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無土溫控人工培養蟋蟀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昆蟲人工繁殖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無土溫控環境下人工培養蟋蟀的方法。
背景技術:
蟋蟀也稱中華斗蟋,為直翅目昆蟲,斗蟋蟀是中國一項傳統的文化娛樂活動,高品系的蟋蟀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然而,自然環境下蟋蟀的壽命僅為100天左右,成蟲時間也限定在秋天;同時,山東等傳統野生蟋蟀產地資源瀕臨枯竭,如何人工培養蟋蟀,保護自然種群,沿承蟋蟀傳統文化,是近代長期研究的一個課題。1980年代以來,關于人工培養蟋蟀的實驗研究逐漸興起,概括起來大致有二種培養方向:一是室外撒籽自然培養,在冬天選擇合適的田地圈圍,在淺土層撒蟋蟀籽使其自然生長;二是室內人工培養,選擇室內環境恒溫培養幡蟲率。然而,現有人工方法培養出來的蟋蟀產率低、個頭小、品系低,打斗能力遠遠不如野生蟋蟀,其主要技術缺陷為:1.產率低。無論哪種培養方法,均采用土壤環境,使得土壤中大量病菌和病毒在高溫環境下迅速生長繁殖,導致蟋蟀病死率較高。2.品系低。因此野生蟋蟀籽在野外自然環境下經歷整個冬天的低溫環境,對其線粒體沉淀和品系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現有人工培養方法缺少模擬蟋蟀自然孵化過程中的關鍵步驟一凍籽,因此導致人工培養出的蟋蟀品系較低。3.個頭小、品系低。由于培育全程均為自然溫度或者人工恒溫,導致缺乏適應蟋蟀自然發育特征的溫濕度環境條件,從蟋蟀籽孵化到7齡蛻皮成蟲全過程均缺乏精確的溫濕度控制,這種物理環境并不適合蟋蟀的生長發育需求,導致人工培養出的蟋蟀品個頭小、系較低。
發明內容
發明目的: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產率高、蟋蟀個頭大、品系高的無土溫控人工培養蟋蟀的方法。技術方案: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無土溫控人工培養蟋蟀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野生蟋蟀受精籽的凍籽處理:野生蟋蟀受精籽與干沙土混勻后置于溫度2-1 (TC中經凍籽處理100天以上;(2)野生蟋蟀受精籽的恒溫培養:將經凍籽處理后的野生蟋蟀受精籽與干沙土混合物于自然溫度下培養1-2天后,于滅菌后的培養缸中恒溫保濕培養6-7天,培養條件為:溫度 25-30°C,濕度 80-90% ;(3)蟋蟀1-4蛻若蟲的變溫培養:于培養缸中設置2-3層斜搭橋砌作為各齡蟋蟀若蟲的活動場地,將恒溫培養后的野生蟋蟀受精籽于日夜變溫環境中培養40-45天,培養條件為:白天溫度為25-28°C、濕度為30-50%,夜間溫度為30_32°C、濕度為80_90%,飼料包括對蝦養殖飼料、玉米、豆皮和蟬蛻的混合物以及白菜葉;(4)蟋蟀5-6蛻大齡若蟲的分缸培養:若蟲達到5蛻后分缸培養,平均I缸分成10缸,培養條件為:白天溫度為25-28°C、濕度為30-50%,夜間溫度為30_32°C、濕度為80_90%,飼料以對蝦養殖飼料、玉米、豆皮和蟬蛻的混合物以及白菜葉。其中,步驟(I)中,野生蟋蟀受精籽的保存采用無菌紙袋;從而保證了野生蟋蟀受精籽避免被其他病菌和病毒感染,提高了蟋蟀產率。其中,步驟(I)中,所述野生蟋蟀受精籽標樣為經過質量百分比5-6%。高錳酸鉀水溶液殺菌處理的受精籽;從而保證了野生蟋蟀受精籽避免被其他病菌和病毒感染,提高了
