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抗寒無核葡萄育種的方法
—種抗寒無核葡萄育種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植物育種技術,特別涉及一種抗寒無核葡萄育種的方法。
二、背景技術 葡萄是世界上重要的水果,被廣泛應用于鮮食、釀酒、制干等方面,特別是無核葡萄食用方便,深受消費者的青睞,目前已成為國際消費的重要趨勢和生產發展的方向。生產上栽培的無核葡萄品種絕大多數屬于歐亞種葡萄,品質優良但抗寒性差,在我國北方地區冬季常發生凍害,嚴重時造成樹體死亡,凍害一直是制約我國北方地區葡萄生產發展的主要因子,在最低溫度低于-15°C的葡萄產區不得不進行樹體冬季埋土防寒,但繁重的冬季埋土與春季出土工作,不僅增加了生產成本投入,而且為沙塵暴的發生提供了條件,不利于我國葡萄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因此,培育抗寒無核葡萄新品種是解決生產問題的根本。
我國是葡萄屬(Vitis)植物的原產地之一,野生葡萄資源十分豐富,其中山葡萄(Vitis amurensis)是葡萄屬中最抗寒的種,可耐_40°C -50°C的低溫,是極為寶貴的抗寒種質資源。利用野生葡萄資源自身的抗寒性,通過雜交育種是培育抗寒葡萄新品種的重要途徑。迄今為止,我國主要利用抗寒的野生葡萄與歐亞種葡萄有核品種雜交,選育出了抗寒有核釀酒品種。在具體的雜交育種實踐中,如果用抗寒的野生山葡萄做母本與歐亞種種子敗育型無核葡萄做父本雜交 ,由于山葡萄經濟性狀不佳且遺傳力很強,在雜種一代很難獲得品質優良且是無核的葡萄植株;如果以無核葡萄做母本雜交,由于無核葡萄不能形成種子,因而無法獲得雜種植株。因此,通過常規雜交途徑培育抗寒無核葡萄極其困難。1982年美國葡萄育種家D.ff.Ramming發明了無核葡萄胚挽救技術,他采用歐亞種種子敗育型無核葡萄品種間雜交,獲得了無核葡萄雜種,解決了無核葡萄不能做雜交母本的問題,提高了無核葡萄育種的效率,縮短育種時間4 5年,但歐亞種葡萄品種間雜交難于獲得抗寒性強的無核葡萄新品種。在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獲得雜種植株之后,加快新品種選育進程的方法就是對雜種植株進行早期鑒定篩選,以節省育種時間。不同葡萄種、株系、品種、雜種的抗寒性不同,葡萄植株受到低溫逆境時,植物體會發生一系列生理、生化變化以抵抗低溫危害,因而可以通過測定植物體內的相關抗寒指標來評價其抗寒性。對于植物抗寒性相關生理、生化指標的測定已有不少報道,但尚未見在葡萄抗寒育種中應用。此外,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分子標記技術迅速發展,分子標記輔助育種加快了對雜種的鑒定篩選,在實踐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利用分子標記技術如序列特異擴增區域(SCAR)技術檢測與目標性狀連鎖的分子標記,具有快速、簡便、成本低、不受季節的限制而在實驗室完成等優點,因而受到世界植物育種界的廣泛重視,但目前該技術還沒有廣泛應用于抗寒無核葡萄育種領域。
三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解決常規雜交育種中培育抗寒無核葡萄難度大、周期長、見效慢的問題,而公開一種抗寒無核葡萄育種的方法。
本發明技術研究人員在大量的實驗令人驚喜地中發現,采用適當的雜交組合、借助胚挽救技術、對雜種幼苗進行早期抗寒性鑒定和分子檢測無核性狀的綜合育種方法,能夠縮短抗寒無核葡萄育種時間,提高育種效率,加快育種進程。
