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用于裝載機配重的旋耕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 型涉及一種可用于裝載機配重的旋耕裝置,屬于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旋耕機是與拖拉機配套完成耕、耙作業的耕耘機械,目前,旋耕機其只能與拖拉機配套完成工作,農閑時,拖拉機就和旋耕機一起處于閑置狀態,造成了農機資源的嚴重浪費;裝載機裝載機是一種廣泛用于建設工程的土石方施工機械,換裝不同的輔助工作裝置還可進行推土、起重和其他物料如木材的裝卸作業,此外還可進行推運土壤、刮平地面和牽引其他機械等作業,若把裝載機與旋耕機配套使用,便可有效解決上述資源閑置問題,達到一機多用目的,但目前還未能拿出有關方案。
發明內容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用于裝載機配重的旋耕裝置,實現裝載機一機多用,解決農機資源閑置問題,降低農業生產成本。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可用于裝載機配重的旋耕裝置,包括裝載機液壓控制閥、裝載機配重、液壓油缸油管、液壓馬達油管、液壓油缸、折疊鋼板、液壓馬達、旋耕犁、銷子和鋼板,液壓油缸、液壓馬達分別通過液壓油缸油管、液壓馬達油管與裝載機液壓控制閥連接,折疊鋼板以銷子為折疊軸分為上下兩部分,其上半部分焊接在鋼板上,下半部分連接在旋耕犁上,鋼板通過螺栓連接在裝載機配重上。液壓馬達和旋耕犁之間設有變速裝置。液壓馬達和旋耕犁之間所設變速裝置為變速箱。液壓油缸油管上設有溢流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實現了將旋耕裝置配重在裝載機上,農忙農閑時,裝載機都可以工作,解決了農機資源閑置問題,實現了一機多用,有效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
圖I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中1、裝載機液壓控制閥,2、裝載機配重,3、液壓油缸油管,4、液壓馬達油管,5、溢流閥,6、液壓油缸,7、折疊鋼板,8、液壓馬達,9、變速箱,10、旋耕犁,11、銷子,12、鋼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I所示,一種可用于裝載機配重的旋耕裝置,包括裝載機液壓控制閥I、裝載機配重2、液壓油缸油管3、液壓馬達油管4、液壓油缸6、折疊鋼板7、液壓馬達8、旋耕犁10、銷子11和鋼板12,液壓油缸6、液壓馬達8分別通過液壓油缸油管3、液壓馬達油管4與裝載機液壓控制閥I連接,折疊鋼板7以銷子11為折疊軸分為上下兩部分,其上半部分焊接在鋼板12上,下半部分連接在旋耕犁10上,鋼板12通過螺栓連接在裝載機配重2上。液壓馬達8和旋耕犁10之間設有變速裝置。液壓馬達8和旋耕犁10之間所設變速裝置為變速箱9。液壓油缸油管3上設有溢流閥5。當液壓馬達8為無級變速,液壓馬達8和旋耕犁10之間可以不設變速裝置,直接由液壓馬達8帶動旋耕梨10 ;而將液壓馬達8和旋耕犁10之間設置變速裝置,并定位為變速箱9,作為優選方式,可大大提高此旋耕裝置的通用性。作業開始,旋耕裝置處于提升狀態,打開裝載機液壓控制閥1,液壓油缸油管3向液壓油缸6供油,旋耕犁10以銷子11為支撐軸下降到可工作位置;同時,在裝載機液壓控 制閥I的控制下,液壓馬達油管4向液壓馬達8供油,液壓馬達8轉動,并通過變速箱9帶動旋耕梨10轉動,在裝載機前進過程中達到旋耕效果。
權利要求1.一種可用于裝載機配重的旋耕裝置,包括裝載機液壓控制閥(I)、裝載機配重(2)、液壓油缸油管(3)、液壓馬達油管(4)、液壓油缸(6)、折疊鋼板(7)、液壓馬達(8)、旋耕犁(10)、銷子(11)和鋼板(12),其特征在于,液壓油缸(6)、液壓馬達(8)分別通過液壓油缸油管(3)、液壓馬達油管(4)與裝載機液壓控制閥(I)連接,折疊鋼板(7)以銷子(11)為折疊軸分為上下兩部分,其上半部分焊接在鋼板(12)上,下半部分連接在旋耕犁(10)上,鋼板(12)通過螺栓連接在裝載機配重(2)上。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用于裝載機配重的旋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壓馬達(8 )和旋耕犁(10 )之間設有變速裝置。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可用于裝載機配重的旋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壓馬達(8)和旋耕犁(10)之間所設變速裝置為變速箱(9)。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用于裝載機配重的旋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壓油缸油管(3)上設有溢流閥(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用于裝載機配重的旋耕裝置,包括裝載機液壓控制閥、裝載機配重、液壓油缸油管、液壓馬達油管、液壓油缸、折疊鋼板、液壓馬達、旋耕犁、銷子和鋼板,液壓油缸、液壓馬達分別通過液壓油缸油管、液壓馬達油管與裝載機液壓控制閥連接,折疊鋼板以銷子為折疊軸分為上下兩部分,其上半部分焊接在鋼板上,下半部分連接在旋耕犁上,鋼板通過螺栓連接在裝載機配重上,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實現了將旋耕裝置配重在裝載機上,農忙農閑時,裝載機都可以工作,解決了農機資源閑置問題,實現了一機多用,有效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
文檔編號A01B33/02GK202759749SQ2012203764
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31日
發明者李東勝, 曲蕓明 申請人:李東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