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提升式茶青采摘方法及采摘頭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提升式茶青采摘方法,茶青的采摘由若干組旋轉的采摘頭完成,每兩個采摘頭為一組,同組采摘頭反向旋轉,旋轉使采摘頭之間的間隙呈“開”和“閉”狀態,當采摘頭之間呈“開”狀態時,待采茶青被導入采摘頭之間,隨著相鄰兩個采摘頭的反向旋轉,采摘頭之間的間隙從“開”到“閉”,采摘頭的棱邊夾住茶青莖部并向上提拉,實現提采。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提升式茶青采摘頭,該采摘頭整體為圓柱形或圓錐形,其前部為導入段,中部為夾持提采段,后部為傳動段,夾持提采段的橫截面為對稱多齒形態,齒間齒槽為直槽或螺旋槽,每個齒的橫截面為矩形或楔形。采用本發明采摘茶青具有速度快、效率高、成品色澤品相好等優點。
【專利說明】一種提升式茶青采摘方法及采摘頭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農業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提升式茶青采摘方法及采摘頭。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手工采摘依舊是茶青的普遍采摘方法,一般由數名采茶工人完成,分為挑選、折斷式采摘和收集等步驟,手工采摘雖能保證茶青品質,卻存在采摘效率低、勞動強度大等弊端。由于采摘效率低,往往會導致優質茶青不能及時采摘而老化,嚴重影響了茶農和茶企的收益。
[0003]尋求高效的優質茶青機械采摘方法及技術一直以來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目前,茶青的機械采摘技術原理上基本都是采用切割的方式進行,現有產品中常見的有往復切害I]、螺旋滾刀切割、水平旋轉刀切割等三種方式。茶葉機械采摘的應用主要集中在普通大眾茶葉采摘領域,往復式切割、雙人或單人采摘機使用較廣。往復式切割茶青采摘機具有采摘效率高、節省勞力、采摘周期短及保證鮮葉質量等優點,但也存在碎葉率高、茶樹損傷大、茶青老梗老葉多等缺點,因此只用于中低檔茶葉的采摘。
[0004]此外,切割式茶青采摘方式是采用鋒利的刀片切割來實現茶青的采摘,雖能大幅提升茶青的采摘效率,但由于通過鋒利的刀刃來切割茶青,使得切割后茶青的切口迅速變黑,嚴重影響成品茶的色澤品相。
【發明內容】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采摘效率高、不破壞茶青和茶樹、能保證成品茶品質的提升式茶青采摘`方法及采摘頭。
[0006]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0007]一種提升式茶青采摘方法,茶青的采摘由若干組旋轉的采摘頭完成,每兩個采摘頭為一組,同組采摘頭反向旋轉,旋轉使采摘頭之間的間隙呈“開”和“閉”狀態,當采摘頭之間呈“開”狀態時,待采茶青被導入采摘頭之間,隨著相鄰兩個采摘頭的反向旋轉,采摘頭之間的間隙從“開”到“閉”,采摘頭的棱邊夾住茶青莖部并向上提拉,最終將茶青從莖部拉斷,實現提采。
[0008]所述待采茶青的導入是通過齒狀疏導板來完成的。
[0009]一種實現上述提升式茶青采摘方法的采摘頭,該采摘頭為圓柱形或圓錐形,其前部為導入段,中部為夾持提采段,后部為傳動段,所述夾持提采段的橫截面為對稱多齒形態,齒間齒槽為直槽或螺旋槽,每個齒的橫截面為矩形或楔形。
[0010]所述夾持提采段上每個齒的棱邊寬度尺寸小于3mm,棱邊后角α小于60°。
[0011]每兩個相鄰采摘頭處于“閉”狀態時,棱邊間距離小于1mm。
[0012]所述夾持提采段上齒的數量為2~4個。
[0013]所述導入段為矩形或錐形。
[0014]所述傳動段為齒輪。[0015]所述傳動段為齒輪。
[0016]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提供的提升式茶青采摘方法,其能取代傳統的手工采摘,具有速度快、效率高、安全方便等優點,且其采用旋轉、夾持、提升、扯斷的方式來采摘茶青,相較于傳統的切割式采摘,本方法采摘的茶青不會因鋒利刀片切割而迅速變黑,保證了成品茶的色澤品相;且采摘頭之間留有間隙,不會出現切割不完全等現象,防止碎葉的出現,能有效保證茶青的完整性,使其具有良好的外觀;同時該方法還不會損傷茶樹,茶樹的發芽率得到保證,進而產量不受影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本發明中采摘頭的主視圖;
