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旱地抗旱播種的聯合機組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旱地抗旱播種的聯合機組,其包括開溝鏟、懸掛架、主機架、種肥箱、種薯排種機構、種薯箱、起壟刮板、土壟整形器、活動支架、壓膜輪機構、圓盤覆土機構、L型伸縮機架、膜卷支架、地輪、傳動機構、種薯開溝器等部件。其優點在于:1.在拖拉機牽引下,機組在田間可一次性完成開溝—施肥—播種—起壟—整形—覆膜—壓膜—覆土等作業。2.實現壟膜溝植抗旱播種旱作農業種植模式,大大提高作物抗旱性和產量,并且節約用膜效果顯著。3.機組設計為兩工位可折疊機架,提高機組運輸安全性能。4.與國內外同類型播種機相比,其結構簡單,機型小巧靈活,機具價格便宜,便于制造和推廣應用。
【專利說明】一種用于旱地抗旱播種的聯合機組【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農業機械,特別指田間作業的用于旱地抗旱播種的聯合機組。
【背景技術】
[0002]地膜覆蓋作物栽培是正在大力推廣的一項保護地栽培新技術,用來部分地控制環境條件,創造適于作物生長的小氣候的栽培方法,可以促進作物早熟、高產、優質,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地膜覆蓋技術發起于上世紀50年代,在國外用于園藝栽培、蔬菜等適宜于小面積精耕細作的作物,后來又發展到大田作物栽培上。鋪膜技術從人工鋪膜發展到鋪膜播種聯合作業,即在整好地的種床上面鋪以塑料薄膜,并同時播種施肥等。已經推廣使用于棉花、花生、煙草、玉米、甜菜等作物的栽培上。
[0003]我國北方旱作農業地區,由于水資源貧乏,氣候干旱冷涼,春季多風少雨,耕層土壤十年九旱,加上該區域春季透雨晚及干旱和高溫相匹配的干旱特點,土壤水分基本處于全年虧缺狀態,成為作為產量低而不穩的一個重要根源,開展提高降水資源高效利用技術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0004]因此,為了提高作物抗旱性和水分利用效率,多年來農業科研部門開展了不同作物壟膜溝播種植技術研究,如針對紫花苜蓿壟溝集雨、冬小麥追氮和壟膜溝播種植、旱地玉米壟膜溝種微集水種植新技術。實踐證明,與其它種植方式相比,壟膜溝植具有明顯的增溫保墑、集納降水、通風透光、增產增收的功效。
[0005]旱地馬鈴薯壟膜溝播種植技術是一項集水平溝種植技術、化肥深施和側施技術、集雨種植技術等多項旱作技術集成的新型種植技術,通過多項先進技術的共同應用和發揮,達到馬鈴薯抗旱穩產的目的。實驗結果證明,馬鈴薯壟膜溝播種植下,出苗率較平作、平作覆膜技術高,出苗提前,其中`,30-60cm壟膜寬度處理下表現較明顯,增產幅度為23.2%-33.0%。由于壟面覆膜,大大降低了土壤水分蒸發量,同時也抑制了雜草的生長,從而減輕雜草的危害。另外,壟膜溝植技術能夠有效地提高馬鈴薯對雨水的利用率,在作物生長過程中,通過覆膜的壟面集雨,使有限的降水集中于作物種植溝內,實現了降水的富集疊加,顯著改善了作物種植區的土壤水分狀況,使有限水分得到有效利用,增加土壤根層含水量,進而提高馬鈴薯抗旱性和產量。
