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食物垃圾粉碎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食物垃圾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食物垃圾粉碎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對于家庭日常生活產生的食物垃圾,如每餐吃剩的殘渣食物、殘菜、瓜皮、果屑等,其處理方式大多為將其裝在塑料袋內,再由清潔工人轉到垃圾站處理,如此處理方式不但浪費大量人力物力,而且處理環節多、周期長,食物垃圾容易在塑料袋內腐爛變質,產生惡臭,滋生害蟲、細菌,既影響環境衛生,又容易危及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同時由于垃圾塑料包裝袋很難降解,必然再次造成環境污染。針對食物垃圾的處理,市場上出現的食物垃圾處理器,可以將廢棄食物破碎成粒狀或糊狀,直接排放到污渠,大大減輕了食物垃圾處理的工作量。但是現有的食物垃圾處理設備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當食物垃圾中存在較大塊垃圾時,如西瓜皮等,現有的處理設備則不能處理,需要用戶手工弄小塊后再進行處理,不然會出現堵塞的情況。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能處理大塊食物垃圾的食物垃圾粉碎裝置。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食物垃圾粉碎裝置,包括粉碎倉,粉碎倉上設有垃圾進口和垃圾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倉內豎直安裝有一轉軸,轉軸的上部安裝有渦葉刀,下部安裝有粉碎刀盤,轉軸由一電機驅動轉動。所述渦葉刀為安裝在所述轉軸外表面上的渦葉片,渦葉片的外圓周上設有刀刃。所述粉碎倉的圓周側壁豎直方向上均布開設有與粉碎倉相連通的圓弧通孔;所述粉碎倉側壁由外環壁和內環壁構成,外環壁和內環壁一體成型,內環壁的高度為粉碎倉頂面到所述粉碎刀盤上表面的距離,所述圓弧通孔設置在內環壁上。所述粉碎刀盤包括刀盤體、粉碎塊、V型刀和底牙刀,刀盤體上設有安裝軸孔與下料孔,粉碎塊和V型刀安裝在刀盤體的上表面上,底牙刀安裝在刀盤體的下表面的圓周上。所述粉碎刀盤下方還設有一下刀盤,下刀盤安裝在所述轉軸上,在下刀盤上設有片碎刀。所述轉軸的下端延伸出粉碎倉,在轉軸的下端部上安裝有一帶輪,所述電機的輸出軸上連接有主動輪,主動輪與帶輪之間通過皮帶相連。所述垃圾進口處還設有法蘭。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通過設置渦葉刀,能夠對大塊的食物垃圾進行處理,不需手工弄細,省時省力,也不易出現誤入大塊食物垃圾而造成堵塞的情況,跟現有的處理設備相比,處理效率更高,操作更簡便。采用本實用新型中粉碎刀盤及下刀盤的結構,對食物垃圾的處理更均勻,效率更高,處理后的水渣流動性好,不易造成堵塞。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粉碎倉側壁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敘述。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食物垃圾粉碎裝置,包括粉碎倉I,粉碎倉I上設有垃圾進口和垃圾出口,垃圾進口處設有法蘭11,垃圾出口設置在粉碎倉I的底部。在粉碎倉I內豎直安裝有一轉軸2,轉軸2由一電機驅動轉動。轉軸2的上部安裝有渦葉刀3,下部安裝有粉碎刀盤4。轉軸2的下端延伸出粉碎倉,在轉軸的下端部上安裝有一帶輪21,電機的輸出軸上連接有主動輪,帶輪和主動輪之間通過皮帶相連。粉碎倉I的側壁12由外環壁和內環壁構成,外環壁與內環壁一體成型,內環壁的高度為粉碎倉頂面到粉碎刀盤上表面的距離,在內環壁上開設有與粉碎倉相連通的圓弧通孔13。通過設置圓弧通孔13,食物垃圾在粉碎撞擊時,會與圓弧通孔的圓弧兩端尖角相撞,粉碎細度更好,而且粉碎成糊狀或粉狀的食物垃圾也由此圓弧通孔落入倉底,再由倉底排出。本實施例中,上述渦葉刀3為安裝在轉軸2外表面上的渦葉片,渦葉片的外圓周上設有刀刃。上述粉碎刀盤4包括刀盤體41、粉碎塊42、V型刀43和底牙刀44,刀盤體上設有安裝軸孔與下料孔,刀盤體41的外徑與上述粉碎倉的內環壁內徑相適應。粉碎塊42和V型刀43安裝在刀盤體41的上表面上,底牙刀44安裝在刀盤體41的下表面的圓周上。V型刀43主要是將長條形的食物纖維割斷細化。在粉碎刀盤4下方還設有一下刀盤5,下刀盤5安裝在轉軸2上,在下刀盤上設有片碎刀6。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時,通過法蘭可以將垃圾粉碎倉整體安裝在商用廢棄食物垃圾處理器上,通過外部驅動裝置(如電機)帶動帶輪轉動,帶動安裝在轉軸上的渦葉刀、粉碎刀盤、下刀盤高速旋轉,同時往粉碎倉內注水。當食物垃圾進入垃圾粉碎倉粉碎倉時,先通過渦葉刀對大塊的食物垃圾破碎成小塊,然后再由粉碎刀盤做進一步粉碎,處理成糊狀或粉末狀,最后由垃圾出口排出。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內容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的簡單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均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食物垃圾粉碎裝置,包括粉碎倉,粉碎倉上設有垃圾進口和垃圾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倉內豎直安裝有一轉軸,轉軸的上部安裝有渦葉刀,下部安裝有粉碎刀盤,轉軸由一電機驅動轉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食物垃圾粉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渦葉刀為安裝在所述轉軸外表面上的渦葉片,渦葉片的外圓周上設有刀刃。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食物垃圾粉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倉的圓周側壁豎直方向上均布開設有與粉碎倉相連通的圓弧通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食物垃圾粉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倉側壁由外環壁和內環壁構成,外環壁和內環壁一體成型,內環壁的高度為粉碎倉頂面到所述粉碎刀盤上表面的距離,所述圓弧通孔設置在內環壁上。
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任一種食物垃圾粉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刀盤包括刀盤體、粉碎塊、V型刀和底牙刀,刀盤體上設有安裝軸孔與下料孔,粉碎塊和V型刀安裝在刀盤體的上表面上,底牙刀安裝在刀盤體的下表面的圓周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食物垃圾粉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刀盤下方還設有一下刀盤,下刀盤安裝在所述轉軸上,在下刀盤上設有片碎刀。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任一種食物垃圾粉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軸的下端延伸出粉碎倉,在轉軸的下端部上安裝有一帶輪,所述電機的輸出軸上連接有主動輪,主動輪與帶輪之間通過皮帶相連。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食物垃圾粉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進口處還設有法蘭。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食物垃圾粉碎裝置,包括粉碎倉,粉碎倉上設有垃圾進口和垃圾出口,在粉碎倉內豎直安裝有一轉軸,轉軸的上部安裝有渦葉刀,下部安裝有粉碎刀盤,轉軸由一電機驅動轉動。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通過設置渦葉刀,能夠對大塊的食物垃圾進行處理,不需手工弄細,省時省力,也不易出現誤入大塊食物垃圾而造成堵塞的情況,跟現有的處理設備相比,處理效率更高,處理后的水渣流動性好,不易造成堵塞。
文檔編號B02C18/12GK203076038SQ2013200720
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8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8日
發明者鄧燕鈞 申請人:鄧燕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