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生態型封閉式循環水養魚方法

文檔序號:4838012閱讀:105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生態型封閉式循環水養魚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工業化魚類養殖領域,具體涉及生態型封閉式循環水工廠化 養殖系統。主要利用天然海水建造生產無公害健康的海鮮食品工業化養殖 基地。
背景技術
目前,工廠化循環水海水魚類養殖過程中病害已經成為發展中的限制因 素,而病害的根源在于循環水系統不夠清潔,糞便、殘餌等沉積物殘存于養 殖系統中,污染水質,沉積物既是水質的污染源,又是滋生病原體的物質基 礎,因此,我國在海水工廠化循環水養殖中,主要采用微濾機或弧形篩過濾
沉積物,只能濾除100微米以上的較大顆粒,100微米以下的顆粒物仍沉積 于養殖系統中,日積月累生物濾池的底部沉積厚度超過100mm,沉積物腐 敗變黑,成為病害的根源,只有解決根源性問題,才能取得預防病害發生的 根本性突破。
如薛正銳、姜輝、陳慶生等人的"工廠化循環水養魚工程技術研究與開 發"(海洋水產研究,第27巻第4期,2006年)。該期刊中薛正銳等人對 預防疾病研究重點是采用機械過濾去處懸浮物,微濾機過濾的缺點是顆粒懸 浮物去除率較低,仍不能從根本上預防疾病的發生。
如中國工程院院士雷霽霖先生編著的《海水魚類養殖理論與技術》(中 國農業出版社,2005年) 一書中較全面地闡述了海水魚類的工廠化養殖工 程設計、循環水的處理系統,工藝路線等內容,其中循環水養殖系統中的顆 粒物仍然采用微濾機過濾,微濾機實質上是篩網過濾,大于網目的顆粒物被 攔截,而小于網目的被濾過,存留于水體中,污染水質,滋生病原微生物, 導致魚病發生。
臺灣中華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謝清輝先生的"室內高密度循環水養殖工藝 概述"(漁業現代化,2006年第3期),雖然也是循環水工廠化養魚,與 上述一樣也沒有高效的固液分離技術,病害也是較大的問題。
還如,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生物工程系陳樹林先生在"封閉式循環水養殖水質處理技術簡況"(漁業現代化,2004年第5期)中介紹了循環水養
殖系統水質處理方法,是采用轉筒篩網微濾機過濾顆粒物;另外一種是細砂 流床方法,細砂流床的工作原理是水從砂層的底部向上流動,水流將砂粒浮 動起來,目的是利用砂粒表面的生物膜降解水中有害的氨氮、亞硝酸氮等, 因而起不到過濾顆粒物的作用。
再如,天津海發珍品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是我國最大的循環水工廠化養魚 企業,該公司采用弧形篩過濾沉積顆粒物,主要濾除100微米以上的顆粒, 而且在過濾過程中由于水流沖刷的作用,將很多的大顆粒變成小顆粒而存留 于水中,導致水質渾濁和沉積,成為病原體生長的溫床,影響魚類的健康養 殖。
另外,陳學峰先生的"工廠化養魚基礎設施的配置"(北京水產,2003 年第4期),采用重力式無閥濾池過濾顆粒物,這是一種較好的固液分離方 法,其問題是無閥濾池揚程高,耗能大,反沖洗廢水,不適于在低揚程、 低耗能的循環水養魚系統中使用。
我國工廠化水產養殖大部分是采用直排式流水養魚,據統計,直排式流 水養魚總面積約在300萬平方米,但是,由于直排流水式工廠化養魚方式, 對水質不能進行循環凈化處理,不具備對病害的預防和控制能力,導致病害 連綿不斷,頻頻發生,病害成為直排式流水養魚的制約性因素,養魚因病害 致使成活率過低,成活率低導致產量低,因而多數虧損,嚴重開工不足,工 廠化養魚設施利用率不足50%。