蟋蟀產率。其中,步驟(2)中,培養缸的滅菌方法為將培養缸置于溫度為50_60°C、濕度為10%以下的環境中處理8-lOh ;從而保證了野生蟋蟀受精籽避免被其他病菌和病毒感染,提高了蟋蟀產率。其中,步驟(3)中,飼料中蝦養殖飼料、玉米、豆皮和蟬蛻的質量比為(25-35):(30-40):(25-35):5,優選地為30:35:30:5 ;從而保證了蟋蟀1_4蛻若蟲的營養,提高了蟋蟀的品系。有益效果:本發明提供的人工培養蟋蟀的方法,工藝簡單、設備簡單、成本低廉,采用完全無土的蟋蟀人工培育方法,具有明顯的全天候反季節性,避免了各種土壤病菌致病因素,產率高;同時,使高品系的蟋蟀人工培養更具穩定性和準確性,培育的蟋蟀個頭大、品系好。
具體實施例方式
`
根據下述實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發明。然而,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容易理解,實施例所描述的具體的物料配比、工藝條件及其結果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應當也不會限制權利要求書中所詳細描述的本發明。實施例1無土溫控人工培養蟋蟀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野生蟋蟀受精籽的凍籽處理(I)野生蟋蟀受精籽的獲得:將野生蟋蟀育種專用的細沙預先采用80目的篩子細篩成干沙土顆粒,在野生母本扎籽后,放置6-7天左右,使蟋蟀籽發育膨脹,發育狀態連續觀察如下:1-3天籽呈現半透明狀,開始萌發;5-10天開始顏色變白,體積膨脹;20天左右每顆籽體積大于80目。將采集的野生蟋蟀受精籽與細沙的混合標樣以80目的篩子細篩,得到沙土分離的野生蟋蟀受精籽,用火焰滅菌的鑷子和解剖針挑入無菌紙袋放置。(2)野生蟋蟀受精籽的的滅菌處理將野生蟋蟀受精籽的以質量百分比為5%。的高錳酸鉀水溶液進行殺菌處理,由于野生蟋蟀受精籽的表面有不溶于水的蠟質層,使用木質牙簽攪拌使其下沉入水,以充分消毒殺菌處理。
(3)野生蟋蟀受精籽的凍籽處理將100°C以上火烤、自然冷卻后的干沙土與滅菌處理后的野生蟋蟀受精籽混合,保持混合物總體濕度低于5%、捏手不能成團的狀態,并將干沙土野生蟋蟀受精籽的混合物放入保鮮袋密封,置于2-10°C的低溫環境中100天以上,充分模擬野生籽過冬環境;可根據孵化時間確定保存溫度,計劃100天-150天就要孵化的籽溫度控制在100°C,計劃I年以上才要孵化的籽溫度控制在2V左右;這期間自然死亡的籽約為5%左右,呈現明顯的蠟白干癟狀。2.無土 恒溫孵化(I)培養環境的準備人工培養房采用IOcm厚的夾心泡沫板貼墻設置作為保溫房,排列放置孵化架,架上統一鋪置長40cm、寬30cm、高30cm的泡沫保溫箱作為無土培育蟋蟀的培養缸,缸口敞開,上壁貼上5cm寬的光滑膠帶,防止蟋蟀若蟲外逃。培養缸的恒溫恒濕無菌處理。蟋蟀致病源主要為螨蟲、寄生蜂、多角體病毒和帶病基因遺傳。將培養缸預先使用電熱暖風加熱器組合帶插座的溫度控制器進行50-60°C高溫殺菌、同時使用加濕器組合帶插座的濕度控制器進行10%以內的低濕度殺菌,采用該方法持續處理10小時能夠有效殺滅蟋蟀致病細菌和病毒。( 2 )野生蟋蟀受精籽的恒溫培養經凍籽處理后的野生蟋蟀受精籽和干沙土混合物在室內自然溫度下放置2天,噴灑水霧使濕度達到60%左右,攪拌后捏手可成團,攪拌后可散開,將鋪在不銹鋼的孵化盤(尺寸為20*30)上,鋪設厚度在2-3cm,置于培養缸中恒溫保濕培養6天,控制室溫25°C,濕度 85%。