[0019]圖2是圖1的俯視圖;
[0020]圖3是圖1的左視圖;
[0021]圖中:1-導入段,2-夾持提采段,3-傳動段。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但所要求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所述;
[0023]本發明提供的提升式茶青采摘方法:茶青的采摘由若干組旋轉的采摘頭組成,每組兩采摘頭的旋轉方向相反,旋轉使采摘頭之間的間隙呈“開”和“閉”狀態,當采摘頭之間呈“開”狀態時,待采茶青被導入采摘頭之間,采摘頭之間的間隙從“開”到“閉”,采摘頭的棱邊夾住茶青莖部并向上提拉,最終將茶青從莖部拉斷,實現提采。
[0024]所述待采茶青的導入是通過齒狀疏導板來完成的,疏導板位于采摘頭上部,疏導板呈齒狀,齒間部分對應采摘頭開閉位置,齒部分對應采摘頭組間,該齒狀疏導板能將待采茶青有序地梳理并導入采摘頭之間,便于后續的提采。
[0025]為了實現上述的提升式茶青采摘方法,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提升式茶青采摘頭,如圖1、2和3所示,該采摘頭為圓柱形或圓錐形,其前部為導入段1,中部為夾持提采段2,后部為傳動段3,所述夾持提采段2的橫截面為對稱多齒形態,齒間齒槽為直槽或螺旋槽,每個齒的橫截面為矩形或楔形。
[0026]為了保證夾持茶青后能提供一定的夾持力度,防止茶青脫落,所述夾持提采段2上齒有小于3mm寬度棱邊,棱邊后角α小于60°。
[0027]為了避免提升過程損傷茶青的葉片部分,保證成品茶的品質和外觀,減少碎葉的出現,同組相鄰采摘頭“閉”合最小間距小于1mm,“閉”合最小間距還能根據不同的茶葉品種選擇合適的間距,保證最佳采摘狀態。
[0028]為了保證茶青的夾持并實現順利導入,所述夾持提采段2上齒的數量為2~4個。
[0029]為了便于待采茶青的順利導入防止茶青的遮擋,所述導入段I為矩形或錐形。
[0030]為了控制成本并實現反轉功能,所述傳動段可為齒輪。
[0031]實施例1:
[0032]需采摘茶青時,采用八個采摘頭水平排列,每兩個采摘頭為一組,依次排布,同組采摘頭反向旋轉,采摘頭上方設置有齒狀的疏導板,疏導板的分選齒位于每兩組采摘頭之間,采摘頭前端的導入段I為錐形,當夾持提采段2呈豎直狀態時,即采摘頭之間呈“開”狀態時,齒狀疏導板經篩選分離后將待采茶青分選梳理后導入采摘頭之間,每個采摘頭的外形、大小和材質均相同,采摘頭中部的夾持提采段2有兩個齒,棱邊寬度為2mm,齒的棱邊后角為30°,每兩個相鄰采摘頭之間的最小間距為0.8mm,通過齒輪制成的傳動段3實現兩個采摘頭的反向旋轉,采摘頭之間的間隙從“開”到“閉”轉變,采摘頭上夾持提采段2上齒的棱邊夾住茶青莖部,采摘頭繼續旋轉,夾持提采段2上的齒夾緊茶青莖部后向上提拉,最終將茶青從莖上拉斷,即完成了提升采摘,拉斷后的茶青被導入收集裝置中。
[0033]實施例2:
[0034]需采摘茶青時,采用六個采摘頭水平排列,每兩個采摘頭為一組,依次排布,同組采摘頭反向旋轉,采摘頭上方設置有齒狀的疏導板,疏導板的分選齒位于每兩組采摘頭之間,采摘頭前端的導入段I為錐形,當夾持提采段2呈豎直狀態時,即采摘頭之間呈“開”狀態時,齒狀疏導板經篩選分離后將待采茶青分選梳理后導入采摘頭之間,每個采摘頭的外形、大小和材質均相同,采摘頭中部的夾持提采段2有三個齒,齒的棱邊寬度尺寸為1mm,棱邊的后角為45°,每兩個相鄰采摘頭之間的最小間距為0.6mm,通過齒輪制成的傳動段3實現兩個采摘頭的反向旋轉,采摘頭之間的間隙從“開”到“閉”轉變,采摘頭上夾持提采段2上齒的棱邊夾住茶青莖部,采摘頭繼續旋轉,夾持提采段2上的齒夾緊茶青莖部后向上提拉,最終將茶青從莖上拉斷,即完成了提升采摘,拉斷后的茶青被導入收集裝置中。
[0035]實施例3:
[0036]需采摘茶青時,采用十個采摘頭水平排列,每兩個采摘頭為一組,依次排布,同組采摘頭反向旋轉,采摘頭上方設置有齒狀的疏導板,疏導板的分選齒位于每兩組采摘頭之間,采摘頭前端的導入段I為錐形,當夾持提采段2呈豎直狀態時,即采摘頭之間呈“開”狀態時,齒狀疏導板經篩選分離后將待采茶青分選梳理后導入采摘頭之間,每個采摘頭的外形、大小和材質均相同,采摘頭·中部的夾持提采段2有兩個齒,齒的棱邊寬度尺寸為0.5mm,后角為15°,每兩個相鄰采摘頭之間的最小間距為0.2_,通過齒輪制成的傳動段3實現兩個采摘頭的反向旋轉,采摘頭之間的間隙從“開”到“閉”轉變,采摘頭上夾持提采段2上齒的棱邊夾住茶青莖部,采摘頭繼續旋轉,夾持提采段2上的齒夾緊茶青莖部后向上提拉,最終將茶青從莖上拉斷,即完成了提升采摘,拉斷后的茶青被導入收集裝置中。
