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微耕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232652閱讀:266來源:國知局
微耕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微耕機,在扶手架(1)前端橫段的底部固定齒板(4),卡銷(5)卡入齒板其中的一個卡槽(4a)中,該卡銷(5)設置在手扳(6)上,手扳(6)的前端與底座(3a)鉸接;扶手座(3)前端的底部套入定位柱(10),在立管座(11)的頂板(11a)上開有多個定位孔(11b),提升桿(13)的下端伸入定位管(12)中,并與伸縮頭(14)的上端連接,伸縮頭(14)的下端插入其中的一個定位孔(11b)中。本實用新型能夠根據需要調節扶手架的上下高度及左右位置,操作既便捷又可靠;本實用新型安裝及維護便捷,一方面動力損耗小,傳動效率高,抗沖擊能力強;另一方面,傳動平穩、可靠,能有效防止齒輪或箱體被打壞。
【專利說明】微耕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農業機械【技術領域】,具體地說,特別涉及一種微耕機。
【背景技術】
[0002]為了方便不同高度的人進行操作,微耕機上的扶手一般都能根據需要調整上下高度;而為了適應不同場合的操作需要,扶手還能根據需要調整左右位置。現有的微耕機扶手都是通過兩個齒盤機構來分別調節上下高度及左右位置的,不僅結構較為復雜,生產成本高,而且調節操作的便捷性及可靠性較差。
[0003]另外,微耕機傳動箱內的主動軸與輸出軸之間通常采用鏈條來傳遞動力,不僅結構復雜、成本高、安裝維修困難,而且動力損耗較大,傳動效率低,抗沖擊能力小,鏈條還容易拉長、變形甚至拉斷,使得箱體具有被打壞的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操控方便、可靠的微耕機。
[0005]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微耕機,包括扶手架(I)、護罩(2)、扶手座(3)、立管座(11)、動力大架(18)、傳動箱(19)、動力總成(20)和阻力棒(21),所述護罩(2)固定設置于扶手座(3 )的尾端,在扶手座(3 )前端的下方設有立管座(11)該立管座(11)安裝于傳動箱(19)的頂部,所述傳動箱(19)的箱體與動力大架(18)的后端相固定,在動力大架
(18)上支撐動力總成(20 ),動力總成(20 )通過皮帶輪機構與傳動箱(19 )連接,在所述傳動箱(19)的后方安裝阻力棒(21),傳動箱(19)下端的兩側對稱安裝行走輪(22)或耕刀,其關鍵在于:所述扶手架(I)前端的橫段從護罩(2)中通過,扶手架(I)前端的橫段與護罩(2)相鉸接,并在扶手架(I)前端橫段的底部固定有齒板(4),該齒板(4)的下端開有多個按圓弧分布的卡槽(4a),卡銷(5)卡入其中的一個卡槽(4a)中,該卡銷(5)設置在手扳(6)上,手扳(6)的前端與扶手座(3)后端的底座(3a)相鉸接,在所述卡銷(5)與扶手座(3)之間設有拉簧(7),該拉簧(7)的一端與卡銷(5)掛接,拉簧(7)的另一端與扶手座(3)的尾端相掛接;
[0006]所述扶手座(3)前端的底部套入定位柱(10),兩者間隙配合,定位柱(10)垂直固定于立管座(11)的頂板(Ila)上,并在頂板(Ila)上開有多個按圓周均勻分布的定位孔(11b),在所述扶手座(3)前端的前方設置定位管(12),提升桿(13)的下端伸入定位管(12)中,并與伸縮頭(14)的上端連接,所述伸縮頭(14)的下端插入其中的一個定位孔(Ilb)中,在所述提升桿(13)上套設有壓簧(15),該壓簧(15)的下端與伸縮頭(14)的頂面抵接,壓簧
(15)的上端與定位管(12)頂部固定的擋片(16)相抵接。