[0006]在歐美發達國家中,馬鈴薯種植機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和應用,其技術水平已經達到了相當完善的程度,無論是作業速度、生產效率、工作性能、播種質量,還是播種機具的通用性和適應性方面,都比較先進。如歐美國家生產的2行2CMFD-Z型、2MSB-1型、中機美諾1220型、1240型以及德國產的1700型馬鈴薯聯合播種機組均可一次完成施肥、播種、起壟、覆膜、鎮壓、覆土等作業。但是,這些較成熟的馬鈴薯播種機價格昂貴,投資成本高,而且結構復雜,有的不能適應我國種植作業的農藝要求,例如起壟行距、坐水點種、壟膜溝播種植作業等要求。
[0007]目前,與該技術配套的播種機械還不能完全滿足其農藝要求。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提供一種實現旱地馬鈴薯壟膜溝播種植技術的專用抗旱播種聯合作業機組。
【發明內容】
[0008]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田間作業的用于旱地抗旱播種的聯合機組。這種機組在拖拉機的牽弓丨下,可在田間一次完成開溝一施肥一播種一起壟一整形一覆膜一壓膜一覆土等作業。
[0009]本發明技術問題是由如下方案解決的:用于旱地抗旱播種的聯合機組是由懸掛架、施肥開溝鏟、主機架、種薯開溝器、傳動機構、種薯箱、起壟刮板、地輪、地壟整形器、膜卷支架、壓膜輪機構、活動支架、L形支架、覆土圓盤機構、活動支架絞鏈、兩工位止點、種薯排種機構、種肥箱組成。
[0010]所述主機架置于用于旱地抗旱播種的聯合機組的前方。主機架作用是支撐懸掛架、施肥開溝鏟、種肥箱、種薯開溝器、種薯排種機構、種薯箱、起壟刮板、地輪、土壟整形器。
[0011]所述施肥開溝鏟用螺栓和U形卡箍固定在機架的前方橫梁上,每個開溝鏟后端安有輸肥管,通過管道與種肥箱排肥管相連。施肥開溝鏟作用是:在種床側(約50mm)下方開溝,并在溝內施撒種肥,實現種肥分層播種。
[0012]所述種薯開溝器安裝在種薯排種機構的輸種管下端。并用螺栓和U形卡箍固定在主機架橫梁上。其作用是在施肥開溝鏟開出的溝的側上方再開溝,為種薯創造良好的種床,實現種肥分層播種農藝要求。
[0013]所述種薯排種機構為薯勺鏈條升運排種式。每臺機組裝有兩套單體式種薯排種機構。該種薯排種機構包括數個薯勺式取種器、主動鏈輪、被動鏈輪以及升運取種器鏈條、輸種管等部件。播種機的驅動鏈輪安裝在地輪輪軸上,當機組作業時,地輪帶動驅動鏈輪、通過鏈條帶動種薯排種機構主動鏈輪、升運鏈條和安裝在鏈條上的薯勺式取種器運動,順序完成取種薯和排種薯等工序。
[0014]所述起壟刮土板安裝在種薯開溝器的后面,并用螺栓和U形卡箍固定在機架橫梁上。該機構由固定立桿、側板`、活動刮土板、調整螺栓和螺母組成。其作用是為排種機構播下的種薯覆土,并在兩行種薯中間刮起高約IOOmm左右的土壟。
[0015]所述土壟整形器安裝在起壟刮土板的后面,并用螺栓和U形卡箍固定在主機架后端橫梁上。該機構由固定立桿、軸、整形壓輥等組成。整形壓輥由尼龍制成。機組作業時,土壟整形器靠其自身重量,對土壟進行強制刮壓整形。
[0016]所述膜卷支架安裝在主機架后端縱梁兩側,位于土壟整形器后端。其作用是掛裝膜卷,為整形好的土壟和種薯覆蓋地膜。
[0017]所述壓膜輪機構為兩組,分別掛結在主機架后端的絞鏈軸上。該機構由壓膜輪支架、壓膜輪、壓膜輪軸、拉緊彈簧、V形拉桿、掛鉤組成。并分置在機架左右兩側。機構可繞軸上下自由活動。并且通過拉緊彈簧、V形拉桿、掛鉤與主機架橫梁相連。其作用是靠自重將前道工序鋪好的地膜兩側邊緣壓實,使其緊貼地壟表面。機組運輸時,為了縮小機組在運輸狀態時的長度,可用人工繞絞鏈軸抬起壓膜輪機構,使壓膜輪靠向種薯箱箱體,使機具重心前移。壓膜輪機構機架靠拉緊彈簧、V形拉桿、掛鉤向機組前方拉緊靠攏。