為了提高蟋蟀出籽率,混合蟋蟀籽的細沙鋪設厚度不能高于3cm,以保證所有籽的均勻受熱,這樣出籽率在90%以上,而且能夠6-7天以內同步孵化。其中,需要注意的事項:—期間若噴灑冷水霧,將導致60%以上孵化的熱籽受涼死亡?!趸趦炔豢墒?籽會干癟),也不可濕度過高(籽會窒息而死并發霉),否則蟋蟀籽將全部死亡。—孵化期內不可受到光線直射,否則籽會發紅死亡。—混合蟋蟀籽的細沙鋪設厚度高于3cm,將導致過厚的蟋蟀籽上熱下冷,上層籽提前孵化,而下層籽延后孵化,孵化時間相差過大,導致后孵化的小齡若蟲被大齡若蟲吃掉。3.蟋蟀1-4蛻若蟲的變溫培養以內徑3*3毫米的多孔PVC扣板條(6cm*20cm)斜搭橋砌作為各齡蟋蟀若蟲的活動場地,在保溫箱內堆疊2-3層。貼合蟋蟀晝伏夜出的生物特性,白天采用低室溫25°C、低濕度40%,有利于蟋蟀若蟲休眠;夜晚采用高室溫30°C、高濕度85%,促進蟋蟀若蟲夜晚進食和活動發育。飼料以質量百分比為30:35:30:5的對蝦養殖飼料、玉米、豆皮和蟬蛻,攪拌成顆粒狀干粉,灑在缸內,內含野生環境下蟋蟀能夠從土壤環境中所攝取的蛋白質、鈣、電解多維等微量元素。同時將白菜葉切成的碎末,撒在表層,供若蟲食用補充自然養分。飲水為長IOcm,寬20cm的淺水盆上蓋濕布,可以有效避免幡蜂若蟲落水致死。
4.蟋蟀5-6蛻大齡若蟲的分缸培養生長40天以后,若蟲達到5蛻左右,開始分缸,平均一缸分成10缸。分缸過程中,小孔板換成內徑l*lcm的多孔PVC扣板條(6cm*20cm)縱橫搭橋磚砌作為各齡蟋蟀若蟲的活動場地,在保溫箱內堆疊2-3層。另外以加熱調成糊狀的濕飼料抹在白菜葉上作為輔助飼料,給蛻皮后不久的嫩皮蟋蟀若蟲食用,其余環境參數與步驟3 —致。培養結果顯示,通過無土溫度控制方法人工培養的蟋蟀,具有以下特點:-成蟲個頭大,皮色好。經過人工優化選育和分缸培養,蟋蟀普遍個體成長度
高,平均重量在60毫克以上。—成活率高。由于人工培養解決了蟋蟀自然天敵的侵害,無土環境又極大地降低了各類致病菌的侵害,使得人工培養的蟋蟀成活率達到了 90%以上?!蚱废蹈撸I地意識強烈。通過有意識地定向培養,蟋蟀種群品系穩定,血統純正,多孔扣板的空間環境使其生長過程中達到一蟲一窩,領地占有意識強烈,成蟲持續打斗能力強。實施例2無土溫控人工培養蟋蟀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野生蟋蟀受精籽的凍籽處理(I)野生蟋蟀受精籽的獲得:將野生蟋蟀育種專用的細沙預先采用80目的篩子細篩成干沙土顆粒,在野生母本扎籽后,放置6-7天左右,使蟋蟀籽發育膨脹,發育狀態連續觀察如下:1-3天籽呈現半 透明狀,開始萌發;5-10天開始顏色變白,體積膨脹;20天左右每顆籽體積大于80目。將采集的野生蟋蟀受精籽與細沙的混合標樣以80目的篩子細篩,得到沙土分離的野生蟋蟀受精籽,用火焰滅菌的鑷子和解剖針挑入無菌紙袋放置。(2)野生蟋蟀受精籽的的滅菌處理將野生蟋蟀受精籽的以質量百分比為5%。的高錳酸鉀水溶液進行殺菌處理,由于野生蟋蟀受精籽的表面有不溶于水的蠟質層,使用木質牙簽攪拌使其下沉入水,以充分消毒殺菌處理。(3)野生蟋蟀受精籽的凍籽處理將100°C以上火烤、自然冷卻后的干沙土與滅菌處理后的野生蟋蟀受精籽混合,保持混合物總體濕度低于5%、捏手不能成團的狀態,并將干沙土野生蟋蟀受精籽的混合物放入保鮮袋密封,置于2-10°C的低溫環境中100天以上,充分模擬野生籽過冬環境;可根據孵化時間確定保存溫度,計劃100天-150天就要孵化的籽溫度控制在100°C,計劃I年以上才要孵化的籽溫度控制在2V左右;這期間自然死亡的籽約為5%左右,呈現明顯的蠟白干癟狀。2.無土恒溫孵化(I)培養環境的準備人工培養房采用IOcm厚的夾心泡沫板貼墻設置作為保溫房,排列放置孵化架,架上統一鋪置長40cm、寬30cm、高30cm的泡沫保溫箱作為無土培育蟋蟀的培養缸,缸口敞開,上壁貼上5cm寬的光滑膠帶,防止蟋蟀若蟲外逃。