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免移蟲產漿育王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養殖設備,特別是一種免移蟲產漿育王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養蜂生產過程中,蜂農生產蜂王漿及培育蜂王都是手工移蟲完成的,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同時對操作人員的能力、身體狀況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致使蜂農不能有效的增加產值?,F有的免移蟲采漿裝置,解決了蜂王在王臺內產卵的技術難題,但仍然無法實現將卵成功地孵化為幼蟲,且只能限制使用專用的王臺條,不利于廣泛推廣應用。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效易推廣的免移蟲產漿育王裝置。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如下途徑實現的一種免移蟲產漿育王裝置,它包括裝于框架內的人工巢脾、隔王柵及王臺,人工巢脾上分布有若干仿巢房,人工巢脾的正面設有隔王柵,隔王柵上開有蜂王放入口及工蜂進出柵孔,人工巢脾背面的仿巢房的底座上套置分布有若干王臺的王臺條,所述的人工巢脾為無邊框平面結構。更進一步的,所述的王臺條分單排或雙排兩種,單排王臺條每條上排布有33個王臺,雙排王臺條每條上排布有63個王臺。更進一步的,所述的蜂王放入口為四個。更進一步的,所述的框架上安裝有一固定分區條和一活動分區條,二者呈十字交叉狀分布。本實用新型免移蟲產漿育王裝置不用移蟲,蜂王直接把卵產在王臺中,大大地減少了人工移蟲的勞動強度,也減少了工作時間,極大地提高了蜂王漿生產效率。同時,通過采用通用化設計,使其使用成本更低、生產效率更高。
以下結合附圖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圖I為本實用新型中人工巢脾I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王臺條5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產卵控制器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孵化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中,人工巢脾I、仿巢房2、底座3、王臺4、王臺條5、蜂王放入口 6、隔王柵7、框架8、掛耳9、柵孔10、固定分區條11、活動分區條12。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免移蟲產漿育王裝置,它包括裝于框架8內的人工巢脾I、隔王柵7及王臺4,人工巢脾I上分布有若干仿巢房2,人工巢脾I的正面設有隔王柵7,隔王柵7上開有蜂王放入口 6及工蜂進出柵孔10,人工巢脾I背面的仿巢房2的底座3上套置分布有若干王臺4的王臺條5,所述的框架8上安裝有一固定分區條11和一活動分區條12,二者呈十字交叉狀分布,所述的蜂王放入口 6為四個,由固定分區條11、活動分區條12將人工巢脾I分為四個獨立產卵區,可以通過活動分區條12根據需要放入2或者4個蜂王,主要是增加蜂王產卵量,節省時間。如圖2所示,所述的王臺條5分單排或雙排兩種,單排王臺條5每條上排布有33個王臺4,雙排王臺條5每條上排布有63個王臺,該設計可以使用養蜂人現有的王臺條,以節省成本。如圖I、圖4所示,所述的人工巢脾I為無邊框平面結構,平面有利于組裝孵化裝置,蜂王在王臺條5產滿卵后將王臺條5聯通人工巢脾I從產卵控制器(結構如圖3所示)取出,放入由框架8組成孵化裝置(結構如圖4所示)進行孵化蟲卵提高卵的孵化率的目的。卵孵化后按照常規生產蜂王漿或培育蜂王。
權利要求1.一種免移蟲產漿育王裝置,它包括裝于框架(8)內的人工巢脾(I)、隔王柵(7)及王臺(4),人工巢脾(I)上分布有若干仿巢房(2),人工巢脾(I)的正面設有隔王柵(7),隔王柵(7)上開有蜂王放入口(6)及工蜂進出柵孔(10),人工巢脾(I)背面的仿巢房(2)的底座(3)上套置分布有若干王臺(4)的王臺條(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工巢脾(I)為無邊框平面結構。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免移蟲產漿育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王臺條(5)分單排或雙排兩種,單排王臺條(5)每條上排布有33個王臺(4),雙排王臺條(5)每條上排布有63個王臺(4)。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免移蟲產漿育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蜂王放入口(6)為四個。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免移蟲產漿育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8)上安裝有一固定分區條(11)和一活動分區條(12),二者呈十字交叉狀分布。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養殖設備,特別是一種免移蟲產漿育王裝置。它包括裝于框架內的人工巢脾、隔王柵及王臺,人工巢脾上分布有若干仿巢房,人工巢脾的正面設有隔王柵,隔王柵上開有蜂王放入口及工蜂進出柵孔,人工巢脾背面的仿巢房的底座上套置分布有若干王臺的王臺條,所述的人工巢脾為無邊框平面結構。本實用新型免移蟲產漿育王裝置不用移蟲,蜂王直接把卵產在王臺中,大大地減少了人工移蟲的勞動強度,也減少了工作時間,極大地提高了蜂王漿生產效率。同時,通過采用通用化設計,使其使用成本更低、生產效率更高。
文檔編號A01K49/00GK202551890SQ201220197798
公開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5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5日
發明者張忠會 申請人:張文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