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建樓房、地下建生態循環水養魚車間的建筑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地上建樓房、地下建生態循環水養魚車間的建筑結構,包括利用地下空間和地熱恒溫資源建造的養魚池,養魚池的上層修建用于提供養魚生產經營、管理、銷售所必須的配套場地的樓房;所述地上建樓房、地下建生態循環水養魚車間的建筑結構,包括內循環套池與外循環系統、氣提裝置配套組成的水體平位雙循環水處理系統;所述養魚池的外壁至少部分面積采用透明材質制成,并在其外圍設置觀賞通道。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復合型建筑,不僅能夠節省魚場投資,還能提高工作效率,使得管理營銷更加方便。
【專利說明】地上建樓房、地下建生態循環水養魚車間的建筑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漁業養殖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地上建樓房、地下建生態循環水養魚車間的建筑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工業養魚在我國已發展近300萬m%養魚車間主要居地面。普遍存在著技術水平低、單產低,運行費用高,操作管理繁瑣,循環水均采用單一外循環,雖引進或仿制國外成套水處理設備,如蛋白質分離器、微濾機等,其價格昂貴、能耗大。室外大面積池塘養殖、網箱養殖和流水水泥池養殖,對生態環境污染嚴重,浪費大量的土地資源、水資源、人力資源,產品質量不可控,養殖安全不可控,養殖成本高、效益低。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地上建樓房、地下建生態循環水養魚車間的建筑結構,無費用利用地溫優化養殖水溫,可以確保養殖安全、提高產品質量安全、降低養殖成本,節約大量人力、土地、能源等資源;投資少、節能低耗、易推廣和復制,特別適合家庭等小微創業群體養殖。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地上建樓房、地下建生態循環水養魚車間的建筑結構,包括地下的生態循環水養殖車間以及地上用于提供養魚生產經營、管理、銷售、居住所必須配套場地的樓房,所述地上的樓房外設有用于為養殖車間供氧的氧氣供應站、進行曝氣提水的氣泵以及用于調控養殖車間水溫的制冷設備;所述生態循環水養殖車間包括養殖池、養殖廢水生態處理系統以及純氧添加裝置和曝氣提水裝置。
[0005]所述養殖池底部中央設有集污井,集污井中設有回水管和排污管,養殖池的頂部設有進水口,進水口處安裝有與氣泵連通的曝氣提水裝置,養殖池邊緣底部安裝有與氧氣供應站連通的純氧添加裝置;所述養殖廢水生態處理系統包括水處理池,水處理池的進水口與回水管連接,水處理池的出水口通過氣提裝置與養殖池的進水口配合連通,水處理池內根據水流的方向依次設有固液分離機、生物濾池和紫外線殺菌裝置,固液分離機設置于水處理池的進水口處,生物濾池的下部為濾料層,上部為水生植物種植層,生物濾池頂部通過水流通道連接到水處理池的出水口,紫外線殺菌裝置位于該水流通道內;所述固液分離機上設有反沖洗排污管,生物濾池的底部也設有排污管,固液分離機及生物濾池的排污管均與集污井的排污管連通用于將污物排出。
[0006]所述地上樓房內設有監控室,地下生態循環水養殖車間內設有水質在線監控系統、自動供氧系統、自動控溫系統、自動投餌系統,這些系統均與監控室聯通,方便集中管理。地下養殖車間實行全封閉管理,平時任何人不允許進入地下室養殖車間,避免外來病原體帶入車間內。養殖車間上層一樓設有養殖操作車間,養殖操作車間還設有專門的換氣孔、觀察窗、采光板等,確保生態循環水養殖車間內通風透氣,采光適宜。[0007]所述水質在線監控系統在養殖水體中安裝有水質監控傳感器,監控水體中的水溫、PH值、溶氧、鹽度、氨氮、0RP、TGP等水質指標,當這些參數指標出現異常時,監控系統可啟動報警,進一步的,可以通過水質監控物聯網及時將數據發送到養殖戶的手機,使得用戶能夠盡快進行處理。
[0008]所述的自動供氧系統可根據情況設定養殖水體溶氧量,一般設定在5-8mg/L范圍內,低于或高于該數據,水下感應探頭及時將溶氧數據通過水質監控物聯網傳輸給自動供氧系統,電磁閥會自動關閉或開啟供氧。
[0009]所述的自動控溫系統可根據情況設定水溫,一般設置在13_25°C范圍內,水溫低于或高于設定范圍,水下感應探頭及時將水溫數據通過水質監控物聯網傳輸給制冷設備,啟動或停止工作。
[0010]所述的自動投餌系統,可根據情況設定具體的投喂時間和投喂量,到時間投餌機會自動開啟或停止投喂。
[0011]所述樓房外設有種植區域,種植區域內可種植蔬菜、花卉等,排污管的末端通過泵連接到種植區域,將污物進行最大程度的利用。