進入21世紀,我國出現了封閉式循環水養魚方式,規模較小,總規模 約300001112左右,但是并未因循環水養殖方式的出現而將病害得到較好的控 制,突出原因是水質凈化水平較低,特別是水體顆粒物的去除率不高,水質 混濁,影響魚類的呼吸,長此以往顆粒物沉積于循環養殖系統中,腐敗水 質,病原體大量滋生,導致魚類發病死亡、成活率低下,甚至個別廠家全軍 覆沒,虧損嚴重。目前我國的封閉式循環水養殖系統,并未真正實現完全封 閉式循環水養殖,而是將循環系統中的濃縮污水直接排放,污染環境,屬于 半封閉式的循環水養殖方式,而且設備、設施造價較高,每平方米總造價 2000-3000元(不含地皮費),本發明每平方米工程造價僅為200-300元。此外,病害帶來另一個潛在危害,即養殖過程中用藥治病,甚至出現濫 用藥現象,致使養殖產品出現藥物殘留問題,2006年我國大菱鲆養殖因藥
物殘留問題,產品停止銷售,幾乎毀掉這個優良品種,經過3年的努力,到 2008年得以恢復。
上述直排式流水式或封閉式(實際上是半封閉)循環水工廠化的養殖方
式共同存在的突出問題是(l)養殖過程中病害控制不利,疾病頻發,成活率 較低, 一般在40%以下,總體呈虧損狀態;(2) —般封閉式循環水工廠化
養殖工程造價高,耗能高,排污水,不利于推廣。

發明內容
鑒于上述的基本現狀,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生態型封閉式循環水養 魚方法,其具有在養魚過程不生病或少生病,不用藥,無殘留,零排放的綠 色海鮮食品的工業化海水養魚基地,兼顧實現了節地、省水、節能、無公 害、工程造價低廉,全封閉、全控制、操作簡便、易推廣的目的。
本發明人針對魚病預防進行深入探索性研究,創建了清潔型、生態型封 閉式循環水養魚方法,并在此基礎上完成了本發明。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生態型封閉式循環水養魚方法包括
1、 蓄水沉淀池在近海岸取水口處建立蓄水沉淀池,蓄水沉淀池的容
水深度應在2m以上,面積20000n^以上,由蓄水池邊建造水泵站向配水車 間供水;
2、 配水車間配水車間內配置砂濾池、清水池、配水池、水泵和板式 換熱器;由配水車間向養魚車間補充供水, 一般日補水量20%左右;
其中,由水泵站抽取天然海水送入砂濾池,位于砂濾池上部的送水管道 為聚乙烯材料,在管道周圍按20 30mm間距鉆孔,孔徑8-10mm,其有孔 管道長度不小于2000mm;
3、 養魚池養魚池大小按水循環量設計,如1次/h,養魚池面積應小 于30mV池;池形為正方形,砌圓角,中央具有排水和回水,向心坡降 5%;養魚池內的回水管道和排污管道均預埋在池底之下,中心管用三通連 接;
4、 回水渠道回水渠道位于養魚池外側,渠道寬500mm,高度與養魚池頂相同,坡降0.2%,底角圓弧形;在回水渠道流向的末端設一道攔污 墻,高度400mm,位于回水流向最后的養魚池處;在攔污墻的內側,距墻 體500mm處設一個排污口;回水渠道的底部設多個排污口 ,間距6-12m, 各排污口有直徑500mm鍋底形集污槽,集污槽深度50mm,集污槽中心設 排污口,排污口直徑110mm,排污口通向排污溝;
5、 旋流池該旋流池設在回水渠道和養魚池的末端,其池底比養魚池 深400mm;旋流池的進水口位于回水渠底部上返400mm處,進水口切線安 裝,便于形成旋流;旋流池底部中央設有排污口,向心坡降10%,排污口的 開口與排污溝導通;由旋流池上部與進水口相平的位置設有一個通向回水泵 槽的開口,其開口應大于或等于進水口;