培養缸的恒溫恒濕無菌處理。蟋蟀致病源主要為螨蟲、寄生蜂、多角體病毒和帶病基因遺傳。將培養缸預先使用電熱暖風加熱器組合帶插座的溫度控制器進行50-60°C高溫殺菌、同時使用加濕器組合帶插座的濕度控制器進行10%以內的低濕度殺菌,采用該方法持續處理10小時能夠有效殺滅蟋蟀致病細菌和病毒。( 2 )野生蟋蟀受精籽的恒溫培養經凍籽處理后的 野生蟋蟀受精籽和干沙土混合物在室內自然溫度下放置I天,噴灑水霧使濕度達到60%左右,攪拌后捏手可成團,攪拌后可散開,將鋪在不銹鋼的孵化盤(尺寸為20*30)上,鋪設厚度在2-3cm,置于培養缸中恒溫保濕培養6天,控制室溫26°C,濕
度 90%ο為了提高蟋蟀出籽率,混合蟋蟀籽的細沙鋪設厚度不能高于3cm,以保證所有籽的均勻受熱,這樣出籽率在90%以上,而且能夠6-7天以內同步孵化。其中,需要注意的事項:—期間若噴灑冷水霧,將導致60%以上孵化的熱籽受涼死亡。—孵化期內不可失水(籽會干癟),也不可濕度過高(籽會窒息而死并發霉),否則蟋蟀籽將全部死亡?!趸趦炔豢墒艿焦饩€直射,否則籽會發紅死亡?!旌象白训募毶充佋O厚度高于3cm,將導致過厚的蟋蟀籽上熱下冷,上層籽提前孵化,而下層籽延后孵化,孵化時間相差過大,導致后孵化的小齡若蟲被大齡若蟲吃掉。3.蟋蟀1-4蛻若蟲的變溫培養以內徑3*3毫米的多孔PVC扣板條(6cm*20cm)斜搭橋砌作為各齡蟋蟀若蟲的活動場地,在保溫箱內堆疊2-3層。貼合蟋蟀晝伏夜出的生物特性,白天采用低室溫26°C、低濕度30%,有利于蟋蟀若蟲休眠;夜晚采用高室溫32°C、高濕度90%,促進蟋蟀若蟲夜晚進食和活動發育。飼料以質量百分比為35:40:35:5的對蝦養殖飼料、玉米、豆皮和蟬蛻,攪拌成顆粒狀干粉,灑在缸內,內含野生環境下蟋蟀能夠從土壤環境中所攝取的蛋白質、鈣、電解多維等微量元素。同時將白菜葉切成的碎末,撒在表層,供若蟲食用補充自然養分。飲水為長IOcm,寬20cm的淺水盆上蓋濕布,可以有效避免幡蜂若蟲落水致死。4.蟋蟀5-6蛻大齡若蟲的分缸培養生長40天以后,若蟲達到5蛻左右,開始分缸,平均一缸分成10缸。分缸過程中,小孔板換成內徑l*lcm的多孔PVC扣板條(6cm*20cm)縱橫搭橋磚砌作為各齡蟋蟀若蟲的活動場地,在保溫箱內堆疊2-3層。另外以加熱調成糊狀的濕飼料抹在白菜葉上作為輔助飼料,給蛻皮后不久的嫩皮蟋蟀若蟲食用,其余環境參數與步驟3 —致。培養結果顯示,通過無土溫度控制方法人工培養的蟋蟀,具有以下特點:-成蟲個頭大,皮色好。經過人工優化選育和分缸培養,蟋蟀普遍個體成長度
高,平均重量在60毫克以上?!苫盥矢摺S捎谌斯づ囵B解決了蟋蟀自然天敵的侵害,無土環境又極大地降低了各類致病菌的侵害,使得人工培養的蟋蟀成活率達到了 90%以上?!蚱废蹈撸I地意識強烈。通過有意識地定向培養,蟋蟀種群品系穩定,血統純正,多孔扣板的空間環境使其生長過程中達到一蟲一窩,領地占有意識強烈,成蟲持續打斗能力強。實施例3無土溫控人工培養蟋蟀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野生蟋蟀受精籽的凍籽處理(I)野生蟋蟀受精籽的獲得:將野生蟋蟀育種專用的細沙預先采用80目的篩子細篩成干沙土顆粒,在野生母本扎籽后,放置6-7天左右,使蟋蟀籽發育膨脹,發育狀態連續觀察如下:1-3天籽呈現半透明狀,開始萌發;5-10天開始顏色變白,體積膨脹;20天左右每顆籽體積大于80目。將采集的野生蟋蟀受精籽與細沙的混合標樣以80目的篩子細篩,得到沙土分離的野生蟋蟀受精籽,用火焰滅菌的鑷子和解剖針挑入無菌紙袋放置。(2)野生蟋蟀受精籽的的滅菌處理將野生蟋蟀受精籽的以質量百分比為6%。