本發明所述方法,培育出抗寒無核葡萄僅需約6年時間,與現有常規雜交育種培養抗寒葡萄技術相比(現有常規育種技術需大約10年時間),大大縮短了培育周期,縮短培育時間在4年以上,見效更快。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采用我國原產的極抗寒的野生山葡萄兩性花株系或雄株做父本,或極抗寒的野生山葡萄與歐亞種葡萄雜交Fl抗寒優株做父本,以歐亞種種子敗育型無核葡萄品種做母本,進行雜交,在雜種幼胚敗育之前從果實中取出胚珠,將胚珠接種在培養基(ER培養基+水解絡蛋白500mg/L)上進行離體培育(胚挽救),60d后從胚珠中剝取裸胚在萌發培養基(WPM培養基+BA0.2mg/L)上培養成苗,獲得雜種植株;對雜種植株進行早期抗寒性的生理指標鑒定和無核性狀的分子鑒定,篩選出抗寒無核葡萄新種質,最后按照育種程序選育出抗寒無核葡萄新品種。
四具體實施方式
1.春季4月份當山葡萄(如黑龍江實生、雙優)及其雜種(如北醇)的花序上有5%的花開放時,采集花序帶回實驗室,剝出花冠及花藥置于干凈紙片上,于日光燈下干燥至花藥裂開,花粉散出。花粉經紗網過篩后,研磨至手觸摸有滑膩感,外觀如面粉狀,裝入滅菌后的醫用青霉素小瓶,封口,低溫干燥處貯藏備用。
2.選擇母本(無核白、火焰無核、紅寶石無核、紅無籽露、波爾萊特等種子敗育型無核葡萄品種)植株上發育一致的的健壯花穗若干,于花前2 3d去雄,防止自花授粉,注意不要傷及柱頭。掐去穗尖(花穗1/5 1/4處),對花穗噴水以防止花粉污染和保持柱頭濕潤,立即套袋和掛牌標記。
3.當柱頭開始分泌水滴狀黏液時(去雄后第2 3天),用毛筆或脫脂棉蘸取少量上述花粉進行人工授粉,以24h為間隔,連續授粉3次。
4.以第一次授粉日期作為取材時期的第O天,在設定的花后日期摘取果穗,每個種子敗育型無核葡萄品種的最佳取材時期不同,例如無核白、火焰無核、紅寶石無核、紅無籽露、波爾萊特的取材時間分別是花后36d、40 49d、60d、51 53d、55d。采集的果穗帶回實驗室。
5.將帶有f 2cm果柄的果粒用剪刀剪下,放入紗網,于流水下沖洗30 45min。
6.將沖洗過的果粒置超凈工作臺上用75%乙醇浸泡30 60s,然后用無菌水沖洗3次,再將衆果放入0.1%升萊溶液中浸泡8 IOmin,用無菌水沖洗3 5次,最后用手術刀將果粒切開,從剖開的 果粒中選取長度大于2mm的胚珠,將其培養在ER+CH500mg/L的固液雙層培養基中,每個三角瓶(150ml)內接種20個胚珠,在培養室內(25± I) °〇中暗培養60d。
7.在解剖鏡下剖開胚珠,在胚珠內的喙端發現的白色胚即為發育胚,將發育胚接種到WPM+BA0.2mg/L培養基上。培養室溫度為(25± I )°C,光照2000 25001x, 12 14h。幼胚在培養基上萌發成苗。
8.對每一成苗的雜種單株剪取單芽莖段,插入1/2MS+IBA0.2mg/L培養基上繼代擴繁,獲得3 4株生根的試管苗。
9.第二年春季3月份對擴繁的試管苗在培養室內(25± I) °〇加強光照(30001x,14 16h)培養I周。
10.在超凈工作臺上取出試管苗,用無菌水洗去根部的培養基,栽入營養缽中的培養基質(蛭石:腐殖質土 =1:1,經高壓滅菌)中,澆透1/10MS+IBA0.05mg/L的營養液,用一次性透明塑料杯罩住苗子保濕,置于煉苗室內煉苗,溫度25±1°C,弱光下培養。
11.1周后澆透0.1%的多菌靈溶液一次;2周后再澆透一次1/10MS+IBA0.05mg/L的營養液,并逐漸打開塑料杯下部,使塑料杯內濕度逐漸下降;3周后再澆透0.1%的多菌靈溶液一次,光照提高至2 000 25001x ;4周時去除塑料杯,并根據情況澆水;5周時可將營養缽置于田間塑料大棚內培養,注意控制棚內溫度不高于30°C,2 3天澆一次水;6 7周時將苗子從營養缽中取出,定植于大棚中的土壤中,澆透水。
12.加強肥水管理,當苗子長到50cm高時摘心,促其加粗生長;隨后對長出的付稍多次摘心。8 9月份注意增加磷鉀肥的施用。
13.在6 10月份可采取每個植株的幼葉,提取DNA,用無核基因探針進行PCR擴增,以檢測是否擁有無核基因的SCAR標記,并對檢測結果進行記錄。具體操作如下: 13.1用改良CTAB法提取葡萄胚挽救苗的脫氧核糖核酸(DNA)。
