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茶小綠葉蟬的監測飼養管及使用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茶小綠葉蟬的監測飼養管及使用方法,通過一種自制的監測飼養管在活體茶樹的茶芽上對茶小綠葉蟬進行飼養和觀察,在大大提高葉蟬成活率的同時,減輕了飼養的工作量。并且由于這個監測飼養管的存在,限制了茶小綠葉蟬在活體茶樹上的危害范圍,很大程度的提高了茶樹的利用率。本發明簡單易行,非常適合科研用途茶小綠葉蟬的飼養與相關研究。
【專利說明】一種用于茶小綠葉蟬的監測飼養管及使用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昆蟲的生物防治【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昆蟲室內飼養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茶小綠葉蟬屬半翅目頭喙亞目葉蟬總科,是我國茶園最主要的害蟲之一。這類害蟲的若蟲和成蟲均以刺吸式口器刺吸茶樹嫩莖部和葉片葉脈等部位的汁液,導致茶樹生理失調,茶葉葉質變脆,嚴重影響茶葉的品質;雌蟲則將卵產于嫩莖韌皮部內,阻礙茶樹的生長。在福建,每年五、六月和九、十月為小綠葉蟬發生高峰期,如無防治措施,可導致茶樹頂部嫩梢全部枯死。
[0003]小綠葉蟬卵長約為0.7mm,成蟲體長在2到3mm之間,個體微小,且當小綠葉蟬生長
到三齡后移動迅速,并具有彈跳的能力。小綠葉蟬體壁薄,施加少許外力便可導致其死亡,因此從野外捕捉完整活體進行觀察有一定難度。目前,室內飼養小綠葉蟬多用離體茶樹茶枝或者茶芽進行飼養。如從茶園剪取含嫩梢的茶枝帶回室內插入水中,將小綠葉蟬放于茶枝上供其取食;或將蟲放入裝有新鮮茶芽或嫩葉片的指形管中進行飼養。前者對茶枝的消耗量大,且用水維持的茶枝提供的營養有限,導致飼養出的小綠葉蟬偏?。缓笳咝桀l繁更換指形管及管內茶芽或嫩葉片,工作量大,且更換過程中小綠葉蟬容易逃走或死亡。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小綠葉蟬的監測飼養管及使用方法,其目的在于:提供給茶小綠葉蟬更好的營養,減少飼養時的工作量,更真實更方便的觀察茶小綠葉蟬生長發育及行為習慣,并可使其成活率大大提高,限制小綠葉蟬的活動范圍有利于盆栽茶樹的長期存活和和持續提供茶芽。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用于茶小綠葉蟬的監測飼養管,其特征在于:管主體為一段兩端開口的透明圓形玻璃管,玻璃管長7 cm,直徑1.5cm,頂端作為通風口,用100目紗網封口,底端不作處理。
[0006]一種用于茶小綠葉蟬監測飼養管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將待飼養的茶小綠葉蟬引入監測飼養管內,然后迅速套于盆栽茶樹的一個茶芽上,監測飼養管底部用干燥棉花塞緊并固定在茶芽柄端硬枝上。
[0007]其中,所述的茶樹選取兩年以上、茶芽生長快、芽數多的品種進行盆栽,通過適時施肥和修剪使茶樹快速生長;當盆栽茶樹開始大量抽芽,茶芽達到1.5-3cm時即可。
[0008]用本方法飼養的小綠葉蟬可以是各個齡期的若蟲,也可以是雌雄成蟲,一般每籠放入的蟲量不超過五頭。
[0009]當監測飼養管內茶芽長葉占據飼養管太多空間或茶芽受害嚴重時,則將茶枝從玻璃管內緩慢抽出,讓在芽上取食的小綠葉蟬有時間離開茶芽,然后選取另一健康茶芽,繼續飼養。[0010]本發明的優點在于:(1)所用監測飼養管主體為圓形透明玻璃管,可進行全方位觀察,十分方便;
(2)采用活體植物飼養,便于觀察的同時,也更好地保證了小綠葉蟬生長所需的營養;
(3)管內的茶芽可以長時間存活并生長,省去了頻繁更換食物的工作量;
(4)由于是管內飼養,限制了小綠葉蟬的危害范圍,減輕了盆栽茶樹的受害程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監測飼養管的構造圖:1_紗網,2-圓形透明玻璃管,3-茶芽,4-小綠葉蟬,5-茶枝,6-棉花。
[0012]圖2為監測飼養管的實物圖【具體實施方式】