[0012]所述樓房的一樓設有倉儲車間,倉儲車間主要存放飼料和養殖生產工具;所述樓房的樓頂設有光伏太陽能電站,可利用太陽能進行發電,滿足生產生活用電,結余電源還可并網銷售。
[0013]所述養殖池的外壁至少部分面積采用透明材質制成,并在其外圍設置觀賞通道,方便觀摩參觀。
[0014]本實用新型能夠帶來以下有益效果:
[0015]1、本實用新型設計地上建樓房、地下建生態循環水養魚車間的建筑結構,能夠充分節約稀缺土地資源。一方面充分利用地下空間與地熱資源建設工業化養魚車間;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地面即養魚車間上空,建設現代工業化養魚生產管理、經營、開發所必須的配套服務設施,使養殖與管理,經營與銷售一體化;在節省土地,節省基建投入的基礎上,使養殖技術得到提升和優化。
[0016]2、本實用新型用工業化生態養殖技術與標準把傳統養魚方式“搬”進入城鄉居民家里,實現資源節約集約、環境友好,讓廣大居民安居樂業、養生養老;大面積退漁還田、減少對江河湖庫水資源的占用,還江河湖庫碧水藍天;大面積緩解生態安全、糧食安全、水資源安全,食品質量安全。
[0017]3、本實用新型能夠一地多用、一舉多得,用最小的建設投資、最小的核算單位、最有效的管理體制提高勞動生產率,實現居民小微創業群體利益最大化永久受益且老而無憂;改善農村面貌,提高生產生活質量。
[0018]4、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地上建樓房、地下建生態循環水養魚車間的建筑結構,相比傳統的戶外養殖,省地、省水、省力95%以上,能夠產生巨大的生態、經濟及社會效益,降低生產成本,提高養殖產量和產品質量,其中水產品養殖產量可達到50kg/m3以上,適宜大面積推廣應用。
[0019]5、本實用新型的地上建樓房、地下建生態循環水養魚車間的建筑結構,單戶為家庭獨立型,多戶為合作社型,多個合作社為產業集聚園區型。單戶養鱘立體廠房占地150m2,其中100m2為鱘魚養殖池,50m2為生態水處理池,日循環凈化60次,實現高密度養殖污水資源化。立體廠房總建筑面積400m2左右;養魚水體200m3,每m3水體養鱘50kg ;總投資約50萬元;年養鱘10噸,戶平均年利不少于8萬元;兩年收回養魚設施投資,5年左右收回立體廠房全部投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養殖池與水處理池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22]圖3為本實用新型樓房一樓的養殖操作車間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結合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但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的范圍并不局限于實施例表述的范圍。
[0024]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地上建樓房、地下建生態循環水養魚車間的建筑結構,包括地下的生態循環水養殖車間,生態循環水養殖車間的上層修建有用于提供養魚生產經營、管理、銷售、住宿所必須配套場地的樓房,所述地上的樓房外設有用于為養殖車間供氧的氧氣供應站、進行曝氣提水的氣泵以及用于調控養殖車間內水溫的制冷設備;所述生態循環水養殖車間包括養殖池1、養殖廢水生態處理系統25以及純氧添加裝置和曝氣提水裝置。
[0025]所述養殖池I的底部中央設有集污井3,集污井中設有回水管2和排污管4,養殖池的頂部設有進水口 5,進水口處還安裝有與氣泵連通的曝氣提水裝置,養殖池邊緣底部安裝有與氧氣供應站連通的純氧添加裝置6 ;所述養殖廢水生態處理系統包括水處理池,水處理池的進水口 7與回水管2連接,水處理池的出水口 8通過曝氣提水裝置9與養殖池的進水口 5配合連通,水處理池內根據水流的方向依次設有固液分離機11、生物濾池12和紫外線殺菌裝置13,固液分離機設置于水處理池的進水口處,生物濾池的下部為濾料層14,上部為水生植物種植層15,生物濾池頂部通過水流通道連接到水處理池的出水口,紫外線殺菌裝置位于該水流通道內;所述固液分離機上設有排污管,生物濾池的底部也設有排污管,固液分離機及生物濾池的排污管均與集污井的排污管4連通用于將污物排出。
[0026]養殖池內的污水經回水管道流入水處理池,經固液分離機對污水進行分離,去除大型的殘餌、糞便等顆粒物質,固液分離后的水從生物濾池的下方進入,經濾料層和植物種植區處理,濾料層采用復合濾料進行鋪設,如碳酸鈣礦石、納米無紡布料、陶粒、珊瑚石等,植物種植層可種植當地生長抗逆性強、根系發達的挺水植物,水體中大量的微生物和有益菌消耗、分解水體中的氨氮、亞硝酸鹽、磷酸鹽等有害物質,從生物濾池底部出來的水流經紫外線殺菌裝置所處的水流通道內,通過紫外線進行消毒殺菌,最后由氣提裝置將處理完的水提升到養殖池的進水口進行進水循環利用,進水的同時對水體進行充分曝氣、增氧,圖1中的箭頭10表示水流方向。
