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生產生物有機肥的工藝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生產生物有機肥的工藝,包括以下步驟:(1)收集排泄物、秸稈、食用菌下腳料、沼渣;(2)預混:將步驟(1)收集到的物料加入吸附料、水進行充分混合;(3)發酵:將預混后的物料運至發酵車間添加生物發酵菌進行發酵;(4)陳化:將發酵好后物料運至陳化場進行陳化;(5)粉碎:將陳化好后的物料進行打散或粉碎,粉碎后的物料分級篩分;(6)造粒:將粉碎后的物料運至造粒機內進行造粒,造粒后的物料進行烘干、冷卻、篩分,成品稱量后進行包裝。本發明具有無污染、無公害、有效利用資源、肥效高、使用方便的優點。
【專利說明】—種生產生物有機肥的工藝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生產生物有機肥的工藝。
【背景技術】
[0002]化肥都是由各種不同的鹽類組成,所以長期和大量施用這些由鹽類組成的肥料,當肥料進入土壤后,就會增加土壤溶液的濃度而產生不同大小的滲透壓,作物根細胞不但不能從土壤溶液中吸水,反而將細胞質中的水分倒流入土壤溶液,就導致作物受害。農藥大量施用后,造成農藥殘留或深入地下水,對水源也造成污染。另一方面,養殖業畜禽排泄物、秸桿、食用菌下腳料等廢棄物的大量出現、堆放,占有空間、造成環境污染。畜禽排泄物等采用傳統方法堆制:時間長、肥效低、污染環境、使用不方便。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有效利用資源、無污染、無公害、肥效高、使用方便的生產生物有機肥的工藝。
[0004]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O收集排泄物、秸桿、食用菌下腳料、沼渣;
(2)預混:將步驟(I)收集到的物料加入吸附料、水進行充分混合;
(3)發酵:將預混后的物料運至發酵車間添加生物發酵菌進行發酵;
(4)陳化:將發酵好后物料運至陳化場進行陳化;
(5)粉碎:將陳化好后的物料進行打散或粉碎,粉碎后的物料分級篩分;
(6)造粒:將粉碎后的物料運至造粒機內進行造粒,造粒后的物料進行烘干、冷卻、篩分,成品稱量后進行包裝。
[0005]其中,步驟(3)預混后的物料添加生物發酵菌進行發酵。
[0006]其中,步驟(3)在發酵的過程中視發酵溫度3-5天對物料翻拋一次,經一個發酵周期(40至50天)結束。
[0007]其中,步驟(6)中所述的造粒機為轉鼓造粒機,轉鼓造粒機包括一造粒圓盤機構。
[0008]其中,步驟(5)中篩分出來的大顆粒通過粉碎機分散后進入到造粒機進行造粒,小顆粒直接進入到造粒機進行造粒。
[0009]本發明綜合利用養殖業畜禽排泄物、秸桿、食用菌下腳料等農業廢棄物生產有機肥料。使用有機肥種植有機中藥材、有機蔬菜;再用種植的有機中藥材、有機蔬菜生產、加工過程中產生的下腳料和外購的部分農作物生產有機飼料;利用有機飼料養豬。利用豬產生的糞便生產沼氣,用于生活;利用秸桿生產食用菌;利用生產沼氣過程中分離的沼渣和畜禽排泄物以及食用菌菌棒再生產有機肥。
【具體實施方式】
[0010]工藝流程有機原料發酵:將動物糞便等有機原料,需要加入一定的吸附料原料,將水分綜合到50%左右進行發酵,工藝過程通過如下方式實現:將吸附料、有機料分別加入發酵前原料調理系統中的料斗內,由螺旋送料器通過自動調速裝置均勻輸送到雙軸攪拌機內,攪拌機對物料進行攪拌。攪拌后的物料通過皮帶機輸出到轉運車轉運到發酵車間進行發酵。在發酵的過程中每天開動翻拋機對物料翻拋一次,一個發酵周期結束物料發酵好后,通過轉運車將物料轉運到后酵場后進行陳化。
[0011 ] 有機原料預粉粹:原料采購中,直接采購粉狀原料。從陳化場將陳化好的物料通過人工或機械加入到粉碎料斗中,再加入到立式粉碎機中進行打散或粉碎。粉碎后的物料通過皮帶機輸送到分級篩中進行篩分,篩分后的物料通過皮帶機打堆,通過轉運車轉運到造粒車間進行造粒。