13.2取適量的DNA母液,用雙蒸水將之稀釋為100倍,在核酸、蛋白測定儀上測0D260/0D230, 0D260/0D280 比值,若 0D260/0D280 比值在 1.60 1.90 之間,0D260/0D230在大于2.0可用于PCR擴增。
13.3無核基因探針GSLPl的序列:5' CCAGTTCGCCCGTAAATG 3',由上海生物工程公司合成。
13.4 PCR 反應體系為:10XBuffer2.5 μ L, MgCl2L 5 μ I (2.0mM), dNTPs2.0 μ L(250 μ Μ), Taq DNA聚合酶0.2 μ L (5U.μ L—1)(均為大連Takara公司產品),無核基因探針1.0 μ L,模板 DNA (20ng.μ Γ1) 3.0μ L,ddH2014.8 μ L,最后覆蓋 25 μ L 石蠟油在 PTC-100型PCR儀上進行反應。
擴增程序:94°C預變性5min ;94°C變性 lmin,36°C退火 lmin,72°C延伸 2min,45 個循環;最后一個循環72°C延伸IOmin ;停止于4°C。
13.5 PCR產物用1.5%瓊脂糖凝膠電泳電泳分離。凡是擁有一條569bp的DNA條帶(SCAR標記),即表明該胚挽救苗具有無核性狀。
14.在11月上旬當塑料大棚內溫度降至4°C左右時,采取種植在大棚內的每個葡萄植株的葉片若干枚,帶回實驗室,分別測定其電導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的含量共5項指標(同時測定山葡萄黑龍江實生作為高抗寒對照)。具體操作如下: 14.1電導率的測定,采用DDS-1l型電導儀直接測定相對電導率。
各取經上述低溫脅迫后的葡萄葉片,用蒸餾水沖洗干凈并用濾紙吸干表面水分,稱取1.0g,置于刻度試管中,加入20ml去離子水,室溫下靜置25min后真空泵抽氣機中滲透15min,取出室溫靜置5h后用DDS-307型電導儀測定電導值(Cl),煮沸30min后,靜置5h至室溫并定容到20ml,測定電導值(C2)。按以下公式計算電解質滲出率(%)。
電解質滲出率(%)= C1/C2X100 14.2可溶性糖的測定,采用蒽酮比色法。
各稱取經低溫脅迫后的葡萄葉`片0.2g,放入三角瓶中,加蒸餾水20ml,在水浴中加蓋煮沸20min,冷卻后用漏斗過濾轉入IOOml容量瓶中并定容至刻度,再量取Iml稀釋至5ml。取待測液Iml放入另一個試管中并加蒽酮試劑(由2g蒽酮溶于IOOOmL 80%的亞硫酸配成)4ml,在水浴中煮沸顯色IOmin,取出冷卻后,測定620nm波長下的吸光值。根據標準曲線,求出可溶性糖含量(%)。
可溶性糖含量(%)=( CX VI)/(Fff X IO6) XlOO C為由標準曲線上查得的可溶性糖含量(μ g) ;V1為提取液總體積(ml) ;Fff為樣品重(mg)。
14.3可溶性蛋白的測定,采用考馬斯亮藍(G-250)比色法。
各稱取經低溫脅迫后的葡萄葉片0.2g放入研缽中,加5ml蒸餾水和少量石英砂后冰浴中研成勻衆,轉移到離心管中,4000r/min下離心lOmin。取上清液Iml,加入10%考馬斯亮藍G-250試劑5ml,搖勻,放置5min后,測定595nm波長下的吸光值。根據標準曲線,求出可溶性蛋白質含量(mg/g)。
可溶性蛋白質含量(mg/g)=(CXV1)/(AXFWX1000) C為有標準曲線上查得的可溶性蛋白質含量(μ g);Vl為提取液總體積(ml );FW為樣重(g) ;A為測定時加樣量(ml)。
14.4脯氨酸的測定,采用茚三酮比色法。
各稱取經低溫脅迫 后的葡萄葉片0.2g,放入三角瓶中,加入3%磺基水楊酸溶液5ml后,在沸水浴中顯色提取IOmin(提取過程中要經常搖動),冷卻后過濾于干凈的試管中,取濾液2ml,加入2ml冰乙酸及2ml酸性茚三酮試劑,水浴中煮沸顯色30min,冷卻后加入4mI甲苯萃取30s,取上層液至離心管中,在3000r/min離心5min,取上層脯氨酸紅色甲苯溶液,用紫外分光光度儀在520nm波長下比色,求得吸光度值。并根據標樣的標準曲線和公式求得游離脯氨酸含量(μ g/g)。