[0027]所述地上樓房內設有監控室,地下生態循環水養殖車間內設有水質在線監控系統、自動供氧系統、自動控溫系統、自動投餌系統,這些系統均與監控室聯通,方便集中管理。養殖車間上層一樓設有養殖操作車間16,養殖操作車間還設有專門的換氣孔17、觀察窗18、采光板19等,確保生態循環水養殖車間內通風透氣,采光適宜。[0028]所述樓房外設有種植區域20,排污管的末端通過水泵21連接到種植區域。
[0029]所述地上建樓房進行多功能同步開發利用,樓房一樓設有倉儲車間22,樓房頂層設有光伏太陽能電站23 ;本實施例中地上一樓建設倉儲、物流和初加工,二樓建設展示、美食和蔬菜、花卉種植,三樓建設培訓與辦公,四樓建設居住與生活,屋頂建設太陽能光伏電站,室外建設氧氣供應站、氣泵及制冷設備等,本實施例僅為上述范疇內的優選方式,具體的操作方案中還可根據需要對該地上建樓房、地下建養殖池的鱘魚養殖系統進行細微調難
iF.0
[0030]所述養殖池的外壁至少部分面積采用透明材質制成,并在其外圍設置觀賞通道24,所述的觀賞通道與養殖操作車間的通道完全隔開,確保安全生產、方便管理。
【權利要求】
1.一種地上建樓房、地下建生態循環水養魚車間的建筑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的生態循環水養殖車間以及地上用于提供養魚生產經營、管理、銷售、居住所必須配套場地的樓房,所述地上的樓房外設有用于為養殖車間供氧的氧氣供應站、進行曝氣提水的氣泵以及用于調控養殖車間水溫的制冷設備; 所述生態循環水養殖車間包括養殖池、養殖廢水生態處理系統以及純氧添加裝置和曝氣提水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上建樓房、地下建生態循環水養魚車間的建筑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養殖池底部中央設有集污井,集污井中設有回水管和排污管,養殖池的頂部設有進水口,進水口處安裝有與氣泵連通的曝氣提水裝置,養殖池邊緣底部安裝有與氧氣供應站連通的純氧添加裝置; 所述養殖廢水生態處理系統包括水處理池,水處理池的進水口與回水管連接,水處理池的出水口通過氣提裝置與養殖池的進水口配合連通,水處理池內根據水流的方向依次設有固液分離機、生物濾池和紫外線殺菌裝置,固液分離機設置于水處理池的進水口處,生物濾池的下部為濾料層,上部為水生植物種植層,生物濾池頂部通過水流通道連接到水處理池的出水口,紫外線殺菌裝置位于該水流通道內; 所述固液分離機上設有反沖洗排污管,生物濾池的底部也設有排污管,固液分離機及生物濾池的排污管均與集污井的排污管連通用于將污物排出。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上建樓房、地下建生態循環水養魚車間的建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上樓房內設有監控室,地下生態循環水養殖車間內設有水質在線監控系統、自動供氧系統、自動控溫系統、自動投餌系統,這些系統均與監控室聯通。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地上建樓房、地下建生態循環水養魚車間的建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樓房外設有種植區域,排污管的末端通過泵連接到種植區域。
5.根據權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地上建樓房、地下建生態循環水養魚車間的建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態循環水養殖車間上層一樓設有養殖操作車間,養殖操作車間還設有換氣孔、觀察窗、米光板。
6.根據權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地上建樓房、地下建生態循環水養魚車間的建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樓房的一樓設有倉儲車間,樓房的樓頂設有光伏太陽能電站。
7.根據權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地上建樓房、地下建生態循環水養魚車間的建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養殖池的外壁至少部分面積采用透明材質制成,并在其外圍設置觀賞通道。
【文檔編號】A01K63/04GK203661824SQ201320878610
【公開日】2014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12日
【發明者】藍澤橋 申請人:宜都天峽特種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