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防治茶小綠葉蟬的水分散粒劑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防治茶小綠葉蟬的水分散粒劑,所述水分散粒劑中有效成分按重量份數計:殼寡糖0.1-3份、印楝素0.1-3份。本發明中分散劑選自聚羧酸鹽、木質素磺酸鹽、烷基萘磺酸鹽;潤濕劑選自烷基硫酸鹽、烷基磺酸鹽、萘磺酸鹽;崩解劑選自硫酸銨、尿素、蔗糖、葡萄糖;粘結劑選自硅藻土、玉米淀粉、PVA羧甲基(乙基)纖維素類;填料選自硅藻土、高嶺土、白炭黑、輕鈣、滑石粉、凹凸棒土、陶土。本發明對茶小綠葉蟬具有非常好的防治效果,見效快,持效期長,且對非靶標作物無不良影響。
【專利說明】一種用于防治茶小綠葉蟬的水分散粒劑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防治茶小綠葉蟬的水分散粒劑,屬于生物農藥領域。
【背景技術】
[0002] 茶小綠葉蟬,一年發生9?11代。多以成蟲在茶樹上或冬作物(豆類)、雜草和其 他植物上越冬,在華南可以以各蟲態越冬。翌年早春轉暖時,成蟲開始取食,補充營養,茶樹 發芽后開始產卵繁殖。秋末冬初茶樹芽梢停止生長,成蟲也停止產卵,進入越冬期。成蟲有 陸續孕卵和分批產卵習性,尤其越冬代成蟲的產卵期可長達1個月之久。因此世代重疊十 分嚴重。小綠葉蟬在全年有兩個發生高峰,第一個高峰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第二 個高峰期在10月至11月上旬。成蟲和若蟲在雨天和晨露時不活動,時晴時雨、留養及雜草 叢生的茶園利其發生。成蟲在茶園中多棲息在茶叢葉層,卵一般產在芽下第1?3節嫩梢 組織中。每雌產卵量10-30粒。若蟲常棲息在嫩葉背面。
[0003] 印楝素是從印楝樹中提取的植物性殺蟲劑,其純品為白色非結晶物質,易溶于甲 醇、乙醇、丙酮、二甲亞砜等極性有機溶劑。印楝素是目前世界公認的優秀生物農藥,為植物 性農藥的典型代表之一,對昆蟲幼拒食、干擾產卵、干擾昆蟲變異,使其無法蛻變為成蟲、驅 避幼蟲及抑制其生長的作用而達到殺蟲目的,被廣泛用于防治蔬菜、果樹等農作物上的多 種害蟲,是一種高效、低殘留及高選擇性且不易產生抗藥性的無公害生物農藥。對人、畜、鳥 類和蜜蜂安全,對捕食性及寄生性天敵干擾少、無明顯藥害,在環境中易降解。我國廣東南 部、海南、云南及四川局部地區已大面積種植印楝樹。
[0004] 殼寡糖即殼聚寡糖,也稱幾丁寡糖,學名β -1,4-寡糖-葡萄糖胺,是將殼聚糖經 特殊的生物酶技術處理而得到的一種產品,是一種水溶性好,功能作用大,生物活性高的低 分子量產品。殼寡糖通過吸附在細菌細胞表面,形成一層高分子膜,從而起到抑菌殺菌作 用;另一種機理是殼寡糖通過滲透進入細菌細胞體內,使細胞體內帶有陰離子的細胞質發 生絮凝,擾亂細胞正常的生理活動,從而殺滅細菌。一般來說,分子量越大,所形成的外層膜 越致密,越能阻止營養物質進入細菌細胞,因而抗菌作用效果明顯;分子量越小,越容易進 入細胞壁的空隙結構內,從而干擾細胞的新陳代謝,殺菌作用明顯。殼寡糖本身含有豐富的 碳和氮,可被微生物分解利用并作為植物生長的養分,殼寡糖可促進有益微生物的生長而 抑制一些植物病原菌。殼寡糖還可刺激植物生長和誘導植物的抗病性,對多種植物病原菌 具有一定程度的直接抑制作用。
【發明內容】
[0005]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防治茶小綠葉蟬的水分散粒劑。
[0006]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用于防治茶小綠葉蟬的水分散粒劑,有效成分為殼寡糖和印楝素。本發明中有效 成分按重量份數計:殼寡糖〇. 1-3份、印楝素0. 1-3份;優選的,殼寡糖0. 1-1份、印楝素 〇. 1-1份;更優選的,殼寡糖〇. 1-0. 5份、印楝素0. 1-0. 5份;最優選的,殼寡糖0. 2份、印楝 素0. 3份。
[0007] 進一步的,本發明所述的水分散粒劑,分散劑選自聚羧酸鹽、木質素磺酸鹽、烷基 萘磺酸鹽;潤濕劑選自烷基硫酸鹽、烷基磺酸鹽、萘磺酸鹽;崩解劑選自硫酸銨、尿素、蔗 糖、葡萄糖;粘結劑選自硅藻土、玉米淀粉、PVA羧甲基(乙基)纖維素類;填料選自硅藻土、 高嶺土、白炭黑、輕鈣、滑石粉、凹凸棒土、陶土。
[0008] 本發明用于防治茶樹上的茶小綠葉蟬。
[0009] 本發明對茶小綠葉蟬具有非常好的防治效果,且減少了用藥量,降低了農藥在作 物上的殘留量,減輕了環境污染,對人畜安全,環境相容性好,害蟲不易產生抗藥性。
【具體實施方式】
[0010]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來進一步描述本發明,本發明的優點和特點將會隨著描述而 更為清楚。但實施例僅是范例性的,并不對本發明的范圍構成任何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 應該理解的是,在不偏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下可以對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細節和形式進行 修改或替換,但這些修改和替換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0011] 實施例1 一種用于防治茶小綠葉蟬的水分散粒劑 各原料組成按質量百分比計: 有效成分為殼寡糖0. 2%、印楝素0. 3%、木質素磺酸鈣3%、萘磺酸鈉2%、蔗糖1%、硅藻土 5%、高嶺土補足。