6、 回水泵槽該回水泵槽位于旋流池與生物濾池一側的供水槽之間, 其內安裝回水泵;該回水泵槽頂部與旋流池或養魚池同高,其底部設排污 槽,底角為圓弧形;
7、 一級生物濾池 一級生物濾池的濾床以砂石材料為主,并設有細砂 層,在砂層底部鋪設篩絹網,篩絹網下是卵石,在卵石下面鋪設一層圓孔塑 料板網。 一級生物濾池細砂層上部100mm處安裝反沖洗排污管道;濾池底 部設置排污口,向排污口坡降2%; —級生物濾池的面積與養魚池總面積之 比為1: 7-10;
8、 二級生物濾池二級生物濾池依養魚池面積而定;二級生物濾池為 立體生物填料凈化池,凈化水由一級生物濾池的底部流入,再由二級生物濾
池的上部流入供水槽,供水槽凈寬600mm; 二級生物濾池通過界墻上部的 過水孔向供水槽供水,過水孔安裝位置由界墻頂部下返500mm處,設過水
孔10-12個;二級生物濾池與養魚池面積之比為1: 14-17; 二級生物濾池底 部設置排污口,向排污口坡降2%; 二級生物濾池的界墻低于一級生物濾池
300-楊mm;
其中,在一、二級生物濾池之間設有過水道,過水道的底部安裝控制過
水閥門;
9、 污水處理池該污水處理池通過排污溝與配水車間連通;污水處理 池包括一級污水處理池和二級污水處理池,池內培植能凈化養魚廢水的水草、藻類和貝類;該二級污水處理池與蓄水池連通,在二級污水處理池設置 砂濾墻,污水凈化達標后經砂濾墻過濾后流入蓄水池再次利用。
10、紫外線消毒器該紫外線消毒器安裝在水質循環凈化供水槽的前
一山順。
在本發明中,根據應用特點,所涉及的生物填料,其中一級生物濾池的 填料以砂石為主,砂粒大小為0.5mm-1.5mm,卵石大小為20-150mm, 一級 生物濾池的安裝方式為濾床式,砂石填料不但具有攔截微小顆粒物的功能, 而且其表面生長生物膜,還具有凈化水質的功能。
根據上述的特點,所涉及二級生物濾池的生物填料為立體填料是采用聚 乙烯絲制成的直徑150mm的毛刷狀立體彈性填料,絲狀填料的表面生長生 物膜,同樣具有凈化水質的功能。
根據上述的特點,所涉及二級生物填料的長度距池底200mm,距池頂 200mm,在池壁兩側預埋鋼筋套管環,環的間距為200mm,上下對稱,以 此固定生物填料的拉線,拉線鋼絲外套軟塑料管可起到防銹作用,立體生物 填料密度49-81根/m2。
根據上述的特點,每個生產單元配置一座配水車間,1個生產單元包括 8-10個養殖系統;配水車間的砂濾池面積與養魚池面積之比為1: 20,砂濾 池底部空間800-1000mm,用鋼筋混凝土橫梁托起砂石濾料,鋼筋混凝土橫 梁規格為120mmX120mmX3000mm,橫梁上面鋪一層圓孔塑料板,其上鋪 設卵石200mm,卵石表面用小型卵石鋪平,在其上面鋪設40-60目篩絹 網,篩絹網的上面鋪設經水洗干凈的細砂,細砂粒徑0.5-1.5mm,細砂層厚 度500-700mm。
其中在砂層上面100mm處沿砂濾池\壁兩側安裝反沖洗的多個排污管, 管徑110mm,間距約2米左右;砂濾池\底部通過閥門與清水池連通;清水 池容積100m3-200m3;清水池\與配水池(18)底部之間通過直徑200mm的蝶 閥連接,其容積與清水池\相同。
根據上述的特點,回水渠道總長度約60m,寬度500mm;回水渠道底 部排污口處有一直徑500mm的鍋底形凹槽,凹槽深度50mm;凹槽中心設 排污口通向養魚池中部排污溝。根據上述的特點,旋流池與養魚池面積相同或略小于,其池底要比養魚
池深400mm。