[0007]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卡銷卡入其中的一個卡槽中,對扶手架進行定位,拉簧在其彈力的作用下使卡銷與齒板卡接緊密,以防止扶手架發生晃動。當需要調節扶手上下高度時,先用手壓下手扳的后端,使手扳帶動卡銷離開所對應的卡槽,接著上抬或下壓扶手架,使扶手架繞護罩轉動一定角度,扶手架帶動齒板一起轉動,使齒板上的另一個卡槽轉動到對應卡銷的位置,最后松開手扳,在拉簧回彈力的作用下,卡銷卡入新的卡槽中,重新完成扶手架高度調節后的定位。由此可見,扶手架的上下調節機構結構簡單,組裝方便,生產成本低,一方面上下高度調節操作既方便又快捷;另一方面,上下高度調節的范圍較大,并且調節的可靠性好。
[0008]伸縮頭插入其中的一個定位孔中,對扶手座進行定位,壓簧在其彈力的作用下使伸縮頭與立管座的頂板插接緊密,以防止扶手座發生晃動。當需要調節扶手左右位置時,先上提提升桿,使提升桿帶動伸縮頭離開所對應的定位孔,接著向左或向右轉動扶手架,使扶手架連同扶手座繞定位柱轉動一定角度,扶手座帶動定位管、提升桿及伸縮頭一起轉動,使伸縮頭轉動到對應頂板上另一個定位孔的位置,最后松開提升桿,在壓簧回彈力的作用下,提升桿及伸縮頭下行,伸縮頭插入新的定位孔中,重新完成扶手座左右位置調節后的定位。由此可見,上述扶手的左右調節機構結構簡單,組裝方便,生產成本低,一方面左右位置調節操作既方便又快捷;另一方面,左右位置調節的范圍較大,并且調節的可靠性好。
[0009]所述傳動箱(19)具有箱體(23),該箱體(23)為上端敞口的整體式結構,在箱體
(23)的上端通過軸承支承有主軸(24),該主軸(24)的一端水平伸出箱體(23)外,所述主軸
(24)位于箱體(23)內的軸身上套裝有變擋齒輪(25),該變擋齒輪(25)為雙聯齒輪,并能在主軸(24)上滑移;
[0010]在所述箱體(23)內設置有能夠與變擋齒輪(25)相嚙合的一擋齒輪(26)、二擋齒輪(27 )和倒擋齒輪(28 ),所述一擋齒輪(26 )及二擋齒輪(27 )固套于副軸(29 )上,該副軸
(29)與主軸(24)相平行,副軸(29)通過軸承支承于箱體(23)內,在所述副軸(29)的一端設置有傳動小齒輪(30),該傳動小齒輪(30)與傳動大齒輪(31)相嚙合,所述傳動大齒輪(31)套裝于主動軸(32 )的一端,在主動軸(32 )的另一端空套倒擋齒輪(28 ),該倒擋齒輪(28 )與一擋齒輪(26)常嚙合;在所述主動軸(32)位于傳動大齒輪(31)與倒擋齒輪(28)之間的軸身上套裝輸入齒輪(33),該輸入齒輪(33)與大過橋齒(34)相嚙合,所述大過橋齒(34)活套于大過橋軸(35)上,且大過橋齒(34)與其下方的第一小過橋齒(36)哨合,所述第一小過橋齒(36)活套在第一小過橋軸(37)上,該第一小過橋齒(36)與其下方的第二小過橋齒(38)嚙合,所述第二小過橋齒(38 )活套在第二小過橋軸(39 )上,并且第二小過橋齒(38 )與其下方的輸出齒輪(40)嚙合;所述輸出齒輪(40)位于箱體(23)下端的內部,且輸出齒輪(40)固套于輸出軸(41)的中間位置,所述輸出軸(41)通過兩個并排設置的軸承與箱體(23)相支承,輸出軸(41)的兩端反向伸出箱體(23 )外,在輸出軸(41)的端部安裝行走輪(22 )或耕刀。
[0011]本實用新型中的主動軸與輸出軸之間采用多個過橋齒輪來傳遞動力,不僅動力損耗小,傳動效率高,抗沖擊能力強,而且傳動平穩、可靠,能有效防止齒輪或箱體被打壞。傳動箱整體結構緊湊、體積小巧,安裝及維護均很簡單;本實用新型具有兩個前進擋和一個倒退擋,能夠根據需要進行擋位切換,一方面可以滿足不同場合的使用需要,另一方面,擋位切換既便捷又平穩,操控性好。
[0012]所述扶手架(I)為前端閉合后端開口的“U”形,由圓管彎折而成,扶手架(I)的寬度從前往后逐漸增大;所述扶手架(I)前低后高傾斜設置,并且扶手架(I)的后端向下彎折。以上結構不僅易于加工制作,而且有利于整機的手扶操作,使手扶操作既方便又省力。
[0013]所述扶手架(I)前端的橫段通過左右兩個并排設置的U形螺栓與護罩(2)相鉸接,各U形螺栓上端的兩頭伸出護罩(2)的頂面,由蓋形螺母(8)鎖緊。以上結構扶手架安裝的穩定性好,并且扶手架上下高度調節時轉動靈活、可靠。
[0014]所述齒板(4)的上端通過半圓槽與扶手架(I)前端的橫段相貼合固定,這樣兩者接觸面積較大,接合緊密,牢靠性好,齒板不易發生松動或脫落。