[0018]所述圓盤覆土機構為兩組,分置于主機架兩側。是由活動支架、L形支架、覆土圓盤、軸承、立桿、拉緊彈簧、掛鉤、螺栓和U形卡箍組成。活動支架一端與主機架絞鏈鏈接,L形支架用螺栓和U形卡箍固定在活動支架后端。覆土圓盤用螺栓和U形卡箍固定在L形支架后端,并相對分置于機架的左右兩側。圓盤覆土機構通過拉緊彈簧和掛鉤與主機架相連。兩側圓盤后端向內偏置一定角度,便于切土和刮土。圓盤覆土機構的作用是將前道工序壓實的地膜邊緣及時用土壓實。通過調節在U形卡箍中立桿的高低或左右轉動立桿角度,即可調整圓盤切土和刮土的深度。機組運輸時,為了縮小機組在運輸狀態時的長度,可用人工繞絞鏈軸抬起圓盤覆土機構,使活動支架靠向主機架上的兩工位止點,使機具重心前移。
[0019]所述地輪為鋼輪。其作用是支撐機組行走和驅動傳動機構。
[0020]所述傳動機構包括驅動鏈輪、種薯排種機構的主動鏈輪、排肥箱鏈輪、以及傳動鏈條。機組作業時,與地輪同軸的驅動鏈輪通過鏈條帶動排種機構的主動鏈輪、被動鏈輪和種肥箱的鏈輪運動,同時完成排種肥一取種薯一排種薯的工序。
[0021]本發明的優點在于:1.機組在拖拉機的牽引下,可在田間一次完成開溝一施肥一播種一起壟一整形一覆膜一壓膜一覆土等多項作業。2.實現壟膜溝播的壟作種植模式,增加土壤根層含水量,提高抗旱性和產量。3.可便于后續中耕機中耕培土作業。4.該機組為干旱地區推廣應用旱作農業新技術提供機具保障,切實有效地為農戶增強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而且節肥和節約用膜效果顯著,可使肥料有效利用率較比傳統種植馬鈴薯方式提高30 % — 40 %,適合生產商品薯的專業戶和中小型農場使用。5.機組結構簡單緊湊,機動靈活,便于操作,節省農戶對機械投資。按照各地的農藝要求,機組的播種行距、株距調節方式簡便。兩工位可折疊機架,確保聯合機組運輸時安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2]圖1是用于旱地抗旱播種的聯合機組的主視圖
[0023]圖2是用于旱地抗旱播種的聯合機組的俯視圖
[0024]圖3是旱地抗旱播種種植方式不意圖
[0025]附圖標記說明:
[0026]懸掛架1、開溝鏟2、主機架3、種薯開溝器4、傳動機構5、種薯箱6、起壟刮板7、地輪8、土壟整形器9、膜卷支架10、壓膜輪機構11、活動支架12、L形支架13、覆土圓盤機構14、活動支架絞鏈15、兩工位止點16、種薯排種機構17、種肥箱18
【具體實施方式】
[0027]如圖1、圖2所示,所述施肥開溝鏟2用螺栓和U形卡箍固定在主機架的前方橫梁上,通過調整開溝鏟柄在U形卡箍上的位置,即可上下調節開溝深度?;蚋鶕魑锊シN施肥株距要求,也可沿機架橫梁左右調節兩開溝鏟2間距。每個開溝鏟2后端安有輸肥管,通過管道與種肥箱排肥管相連,工作時,施肥開溝鏟一邊在種床側(約50mm)下方開溝,一邊在溝內施撒種肥,實現種肥分層播種。
[0028]種薯開溝器4安裝在種薯排種機構17的輸種管下端。并用螺栓和U形卡箍固定在主機架橫梁上。其作用是在施肥開溝鏟2開出的溝的側上方再開溝,為種薯創造良好的種床,實現種肥分層播種的農藝要求。作業時,種薯通過排種管落入下面種薯開溝器4開出的溝內。其開溝的深度可通過開溝器柄在U形卡箍中上下位置來調節。也可按農藝要求,調整兩行種薯開溝器4的間距,以適應播種行距的要求。
