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利用樹葉培育食用菌的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利用樹葉培育食用菌的方法 ,將收集的枯落樹葉,曬干除雜后粉碎成1~2厘米大小的碎片,再將樹葉碎片與石膏粉、過磷酸鈣和糖,經石灰水調勻,然后裝入打有小孔的栽培袋內,經滅菌消毒后把食用菌菌種由栽培袋的小孔處接種到袋內培養基上,置室內培養,待菌絲布滿培養基時,再將栽培袋串掛于林下,經常保持培養基的合適溫、濕度很快就可培育出食用菌成品。
【專利說明】一種利用樹葉培育食用菌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屬于食用菌的培養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公眾所知的食用菌都是利用段水、鋸木屑或棉籽殼為原料制作的,這種方法只適宜于林區或產棉區生產,需要消耗大量木材,而且成本高。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尋找一種來源廣泛,價格低廉的食用菌栽培原料,適宜在廣大群眾中推廣應用,技術易于普及、成本低。
[0004]本發明的技術要點是:將收集的枯落樹葉,曬干除雜后粉碎成I?2厘米大小的碎片,再將樹葉碎片與石膏粉、過磷酸鈣和糖,經石灰水調勻,然后裝入打有小孔的栽培袋內,經滅菌消毒后把食用菌菌種由栽培袋的小孔處接種到袋內培養基上,置室內培養,待菌絲布滿培養基時,再將栽培袋串掛于林下,經常保持培養基的合適溫、濕度很快就可培育出食用囷成品。
[0005]以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將當年的枯落樹葉曬干除雜,然后粉碎成I?2Cm2大小的碎片,把樹葉碎片與石膏粉、過磷酸鈣和糖按95: 2: 2: I的比例配合成培養基,再將以熟石灰水調合成用手握指縫見水而不滴水的培養基,裝入用無毒塑料制成四周均勻分布小孔的內栽培袋里,內栽培袋外面套一個同樣規格的無孔塑料袋,培養基裝袋至三分之二高處停止裝料,稍壓實后將內栽培袋口扎成可吊掛的死結,放在蒸籠內高溫滅菌,加熱煮沸12小時停火,并讓火自然熄滅,在無菌條件下摘去外塑料袋,用消毒鑷子挾菌種經內栽培袋四周小孔均勻接種到培養基上,然后再套上外塑料袋,置室溫為20?28°C的培養室內培養發菌,一般經30?40天菌絲可布滿培養基,此時逐漸去掉外塑料袋,繼續培養3?5天,就可移入林內發菌。
[0006]在郁閉度為0.7?0.8的天然林或人工林內,選擇散射光充足,空氣溫度較大的林地,以林木為架柱,在相鄰樹干高約2.5米處綁一根通直硬實的木桿,桿上每隔30厘米左右釘一串掛鉤,鉤間距離約50厘米,將充分發白而且已經開始出現菌蕾的栽培袋逐個串掛在鉤上,進行林下培養,隨時注意噴灑水份,以維持林內良好的濕潤條件,約過十天就可陸續出成品供市。
[0007]實施例:
把粉碎好的當年曬干樹葉47.5公斤、石膏粉I公斤、過磷酸鈣I公斤、糖0.5公斤配合拌勻,制成培養基,再將培養基裝入規格為20X40厘米由無毒塑料制成的內栽培袋里,距袋口 14厘米以下的袋壁按5?6厘米的距離均勻打成直徑為一厘米的許多小孔,裝料前在內栽培袋外套一個同樣規格的外塑料袋,將料裝入袋高的三分之二處止,稍壓實,用紗繩將內袋口結成可吊掛的死結,將裝有培養基的栽培袋置于內徑為90厘米,高為100厘米的蒸籠里,燒火煮沸12小時后封火,并讓火自然熄滅,冷卻后取出接種,在無菌箱內將外塑料袋取下,用消過毒的鑷子挾食用菌菌種接入小孔中的培養基上,接完后即刻套好外塑料袋,置室溫為20?28°C的溫度條件下培養發菌,待菌絲布滿培養基時取掉外塑料袋,繼續培養3?5天移入林內串掛發菇,在郁閉度為0.7?0.8的天然或人工林內,選擇散射光充足,空氣濕度為80%左右的林地,利用林木為架柱,在相鄰樹桿高2.5米處捆一根通直硬實的木桿,在桿上每隔30厘米釘一鉤間距為50厘米的串鉤,將布滿菌絲并已開始出現菌蕾的栽培袋掛于串鉤上四周搭圍一個保持溫濕度的塑料棚,為提高產量,白天蓋圍好塑料棚,晚上可全部掀開,造成干與濕的落差和白天與晚上的溫差,可有效地促進食用菌生長。
[0008]應用本發明培養食用菌一塊1000平方米的林地一年可培養食用菌20?30噸。
【權利要求】
1.一種食用菌栽培方法,其特征是以樹葉為原料制成的培養基裝入四周備有小孔的內栽培袋里,經過滅菌消毒,在無菌條件下從小孔處將菌種接入培養基上培養,待菌絲布滿栽培袋后移入林內串掛林下培養發菇。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培養基由當年的枯落樹葉與石膏粉、過磷酸鈣和糖經石灰水調勻制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在內栽培袋外面套有一個四壁沒有小孔的無毒塑料袋,該塑料袋于菌絲布滿內栽培袋時隨即摘除。
【文檔編號】A01G1/04GK104335818SQ201310343413
【公開日】2015年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8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8日
【發明者】徐小芹 申請人:徐小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