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鰍菜共生新技術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鰍菜共生新技術,是封閉循環流水高密度養泥鰍的一種節水節能型系統及其裝置方法。屬于水產養殖【技術領域】。本系統包括:溫室、養殖水池、增氧設備、加熱裝置、水循環系統、水栽盤、栽培槽等。水中養鰍魚、水面和空間立體無土栽培蔬菜,以魚的排泄廢水循環營養植物后得以凈化,同時水栽蔬菜根系直接吸收水中營養,這樣既凈化養魚水質,又種植了蔬菜。本發明具有凈化水質,減輕病蟲害危害,節約飼料,促進泥鰍生長,綜合經濟效益明顯等優點。
【專利說明】一種鰍菜共生新技術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鰍菜共生新技術,是封閉循環流水高密度養泥鰍的一種節水節能型新方法及其實施該方法的系統裝置。屬于水產養殖【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泥鰍喜暗怕光,能夠吃食昆蟲,活動性強,其養殖水體營養化程度高,氨氮含量高,適合于水面種植水生蔬菜,而水生植物是保持水質清潔的天然生物過濾器,它比微生物更能適應各種物質,它能去除80-90%的懸浮物質,70-80%的有機物質,生物耗氧量減少90-95%,并能使水中PH值保持在標準范圍內。水生植物不僅能吸收和積聚有毒物質納入新陳代謝過程,變為無害物,還能給水體消毒,它們分泌的植物殺菌素幾分鐘到幾小時能殺死90-99%的病原菌,鰍菜結合共生可使養殖環境中有價值的營養物質得以再循環,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泥鰍產量,又能把水體污染程度降至最低限度。按常規的封閉循環流水高密度養泥鰍方法除需補充一部分清水外,要對養泥鰍污水進行一系列的過濾凈化及增氧處理。然而泥鰍對水體的污染,形成的“污染源”,在自然界又恰恰是水生植物的“營養源”。傳統的封閉循環流水高密度養泥鰍系統一般由泥鰍池、沉淀池、過濾凈化池等組成,養泥鰍污水經過凈化處理后回用。為避免高速水流而使泥鰍疲勞、飼料與水中溶氧流失、提高飼料轉化率,有的則在流水泥鰍池中加置增氧機、增氧水凈化機等設備,以增加含氧量,減少換水量。盡管如此,養泥鰍還是必需有充足的水源或昂貴的水質循環過濾凈化系統。本發明就是把養泥鰍與無土栽培相結合,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鰍菜共生新技術,把養泥鰍與無土栽培相結合,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1.在雙層聚乙烯薄膜大棚里建一個泥鰍養殖水池,水池中間低、兩邊高形成一定的坡度,中間最低處圍一鰍魚糞收集井。養殖池與收集井底部相通。2.水栽盤直接固定在養殖水面,水栽盤的兩側上方還設置一層或多層栽培槽,栽培槽與栽培槽、水栽盤垂直方向位置互相錯開。栽培槽縱向內側略為傾斜成一定的角度。栽培槽及水栽盤中內填泥炭、蛭石等混合培養基質,水栽盤中種植葉菜類蔬菜,如生菜等,栽培槽中種植果菜類蔬菜,如蕃茄、黃瓜等。3.鰍魚糞收集井中置一污水泵,把收集井中的污水抽吸澆入最上層的栽培槽,污水從上層的栽培槽滴入下層栽培槽、水栽盤,經多次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混合培養基質的過濾,污水過濾凈化為清水,最后流回水池,形成了一個污水肥菜,培養基質過濾凈化污水為清水,水生植物去除水中懸浮、有機物質,保持水質清潔的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4.在薄膜大棚左右兩側雙層聚乙烯薄膜內側還設置一層斜聚乙烯薄膜,這一層薄膜下沿固定于水栽盤的外側,沿栽培槽外沿向上,至大棚兩側雙層薄膜的頂端。斜膜、水面、大棚兩側雙層薄膜圍成一新鮮空氣的空間,射流增氧機的吸氣管就伸止該空間。5.水池外壁底部還裝置一加熱器,冬天加熱養殖水池水體,加熱器產生的CO2由管道引入薄膜大棚種植空間中去有利于蔬菜的生長。由潛水電泵為動力的射流增氧機安裝在養殖水池的左右兩側,射流增氧機不僅能對水體增氧,適應高密度養泥鰍對氧氣的要求,潛水電機的熱量還能加溫水體。固定安裝在收集井外側圍壁上的若干塊電加熱板可加熱池水,另外由于電加熱板與圍壁安裝的夾角向下小于180°,能把射流增氧機噴出的超飽和富氧水及微氣泡罩在板下,提高了增氧性能,增加了養殖水體中的溶氧。
