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底部排水養殖系統的沉積物自動去除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32937閱讀:20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底部排水養殖系統的沉積物自動去除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去除養殖系統底部沉積物的裝置,具體地說是一種底部排水養殖系統的沉積物自動去除裝置,屬于水產養殖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對池塘養殖的有關研究顯示,在養殖投喂的濕飼料中,有5%_10%未被魚類食用;而被魚類食用消化的飼料中又有25%-30%以糞便的形式排出;自然和人為輸入的氮、磷除僅一部分以養殖品種輸出外,至少有50%富集成沉積物。沉積物是指在水體范圍內發生的物理、化學及生物學過程所產生的沉降物。在養殖池塘中,未被魚類攝食的殘餌、魚類排泄物、老化死亡的動植物殘體以及塵埃泥沙等沉積于池底形成沉積物。沉積物直接與水體接 觸,從多方面影響水質,是水體的營養鹽庫,在受到擾動或環境條件變化時,將會對養殖水體環境產生重要影響,造成污染。因此,及時有效的去除沉積物能夠保持養殖系統水質清新、環境良好,從而對促進養殖生物的健康生長、提高養殖產量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魚類工業化養殖發展迅速,工業化養殖系統中的養殖池很多是水泥池,采用底部排水。同時,隨著養殖設施改造工程的逐步推進,水泥池塘等硬底池塘代替傳統土質池塘的池塘改造工程已經在許多地區開展起來。其中從池塘底部排水是這類改造后的硬底池塘的一大特點。針對養殖系統采用底部排水這一特點,我們設計了一種底部排水養殖系統的沉積物自動去除裝置。同時,本實用新型也可用于其他底部排水養殖系統(如水族箱)的底部沉積物清除。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底部排水養殖系統的沉積物自動去除裝置,其結構簡單,科學易行,結合底部排水養殖系統的結構特點,可有效地去除水泥池塘、水族箱等通過底部進行排水的養殖系統中的沉積物,能夠保持養殖系統水質清新、環境良好,對促進養殖生物的健康生長、提高養殖產量等具有重要意義。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一種底部排水養殖系統的沉積物自動去除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長管、短管、連接彎管和三通管,所述長管豎直設置,長管下端用于與養殖系統底部的排水口密封插接;所述長管上端與三通管的下接口緊配連接,并且所述長管的頂端不能高于三通管側接口的最高位置;所述三通管的上接口向上露出水面,所述三通管的側接口與連接彎管的第一接口緊配連接,所述連接彎管的第二接口與短管上端緊配連接,所述短管下端插入水中并與池底留有間隙,所述間隙用于使水及沉積物能夠進入短管。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短管、連接彎管、三通管和長管均為圓管,它們的內徑為10-15 cm。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短管下端距池底的距離為3-5 cm。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短管下端開口的形狀設計為扁平狀,以防止去污過程中養殖生物從短管下端進入后逃逸。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長管與短管平行設置,長管與短管之間的距離為3 20 cm。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短管、連接彎管、三通管和長管可采用塑料、有機玻璃或金屬材料制成。所述底部排水養殖系統的沉積物自動去除裝置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養殖系統的進水口設置在養殖系統的邊角位置處,從進水口向養殖池塘內注水會使養殖池塘內的水形成旋流;所述養殖池塘的排水口設置在養殖池塘底部的中心位置處,所述沉積物自動去除裝置安裝在養殖系統中心的排水口上。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優點在于本實用新型的沉積物自動去除裝置結構簡單、操作簡便易行、制作成本低,可以實現沉積物的自動去除,保持養殖系統水質清新、環境良好,從而促進養殖生物的健康生長、提高養殖產量。·

圖I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整體結構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分解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在具體應用中的布置位置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所示,實施例中的底部排水養殖系統的沉積物自動去除裝置主要由長管I、三通管2、連接彎管3和短管4組成,所述長管I豎直設置,長管I下端用于與養殖池塘底部的排水口 A密封插接;所述長管I上端與三通管2的下接口 2a緊配連接,并且所述長管I的頂端不能高于三通管2側接口 2c的最高位置,以確保三通管2的側接口 2c與長管I內部相連通;所述三通管2的上接口 2b向上露出水面,所述三通管2的側接口 2c與連接彎管3的第一接口 3a緊配連接,所述連接彎管3的第二接口 3b與短管4上端緊配連接,所述短管4下端插入水中并與池底留有間隙,所述間隙用于使水及沉積物能夠進入短管4。本實用新型中,所述長管I、三通管2、連接彎管3和短管4優選采用圓管,所述圓管的粗細可根據養殖實際排水情況確定,一般面積為3畝的養殖系統,圓管直徑可設置為10—15 cm。本實用新型中,所述長管I和短管4的長度尺寸可根據養殖實際需要的水深情況確定,如養殖系統需要控制水深2 m,則長管I的長度應大于2m ,其超過2m的一段用于插入養殖池塘底部的排水口 A ;長管I的長度可以設置為I. 95^1. 97m,以使短管4下端距池底的距離保持在3-5 cm左右。所述短管4下端開口的形狀設計為扁平狀,以防止去污過程中養殖生物從短管4下端進入后逃逸。本實用新型中,所述長管I與短管4平行設置,所述連接彎管3和三通管2的規格根據長管I和短管4來確定,只要能夠確保各部件緊配連接后,長管I與短管4之間的距離為3 20 cm,優選地,所述長管I與短管4之間的距離保持為5cm左右。