菇菌絲體由孢子萌發而成,在人工培養條件下,菌絲通常呈白色絨毛狀,有橫隔和分枝,很多菌絲聚集在一起便成菌絲體;金針菇的子實體由菌蓋、菌褶、菌柄三部分組成,多數成束生長,肉質柔軟有彈性。菌蓋呈球形或呈扁半球形,直徑
1.5~7厘米,幼時球形,逐漸平展,過分成熟時邊緣皺折向上翻卷。菌蓋表面有膠質薄層,濕時有粘性,色黃白到黃褐,菌肉白色,中央厚,邊緣薄,菌褶白色或象牙色,較稀疏,長短不一,與菌柄離生或彎生。菌柄中央生,中空圓柱狀,稍彎曲,長3.5~15厘米,直徑0.3~1.5厘米,菌柄基部相連,上部呈肉質,下部為革質,表面密生黑褐色短絨毛,擔孢子生于菌褶子實層上,孢子圓柱形,無色。
[0003]金針菇工廠化栽培的實踐證明,養菌流程結束時,由于諸多因素的差異各栽培瓶中養菌的質量也出現一定程度的差異,這種差異到生育出菇工序時,必然出現各個栽培用瓶中長出的子實體大小、菇莖長短長短粗細存在明顯的差異,即使是同一批次的栽培用瓶中長出的子實體大小、菇莖長短粗細也仍然存在較大的差異。這樣的栽培結果,一方面直接影響了批量采收時間的準確把握,另一方面必然影響了成品合格菇產量和質量的進一步提聞。
[0004]現有技術中,并未對各個栽培用瓶中養菌質量檢驗,而是隨機地按順序將存在差異的各個栽培用瓶送入生育出菇流程。
[0005]由此可見,研究并設計一種可以明顯減少了各栽培用瓶中長出的子實體大小、菇莖長短粗細差異,又進一步提高了成品合格菇的產量和質量的金針菇工廠化栽培中的養菌質量檢驗方法是必要的。
[0006]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研究并設計一種可以明顯減少了同一批次的栽培用瓶中長出的子實體大小、菇莖長短粗細差異,又進一步提高了成品合格菇的產量和質量的金針菇工廠化栽培中的養菌質量檢驗方法。
[0007]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0008]—種金針燕工廠化栽培中的養菌質量檢驗方法,在養菌流程結束、進入生育出燕流程前先采用目測方法,檢測樣品瓶中養菌料的外觀,菌絲潔白、濃密,略有爬瓶壁現象的判定該樣品瓶為質量合格,菌絲灰白、稀疏的判定該樣品瓶為質量不合格;必要時進行鼻聞檢測方法,檢測樣品瓶中養菌料的氣味,具有金針菇特有的氣味的的判定該樣品瓶為質量合格,存在異味的判定該樣品瓶為質量不合格;其特征是還進行如下步驟:
[0009]A、對同一批次養菌流程結束的栽培瓶按抽樣方案隨機抽取規定數量的檢測樣品瓶并編號待檢;
[0010]B、依據如下技術要求,按樣品瓶編號逐瓶檢測樣品瓶中的養菌狀況:
[0011]I)、使用手持式折光儀,檢測樣品瓶中養菌料的糖份,含糖百分比10.0-14.0%的判定該樣品瓶為質量合格;[0012]2)、使用烘干法水份測定儀,檢測樣品瓶中養菌料的水份,含水百分比67.0-71.0 %的判定該樣品瓶為質量合格;
[0013]3)、使用酸堿度測定計,檢測樣品瓶中養菌料的酸堿度,酸堿度PH值6.80-7.40的判定該樣品瓶為質量合格;
[0014]C、依據抽樣檢測的結果,判定該批次栽培瓶的養菌質量;后續處理不合格批次。
[0015]本發明的目的還可以采取這樣的進一步技術措施來實現:
[0016]所述按抽樣方案隨機抽取規定數量的檢測樣品瓶,是指按照GB2828.1-2003《逐批檢查計數抽樣程序及抽樣表》進行。
[0017]所述后續處理不合格批次,是指對含糖百分比大于14.0%、酸堿度PH值小于6.80的批次要推遲進入生育出菇流程,對含水百分比大于71.0%的批次要推遲進入生育出菇流程且加大養菌流程中的通風量;對含糖百分比小于10.0 %、酸堿度PH值大于7.40的批次要加快進入生育出菇流程,且提示后續的批次提前進行抽樣檢驗,對含水百分比小于67.0%的批次要加快進入生育出菇流程,且提示后續的批次減小養菌流程中的通風量。
[0018]本發明實施得到的金針菇工廠化栽培中的養菌質量檢驗方法經實際試用,與現有技術相比顯示了如下有益效果:
[0019]1、明顯減少了各栽培用瓶中長出的子實體大小、菇莖長短粗細差異。與隨機地按順序將存在差異的各個栽培用瓶送入生育出菇流程的現有技術相比,經發明對各培用瓶裝的養菌質量的檢驗,保證了進入生育出菇流程的各培用瓶裝的養菌質量,在金針菇工廠化栽培全過程各工序的栽培技術條件相同時,實際栽培結果是大為減少了同一批次的各栽培用瓶中長出的子實體大小、菇莖長短粗細的差異。
[0020]2、進一步提高了成·品合格菇的產量和質量。由于大大減少了各栽培用瓶裝養菌質量的差異,在滿足金針菇工廠化栽培全過程各工序的栽培技術條件下,出菇齊整,各栽培用瓶中長出的子實體大小、菇莖長短粗細相近,批量采收時間得到準確把握,成品合格菇的質量得到保證,與隨機地按順序將存在差異的各個栽培用瓶送入生育出菇流程的現有技術相t匕,不但成品合格菇的質量得到保證,產量也平均提高了 15%以上。
[0021]【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將本發明的實施細節說明如下:
[0022]實施例于2012年8月16日針對7月16日接種的編號0g06F2批次依據GB2828.1-2003《逐批檢查計數抽樣程序及抽樣表》隨機抽取養菌流程中的栽培瓶5瓶,經
逐瓶檢測得到
【權利要求】
1.一種金針菇工廠化栽培中的養菌質量檢驗方法,在養菌流程結束、進入生育出菇流程前先采用目測方法,檢測樣品瓶中養菌料的外觀,菌絲潔白、濃密,略有爬瓶壁現象的判定該樣品瓶為質量合格,菌絲灰白、稀疏的判定該樣品瓶為質量不合格;必要時進行鼻聞檢測方法,檢測樣品瓶中養菌料的氣味,具有金針菇特有的氣味的的判定該樣品瓶為質量合格,存在異味的判定該樣品瓶為質量不合格;其特征是還進行如下步驟: A、對同一批次養菌流程結束的栽培瓶按抽樣方案隨機抽取規定數量的檢測樣品瓶并編號待檢; B、依據如下技術要求,按樣品瓶編號逐瓶檢測樣品瓶中的養菌狀況: 1)、使用手持式折光儀,檢測樣品瓶中養菌料的糖份,含糖百分比10.0-14.0%的判定該樣品瓶為質量合格; 2)、使用烘干法水份測定儀,檢測樣品瓶中養菌料的水份,含水百分比67.0-71.0%的判定該樣品瓶為質量合格; 3)、使用酸堿度測定計,檢測樣品瓶中養菌料的酸堿度,酸堿度PH值6.80-7.40的判定該樣品瓶為質量合格; C、依據抽樣檢測的結果,判定該批次栽培瓶的養菌質量;后續處理不合格批次。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養菌質量檢驗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按抽樣方案隨機抽取規定數量的檢測樣品瓶,是指按照GB2828.1-2003《逐批檢查計數抽樣程序及抽樣表》進行。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養菌質量檢驗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后續處理不合格批次,是指對含糖百分比大于14.0 %、酸堿度PH值小于6.80的批次要推遲進入生育出菇流程,對含水百分比大于71.0%的批次要推遲進入生育出菇流程且加大養菌流程中的通風量;對含糖百分比小于10.0%、酸堿度PH值大`于7.40的批次要加快進入生育出菇流程,且提示后續的批次提前進行抽樣檢驗,對含水百分比小于67.0%的批次要加快進入生育出菇流程,且提示后續的批次減小養菌流程中的通風量。
【文檔編號】A01G1/04GK103782797SQ201210433628
【公開日】2014年5月1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31日
【發明者】項春榮, 王雪峰, 高紅霞, 張鎖兵 申請人:鎮江市丹徒區正東生態農業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