[0005]本發明的有效效果是,水中養泥鰍、水面和空間立體無土栽培蔬菜,以泥鰍的排泄廢水循環營養植物后得以凈化,同時水栽蔬菜根系直接吸收水中營養,這樣既凈化養泥鰍水質,又種植了蔬菜。它把水產養殖與蔬菜生產這兩種原本完全不同的農耕技術,通過巧妙的生態設計,達到科學的協同共生,從而實現養泥泥鰍不換水而無水質憂患,種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長的生態共生效應。
[0006]本發明具有凈化水質,減輕病蟲害危害,節約飼料,促進泥鰍生長,綜合經濟效益明顯等優點。
【具體實施方式】
[0007]示例:建造一個蔬菜種植與泥鰍養殖的溫室一雙層聚乙烯薄膜大棚與大棚里的泥鰍養殖水池組合體。溫室屋頂坡度至少應為27°。溫室的加熱裝置主要是加熱器,加熱器可以是噴油形式的加熱器(也是二氧化碳發生器)。射流增氧機的潛水電泵的進水口接在加熱器的加熱水管道處,產生的二氧化碳沿著CO2管道穿過聚乙烯薄膜進入溫室中去。薄膜下沿緊貼固定在木質水栽盤的外側,上沿與溫室兩側雙層薄膜的頂端聯接。養殖水池兩邊高,成10°左右的坡度,在中間形成一條水槽,水槽處圍一鰍魚糞收集井,收集井內置一污水泵,收集井圍壁外側夾角向下小于180°安裝若干塊電加熱板,收集井與養殖池底部相通。水栽盤直接固定在左右兩養殖水池的水面上,水栽盤兩側上方設置二層木質栽培槽,為保持有良好的采光及過濾效果,上層栽培槽與下層栽培槽、下層栽培槽與水栽盤垂直空間方向位置互相錯開。栽培槽縱向內側5?10°。栽培槽與水栽盤內填入泥炭、蛭石為主的混合培養基質,混合培養基質具有良好的吸附過濾性能,栽培槽及水栽盤分別種植生菜及蕃茄。污水泵啟動把泥鰍魚糞收集井的污水抽吸澆入最上層的栽培槽,泥炭、蛭石為主的混合培養基質吸附了大量的泥鰍魚排泄物等污物,供蕃茄等蔬菜作為肥料吸收,污水經幾次過濾凈化成為清水返回水池;水栽盤中種植的生菜的根須直接吸附水池水體中的懸浮物質、有機物質等。養泥鰍池水中的溶氧是泥鰍賴以生存的重要條件,為了適應集約化養殖泥鰍對氧的需要,在養殖水池左右兩側各設置一臺潛水電泵射流增氧機對水體進行增氧,增氧機的吸氣口處在薄膜、水面、大棚兩側雙層薄膜圍成的新鮮空氣空間里。水池左側的增氧機置于加熱裝置處養殖水池池壁的內側,電泵吸水口對著加熱器的熱水口。
[0008]示例中,把養泥鰍與無土栽培相結合,不僅節省了大量的養殖水及昂貴的水質循環過濾凈化系統的投資,并且大大提高了養殖的經濟效益,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讓動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間達到一種和諧的生態平衡關系,是未來可持續循環型零排放的低碳生產模式,更是有效解決農業生態危機的最有效方法。
【權利要求】
1.一種鰍菜共生新技術,其特征在于把無土栽培技術與養泥鰍技術結合,水中養泥鰍,水面和空間立體無土栽培蔬菜,以泥鰍排泄廢水循環營養蔬菜,同時凈化了養殖水質。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鰍菜共生新技術,其特征還在于在雙層聚乙烯薄膜大棚里,用薄膜把整個大棚空間隔成蔬菜種植空間與新鮮空氣空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鰍菜共生新技術,其特征還在于在養殖水池外側下部設置噴油式池水加熱裝置,產生的CO2由管道導入蔬菜種植空間。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鰍菜共生新技術,其特征還在于蔬菜種植的水栽盤與栽培槽空間立體布置,養殖污水抽吸澆入最上層的栽培槽。
5.根據權利要求1-4的一種鰍菜共生新技術,由溫室、養殖水池、增氧設備、加熱裝置、水循環系統、水栽盤、栽培槽等組成。
【文檔編號】A01G31/00GK104322399SQ201310308021
【公開日】2015年2月4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22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22日
【發明者】不公告發明人 申請人:顧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