[0037]實施例4:
[0038]需采摘茶青時,采用六個采摘頭水平排列,每兩個采摘頭為一組,依次排布,同組采摘頭反向旋轉,采摘頭上方設置有齒狀的疏導板,疏導板的分選齒位于每兩組采摘頭之間,采摘頭前端的導入段I為錐形,當夾持提采段2呈豎直狀態時,即采摘頭之間呈“開”狀態時,齒狀疏導板經篩選分離后將待采茶青分選梳理后導入采摘頭之間,每個采摘頭的外形、大小和材質均相同,采摘頭中部的夾持提采段2有三個齒,齒的棱邊寬度尺寸為0mm,后角為20°,每兩個相鄰采摘頭之間的最小間距為0.9mm,通過齒輪制成的傳動段3實現兩個采摘頭的反向旋轉,采摘頭之間的間隙從“開”到“閉”轉變,采摘頭上夾持提采段2上齒的棱邊夾住茶青莖部,采摘頭繼續旋轉,夾持提采段2上的齒夾緊茶青莖部后向上提拉,最終將茶青從莖上拉斷,即完成了提升采摘,拉斷后的茶青被導入收集裝置中。
[0039]實施例5:[0040]需采摘茶青時,采用八個采摘頭水平排列,每兩個采摘頭為一組,依次排布,同組采摘頭反向旋轉,采摘頭上方設置有齒狀的疏導板,疏導板的分選齒位于每兩組采摘頭之間,采摘頭前端的導入段I為錐形,當夾持提采段2呈豎直狀態時,即采摘頭之間呈“開”狀態時,齒狀疏導板經篩選分離后將待采茶青分選梳理后導入采摘頭之間,每個采摘頭的外形、大小和材質均相同,采摘頭中部的夾持提采段2有兩個齒,齒的棱邊寬度尺寸為3_,后角為35°,每兩個相鄰采摘頭之間的最小間距為0.5_,通過齒輪制成的傳動段3實現兩個采摘頭的反向旋轉,采摘頭之間的間隙從“開”到“閉”轉變,采摘頭上夾持提采段2上齒的棱邊夾住茶青莖部,采摘頭繼續旋轉,夾持提采段2上的齒夾緊茶青莖部后向上提拉,最終將茶青從莖上拉斷 ,即完成了提升采摘,拉斷后的茶青被導入收集裝置中。
【權利要求】
1.一種提升式茶青采摘方法,其特征在于:茶青的采摘由若干組旋轉的采摘頭完成,每兩個采摘頭為一組,同組采摘頭反向旋轉,旋轉使采摘頭之間的間隙呈“開”和“閉”狀態,當采摘頭之間呈“開”狀態時,待采茶青被導入采摘頭之間,隨著相鄰兩個采摘頭的反向旋轉,采摘頭之間的間隙從“開”到“閉”,采摘頭的棱邊夾住茶青莖部并向上提拉,最終將茶青從莖部拉斷,實現提采。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式茶青采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采茶青的導入是通過齒狀疏導板來完成的。
3.一種實現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式茶青采摘方法的采摘頭,其特征在于:該采摘頭為圓柱形或圓錐形,其前部為導入段(I),中部為夾持提采段(2),后部為傳動段(3),所述夾持提采段(2)的橫截面為對稱多齒形態,齒間齒槽為直槽或螺旋槽,每個齒的橫截面為矩形或楔形。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采摘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提采段(2)上每個齒的棱邊寬度尺寸小于3mm,棱邊后角α小于60°。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采摘頭,其特征在于:每兩個相鄰采摘頭處于“閉”狀態時,棱邊間距離小于1mm。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采摘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提采段上齒的數量為2~4個。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采摘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入段(I)為矩形或錐形。
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采摘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段(3)為齒輪。
【文檔編號】A01D46/04GK103650771SQ201310697871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9日
【發明者】何林, 張晶磊, 王信剛 申請人:安順市虹翼特種鋼球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