脯氨酸含量(μg/g)= (CXV1/A) /Fff C為有標準曲線上查得的游離脯氨酸的含量(μ g) ;V1為提取液總體積(ml) ;A為測定時加樣量(ml) ;Fff為樣品重(g)。
14.5丙二醛的測定,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
各稱取經低溫脅迫后的葡萄葉片0.2g,放入加入石英砂和5ml三氯乙酸的冰浴研缽中研磨成勻衆,轉移到離心管中,4000r/min下離心IOmin,取上清液2ml (對照加2ml蒸餾水),加入0.6%硫代巴比妥酸2ml搖勻。將試管放入沸水浴中煮沸IOmin (自試管中溶液出現小氣泡開始計時),到時間后,立即將試管取出放入冷水浴中,待試管內溶液冷卻后,3000r/min離心15min,分別測定上清液在450nm、532 nm、600 nm波長下的光度值(以0.6%硫代巴比妥酸溶液2ml加2ml水作對照)以計算出丙二醛的含量(nmol/g FW—1)。
丙二醛含量(nmol/gFff-1) = 6.452 X (A532-A600)-0.559 XA450 X Vl/ (V2XFW) Vl為提取液總體積(ml) ;FW為樣品鮮重(g) ;V2為測定用提取液體積(ml)。
15.利用隸屬函數法綜合評價每個雜種植株的抗寒性。
15.1數據標準化 有些指標的量綱不同,需要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 ,X1- Xi
xi =-di 其中Xi為性狀原始數據,di為標準差,為性狀原始數據平均數。
15.2隸屬函數的計算方法采用隸屬函數法綜合各項指標進行葡萄雜種單株的抗寒性評價。公式為: γτ.Mj - JD min^ ^ ^......4.....:lp.....^................(纖) mJ =(負相關) Λ] IBSH — Aj Umi 其中,Uij表示i種類j指標的抗寒隸屬函數值;Xij表示i種類j指標的測定值;Xjmin表不所有種類j指標的最小值;Xjmax表所有種類j指標的最大值;i表不某個雜種單株;j表示某項指標。
^^ B J-1 根據公式計算出的隸屬函數值,用其5項指標的平均數作為其平均隸屬度。以山葡萄株系黑龍江實生作為高抗寒對照,按照平均隸屬度將葡萄雜種植株的抗寒性分為5級:0.70 1.00為高抗,I級;0.60 0.69為抗,2級;0.40 0.59為中抗,3級;0.30 0.39為低抗,4級;0 0.29為不抗,5級。
16.選出擁有無核基因標記GSLP1-569且為抗寒的植株,即是希望獲得的抗寒無核單株。例如:獲得的新品系03-2-16 (火焰無核X黑龍江實生)即擁有無核基因標記GSLP1-569,田間表現為果實無核、紅色;測定的抗寒性5項指標分別是相對電導率為68.01%,可溶性糖9.78%,可溶性蛋白1.9mg/g,丙二醒5.4 nmol/g,脯氨酸28 μ g/g,平均隸屬度0.52,屬于中抗,抗寒性強于母本火焰無核(平均隸屬度0.21,屬于不抗),但弱于父本黑龍江實生(平均隸屬度0.76,屬于高抗)。
17.對篩選的抗寒無核單株重點培養,第3年結果后,按照育種程序對果實性狀進行鑒定,并在不同生態區進行高接和繁殖自根苗,進行區域試驗,進一步鑒定其結果性狀和抗逆性(特別是抗寒性)和適應性,連續進行3年,最后對表現優良者上報審定新品種。
經試驗證明,通過本發明方法進行育種抗寒無核葡萄,僅需6年時間即可選育出抗寒無核葡萄新品種,周期 短,見效快。
權利要求
1.一種抗寒無核葡萄育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原產我國的極抗寒的野生山葡萄、或極抗寒的野生山葡萄與歐亞種葡萄雜交的Fl抗寒優株做父本,以經濟性狀好的歐亞種葡萄種子敗育型無核品種做母本,進行田間人工雜交,36^60天后,采取幼小雜交胚珠進行離體培養,以獲得大量雜交后代胚挽救幼苗,對獲得的大量胚挽救幼苗后代進行早期抗寒性相關生理生化指標的測定和抗寒性綜合評價,并利用檢側葡萄無核基因的脫氧核糖核酸(DNA)探針進行無核性狀的分子檢測,以篩選出抗寒無核葡萄新種質,并最終選育出抗寒無核葡萄新品種。