[0013]以下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不僅限于此。
[0014]實施例1
20個長7cm,直徑1.5cm的兩端開口的圓形透明玻璃管2 (圖1),一端用100目紗網I(圖1)封口,制成20個監測飼養管。
[0015]選取初孵一齡小綠葉蟬若蟲20頭,放于監測飼養管中,每個監測飼養管放置一頭。選取含茶芽較多的盆栽福云六號茶樹放玻璃溫室內,挑選1.5cm左右的茶芽3 (圖1),剪去周圍多余的茶枝和葉片形成圖1所繪形狀。然后將含有若蟲的監測飼養管快速罩住茶芽,底部用棉花6 (圖1)固定于茶枝5 (圖1)上。玻璃溫室內溫度保持在26-28°C,相對濕度60%-80%,自然光周期。
[0016]結果顯示,90%以上小綠葉蟬可以在監測飼養管內生存并羽化,從一齡到羽化平均需10天時間,此期間不需更換茶芽,監測飼養管內的茶芽在飼養期間仍能繼續生長。
[0017]實施例2
用實施例1中介紹的監測飼養管套在盆栽水仙茶樹的3cm左右茶芽上飼養小綠葉蟬成蟲,每管飼養一到兩頭。飼養過程在玻璃溫室進行,溫度26-28°C,相對濕度60%-80%,自然光周期。
[0018]記錄顯示,管內茶芽平均供成蟲取食6天后出現芽脫落現象,此時將茶芽從塞著棉花的管內緩慢抽出,讓在芽上取食的小綠葉蟬有時間離開茶芽,然后選取另一健康茶芽套上此管,用棉花固定監測飼養管于硬枝上,仍可繼續飼養。
[0019]實施例3
取已性成熟的未交配小綠葉蟬雌雄成蟲各5只,雌雄配對放入實施例1所述的監測飼養管中,每根管套于長約3cm盆栽水仙茶芽上,用棉花將監測飼養管底部與茶枝塞緊固定,然后觀察各管內配對成蟲的交配情況。此試驗在玻璃溫室進行,溫度26-28°C,相對濕度60%-80%,自然光周期。
[0020]記錄顯示,小綠葉蟬交配時間在17到24時,交配時長在30到150分鐘。交配完畢后,每管成蟲繼續飼養三天讓雌蟲在茶芽上產卵,三天后將成蟲取出,茶芽繼續用監測飼養管套住。約7天后可以觀察到茶芽上陸續有小綠葉蟬一齡若蟲孵出。
[0021]實施例4
取初孵一齡若蟲20只,單頭放入每支監測飼養管內,監測飼養管的制作與實施例1所述相同。在以薄膜大棚內放置六盆水仙茶樹,選擇約1.5cm的茶芽用上述含若蟲的監測飼養管套住,管底部用棉花與茶枝塞緊固定進行若蟲飼養。溫度30-40°C,飼養10天,并且監測飼養管可受到陽光照射。
[0022]記錄顯示,有超過40%的小綠葉蟬若蟲可以成功羽化,從一齡到羽化約需7到9天時間。充分說明本方法飼養的小綠葉蟬具有很強`的生命力。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茶小綠葉蟬的監測飼養管,其特征在于:管主體為一段兩端開口的透明圓形玻璃管,玻璃管長7 Cm,直徑1.5cm,頂端作為通風口,用100目紗網封口,底端不作處理。
2.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茶小綠葉蟬監測飼養管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將待飼養的茶小綠葉蟬引入監測飼養管內,然后迅速套于盆栽茶樹的一個茶芽上,監測飼養管底部用干燥棉花塞緊并固定在茶芽柄端硬枝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茶小綠葉蟬監測飼養管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樹選取兩年以上、茶芽生長快、芽數多的品種進行盆栽,通過適時施肥和修剪使茶樹快速生長;當盆栽茶樹開始大量抽芽 ,茶芽達到1.5-3cm時即可。
【文檔編號】A01K67/033GK103444635SQ201310402495
【公開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7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7日
【發明者】施龍清, 尤民生, 韓玉娟, 曾兆華, 林美強, 陳李林 申請人:福建農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