[0029]種薯排種機構17為薯勺鏈條升運排種式。每臺機組裝有兩套單體式種薯排種機構17。可根據各地的農藝要求,調整左右的間距,適應播種行距的要求。播種機的驅動鏈輪安裝在地輪8輪軸上,當機組作業時,地輪8帶動驅動鏈輪、通過鏈條帶動種薯排種機構主動鏈輪、升運鏈條和安裝在鏈條上的薯勺式取種器運動。當某個薯勺取種器經種薯箱下方并向上移動同時,S取薯種。當薯勺取種器向上移動至接近最高點時,多余的薯塊靠自重落下,沿升運器輸送管道重新返回薯種箱內;接著,當薯勺取種器圍繞被動輪向下移動時,薯塊由取種薯勺掉出,沿播種機輸種管落入種薯開溝器開出的壟溝內,順序完成取種薯和播種薯的工序。
[0030]起壟刮土板7安裝在種薯開溝器4的后面,其作用是為排種機構播下的種薯覆土,并在兩行種薯中間刮起高約IOOmm左右的土壟(見圖3)。通過左右調整固定立桿上螺栓和U形卡箍在機架的位置,即可調節起壟刮土板7兩側板張開的角度,其角度越大,形成的土壟越大。通過調節刮土板7上的調整螺栓和螺母,即可調整起壟刮土板7入土的角度,進而改變刮土板刮土量和土壟尺寸的大小。
[0031]土壟整形器9安裝在起壟刮土板7的后面。由整形壓輥、整形器軸、軸承等組成。整形壓輥由尼龍制成。機組在田間作業時,整形器靠重力強制將土壟刮壓整形,并加大對土壟的壓實程度。
[0032]膜卷支架10安裝在主機架后端縱梁兩側,位于土壟整形器9后端。其作用是掛裝膜卷,為整形好的土壟和種薯覆蓋地膜。
[0033]壓膜輪機構11為兩組,分別掛結在主機架3的絞鏈軸上,并分置在機架左右兩側。機構可繞軸上下自由活動。并且通過拉緊彈簧、V形拉桿、掛鉤與主機架橫梁相連。其作用是靠自重將前道工序鋪好的地膜兩側邊緣壓實,使其緊貼地壟表面。機組運輸時,為了縮小機組在運輸狀態時的長度,可用人工繞絞鏈軸抬起壓膜輪機構11,使壓膜輪靠向種薯箱箱體,使機具重心前移。即形成兩工位可折疊機架。
[0034]圓盤覆土機構14為兩組,分置于主機架兩側。兩側圓盤后端向內偏置一定角度,便于切土和刮土。圓盤覆土 機構14的作用是將前道工序壓實的地膜邊緣及時用土壓實。通過調節在U形卡箍中立桿的高低或左右轉動立桿角度,即可調整圓盤切土和刮土的深度。為了縮小機組在運輸狀態時的長度,可用人工繞絞鏈軸抬起圓盤覆土機構,使活動支架靠向主機架3上的兩工位止點16上,使機具重心前移。形成兩工位可折疊機架。
[0035]傳動機構5包括驅動鏈輪、種薯排種機構的主動鏈輪、排肥箱鏈輪、以及傳動鏈條。機組作業時,與地輪8同軸的驅動鏈輪通過鏈條帶動排種機構的主動鏈輪、被動鏈輪和種肥箱18的鏈輪運動,同時完成排種肥一取種薯一排種薯的工序。通過掛換驅動鏈輪和相應的種薯排種機構的主動鏈輪可實現150-450mm之間的株距。用戶可依據土質、實際情況選用。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旱地抗旱播種的聯合機組,包括施肥開溝鏟、懸掛架、主機架、種肥箱、種薯排種機構、種薯箱、起壟刮板、土壟整形器、活動支架、壓膜輪機構、圓盤覆土機構、L型伸縮機架、膜卷支架、地輪、傳動機構、種薯開溝器,其中: 所述主機架置于旱地抗旱播種的聯合機組的前方;所述施肥開溝鏟用螺栓和U形卡箍固定在機架的前方橫梁上,每個開溝鏟后端安有輸肥管,通過管道與種肥箱排肥管相連;所述種薯開溝器安裝在種薯排種機構的輸種管下端;所述種薯排種機構為薯勺鏈條升運排種式,每臺機組裝有兩套單體式種薯排種機構;所述起壟刮土板安裝在種薯開溝器的后面,并用螺栓和U形卡箍固定在機架橫梁上;所述土壟整形器安裝在起壟刮土板的后面,并用螺栓和U形卡箍固定在主機架后端橫梁上;所述膜卷支架安裝在主機架后端縱梁兩側,位于土壟整形器后端;所述壓膜輪機構為兩組,分別掛結在主機架后端的絞鏈軸上;所述圓盤覆土機構為兩組,分置于主機架兩側;所述傳動機構包括驅動鏈輪、種薯排種機構的主動鏈輪、排肥箱鏈輪以及傳動鏈條。 