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奶牛全混日糧采食計量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畜牧養殖設備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奶牛全混日糧采食計量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奶牛養殖場,工作人員要獲得每頭奶牛的采食量,只能通過人工稱取每頭奶牛的投料量和剩料量來實現,費時費力,對于集約化牧場則不可能作為日常工作進行。而準確獲知每頭奶牛的采食量、采食時間和采食習慣,對于實現精細化養殖,提高牧場的經濟效益是非常重要的。
發明內容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奶牛全混日糧采食計量裝置,實現了每頭奶牛采食量的自動記錄,并且記錄每頭奶牛每次采食的開始和結束時間、采食時長和采食習慣,作為營養分析和精料補飼的重要依據。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奶牛全混日糧采食計量裝置,包含有斗型食槽,還包含有稱量底座,所述稱量底座內部設置并順次連接有稱重傳感器、稱重儀表、通訊模塊、微處理器,所述微處理器上分別連接有電源模塊、時鐘模塊和存儲模塊,所述斗型食槽上設置有RFID讀卡器,與佩戴于奶牛身上的RFID識別器配合使用,所述RFID讀卡器與通訊模塊連接,所述通訊模塊與PC上位機連接。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奶牛食槽的底部安裝稱重裝置,分別稱取采食前后的食槽重量,得出每頭奶牛的采食量、采食時間的具體數據,并通過通訊模塊傳輸給上位機,由上位機上運行的計算管理軟件,計算分析奶牛的日采食量和采食習慣,作為營養分析和精料補飼的重要依據。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如圖I和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例,包含有斗型食槽I和稱量底座2,所述稱量底座2內部設置并順次連接有稱重傳感器21、稱重儀表22、通訊模塊23、微處理器24,所述微處理器24上分別連接有電源模塊25、時鐘模塊26和存儲模塊27,所述斗型食槽I上設置有RFID讀卡器11,與佩戴于奶牛身上的RFID識別器12配合使用,所述RFID讀卡器11與通訊模塊23連接,所述通訊模塊23與PC上位機3連接。[0011]當佩帶RFID識別器12的奶牛走近斗型食槽I采食時,RFID讀卡器11即讀出其RFID識別器12的ID編號,通過通訊模塊23傳送到微處理器24 ;微處理器24同時通過通訊模塊23讀取稱重儀表22發送的食槽重量值,并通過時鐘模塊26增加當前時間信息后送存儲模塊27保存;當RFID讀卡器11超過某段時間讀不到該ID編號,且食槽重量值變化小于某值,則微處理器24再次通過通訊模塊23讀取稱重儀表22發送的食槽重量值,并通過時鐘模塊26增加當前時間信息后送存儲模塊27保存;待PC上位機3發出讀取指令后,微處理器24將存儲模塊27中存儲的數據記錄傳送給PC上位機3,并清空存儲模塊27 ;PC上位機3上運行的計算管理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形成各種報告和報表,作為營養分析和精料補飼的重要依據。整個過程實現了完全自動化,避免了人工稱量計算等繁瑣工作。當然,上述說明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也并不僅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范圍內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奶牛全混日糧采食計量裝置,包含有斗型食槽(I),其特征在于,還包含有稱量底座(2),所述稱量底座(2)內部設置并順次連接有稱重傳感器(21)、稱重儀表(22)、通訊模塊(23)、微處理器(24),所述微處理器(24)上分別連接有電源模塊(25)、時鐘模塊(26)和存儲模塊(27 ),所述斗型食槽(I)上設置有RFID讀卡器(11),與佩戴于奶牛身上的RFID識別器(12 )配合使用,所述RFID讀卡器(11)與通訊模塊(23 )連接,所述通訊模塊(23 )與PC上位機(3)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奶牛全混日糧采食計量裝置,涉及畜牧養殖設備領域,包含有斗型食槽(1)和稱量底座(2),所述稱量底座(2)內部設置并順次連接有稱重傳感器(21)、稱重儀表(22)、通訊模塊(23)、微處理器(24),所述微處理器(24)上分別連接有電源模塊(25)、時鐘模塊(26)和存儲模塊(27),所述斗型食槽(1)上設置有RFID讀卡器(11),與佩戴于奶牛身上的RFID識別器(12)配合使用,所述RFID讀卡器(11)與通訊模塊(23)連接,所述通訊模塊(23)與PC上位機(3)連接。本實用新型實現了每頭奶牛采食量的自動記錄,并且記錄每頭奶牛每次采食的開始和結束時間、采食時長和采食習慣,作為營養分析和精料補飼的重要依據。
文檔編號A01K29/00GK202603370SQ20122019998
公開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7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7日
發明者李松和, 武傳濤, 郭予偉, 胡史奇, 王猛 申請人:山東眾志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