的高錳酸鉀水溶液進行殺菌處理,由于野生蟋蟀受精籽的表面有不溶于水的蠟質層,使用木質牙簽攪拌使其下沉入水,以充分消毒殺菌處理。(3)野生蟋蟀 受精籽的凍籽處理將100°C以上火烤、自然冷卻后的干沙土與滅菌處理后的野生蟋蟀受精籽混合,保持混合物總體濕度低于5%、捏手不能成團的狀態,并將干沙土野生蟋蟀受精籽的混合物放入保鮮袋密封,置于2-10°C的低溫環境中100天以上,充分模擬野生籽過冬環境;可根據孵化時間確定保存溫度,計劃100天-150天就要孵化的籽溫度控制在100°C,計劃I年以上才要孵化的籽溫度控制在2V左右;這期間自然死亡的籽約為5%左右,呈現明顯的蠟白干癟狀。2.無土恒溫孵化(I)培養環境的準備人工培養房采用IOcm厚的夾心泡沫板貼墻設置作為保溫房,排列放置孵化架,架上統一鋪置長40cm、寬30cm、高30cm的泡沫保溫箱作為無土培育蟋蟀的培養缸,缸口敞開,上壁貼上5cm寬的光滑膠帶,防止蟋蟀若蟲外逃。培養缸的恒溫恒濕無菌處理。蟋蟀致病源主要為螨蟲、寄生蜂、多角體病毒和帶病基因遺傳。將培養缸預先使用電熱暖風加熱器組合帶插座的溫度控制器進行50-60°C高溫殺菌、同時使用加濕器組合帶插座的濕度控制器進行10%以內的低濕度殺菌,采用該方法持續處理10小時能夠有效殺滅蟋蟀致病細菌和病毒。(2)野生蟋蟀受精籽的恒溫培養經凍籽處理后的野生蟋蟀受精籽和干沙土混合物在室內自然溫度下放置2天,噴灑水霧使濕度達到60%左右,攪拌后捏手可成團,攪拌后可散開,將鋪在不銹鋼的孵化盤(尺寸為20*30)上,鋪設厚度在2-3cm,置于培養缸中恒溫保濕培養7天,控制室溫30°C,濕度 80%。為了提高蟋蟀出籽率,混合蟋蟀籽的細沙鋪設厚度不能高于3cm,以保證所有籽的均勻受熱,這樣出籽率在90%以上,而且能夠6-7天以內同步孵化。其中,需要注意的事項:—期間若噴灑冷水霧,將導致60%以上孵化的熱籽受涼死亡?!趸趦炔豢墒?籽會干癟),也不可濕度過高(籽會窒息而死并發霉),否則蟋蟀籽將全部死亡?!趸趦炔豢墒艿焦饩€直射,否則籽會發紅死亡?!旌象白训募毶充佋O厚度高于3cm,將導致過厚的蟋蟀籽上熱下冷,上層籽提前孵化,而下層籽延后孵化,孵化時間相差過大,導致后孵化的小齡若蟲被大齡若蟲吃掉。3.蟋蟀1-4蛻若蟲的變溫培養以內徑3*3毫米的多孔PVC扣板條(6cm*20cm)斜搭橋砌作為各齡蟋蟀若蟲的活動場地,在保溫箱內堆疊2-3層。貼合蟋蟀晝伏夜出的生物特性,白天采用低室溫28°C、低濕度50%,有利于蟋蟀若蟲休眠;夜晚采用高室溫31 °C、高濕度80%,促進蟋蟀若蟲夜晚進食和活動發育。飼料以質量百分比為25:30:25:5的對蝦養殖飼料、玉米、豆皮和蟬蛻,攪拌成顆粒狀干粉,灑在缸內,內含野生環境下蟋蟀能夠從土壤環境中所攝取的蛋白質、鈣、電解多維等微量元素。同時將白菜葉切成的碎末,撒在表層,供若蟲食用補充自然養分。飲水為長IOcm,寬20cm的淺水盆上蓋濕布,可以有效避免幡蜂若蟲落水致死。4.蟋蟀5-6蛻大齡若蟲的分缸培養生長40天以后,若蟲達到5蛻左右,開始分缸,平均一缸分成10缸。分缸過程中,小孔板換成內徑l*lcm的多孔PVC扣板條(6cm*20cm)縱橫搭橋磚砌作為各齡蟋蟀若蟲的活動場地,在保溫箱內堆疊2-3層。另外以加熱調成糊狀的濕飼料抹在白菜葉上作為輔助飼料,給蛻皮后不久的嫩皮蟋蟀若蟲食用,其余環境參數與步驟3 —致。培養結果顯示,通過無土溫度控制方法人工培養的蟋蟀,具有以下特點:-成蟲個頭大,皮色好。經過人工優化選育和分缸培養,蟋蟀普遍個體成長度
高,平均重量在60毫克以上?!苫盥矢摺S捎谌斯づ囵B解決了蟋蟀自然天敵的侵害,無土環境又極大地降低了各類致病菌的侵害,使得人工培養的蟋蟀成活率達到了 90%以上。
