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輪式果園綜合作業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農業生產中的果園綜合作業車。
背景技術:
近年來,我國果業發展迅猛,僅以重慶柑橘為例,2010年重慶40個縣市區中的37個縣市區種植柑橘總面積達216萬畝,到2012年將達到300多萬畝。但同時,柑橘業機械化程度不高,裝備水平較低,果園的開發、果樹的種植、修剪、植保、灌溉和果品商品化處理等環節,機械化綜合水平不到20%,大部分仍然依靠人力完成。提高果園機械化程度,盡量減輕勞動強度、節約人力資源、提高果品品質和商品化等級,使果業發展步入規?;?、低成本、高品質、高效益的途徑,增加農民收入,是促進果業升級的必然要求。丘陵山地的果園多數為梯田形式,種植果樹的梯田面大多是平坦的,但由于密集植樹間幾乎沒有移動空間,加上沒有設置通向梯田面的機器通道,致使現有的自走式機械不能駛入果園內,為此丘陵山地果園急需開發適合于果園特點、經濟適用,集運輸、果園綜合管理(中耕、除草、開溝)、植保、修剪和采摘于一體的小型綜合作業車具。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小型化的輪式果園綜合作業車。為了實現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輪式果園綜合作業車,包括發動機、動力傳動裝置、車架、輪式行走機構、農機具快速掛接裝置,其特征是車架中部設置有發動機與變速箱,發動機左前方設置有分動器,駕駛座和副駕駛座設置在發動機和分動器上方,分動器操作桿設置在主、副駕駛座之間,采用四輪行走,具有前橋和后橋,農機具快速掛接裝置位于分動器與后橋之間,并通過鏈條與分動器的動力輸出軸相連接。作為進一步的優化,所述發動機包含變速器機構,發動機與變速器是一個整體,發動機輸出的動力經變速器變速后,從變速器的輸出軸輸出,即為本實用新型的動力輸出,并通過聯軸器與分動器輸入軸相連;所述分動器有I個輸入軸3輸出軸,其中,分動器第一輸出軸通過分動器第一聯軸器與前橋相連,驅動前輪;分動器第二輸出軸通過鏈條與后橋相連,驅動后輪;分動器第三輸出軸既可以通過鏈條與農機具快速連接裝置的動力輸入軸連接,作為農機具的動力,實現多功能的作業,也可以為其他作業機提供動力。作為進一步的優化,所述分動器有3個操縱桿,其中,分動器第一操縱桿、分動器第二操縱桿和分動器第三操縱桿分別控制分動器第一輸出軸、分動器第二輸出軸和分動器第三輸出軸與分動器輸入軸的離合。作為進一步的優化,所述駕駛座有駕駛座與副駕駛座,所述分動器操縱桿設置在兩者之間。作為進一步的優化,所述前橋既是驅動橋也是轉向橋;所述前橋上設置有差速裝置,與設置在所述前橋兩側的車輪用半軸連接;所述前橋采用獨立懸架與車架連接。作為進一步的優化,所述后橋采用非獨立懸架與車架連接。[0011]作為進一步的優化,在所述綜合車的前端設置由電機和器具組成的可折疊式的割草裝置,實現果園除草作業;在分動器與后橋之間設置有農機具快速連接裝置,通過掛接旋耕裝置、開溝裝置、覆土裝置實現果園的旋耕、開溝、覆土等。本實用新型體積小,可以一車多用,提高了車輛的使用效率和經濟效益,特別適合山地丘陵果園的復雜地形作業。
圖I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I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俯視圖;圖3為圖I的外觀圖; 圖4為圖I中分動器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4中A的放大圖;圖6為圖I中前橋示意圖;圖7為圖I中后橋不意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圖9為圖8的仰視圖;圖10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圖11為圖10的仰視圖;圖1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4的結構示意圖;圖13為圖12的仰視圖;圖1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5的結構示意圖;圖15為圖14的仰視圖。圖中,I為前輪,2為車架,3為方向盤,4為分動器第一操縱桿,5為駕駛座,6為貨箱,7為分動器,8為發動機,9為第一鏈輪傳動裝置,10為后輪,11前橋,12為聯軸器,13為后橋,14為副駕駛座,15為分動器第一輸出軸,16為分動器第二操縱桿,17為分動器第三操縱桿,18為分動器第三輸出軸,19為分動器第二輸出軸,20為發動機輸出軸,21為分動器輸入軸,22為獨立懸架,23為前橋半軸,24為差速裝置,25為后橋懸架,26為后輪驅動軸,27為電機,28為割草器具,29為第二鏈輪傳動裝置,30為旋耕裝置,31為快速掛接裝置,32為開溝裝置,33為水泵。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實施例I :如圖I、圖2和圖3所示,一種輪式果園綜合作業車,包括車架2、發動機8、分動器7、前輪I、后輪10、聯軸器12和第一鏈輪傳動裝置9等,其中,車架2中部設置有發動機8,發動機8左方設置有分動器7,駕駛座5、副駕駛座14設置在發動機8和分動器7上方。