[0015]所述手扳(6)的前端為叉口結構,底座(3a)位于手扳(6)前端的叉口中,并通過銷子進行鉸接,在所述手扳(6)的后端固套有膠套(9)。以上結構一方面有利于手扳安裝,使手扳只在上下方向轉動;另一方面,通過手握膠套操作手扳,舒適性更好。
[0016]作為優選,使手握膠套更舒適,并避免發生打滑,所述膠套(9)中部的直徑最大,從膠套(9)中部向兩端的方向直徑逐漸減小,并在膠套(9)的外圓周上從前往后均勻分布有環槽。
[0017]在所述扶手座(3)前端底部的后側固定鎖緊卡板(17),該鎖緊卡板(17)上一體形成有卡臺,所述卡臺卡入定位柱(10)上開設的環槽中。以上結構在不影響扶手座相對定位柱轉動的同時,能夠防止扶手座發生上下竄動。
[0018]所述提升桿(13)的下端與伸縮頭(14)螺紋配合,這樣兩者拆裝方便,連接牢靠;在提升桿(13)的上端安裝有提環,以便于操控提升桿。
[0019]為了使伸縮頭插入定位孔更容易,在所述頂板(Ila)上開有10個定位孔(11b),該定位孔(IIb)為腰形。
[0020]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能夠根據需要調節扶手架的上下高度及左右位置,不僅調節范圍較大,而且操作既便捷又可靠;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簡單、緊湊,體積小巧,安裝及維護便捷,一方面動力損耗小,傳動效率高,抗沖擊能力強;另一方面,傳動平穩、可靠,能有效防止齒輪或箱體被打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2為扶手架I上下及左右調節結構示意圖。
[0023]圖3為圖2的俯視圖。
[0024]圖4為傳動箱的內部結構圖。
[0025]圖5為圖4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27]如圖1、圖2、圖3所示,扶手架I為前端閉合后端開口的“U”形,由圓管彎折而成,扶手架I的寬度從前往后逐漸增大;所述扶手架I前低后高傾斜設置,并且扶手架I的后端向下彎折,彎折的具體角度根據實際需要確定。所述扶手架I前端的橫段從護罩2中通過,扶手架I前端的橫段通過左右兩個并排設置的U形螺栓與護罩2相鉸接,各U形螺栓上端的兩頭伸出護罩2的頂面,由蓋形螺母8鎖緊,而護罩2通過焊接固定設置于扶手座3的尾端。
[0028]如圖1、圖2、圖3所示,在扶手架I前端橫段的底部設置有齒板4,該齒板4的上端通過半圓槽與扶手架I前端的橫段相貼合固定。在齒板4的下端開有多個卡槽4a,卡槽4a的數目根據實際需要確定,本實施例優選為4個,這些卡槽4a分布在同一圓弧上,兩相鄰卡槽4a之間的距離相等。在所述護罩2的下方設置手扳6,手扳6的前端為叉口結構,扶手座3后端的底座3a位于手扳6前端的叉口中,并通過橫向穿設的銷子將底座3a和手扳6鉸接
在一起。
[0029]如圖2、圖3所示,在手扳6的中部固定有一個卡銷5,該卡銷5沿橫向布置,且卡銷5卡入齒板其中的一個卡槽4a中。在所述卡銷5與扶手座3之間設有拉簧7,該拉簧7的一端與卡銷5掛接,拉簧7的另一端與扶手座3的尾端相掛接。在所述手扳6的后端固套有膠套9,該膠套9中部的直徑最大,從膠套9中部向兩端的方向直徑逐漸減小,并在膠套9的外圓周上從前往后均勻分布有環槽。
[0030]如圖2、圖3所示,扶手座3前端的底部套入定位柱10,兩者間隙配合,定位柱10垂直固定于立管座11的頂板Ila上,并在頂板Ila上開有多個按圓周均勻分布的定位孔11b,這些定位孔Ilb環繞在扶手座3前端底部的外面。本實施例中,定位孔Ilb的數目優選為10個,且定位孔Ilb優選為腰形。在所述扶手座3前端的前方固定設置定位管12,該定位管12與定位柱10相平行,提升桿13的下端伸入定位管12中,該提升桿13的下端與伸縮頭14的上端螺紋連接,所述伸縮頭14的下端插入其中的一個定位孔Ilb中。在所述提升桿13的上端安裝有提環,并在所述提升桿13上套設有壓簧15,該壓簧15位于定位管12內,壓簧15的下端與伸縮頭14的頂面抵接,壓簧15的上端與定位管12頂部固定的擋片16相抵接。在所述扶手座3前端底部的后側固定鎖緊卡板17,該鎖緊卡板17上一體形成有卡臺,所述卡臺卡入定位柱10上開設的環槽中。