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寒無核葡萄育種的方法,其特征是采取以下具體實施方法: 春季4月份當山葡萄或其雜種的花序上有5%的花開放時,采集花序帶回實驗室,剝出花冠及花藥置于干凈紙片上,于日光燈下干燥至花藥裂開,花粉散出;花粉經紗網過篩后,研磨至手觸摸有滑膩感,外觀如面粉狀,裝入滅菌后的醫用青霉素小瓶,封口,低溫干燥處貯藏備用; 選擇母本為種子敗育型無核葡萄品種的植株上發育一致的的健壯花穗若干,于花前2 3d去雄,防止自花授粉,注意不要傷及柱頭,掐去穗尖,對花穗噴水以防止花粉污染和保持柱頭濕潤,立即套袋和掛牌標記; 當柱頭開始分泌水滴狀黏液時,用毛筆或脫脂棉蘸取少量步驟(I)所得花粉進行人工授粉,以24h為間隔,連續授粉3次; 以第一次授粉日期作為取材時期的第O天,在設定的花后日期摘取果穗,每個種子敗育型無核葡萄品種的最佳取材時期不同,采集的果穗帶回實驗室; 將帶有2cm果柄的果粒用剪刀剪下,放入紗網,于流水下沖洗30 45min ; 將沖洗過的果粒置超凈工作臺上用75%乙醇浸泡30 60s,然后用無菌水沖洗3次,再將漿果放入0.1%升汞溶液中浸泡8 lOmin,用無菌水沖洗3 5次,最后用手術刀將果粒切開,從剖開的果粒中選取長度大于2mm的胚珠,將其培養在ER+CH500mg/L的固液雙層培養基中,每個三角瓶內接種20個胚珠,在培養室內25±1°C中暗培養60d ; 在解剖鏡下剖開胚 ,在胚珠內的喙端發現的白色胚即為發育胚,將發育胚接種到WPM+BA0.2mg/L培養基上,培養室溫度為25± 1°C,光照2000 25001x,12 14h,幼胚在培養基上萌發成苗; 對每一成苗的雜種單株剪取單芽莖段,插入1/2MS+IBA0.2mg/L培養基上繼代擴繁,獲得3 4株生根的試管苗; 第二年春季3月份對擴繁的試管苗在培養室內、25±1°C下,加強光照30001x,14 16h,培養I周; 在超凈工作臺上取出試管苗,用無菌水洗去根部的培養基,栽入經高壓滅菌后的營養基質為蛭石:腐殖質土 =1:1的營養缽中,澆透1/10MS+IBA0.05mg/L的營養液,用一次性透明塑料杯罩住苗子保濕,置于煉苗室內煉苗,溫度25±1°C,弱光下培養; I周后澆透0.1%的多菌靈溶液一次;2周后再澆透一次1/10MS+IBA0.05mg/L的營養液,并逐漸打開塑料杯下部,使塑料杯內濕度逐漸下降;3周后再澆透0.1%的多菌靈溶液一次,光照提高至2000 25001x ;4周時去除塑料杯,并根據情況澆水;5周時可將營養缽置于田間塑料大棚內培養,注意控制棚內溫度不高于30°C,2 3天澆一次水;6 7周時將苗子從營養缽中取出,定植于大棚中的土壤中,澆透水; 加強肥水管理,當苗子長到50cm高時摘心,促其加粗生長;隨后對長出的付稍多次摘心;8 9月份注意增加磷鉀肥的施用; 在6 10月份可采取每個植株的幼葉,提取DNA,以無核基因探針GSLPl進行PCR擴增,以檢測是否擁有無核基因的SCAR標記GSLP1-569,并對檢測結果進行記錄; 在11月上旬當大棚內溫度降至4°C左右時,采取每個植株的葉片若干枚,帶回實驗室,分別測定其電導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的含量共5項指標,同時測定山葡萄黑龍江實生作為高抗寒對照; 利用隸屬函數法綜合評價每個雜種植株的抗寒性; 選出擁有無核基因SCAR標記GSLP1-569且為抗寒的植株,即是希望獲得的抗寒無核單株。
3.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驟(2)中種子敗育型無核葡萄品種選自無核白、火焰無核、紅寶石無核、紅無籽露或波爾萊特。
4.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驟(4)中種子敗育型無核葡萄品種的最佳取材時期為:無核白36d、火焰無核40-49d、紅寶石無核60d、紅無籽露51_53d、波爾萊特55d。
