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收割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收割裝置。
背景技術:
農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農業發展迅速,以有限的耕地養話了占全世界22%的人口,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傳統收割植物桿不僅造成桿易斷,而且難以連根拔起,工作量大,且操作麻煩,容易剩余植物根莖的殘余,造成土地再次利用的困難,所以收割農作物成為一項耗時且耗力的體力勞動,工作效率低下,浪費人力,財力。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收割裝置,具體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收割裝置,該裝置包括手推桿、輪子、手剎機構、夾緊機構和連接桿,手推桿與輪子的轉軸鉸接;所述連接桿與手推桿中部固定連接,夾緊機構設置在連接桿上;所述手剎機構與手推桿的端部連接;手剎機構與所述夾緊機構驅動連接。所述的收割裝置,進一步設計在于,所述手剎機構包括鉸接在手推桿端部的手柄以及與手柄連接的鋼絲繩。所述的收割裝置,進一步設計在于,所述夾緊機構包括包括U形槽、一對連桿、牽拉桿、活動夾塊、固定夾塊、復位彈簧,所述固定夾塊與所述U形槽的一側固定連接,所述活動夾塊兩端分別與一連桿的端部連接,所述連桿的另一端與U形槽的另一側鉸接,所述牽拉桿與所述連桿固定連接,所述鋼絲繩與所述牽拉桿連接,所述復位彈簧彈性連接活動夾塊與U形槽的一側。本實用新型通過手剎系統控制夾緊機構夾住植物桿,然后用手向上抬起手推桿的另一端,利用杠桿原理將力放大,同時夾緊機構夾緊桿莖,從而將桿莖連根拔起。其中夾緊機構的夾緊距離可調,適合收割不同粗細的植物桿;本實用新型能自動地去除植物桿莖,結構簡單、靈活性強且操作簡單、易于攜帶、方便使用、省時省力。單手控制更方便,不用彎腰。適合多種環境,工作效率高,且性價比很高。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夾緊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說明書附圖以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說明。該裝置包括手推桿1、輪子2、手剎機構 3、夾緊機構4和連接桿5,手推桿與輪子的轉軸鉸接;連接桿與手推桿中部固定連接,夾緊機構設置在連接桿上;手剎機構與手推桿的端部連接;手剎機構與夾緊機構驅動連接。手剎機構3包括鉸接在手推桿端部的手柄31以及與手柄連接的鋼絲繩32。夾緊機構4包括包括U形槽41、一對連桿42、牽拉桿43、活動夾塊44、固定夾塊45、復位彈簧46,固定夾塊與U形槽的一側固定連接,活動夾塊兩端分別與一連桿的端部連接,連桿的另一端與U形槽的另一側鉸接,牽拉桿與連桿固定連接,鋼絲繩與牽拉桿連接,復位彈簧彈性連接活動夾塊與U形槽的一側。本實用新型通過手剎系統控制夾緊機構夾住植物桿,然后用手向上抬起手推桿的另一端,利用杠桿原理將力放大,同時夾緊機構夾緊桿莖,從而將桿莖連根拔起。其中夾緊機構的夾緊距離可調,適合收割不同粗細的植物桿;本實用新型能自動地去除植物桿莖,結構簡單、靈活性強且操作簡單、易于攜帶、方便使用、省時省力。單手控制更方便,不用彎腰。適合多種環境,工作效率高,且性價比很高。本實用新型可干、濕兩用,適合家庭小范圍生產。另外,采用杠桿原理起到省力的效果,還具有拔出速度快,可實現集中控制,消耗功率小等優點。因此,在動力輸入時,省力、 方便。
權利要求1.一種收割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包括手推桿、輪子、手剎機構、夾緊機構和連接桿,手推桿與輪子的轉軸鉸接;所述連接桿與手推桿中部固定連接,夾緊機構設置在連接桿上;所述手剎機構與手推桿的端部連接;手剎機構與所述夾緊機構驅動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收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剎機構包括鉸接在手推桿端部的手柄以及與手柄連接的鋼絲繩。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收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夾緊機構包括U形槽、一對連桿、牽拉桿、活動夾塊、固定夾塊、復位彈簧,所述固定夾塊與所述U形槽的一側固定連接,所述活動夾塊兩端分別與一連桿的端部連接,所述連桿的另一端與U形槽的另一側鉸接,所述牽拉桿與所述連桿固定連接,所述鋼絲繩與所述牽拉桿連接,所述復位彈簧彈性連接活動夾塊與U形槽的一側。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收割裝置。該裝置包括手推桿、輪子、手剎機構、夾緊機構和連接桿,手推桿與輪子的轉軸鉸接;所述連接桿與手推桿中部固定連接,夾緊機構設置在連接桿上;所述手剎機構與手推桿的端部連接;手剎機構與所述夾緊機構驅動連接。本實用新型通過手剎系統控制夾緊機構夾住植物桿,然后用手向上抬起手推桿的另一端,利用杠桿原理將力放大,同時夾緊機構夾緊桿莖,從而將桿莖連根拔起。其中夾緊機構的夾緊距離可調,適合收割不同粗細的植物桿;本實用新型能自動地去除植物桿莖,結構簡單、靈活性強且操作簡單、易于攜帶、方便使用、省時省力。單手控制更方便,不用彎腰。適合多種環境,工作效率高,且性價比很高。
文檔編號A01D75/00GK202818977SQ20122029479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1日
發明者耿昌, 張云玲 申請人: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