[0012]造粒工藝流程:高效有機肥工藝流程:將有機肥原料、NPK、添加劑等分別加入到攪拌機內進行混合,然后出料于皮帶機,給料于粉碎機,再經皮帶機均勻地輸送于造粒機內進行造粒,為了保證造粒效果,本發明采用轉鼓造粒機后增加造粒圓盤機構,使得物料進行更進一步的造粒、整圓,造粒后的物料通過皮帶機輸送到烘干機內進行烘干,進入冷卻機進行冷卻進一步地降低水分,再進行篩分。篩分出來的大顆粒通過粉碎機分散后進入到造粒機進行造粒,小顆粒直接進入到造粒機進行造粒,成品則稱量后進行包裝。
[0013]糞污處理工藝流程:鼓風機一接觸氧化池一污水一泵一糞污干化池一排放一干糞外運或作肥料一回流一厭氧微生物一脫氮微生物一達標排放。
[0014]本發明工藝流程:收集畜禽糞便一預混一發酵一陳化一攪拌一粉粹一造粒一烘干—分篩一包裝…。本發明采取“清潔生產”和“綠色制造”的農業循環經濟技術途徑,通過建立“農產品加工廢棄物一有機飼料一養殖場一沼氣一(糞便)一生物有機肥(沼渣)一種植業(有機中藥材、有機蔬菜)一農產品加工一農產品廢棄物”六級農業循環經濟產業鏈,將傳統的“資源一產品一廢棄物排放”的開環式經濟轉變為“資源一產品一廢棄物一再生資源”的閉式經濟;通過六級循環利用,建立起完整的農業循環經濟產業體系,利用微生物獨特的還原能力,充分發揮各生產環節的能量潛力,使整個循環生產過程形成的加工、有機飼料、養殖業、沼氣、生物有機肥、有機產品(有機中藥材、有機蔬菜)相互和諧利用六位一體的循環產業結構;實現農業產業化生產,使生產的每一個環節產業化,使每個環節都具備良好的后備環節,形成一個良性運轉的“產業鏈”,保障能流、物質流和資金流動態的循環流轉;遵循生物循環規律,設計和制造以“生物資源型能源循環經濟產業化開發”模式,達到“資源化、產業化、減量化、無害化”的目標,從而獲得最佳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
【權利要求】
1.一種生產生物有機肥的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收集排泄物、秸桿、食用菌下腳料、沼渣; (2)預混:將步驟(I)收集到的物料加入吸附料、水進行充分混合; (3)發酵:將預混后的物料運至發酵車間添加生物發酵菌進行發酵; (4)陳化:將發酵好后物料運至陳化場進行陳化; (5)粉碎:將陳化好后的物料進行打散或粉碎,粉碎后的物料分級篩分; (6)造粒:將粉碎后的物料運至造粒機內進行造粒,造粒后的物料進行烘干、冷卻、篩分,成品稱量后進行包裝。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產生物有機肥的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3)預混后的物料添加生物發酵菌進行發酵。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產生物有機肥的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3)在發酵的過程中視發酵溫度3-5天對物料翻拋一次,經一個發酵周期(40至50天)結束。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產生物有機肥的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6)中所述的造粒機為轉鼓造粒機,轉鼓造粒機包括一造粒圓盤機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產生物有機肥的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5)中篩分出來的大顆粒通過粉碎機分散后進入到造粒機進行造粒,小顆粒直接進入到造粒機進行造粒。
【文檔編號】C05F17/00GK104326773SQ201310308023
【公開日】2015年2月4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22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22日
【發明者】王開明 申請人:保康沃土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