在拖拉機牽引下,所述用于旱地抗旱播種的聯合機組在田間可一次性完成開溝一施肥一播種一起壟一整形一覆膜一壓膜一覆土作業。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旱地抗旱播種的聯合機組,其中所述種薯排種機構包括多個薯勺式取種器、主動鏈輪、被動鏈輪以及升運取種器鏈條、輸種管。其中播種機的驅動鏈輪安裝在地輪輪軸上,當機組作業時,地輪帶動驅動鏈輪、通過鏈條帶動種薯排種機構主動鏈輪、升運鏈條和安裝在鏈條上的薯勺式取種器運動,完成取種薯和排種薯工序。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旱地抗旱播種的聯合機組,其中所述起壟刮土板由固定立桿、側板、活動刮土板、調整螺栓和螺母組成。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旱地抗旱播種的聯合機組,其中土壟整形器由固定立桿、軸、整形壓輥組成,整形壓輥由尼龍制成。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 于旱地抗旱播種的聯合機組,其中所述壓膜輪機構可折疊機架位于聯合機組后端左右兩側,并套裝在機組機架軸上。機組運輸時,兩組壓膜輪機構可折疊機架靠人工輕松折疊。所述壓膜輪機構由壓膜輪支架、壓膜輪、壓膜輪軸、拉緊彈簧、V形拉桿、掛鉤組成。并分置在機架左右兩側,機構可繞軸上下自由活動,并且通過拉緊彈簧、V形拉桿、掛鉤與主機架橫梁相連。機組運輸時,壓膜輪機構機架靠拉緊彈簧、V形拉桿、掛鉤向機組前方拉緊靠攏。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旱地抗旱播種的聯合機組,其中所述兩組圓盤覆土機構可折疊機架位于聯合機組后端左右兩側,并套裝在機組機架軸上。機組運輸時,兩組圓盤覆土機構可折疊機架靠人工輕松折疊。圓盤覆土機構是由活動支架、L形支架、覆土圓盤、軸承、立桿、拉緊彈簧、掛鉤、螺栓和U型卡箍組成,活動支架一端與主機架絞鏈鏈接,L形支架用螺栓和U型卡箍固定在活動支架后端;覆土圓盤用螺栓和U形卡箍固定在L形支架后端,并相對分置于機架的左右兩側,圓盤覆土機構通過拉緊彈簧和掛鉤與主機架相連;兩側圓盤后端向內偏置一定角度;運輸狀態時,可用人工繞軸抬起圓盤覆土機構,使活動支架靠向主機架上的兩工位止點,使機具重心前移。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旱地抗旱播種的聯合機組,其中所述地輪為鋼輪。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旱地抗旱播種的聯合機組,其特征是所述的種薯排種機構均為單體設置,株距調整通過更換驅動軸鏈輪和相對應的種薯排種機構中的取種器升運鏈輪來實現。
【文檔編號】A01C7/06GK103477765SQ201310359672
【公開日】2014年1月1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6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16日
【發明者】路戰遠, 楊彬, 程玉臣, 妥德寶, 趙沛義, 張向前, 劉孝忱, 張建中, 咸豐, 白海, 張德健, 王玉芬, 田玉花, 楊少楠, 孫鴻舉, 張富榮, 郭曉霞, 王文 申請人:楊彬, 路戰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