[0022]本實用新型中,所述長管I、三通管2、連接彎管3和短管4可采用塑料、有機玻璃或金屬材料制成。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應用情況如下以控制水深為2 m的水泥養殖池塘為例。如圖3所示,所述養殖池塘的進水口 B設置在養殖池塘的邊角位置處,所述養殖池塘的排水口 A設置在養殖池塘底部的中心位置處,所述沉積物自動去除裝置安裝在養殖池塘中心的排水口 A上,長管I下端與養殖池塘底部的排水口 A密封插接結合,不留任何縫隙,從而保證水不回從結合部位的縫隙處排出。當從進水口 B向養殖池塘內注水會使養殖池塘內的水形成旋流,從而使沉積物更容易集中·至養殖池塘中央。當實際水面高出長管I的頂端時,繼續向養殖池塘中注水,此時若只有長管1,則水會從長管I的上端開口進入,并通過地下排水系統排出池塘。但應用本實用新型的沉積物自動去除裝置后,當實際水面高出長管I的頂端時,水則會從短管4的下端進入,并沿著圖示的箭頭方向流動,最后從養殖池塘底部的排水口 A排出。由于短管4下端距離池底僅3-5cm,在水流動過程中,沉積在池底的沉積物會在水流的帶動下被排出池塘,從而實現了自動去除沉積物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沉積物自動去除裝置特別適用于圓形養殖系統,在圓形養殖系統中,當從側面沿著池壁向養殖系統內注水時,更容易形成一定的旋流,使水體中的沉積物更容易集中至養殖系統的中央,從而更容易去除底部沉積物。
權利要求1.一種底部排水養殖系統的沉積物自動去除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長管(I)、三通管(2)、連接彎管(3)和短管(4),所述長管(I)豎直設置,長管(I)下端用于與養殖池塘底部的排水口(A)密封插接;所述長管(I)上端與三通管(2)的下接口(2a)緊配連接,并且所述長管(I)的頂端不能高于三通管(2)側接口(2c)的最高位置;所述三通管(2)的上接口(2b)向上露出水面,所述三通管(2)的側接口(2c)與連接彎管(3)的第一接口(3a)緊配連接,所述連接彎管(3)的第二接口(3b)與短管(4)上端緊配連接,所述短管(4)下端插入水中并與池底留有間隙,所述間隙用于使水及沉積物能夠進入短管(4 )。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底部排水養殖系統的沉積物自動去除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長管(I)、三通管(2)、連接彎管(3)和短管(4)均為圓管,它們的內徑為10-15 cm。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底部排水養殖系統的沉積物自動去除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短管(4)下端距池底的距離為3-5 cm。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底部排水養殖系統的沉積物自動去除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短管(4)下端開口的形狀設計為扁平狀,以防止去污過程中養殖生物從短管(4)下端進入后逃逸。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底部排水養殖系統的沉積物自動去除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長管(I)與短管(4)平行設置,長管(I)與短管(4)之間的距離為3 20 cm。
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底部排水養殖系統的沉積物自動去除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長管(I)、三通管(2)、連接彎管(3)和短管(4)可采用塑料、有機玻璃或金屬材料制成。
7.如權利要求1飛任一項所述的底部排水養殖系統的沉積物自動去除裝置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養殖系統的進水口(B)設置在養殖系統的邊角位置處,從進水口(B)向養殖系統內注水會使養殖系統內的水形成旋流;所述養殖系統的排水口(A)設置在養殖系統底部的中心位置處,所述沉積物自動去除裝置安裝在養殖系統中心的排水口(A)上。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底部排水養殖系統的沉積物自動去除裝置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養殖系統為圓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底部排水養殖池塘的沉積物自動去除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長管、短管、連接彎管和三通管,所述長管豎直設置,長管下端用于與養殖池塘底部的排水口密封插接;所述長管上端與三通管的下接口緊配連接,并且所述長管的頂端不能高于三通管側接口的最高位置;所述三通管的上接口向上露出水面,所述三通管的側接口與連接彎管的第一接口緊配連接,所述連接彎管的第二接口與短管上端緊配連接,所述短管下端插入水中并與池底留有間隙,所述間隙用于使水及沉積物能夠進入短管。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簡便易行、制作成本低,可實現沉積物的自動去除,保持養殖系統水質清新、環境良好,從而促進養殖生物的健康生長、提高養殖產量。
文檔編號A01K63/02GK202773773SQ2012204444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3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3日
發明者閔寬洪, 孟順龍, 花瑞順, 劉永彪 申請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桐庐县| 武冈市| 岳普湖县| 甘南县| 肃南| 德庆县| 秦皇岛市| 腾冲县| 托克托县| 得荣县| 外汇| 无棣县| 洛扎县| 六安市| 措美县| 宝坻区| 华安县| 衡南县| 合山市| 泸水县| 迭部县| 赤城县| 徐闻县| 东兰县| 屏东市| 鹿邑县| 南川市| 班玛县| 阿克| 锦州市| 政和县| 浦江县| 博白县| 漳浦县| 丰镇市| 铁力市| 锡林郭勒盟| 红原县| 武鸣县| 日照市| 九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