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漏斗植苗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雙漏斗植苗裝置,包括采用可自然降解的天然纖維制成的保育桶,保育桶內、從上往下依次設有兩個漏斗,該兩個漏斗均由可自然降解的天然纖維制成;兩個漏斗中位于上方的漏斗為上漏斗,環繞上漏斗直徑較大的開口端設有承載架,承載架與上漏斗固接為一個整體,形成上層漏斗;該上層漏斗擱置于保育桶的開口端。本植苗裝置可為邊坡種植喬灌木提供生長初期所需的營養物質,并具有節水保墑的作用,可保證干旱條件下喬灌木的成活率,營造穩定的邊坡植物群落。
【專利說明】雙漏斗植苗裝置【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干旱、半干旱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用于裸露邊坡生態修復實施工程的裝置,特別涉及一種雙漏斗植苗裝置,不僅可在交通建設、礦山開采和城市建設等工程中形成的裸露邊坡開展植被恢復工程中應用,還可于園林綠化中使用。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迅猛發展,鐵路、公路、礦山開采和城市開發等基礎設施建設在我國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廣泛展開,建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進行挖方、填方施工,在工程建設地形成了大量的裸露邊坡。裸露邊坡會帶來一系列環境問題,如改變地形地貌、擾亂土壤結構、破壞植物群落、降低生物多樣性、影響局地氣候、增加水土流失危險性等,同時由于與周邊環境反差較大,會影響當地的原生自然景觀。在干旱、半干旱地區,這些工程所形成的邊坡靠自然界自身的力量難以得到恢復,裸露地表形成的工程創面在干旱嚴酷的自然條件下逐漸演變成為該地區生態環境退化的源頭,在這一區域進行生態修復工作是當務之急。但由于這類區域裸露邊坡土壤貧瘠、植物立地條件差,現有的生態工程技術在實施過程中多遇到邊坡種植喬木成活率低和造價較高的問題,因此,有必要研究新型的植物種植裝置,滿足該地區生態環境保護的目標。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雙漏斗植苗裝置,能快速恢復工程建設形成的裸露邊坡的植被,滿足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雙漏斗植苗裝置,包括采用可自然降解的天然纖維制成的保育桶,保育桶內、從上往下依次設有兩個漏斗,該兩個漏斗均由可自然 降解的天然纖維制成。
[0005]所述兩個漏斗中位于上方的漏斗為上漏斗,環繞上漏斗直徑較大的開口端設有承載架,承載架與上漏斗固接為一個整體,形成上層漏斗;該上層漏斗擱置于保育桶的開口端。
[0006]本實用新型植苗裝置采用雙漏斗結構,可為邊坡種植喬灌木提供生長初期所需的營養物質,并具有節水保墑的作用,可保證干旱條件下喬灌木的成活率,營造穩定的邊坡植物群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是本實用新型雙漏斗植苗裝置的等軸側剖視圖
[0008]圖2為雙漏斗植苗裝置的主視圖。
[0009]圖中,1.上漏斗,2.下漏斗,3.保育桶,4.防護堰,5.承載架。
【具體實施方式】[0010]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0011]采用現有的生態工程技術在干旱、半干旱地區工程建設形成的裸露邊坡進行生態修復時,由于土壤貧瘠、植物立地條件差,不能保溫和保墑,使得裸露邊坡種植的喬木成活率低,導致生態修復造價較高。為了克服現有生態工程技術在干旱、半干旱地區裸露邊坡進行生態修復時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區裸露邊坡生態修復的植苗裝置,能夠保溫保墑,植物成活率極高。該雙漏斗植苗裝置如圖1和圖2所示,包括防護堰4和桶形的保育桶3,保育桶3內設有下漏斗2 ;保育桶3開口處設有上漏斗1,上漏斗I直徑較大的開口端、環繞該開口設有承載架5,承載架5與上漏斗I固接為一個整體,形成上層漏斗;該上層漏斗擱置于保育桶3的開口端。
[0012]保育桶3采用材質主要為椰殼、棕櫚纖維、麥秸、稻秸等可自然降解的天然纖維制作而成。
[0013]上漏斗1、承載架5和下漏斗2均采用材質主要為椰殼、棕櫚纖維、麥秸、稻秸等可自然降解的天然纖維制作而成。具有保溫和保墑的作用,漏斗設計有益于水分和養分向喬灌木主根方向遷移,保證其生長初期能夠具備良好的水熱條件和營養供給。
[0014]生態修復工程一般于春季或秋季實施,工程開工后,首先分別加工制作雙漏斗植苗裝置的各個零件;根據擬進行生態修復邊坡的立地條件選擇確定該生態工程所使用的喬灌苗木;將培植該喬灌苗木的腐殖土裝入基質袋內,然后將所選的喬灌苗木移植到裝有腐殖土的基質袋內。在目標邊坡挖坑,將本雙漏斗植苗裝置置于挖好的坑內;取用無紡布和麻繩制作而成的可自然降解的袋子,就地取土裝入該袋子內,形成防護袋。在保育桶3內裝填土,然后將植有喬灌苗木的基質袋置于上漏斗I的中心部位,適量澆水養護。再將多個防護袋碼放在承載架5上,形成防護堰4,用于防止風蝕和坡面雨水的侵蝕。本植苗裝置在植物生長初期具有防止坡面雨水沖刷、保溫和保墑的作用,降解后則成為改良土壤的有機質。上漏斗I可以將植物需要的水分向植物主根引導,利于植物吸收利用;下漏斗2主要起到疏松土壤作用,也可將營養物質向植物主根弓I導。
實施例
[0015]用本植裝置在鄂爾多斯一個大型露天煤礦的排土場進行了生態修復,試驗邊坡種植云杉苗木取得了成功,成活率達到了 100%,生態修復效果良好。
[0016]對比例
[0017]用現有方法對實施例中的排土場進行生態修復,試驗邊坡種植云杉苗木的成活率只有20%,生態修復失敗。
【權利要求】
1.一種雙漏斗植苗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可自然降解的天然纖維制成的保育桶(3),保育桶(3)內、從上往下依次設有兩個漏斗,該兩個漏斗均由可自然降解的天然纖維制成; 所述兩個漏斗中位于上方的漏斗為上漏斗(1),環繞上漏斗(I)直徑較大的開口端設有承載架(5),承載架(5)與上漏斗(I)固接為一個整體,形成上層漏斗;該上層漏斗擱置于保育桶(3)的開口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雙漏斗植苗裝置,其特征在于,使用時,在承載架(5)上設置防護堰(4)。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雙漏斗植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護堰(4)由多個防護袋碼放而成。
【文檔編號】A01G9/10GK203618462SQ201320821055
【公開日】2014年6月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5日
【發明者】薛春曉, 賈鋆 申請人:中鐵西北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