—基因品系高,領地意識強烈。通過有意識地定向培養,蟋蟀種群品系穩定,血統純正,多孔扣板的空間環境使其生長過程中達到一蟲一窩,領地占有意識強烈,成蟲持續打斗能力強。
權利要求
1.一種無土溫控人工培養蟋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野生蟋蟀受精籽的凍籽處理:野生蟋蟀受精籽與干沙土混勻后置于溫度2-10°C中經凍籽處理100天以上; (2)野生蟋蟀受精籽的恒溫培養:將經凍籽處理后的野生蟋蟀受精籽于自然溫度下培養1-2天后,于滅菌后的培養缸中恒溫保濕培養6-7天,培養條件為:溫度25-30°C,濕度80-90% ; (3)蟋蟀1-4蛻若蟲的變溫培養:于培養缸中設置2-3層斜搭橋砌作為各齡蟋蟀若蟲的活動場地,將恒溫培養后的野生蟋蟀受精籽于日夜變溫環境中培養40-45天,培養條件為:白天溫度為25-28°C、濕度為30-50%,夜間溫度為30_32°C、濕度為80_90%,飼料以對蝦養殖飼料、玉米、豆皮和蟬蛻的 混合物以及白菜葉; (4)蟋蟀5-6蛻大齡若蟲的分缸培養:若蟲達到5蛻后分缸培養,平均I缸分成10缸,培養條件為:白天溫度為25-28°C、濕度為30-50%,夜間溫度為30_32°C、濕度為80_90%,飼料以對蝦養殖飼料、玉米、豆皮和蟬蛻的混合物以及白菜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無土溫控人工培養蟋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I)中,野生蟋蟀受精籽的保存采用無菌紙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無土溫控人工培養蟋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I)中,所述野生蟋蟀受精籽為經過質量百分比5-6%。高錳酸鉀水溶液殺菌處理的受精籽。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無土溫控人工培養蟋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培養缸的滅菌方法為將培養缸置于溫度為50-60°C、濕度為10%以下的環境中處理8-10h。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無土溫控人工培養蟋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飼料中蝦養殖飼料、玉米、豆皮和蟬蛻的質量比為(25-35):(30-40):(25-35):5。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無土溫控人工培養蟋蟀的方法,包括野生蟋蟀受精籽的凍籽處理、野生蟋蟀受精籽的恒溫培養、蟋蟀1-4蛻若蟲的變溫培養、蟋蟀5-6蛻大齡若蟲的分缸培養。該方法方法,工藝簡單、設備簡單、成本低廉,采用完全無土的蟋蟀人工培育方法,具有明顯的全天候反季節性,避免了各種土壤病菌致病因素,產率高;同時,使高品系的蟋蟀人工培養更具穩定性和準確性,培育的蟋蟀個頭大、品系好。
文檔編號A01K67/033GK103141447SQ20131010132
公開日2013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6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26日
發明者楊俊宴, 朱建軍 申請人:東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