[0031]如圖1、圖4、圖5所示,立管座11安裝于傳動箱19的頂部,所述傳動箱19的箱體23與動力大架18的后端相固定,在動力大架18上支撐動力總成20,動力總成20通過皮帶輪機構與傳動箱19連接,在所述傳動箱19的后方安裝阻力棒21,傳動箱19下端的兩側設置行走輪22或耕刀。所述動力總成20的結構、動力總成20與傳動箱19的連接方式以及阻力棒21的安裝結構均為現有技術,在此不作贅述。
[0032]如圖1、圖4、圖5所示,傳動箱19具有箱體23,該箱體23為上端敞口的整體式結構,箱體23的上端由固定安裝的立管座11封口。在箱體23的上端通過軸承支承有主軸24,該主軸24的一端水平伸出箱體23外,并通過皮帶輪機構與動力總成20的輸出端連接。所述主軸24位于箱體23內的軸身上套裝有變擋齒輪25,該變擋齒輪25為雙聯齒輪,具有大小兩個齒盤。變擋齒輪25與主軸24花鍵配合,在變擋齒輪25中部的外圓周上設有環槽,撥叉42的叉部與變擋齒輪25上的環槽相卡接,撥叉42的柄部與撥叉軸43相固定,所述撥叉軸43支承于箱體23上,并與主軸24相平行,撥叉軸43的一端伸出箱體23外,并通過拉索與扶手架I上的手把連接。撥叉軸43能夠作軸向移動,撥叉軸43移動的同時,通過撥叉42帶動變擋齒輪25在主軸24上滑移,以改變嚙合對象。
[0033]如圖4、圖5所示,在所述箱體23內設置有能夠與變擋齒輪25相嚙合的一擋齒輪26、二擋齒輪27和倒擋齒輪28,所述一擋齒輪26及二擋齒輪27固套于副軸29上,該副軸29與主軸24相平行,副軸29通過軸承支承于箱體23內。在所述副軸29的一端設置有傳動小齒輪30,該傳動小齒輪30與傳動大齒輪31相嚙合,所述傳動大齒輪31套裝于主動軸32的一端,在主動軸32的另一端空套倒擋齒輪28,該倒擋齒輪28與一擋齒輪26常嚙合。
[0034]如圖4、圖5所示,在所述主動軸32位于傳動大齒輪31與倒擋齒輪28之間的軸身上套裝輸入齒輪33,該輸入齒輪33與大過橋齒34相嚙合,所述大過橋齒34活套于大過橋軸35上,且大過橋齒34與其下方的第一小過橋齒36哨合,所述第一小過橋齒36活套在第一小過橋軸37上,該第一小過橋齒36與其下方的第二小過橋齒38哨合,所述第二小過橋齒38活套在第二小過橋軸39上,并且第二小過橋齒38與其下方的輸出齒輪40嚙合。所述輸出齒輪40位于箱體23下端的內部,且輸出齒輪40固套于輸出軸41的中間位置,所述輸出軸41通過兩個并排設置的軸承與箱體23相支承,輸出軸41的兩端反向伸出箱體23夕卜,在輸出軸41的端部安裝行走輪22或耕刀。
[0035]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扶手上下高度調節的:
[0036]先用手握住膠套9壓下手扳6的后端,使手扳6帶動卡銷5離開所對應的卡槽4a,接著上抬或下壓扶手架1,使扶手架I繞護罩2轉動一定角度,扶手架I帶動齒板4 一起轉動,使齒板4上的另一個卡槽4a轉動到對應卡銷5的位置,最后松開手扳6,在拉簧7回彈力的作用下,卡銷5卡入新的卡槽4a中,重新完成扶手架I高度調節后的定位。
[0037]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扶手左右位置調節的:
[0038]先通過提環上提提升桿13,使提升桿13帶動伸縮頭14離開所對應的定位孔11b,接著向左或向右轉動扶手架1,使扶手架I連同扶手座3繞定位柱10轉動一定角度,扶手座3帶動定位管12、提升桿13及伸縮頭14 一起轉動,使伸縮頭14轉動到對應頂板Ila上另一個定位孔Ilb的位置,最后松開提升桿13,在壓簧15回彈力的作用下,提升桿13及伸縮頭14下行,伸縮頭14插入新的定位孔Ilb中,重新完成扶手座3左右位置調節后的定位。
[0039]本實用新型具有兩個前進擋和一個倒退擋,分別為:
[0040]當變擋齒輪25與一擋齒輪26嚙合時,主軸24的動力通過變擋齒輪25帶動一擋齒輪26轉動,一擋齒輪26帶動副軸29及傳動小齒輪30旋轉,傳動小齒輪30再通過傳動大齒輪31帶動主動軸32和輸入齒輪33轉動,輸入齒輪33將動力依次經大過橋齒34、第一小過橋齒36和第二小過橋齒38傳遞給輸出齒輪40,使輸出軸41轉動;以上過程中,倒擋齒輪28空轉。