[0012] 將上述原料按常規制備工藝制備獲得用于防治茶小綠葉蟬的水分散粒劑。
[0013] 實施例2 一種用于防治茶小綠葉蟬的水分散粒劑 各原料組成按質量百分比計: 有效成分為殼寡糖0. 1份、印楝素1份、烷基萘磺酸鈉2份、萘磺酸鈉5份、尿素1份、 玉米淀粉3份、凹凸棒土 100份。
[0014] 將上述原料按常規制備工藝制備獲得用于防治茶小綠葉蟬的水分散粒劑。
[0015] 實施例3 一種用于防治茶小綠葉蟬的水分散粒劑 各原料組成按質量百分比計: 有效成分為殼寡糖0. 5%、印楝素0. 3%、木質素磺酸鈣2%、萘磺酸鈉3%、蔗糖2%、硅藻土 4%、高嶺土補足。
[0016] 將上述原料按常規制備工藝制備獲得用于防治茶小綠葉蟬的水分散粒劑。
[0017] 試驗例1本發明室內毒力測定 本發明實施例是采用室內毒力測定和田間試驗相結合的方法。先通過室內毒力測定, 明確兩種藥劑按一定比例復配后的共毒系數(CTC),CTC < 80為拮抗作用,CTC > 120為增 效作用,80 < CTC < 120為相加作用,在此基礎上,再進行田間試驗。
[0018] 試驗方法:試驗時分別將各混配劑的母液稀釋成五個系列濃度,分別置于燒杯中 備用。采用先緊葉后接蟲的方法,將未接觸任何藥劑的大小一致的葉片在配置好的藥液中 浸泡5s后取出、自然晾干,放入養蟲盒中,然后接上供試幼蟲,在25°C條件下飼養,每處理3 次重復,每重復所用試蟲數為50頭,同時設空白對照,于72h檢查死蟲數,計算死亡率和校 正死亡率,求得毒力回歸方程并計算LC5tl值。若對照死亡率大于10%,則視為無效試驗。計 算公式如下:
【權利要求】
1. 一種用于防治茶小綠葉蟬的水分散粒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分散粒劑中有效成分 為殼寡糖和印楝素。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分散粒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分散粒劑中有效成分按重 量份數計:殼寡糖0. 1-3份、印楝素 0. 1-3份。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水分散粒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分散粒劑中有效成分按重 量份數計:殼寡糖0. 1-1份、印楝素0. 1-1份。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水分散粒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分散粒劑中有效成分按重 量份數計:殼寡糖0. 1-0. 5份、印楝素0. 1-0. 5份。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水分散粒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分散粒劑中有效成分按重 量份數計:殼寡糖0. 2份、印楝素0. 3份。
6. 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水分散粒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分散粒劑中,分散 劑選自聚羧酸鹽、木質素磺酸鹽、烷基萘磺酸鹽。
7. 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水分散粒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分散粒劑中,潤濕 劑選自燒基硫酸鹽、燒基橫酸鹽、蔡橫酸鹽。
8. 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水分散粒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分散粒劑中,崩解 劑選自硫酸銨、尿素、蔗糖、葡萄糖。
9. 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水分散粒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分散粒劑中,粘結 劑選自硅藻土、玉米淀粉、PVA羧甲基(乙基)纖維素類;填料選自硅藻土、高嶺土、白炭黑、輕 鈣、滑石粉、凹凸棒土、陶土。
10. 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水分散粒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分散粒劑用于防 治茶樹上的茶小綠葉蟬。
【文檔編號】A01N43/90GK104322516SQ201410584216
【公開日】2015年2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28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28日
【發明者】王洪濤, 段學文, 曲麗君, 權威宇, 朱立平 申請人:山東中大藥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