5.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驟(13)中檢測結果的具體操作步驟為: (I)用改良CTAB法提取葡萄胚挽救苗的脫氧核糖核酸; (2)取適量的DNA母液,用雙蒸水將之稀釋為100倍,在核酸、蛋白測定儀上測0D260/0D230、0D260/0D280 比值,若 0D260/0D280 比值在 1.60 1.90 之間,0D260/0D230 在大于2.0可用于PCR擴增; (3)無核基因探針GSLPl 的序列:5' CCAGTTCGCCCGTAAATG 3'; (4)PCR 反應體系為:10XBuffer2.5μ L,2.0mM 的 MgCl2L 5μ 1,250μΜ 的dNTPs2.0 μ L,5UI71 的 Taq DNA 聚合酶 0.2 μ L,無核基因探針 GSLPl 為 1.0 μ L,20ngL_1 的模板DNA 3.0yL, ddH2014.8 μ L,最后覆蓋25 μ L石蠟油在PTC-100型PCR儀上進行反應; 擴增程序:94°C預變性5min ;94°C變性lmin,36°C退火lmin,72°C延伸2min,45個循環;最后一個循環72°C延伸IOmin ;停止于4°C ; (5)PCR產物用1.5%瓊脂糖凝膠電泳電泳分離,凡是擁有一條569bp的DNA條帶,即表明該胚挽救苗具有無核性狀。
6.權利要求2所述 的方法,其中步驟(14)中所述5項指標測定的具體操作方法為: 電導率的測定,采用DDS-1l型電導儀直接測定相對電導率; 可溶性糖的測定,采用蒽酮比色法; 可溶性蛋白的測定,采用考馬斯亮藍(G-250)比色法; 脯氨酸的測定,采用茚三酮比色法; 丙二醛的測定,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
7.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驟(15)所述隸屬函數法綜合評價步驟為: 數據標準化 有些指標的量綱不同,需要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x1- XiXl =.............................................di其中Xi'為性狀原始數據,di為標準差,^為性狀原始數據平均數; 隸屬函數的計算方法 采用隸屬函數法綜合各項指標進行葡萄雜種單株的抗寒性評價,公式為:
8.權利要求2所述的抗寒無核葡萄育種的方法進一步包括對篩選的抗寒無核單株重點培養步驟,第3年結果后,按照育種程序對果實性狀進行鑒定,并在不同生態區進行高接和繁殖自根苗,進行區域試驗,進一步鑒定其結果性狀和抗逆性、抗寒性及適應性,連續進行3年,最后對表現優良者上報審定新品種。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抗寒無核葡萄育種的方法,利用我國原產的極抗寒的野生山葡萄(或其與歐亞種葡萄雜交的F1抗寒優株)做父本,與歐亞種葡萄種子敗育型無核品種進行雜交,借助胚挽救技術獲得抗寒基因與無核性狀結合的雜種植株,進一步對雜種植株進行早期抗寒性相關生理生化指標的測定和抗寒性的綜合評價以及進行無核性狀的分子檢測,以選育抗寒無核葡萄新品種。該方法克服了傳統雜交育種技術培育抗寒無核葡萄難度大、周期長、效率低的缺點,比傳統雜交育種方法節省育種時間4年以上。通過該方法選育的無核葡萄抗寒性強,適栽范圍廣,果實品質好,開創了抗寒無核葡萄育種新領域。
文檔編號A01H4/00GK103181321SQ20131007278
公開日2013年7月3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7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7日
發明者張劍俠, 王躍進, 牛茹萱, 趙凱, 劉巧 申請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