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閉式污泥滾筒堆肥物料翻堆導流設備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封閉式污泥滾筒堆肥物料翻堆導流設備,包括機架及其上設置的封閉式污泥堆肥滾筒、分設于封閉式污泥堆肥滾筒兩端的進料倉和出料倉,封閉式污泥堆肥滾筒連接有驅動繞其軸向方向翻轉的動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料倉、出料倉的內壁分別設置有徑向物料導流葉片,徑向物料導流片的末端設置有出料口,該出料口連接封閉式污泥堆肥滾筒,封閉式污泥堆肥滾筒內壁設置有多組物料翻堆推行翼片組。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有效推進堆肥物料在發酵滾筒內翻堆與導流前行。
【專利說明】封閉式污泥滾筒堆肥物料翻堆導流設備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泥好氧堆肥【技術領域】,更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封閉式污泥好氧堆肥滾筒中物料翻堆導流設備。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隨著城鎮化建設,污水處理量越來越大,產生的污泥處理和處置問題也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城鎮污水廠主要處理城鎮居民日常生活中產生的污水,其污染物含量相對較低,處理后產生的污泥含有大量的腐殖質以及豐富的氮、磷、鉀等營養物質,重金屬含量低,是一種有效的生物能源;但同時,市政污泥中含大量寄生蟲卵及病原微生物,易腐爛產生惡臭,造成空氣環境污染。因而要實現污泥農用就必須采用有效的方法去除污泥中的有害微生物,同時將易腐敗的大分子有機物降解。
[0003]污泥好氧堆肥技術是一種利用微生物對污泥中易腐有機物進行生物降解,使之成為具有良好穩定性的腐殖土狀肥料的污泥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技術。一般影響好氧堆肥的主要因素是溫度、水分、含水率、供氧量和物料堆肥時間。好氧堆肥整個工藝過程通常由進料、攪拌、通氣、出料等工段組成。目前國內傳統堆肥方式例如條跺式、槽式好氧堆肥均采用了靜態堆肥的形式,由于堆內無自動攪拌翻堆及物料導流推進裝置,使供氧和發酵時間受到限制,故堆肥效率低、堆肥質量不穩定;并且由于其工藝特點,占地較大,污泥需廣泛分布在堆場堆肥,造成發酵過程的惡臭氣體無組織排放,很難完全收集,一直存在污泥堆肥的惡臭氣味擾民問題。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種能夠有效提高污泥堆肥發酵效率、改善產肥質量、減少環境污染、能全部收集并處理污泥發酵中惡臭氣體、便于管理維護及設備配套的封閉式污泥滾筒堆肥物料翻堆導流設備。
[0005]本實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術解決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一種封閉式污泥滾筒堆肥物料翻堆導流設備,包括機架及其上設置的封閉式污泥堆肥滾筒、分設于封閉式污泥堆肥滾筒兩端的進料倉和出料倉,封閉式污泥堆肥滾筒連接有驅動繞其軸向方向翻轉的動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料倉、出料倉的內壁分別設置有徑向物料導流葉片,徑向物料導流片的末端設置有出料口,該出料口連接封閉式污泥堆肥滾筒,封閉式污泥堆肥滾筒內壁設置有多組物料翻堆推行翼片組。
[0006]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說明,所述封閉式污泥堆肥滾筒的下方設置有固定于混凝土基礎上的支承輪,封閉式污泥堆肥滾筒外側焊接鋼軌與支承輪接觸。
[0007]所述動力裝置包括電機和傳動系統,電機連接于自動控制系統上;封閉式污泥堆肥滾筒的下方設置有固定于混凝土基礎上的支承輪,封閉式污泥堆肥滾筒外側焊接鋼軌與支承輪接觸。
[0008]優選地,所述封閉式污泥堆肥滾筒長度與直徑之比為(9-12):1。[0009]優選地,所述封閉式污泥堆肥滾筒的筒長18-30m,封閉式污泥堆肥滾筒沿軸向與水平地面呈5-9°。
[0010]所述徑向物料導流片為螺紋葉片狀,進料倉和出料倉長度設lm-1.5m,利于物料導
流進出。
[0011]所述翻堆推行翼片組包括在封閉式污泥堆肥滾筒的軸向方向上設置的至少一層的翻堆推行翼片,每層翻堆推行翼片安裝于封閉式污泥堆肥滾筒內壁的同一平面內,每層翻堆推行翼片中的相鄰兩翻堆推行翼片之間成10-17°的夾角,相鄰兩層翻堆推行翼片隔lm-1.5m等距分布,物料翻堆推行翼片末端呈30-60°折起,利于將底層物料翻起,使物料攪拌均勻在滾筒轉動時實現物料翻堆與前行推進。
[0012]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技術解決方案所能達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實用新型采用環保全密封設計,利用污泥堆肥滾筒進行堆肥發酵,避免發酵過程中產生的惡臭氣體無組織大范圍擴散,減少了惡臭氣體及翻堆粉塵造成的大氣環境污染。
[0014]2、通過延長發酵筒的結構長度,提升發酵設備的單機處理能力。
[0015]3、通過在滾筒進料倉和出料倉徑向安裝螺旋的物料導流葉片,有利于物料導流前行,減少物料進出時間。
[0016]4、通過在滾筒高溫發酵段安裝徑向翻堆推行翼片,且翼片軸向排布較密集,加強了物料混合程度及利于物料前行推進,提高了污泥發酵效率。
