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食用菌栽培基質,還涉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常規的食用菌栽培基質含有棉籽殼等有轉基因風險及農藥殘留風險的原料,或者含有磷肥、尿素等化肥,因此所生產的食用菌不符合有機食用菌生產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有機食用菌栽培基質,所用原料不含有轉基因原料、化學原料,符合有機食用菌生產要求。
一種有機食用菌栽培基質,原料含有如下重量份數的組分:45~55份木屑,22~30份秸稈,10~15的麩皮,3~7份玉米粉,2~6份石灰,1~3份石膏;
所述秸稈為有機農作物的秸稈;所述木屑為深山老林硬雜木粉碎而成;所述麩皮為有機麩皮,所述玉米粉為有機玉米加工而成的玉米粉。
優選的,原料由如下重量份數的組分組成:45~55份木屑,22~30份秸稈,10~15的麩皮,3~7份玉米粉,2~6份石灰,1~3份石膏。
進一步優選的,原料由如下重量份數的組分組成:50份木屑,26份秸稈,13份麩皮,5份玉米粉,4份石灰,2份石膏。
所述有機食用菌栽培基質用于接種平菇類,黃金菇、紅平菇、木耳進行生產。
一種上述有機食用菌栽培基質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拌料、堆料:
將木屑、秸稈、70~90%的石灰及40~60%的石膏進行一個澆水透濕,然后建堆;
(2)第一次發酵:
在第一次建好堆后,讓其內部升溫,當達到50-60℃時并保持24-36小時后進行第一次翻堆,原料均勻翻好后復堆;復堆后,堆中加埋通氣管道,當堆中溫度再次達到50-60℃之間時,則要每隔3~5小時向堆中通氣4~6分鐘,使堆中心進行有氧發酵,保持36-48小時;
(3)第二次發酵:
然后進行第二次翻堆,此時要添加麩皮、玉米粉及剩余的石灰、石膏,均勻混合后再次復堆,堆心溫度再次達到50-60℃之間時,每隔3~5小時通氧4~6分鐘,保持24-36小時后再次翻堆,堆內外料均勻混合,此時檢測料堆的ph值,ph值有8-9之間即可,若ph值低于8則要添加適當的石灰,確保ph值達到8-9,又再次復堆,10~14小時后,發酵過程結束,有機食用菌栽培基質制備完成。
進一步的,發酵完成后裝袋,然后常壓滅菌9~11小時,冷卻至室溫,即可用于接種。
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使用木屑、秸稈、麩皮、玉米粉、石灰、石膏作為有機食用菌的栽培基質,木屑、秸稈、麩皮、玉米粉全部來源于深山老林中的材料或有機農作物,沒有轉基因風險、農殘風險,不使用化學肥料、農藥、激素。上述原料及配比碳氮比合理,產量可以達到常規棉籽殼為主配方產量的80%左右,在保證產品有機標準的同時,也不至于導致產量的大幅度降低。
2、“拌料、堆料”及“發酵”的工藝的先進性
(1)“拌料、堆料”是將作為有機菌棒生產的基質中的主料的木屑、自產稻草秸稈、有機麩皮、石灰、石膏進行一個澆水浸泡淋濕,然后進行建堆堆料進行發酵,透過堆制使基質料進行充分吸水,利于后續“滅菌”步驟過程中菌棒滅菌更徹底,而且能使發酵后料表面容易附著生長有益的放線菌,為后期的抗雜菌起到關鍵的作用,另外通過該過程也使基質原料更充分地分解發酵,有利于后期菌絲快速生長,同時提高菌絲的抗病抗蟲能力,菌絲生長的平均速度能達0.5cm/h。
(2)“拌料、堆料”及“發酵”的工藝過程可以大大增強菌棒的抗病抗蟲能力,因而在接種時也不需要在嚴格密閉的無菌環境中進行,只要在相對干凈的環境空間接種就好,菌棒接種成品率可達在95%以上。
(3)“拌料、堆料”及“發酵”過程可以大幅度縮短菌棒的滅菌時間,通過該步驟工藝,菌棒滅菌總時間由原來的常壓滅菌的24~30小時,減少到10小時左右,減少了2/3的時間。這是巨大的飛躍,是對能源的極大節約。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
實施例1
一種有機食用菌栽培基質,原料由如下重量份數的組分:50份木屑,26份稻草秸稈,13份的麩皮,5份玉米粉,4份石灰,2份石膏。
實施例2
一種有機食用菌栽培基質,原料由如下重量份數的組分:55份木屑,22份稻草秸稈,10份的麩皮,7份玉米粉,6份石灰,1份石膏。
實施例3
一種有機食用菌栽培基質,原料由如下重量份數的組分:45份木屑,30份稻草秸稈,15份的麩皮,3份玉米粉,2份石灰,3份石膏。
上述實施例中,秸稈為有機水稻的秸稈;木屑為深山老林硬雜木粉碎而成,或者是由有機種植區的植物枝干粉碎而成;麩皮為有機麩皮,玉米粉為有機玉米加工而成的玉米粉。
上述有機食用菌栽培基質的制備方法如下:
(1)拌料、堆料:
將木屑、秸稈、80%的石灰及50%的石膏進行一個澆水透濕,然后建堆;
(2)第一次發酵:
在第一次建好堆后,讓其內部升溫,當達到50-60℃時并保持24-36小時后進行第一次翻堆,原料均勻翻好后復堆;復堆后,堆中加埋通氣管道,當堆中溫度再次達到50-60℃之間時,則要每隔4小時向堆中通氣5分鐘,使堆中心進行有氧發酵,保持36-48小時;
(3)第二次發酵:
然后進行第二次翻堆,此時要添加麩皮、玉米粉及剩余的石灰、石膏,均勻混合后再次復堆,堆心溫度再次達到50-60℃之間時,每隔4小時通氧5分鐘,保持24-36小時后再次翻堆,堆內外料均勻混合,此時檢測料堆的ph值,ph值有8-9之間即可,若ph值低于8則要添加適當的石灰,確保ph值達到8-9,又再次復堆,12小時后,發酵過程結束,有機食用菌栽培基質制備完成。
通過上述工藝制備完成的有機食用菌栽培基質,即可裝袋、滅菌,冷卻后即可接種。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