如圖2至圖5所示,分動器7有I個輸入軸和3個輸出軸,其中,發動機輸出軸21與發動機輸出軸20相連;分動器第一輸出軸15通過聯軸器12驅動前橋11 ;分動器第三輸出軸18通過第一鏈輪傳動裝置9驅動后橋13 ;分動器第三輸出軸18空置,可以為外置設備提供動力。同時,所述分動器7有3個操縱桿,其中,分動器第一操縱桿4、分動器第二操縱桿16和分動器第三操縱桿17分別控制分動器第一輸出軸15、分動器第二輸出軸19和分動器第三輸出軸18與分動器輸入軸21的離合。前推操縱桿使分動器輸入軸21與操縱桿對應的輸出軸嚙合,后推復位則為分離。如圖3所示,所述分動器操縱桿分動器第一操縱桿4、分動器第二操縱桿16、分動器第三操縱桿17設置在駕駛座5、副駕駛座14之間。如圖6所示,所述前橋11上設置有聯軸器12,與設置在所述前橋兩側的前輪I用前橋半軸23連接;所述前橋11既是驅動橋也是轉向橋;所述前橋采用獨立懸架22與車架2連接。如圖I所示,所述后橋13采用非獨立式的后橋懸架25與車架2連接。工作時,發動機動力輸出軸20帶動分動器輸入軸21旋轉。在壞路或爬坡情況下 行駛時,為使作業車有足夠的動力,進行全輪驅動,即分動器第一輸出軸15和分動器第二輸出軸19均與分動器輸入軸21哨合,通過動力傳動裝置驅動前、后橋同時旋轉;而在好路上行駛時,為減小功率消耗和輪胎等零件的磨損,由后輪獨立驅動,即分動器第一輸出軸15與分動器輸入軸21分離,第二輸出軸19與分動器輸入軸21哨合。實施例2 如圖8、圖9所示,除草裝置設置在車架前部,包括電機27和割草器具28工作時,由電機27驅動割草器具28旋轉,實現除草功能。實施例3 如圖10、圖11所示,旋耕裝置30通過快速掛接裝置31設置在發動機8與后輪10之間,工作時,通過第二鏈輪傳動裝置29與分動器第三輸出軸18連接,實現旋耕功能。實施例4 如圖12、圖13所示,開溝裝置32通過快速掛接裝置31設置在發動機8與后輪10之間,工作時,由分動器第三輸出軸18通過第二鏈輪傳動裝置29驅動,實現開溝功能。實施例5 如圖14、圖15所不,水泵33設置在發動機8與后輪10之間,與分動器第三輸出軸18通過第二鏈輪傳動裝置29連接,工作時,分動器第三輸出軸18提供動力,實現抽水、噴霧等功能。
權利要求1.一種輪式果園綜合作業車,包括發動機、動力傳動裝置、車架、輪式行走機構、農機具快速掛接裝置,其特征是車架中部設置有發動機與變速箱,發動機左前方設置有分動器,駕駛座和副駕駛座設置在發動機和分動器上方,分動器操作桿設置在主、副駕駛座之間,采用四輪行走,具有前橋和后橋,農機具快速掛接裝置位于分動器與后橋之間,并通過鏈條與分動器的動力輸出軸相連接。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輪式綜合作業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發動機包含變速器機構,發動機輸出的動力經變速器變速后,從變速器的輸出軸輸出,通過聯軸器與分動器輸入軸相連;分動器有I個輸入軸3輸出軸,其中,分動器第一輸出軸通過聯軸器與前橋相連,驅動前輪;分動器第二輸出軸與后橋相連,驅動后輪。
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輪式果園綜合作業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動器有3個操縱桿,其中,分動器第一操縱桿、分動器第二操縱桿和分動器第三操縱桿分別控制分動器第一輸出軸、分動器第二輸出軸和分動器第三輸出軸與分動器輸入軸的離合。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輪式果園綜合作業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橋既是驅動橋也是轉向橋;所述前橋上設置有差速裝置,與設置在所述前橋兩側的前輪用半軸連接。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輪式綜合作業車,其特征在于前橋采用獨立懸架與車架連接。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輪式綜合作業車,其特征在于后橋采用非獨立懸架與車架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輪式果園綜合作業車,包括發動機、動力傳動裝置、車架、輪式行走機構、農機具快速掛接裝置,車架中部設置有發動機與變速箱,發動機左前方設置有分動器,采用四輪行走,具有前橋和后橋,農機具快速掛接裝置位于分動器與后橋之間,并通過鏈條與分動器的動力輸出軸相連接。所述發動機包含變速器機構,發動機輸出的動力經變速器變速后,從變速器的輸出軸輸出,通過聯軸器與分動器輸入軸相連;分動器有1個輸入軸3輸出軸,其中,分動器第一輸出軸通過聯軸器與前橋相連,驅動前輪;分動器第二輸出軸與后橋相連,驅動后輪。本實用新型體積小,可以一車多用,提高了車輛的使用效率和經濟效益,特別適合山地丘陵果園的復雜地形作業。
文檔編號A01B51/02GK202524730SQ2012201947
公開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3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3日
發明者何代杰, 何培祥, 張建軍, 李超, 蔣猛 申請人:西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