[0017]5、通過上述技術措施的實施,達到了縮短堆肥發酵周期,保障產肥質量的積極效
果O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圖1中1-1進(出)料倉的軸向剖視圖。
[0020]圖3為圖1中2-2的徑向剖視圖。
[0021]附圖標記說明:1、進料倉2、封閉式污泥堆肥滾筒3、出料倉4、支承輪5、動力裝置
6、徑向物料導流葉片7、翻堆推行翼片。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述。
[0023]如圖1-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封閉式污泥滾筒堆肥物料翻堆導流設備,包括機架及其上設置的封閉式污泥堆肥滾筒2、分設于封閉式污泥堆肥滾筒兩端的進料倉I和出料倉2,封閉式污泥堆肥滾筒連接有驅動繞其軸向方向翻轉的動力裝置5,進料倉1、出料倉2的內壁分別設置有徑向物料導流葉片6,徑向物料導流片6的末端設置有出料口,該出料口連接封閉式污泥堆肥滾筒,封閉式污泥堆肥滾筒內壁設置有多組物料翻堆推行翼片組。徑向物料導流片6為螺紋葉片狀,進料倉和出料倉長度設1.3m,利于物料導流進出。封閉式污泥堆肥滾筒的下方設置有固定于混凝土基礎上的支承輪,封閉式污泥堆肥滾筒外側焊接鋼軌與支承輪接觸。動力裝置包括電機和傳動系統,電機連接于自動控制系統上;封閉式污泥堆肥滾筒的下方設置有固定于混凝土基礎上的支承輪,封閉式污泥堆肥滾筒外側焊接鋼軌與支承輪接觸。封閉式污泥堆肥滾筒與進料倉、出料倉采用承插口連接,承插口之間間隙采用橡膠皮覆蓋密封,有效防止物料泄漏及臭氣外溢。
[0024]所述封閉式污泥堆肥滾筒長度與直徑之比為10:1,封閉式污泥堆肥滾筒的筒長20m,封閉式污泥堆肥滾筒沿軸向與水平地面呈5.5°。翻堆推行翼片組包括在封閉式污泥堆肥滾筒的軸向方向上設置的10層翻堆推行翼片7,每層翻堆推行翼片安裝于封閉式污泥堆肥滾筒內壁的同一平面內,每層翻堆推行翼片中的相鄰兩翻堆推行翼片之間成16°的夾角,相鄰兩層翻堆推行翼片隔1.3m等距分布,物料翻堆推行翼片末端呈48°折起,利于將底層物料翻起,使物料攪拌均勻在滾筒轉動時實現物料翻堆與前行推進。
[0025]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封閉式污泥滾筒堆肥物料翻堆導流設備,包括機架及其上設置的封閉式污泥堆肥滾筒、分設于封閉式污泥堆肥滾筒兩端的進料倉和出料倉,封閉式污泥堆肥滾筒連接有驅動繞其軸向方向翻轉的動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料倉、出料倉的內壁分別設置有徑向物料導流葉片,徑向物料導流片的末端設置有出料口,該出料口連接封閉式污泥堆肥滾筒,封閉式污泥堆肥滾筒內壁設置有多組物料翻堆推行翼片組。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封閉式污泥滾筒堆肥物料翻堆導流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閉式污泥堆肥滾筒的下方設置有固定于混凝土基礎上的支承輪,封閉式污泥堆肥滾筒外側焊接鋼軌與支承輪接觸。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封閉式污泥滾筒堆肥物料翻堆導流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裝置包括電機和傳動系統,電機連接于自動控制系統上;封閉式污泥堆肥滾筒的下方設置有固定于混凝土基礎上的支承輪,封閉式污泥堆肥滾筒外側焊接鋼軌與支承輪接觸。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封閉式污泥滾筒堆肥物料翻堆導流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閉式污泥堆肥滾筒長度與直徑之比為(9-12):1。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封閉式污泥滾筒堆肥物料翻堆導流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閉式污泥堆肥滾筒的筒長18-30m,封閉式污泥堆肥滾筒沿軸向與水平地面呈5-9°。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封閉式污泥滾筒堆肥物料翻堆導流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徑向物料導流片為螺紋葉片狀,進料倉和出料倉長度設lm-1.5m。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封閉式污泥滾筒堆肥物料翻堆導流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翻堆推行翼片組包括在封閉式污泥堆肥滾筒的軸向方向上設置的至少一層的翻堆推行翼片,每層翻堆推行翼片安裝于封閉式污泥堆肥滾筒內壁的同一平面內,每層翻堆推行翼片中的相鄰兩翻堆推行翼片之間成10-17°的夾角,相鄰兩層翻堆推行翼片隔lm-1.5m等距分布,物料翻堆推行翼片末端呈30-60°折起。
【文檔編號】C05F17/02GK203700224SQ201320756314
【公開日】2014年7月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5日
【發明者】徐湛滔, 杜道洪, 李珍珍, 馮智星, 羅志榮 申請人:廣州海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