[0041]當變擋齒輪25與二擋齒輪27嚙合時,主軸24的動力通過變擋齒輪25帶動二擋齒輪27轉動,二擋齒輪27帶動副軸29及傳動小齒輪30旋轉,傳動小齒輪30再通過傳動大齒輪31帶動主動軸32和輸入齒輪33轉動,輸入齒輪33將動力依次經大過橋齒34、第一小過橋齒36和第二小過橋齒38傳遞給輸出齒輪40,使輸出軸41轉動;以上過程中,倒擋齒輪28空轉。
[0042]當變擋齒輪25與倒擋齒輪28嚙合時,主軸24的動力通過變擋齒輪25帶動倒擋齒輪28轉動,倒擋齒輪28通過一擋齒輪26帶動副軸29及傳動小齒輪30旋轉,傳動小齒輪30再通過傳動大齒輪31帶動主動軸32和輸入齒輪33轉動,輸入齒輪33將動力依次經大過橋齒34、第一小過橋齒36和第二小過橋齒38傳遞給輸出齒輪40,使輸出軸41反轉。
[0043]本實用新型的換擋操縱機構以及換擋方式與現有技術相同,在此不作贅述。
【權利要求】
1.一種微耕機,包括扶手架(1)、護罩(2)、扶手座(3)、立管座(11)、動力大架(18)、傳動箱(19)、動力總成(20)和阻力棒(21),所述護罩(2)固定設置于扶手座(3)的尾端,在扶手座(3)前端的下方設有立管座(11)該立管座(11)安裝于傳動箱(19)的頂部,所述傳動箱(19)的箱體與動力大架(18)的后端相固定,在動力大架(18)上支撐動力總成(20),動力總成(20)通過皮帶輪機構與傳動箱(19)連接,在所述傳動箱(19)的后方安裝阻力棒(21 ),傳動箱(19)下端的兩側對稱安裝行走輪(22)或耕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架(1)前端的橫段從護罩(2)中通過,扶手架(1)前端的橫段與護罩(2)相鉸接,并在扶手架(1)前端橫段的底部固定有齒板(4),該齒板(4)的下端開有多個按圓弧分布的卡槽(4a),卡銷(5)卡入其中的一個卡槽(4a)中,該卡銷(5)設置在手扳(6)上,手扳(6)的前端與扶手座(3)后端的底座(3a)相鉸接,在所述卡銷(5)與扶手座(3)之間設有拉簧(7),該拉簧(7)的一端與卡銷(5)掛接,拉簧(7)的另一端與扶手座(3)的尾端相掛接; 所述扶手座(3)前端的底部套入定位柱(10),兩者間隙配合,定位柱(10)垂直固定于立管座(11)的頂板(Ila)上,并在頂板(Ila)上開有多個按圓周均勻分布的定位孔(Ilb),在所述扶手座(3)前端的前方設置定位管(12),提升桿(13)的下端伸入定位管(12)中,并與伸縮頭(14)的上端連接,所述伸縮頭(14)的下端插入其中的一個定位孔(Ilb)中,在所述提升桿(13)上套設有壓簧(15),該壓簧(15)的下端與伸縮頭(14)的頂面抵接,壓簧(15)的上端與定位管(12)頂部固定的擋片(16)相抵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箱(19)具有箱體(23),該箱體(23 )為上端敞口的整體式結構,在箱體(23 )的上端通過軸承支承有主軸(24),該主軸(24)的一端水平伸出箱體(23 )外,所述主軸(24)位于箱體(23 )內的軸身上套裝有變擋齒輪(25),該變擋齒輪(25)為雙聯齒輪,并能在主軸(24)上滑移; 在所述箱體(23)內設置有能夠與變擋齒輪(25)相嚙合的一擋齒輪(26)、二擋齒輪(27)和倒擋齒輪(28),所述一擋齒輪(26)及二擋齒輪(27)固套于副軸(29)上,該副軸(29)與主軸(24)相平行,副軸(29)通過軸承支承于箱體(23)內,在所述副軸(29)的一端設置有傳動小齒輪(30),該傳動小齒輪(30 )與傳動大齒輪(31)相嚙合,所述傳動大齒輪(31)套裝于主動軸(32 )的一端,在主動軸(32 )的另一端空套倒擋齒輪(28 ),該倒擋齒輪(28 )與一擋齒輪(26)常嚙合; 在所述主動軸(32)位于傳動大齒輪(31)與倒擋齒輪(28)之間的軸身上套裝輸入齒輪(33),該輸入齒輪(33)與大過橋齒(34)相嚙合,所述大過橋齒(34)活套于大過橋軸(35)上,且大過橋齒(34)與其下方的第一小過橋齒(36)哨合,所述第一小過橋齒(36)活套在第一小過橋軸(37)上,該第一小過橋齒(36)與其下方的第二小過橋齒(38)哨合,所述第二小過橋齒(38)活套在第二小過橋軸(39)上,并且第二小過橋齒(38)與其下方的輸出齒輪(40)嚙合; 所述輸出齒輪(40)位于箱體(23)下端的內部,且輸出齒輪(40)固套于輸出軸(41)的中間位置,所述輸出軸(41)通過兩個并排設置的軸承與箱體(23)相支承,輸出軸(41)的兩端反向伸出箱體(23)外,在輸出軸(41)的端部安裝行走輪(22)或耕刀。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架(1)為前端閉合后端開口的“U”形,由圓管彎折而成,扶手架(1)的寬度從前往后逐漸增大;所述扶手架(1)前低后高傾斜設置,并且扶手架(1)的后端向下彎折。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微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架(1)前端的橫段通過左右兩個并排設置的U形螺栓與護罩(2)相鉸接,各U形螺栓上端的兩頭伸出護罩(2)的頂面,由蓋形螺母(8)鎖緊。
5.根據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微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齒板(4)的上端通過半圓槽與扶手架(1)前端的橫段相貼合固定。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扳(6)的前端為叉口結構,底座(3a)位于手扳(6)前端的叉口中,并通過銷子進行鉸接,在所述手扳(6)的后端固套有膠套(9)。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微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膠套(9)中部的直徑最大,從膠套(9)中部向兩端的方向直徑逐漸減小,并在膠套(9)的外圓周上從前往后均勻分布有環槽。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耕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扶手座(3)前端底部的后側固定鎖緊卡板(17),該鎖緊卡板(17)上一體形成有卡臺,所述卡臺卡入定位柱(10)上開設的環槽中。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桿(13)的下端與伸縮頭(14)螺紋配合,在提升桿(13)的上端安裝有提環。
10.根據權利要求1或8或9所述的微耕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頂板(IIa)上開有10個定位孔(I Ib),該定位孔(I Ib)為腰形。
【文檔編號】A01B35/20GK203387848SQ201320464266
【公開日】2014年1月15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31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31日
【發明者】邵海波 申請人:重慶嘉木機械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自贡市| 安岳县| 肃北| 南安市| 江达县| 武定县| 上蔡县| 周宁县| 安义县| 莎车县| 开封市| 沛县| 秦安县| 福清市| 崇明县| 德昌县| 新民市| 汕尾市| 曲阳县| 诸城市| 旬阳县| 大庆市| 合江县| 边坝县| 黄陵县| 翼城县| 全南县| 蓬溪县| 麻江县| 山东| 姜堰市| 金门县| 光泽县| 从化市| 察隅县| 太原市| 衢州市| 宁阳县| 成都市| 昌都县| 姚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