根據上述的特點,所涉及一級生物濾池的濾床材料以砂石為主,細砂層 厚度300mm,砂層底部鋪設40-60目篩絹網,篩絹網下面為卵石,卵石厚 度200mm及其底部即在橫梁之上鋪設一層圓孔塑料板網,托住濾床濾料的 橫梁為鋼筋混凝土結構,規格為120mmX120mmX3000mm,再以縱梁托住 小橫梁,橫梁間距100mm, 一級生物濾池的面積與養魚池總面積之比為h 7-10, 一級生物濾池的界墻高于二級生物濾池300-400mm。
根據上述的特點,二級生物濾池與其一側凈寬為600mm的供水槽通過 界墻上部直徑為110mm的過水管連通;過水管安裝位置由界墻頂部下返 500mm處,設過水孔10-12個;二級生物濾池與養魚池面積之比為1: 14-17; 二級生物濾池(6)底部設置排污口 ,向排污口坡降2%,排污口管徑 160mm,并安裝蝶閥;
一、二級生物濾池之間的過水道是通過底部過水閥門連通,共選用3 5 個直徑為160mm-200mm的蝶閥等距離安裝。
根據上述的特點,所述紫外線消毒器由聚乙烯管、紫外線燈管、石英套 管、鎮流器等組成;聚乙烯管徑400mm,壁厚8-10mm,長度1550mm,紫 外線燈管75瓦,單端接線,燈管長度1540mm,配置適當的鎮流器,石英 套管直徑25mm,長度1600mm,內裝紫外線燈管,每個紫外線消毒器安裝 12根燈管,并在紫外相消毒器兩端的側面焊接進水管和出水管,上部焊接2 個檢查孔。
根據上述的特點,所提及的回水泵是選用混流泵,其吸水管用彎頭安裝 成"n"形;回水泵或配置變頻器。
上述中所指的立體生物填料由江蘇省宜興環保設備廠采購,其長度可根 據生物濾池的深度由生產廠家訂制。
總之,本發明為生態型封閉式循環水養魚方法,與傳統直排式流水工廠 化養魚的工程造價相比,投資額度僅增加30%左右,但僅僅是其他封閉式循 環水養魚的工程造價的10%,而養殖產量是全國平均數6kg/m2的5倍左 右。由于是一個閉合內循環養殖系統,通過回水沉降分離、旋流沉降分離、生物濾池過濾與生物膜凈化水質,通過水體增氧,紫外線消毒,養魚廢水凈 化后循環再利用,建立了預防疾病發生的高效生命警衛系統,達到了養魚不 生病或少生病的目的。本發明的重點在于通過固液分離技術消除病原微生物 滋生的物質基礎,將病原微生物的數量控制在魚類不發病的平衡狀態,從而 獲得了養魚不生病或少生病的效果;此外,本發明針對海水魚類工廠化循環 水養殖系統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病害,施以一級生物濾池和二級生物濾池 降解氨氮、亞硝酸氮等有害物質,通過回水渠道沉降分離顆粒物,回水旋流
池沉降分離和一級生物濾池砂濾等三道固液分離工藝,將99%的顆粒物分離 出去,有效預防病害發生。從根本上加以解決,徹底清除顆粒物沉積污染, 鏟除病害的基礎,清潔型健康養魚,真正實現了養魚不生病和少生病的生態 養殖方法。


圖l是本發明的系統平面圖2是圖1生態型封閉式循環水養魚方法工藝流程。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歩說明。
見圖1所示,首先在無徑流污染、交通便利、農業電力充足、具備寬帶 網絡信息條件的天然海水沿岸選址,建造蓄水沉淀池1,并在對應海水方向 設有一個水閘2。 一般建池規格20000n^以上。蓄水沉淀池1盡量深挖,達 到漲潮納水的程度,減少動力蓄水,節省電力。若蓄水沉淀池1 土質過于松 軟,應予護坡,避免因風浪沖擊而渾水。蓄水沉淀池1的容水深度應在2m 以上,有利于保持穩定的水質。在蓄水沉淀池1附近建地熱井3。
則建立配水車間4。配水車間4的主要功能是進行原水處理;該配水車 間4內主要配置沙濾池16、清水池17、配水池18和其他配套設備。凈化水 質以自然重力砂濾池為宜,每個生產單元(8-10個養殖系統)建一座配水車 間,砂濾池16面積與養魚池7面積之比為1: 20。砂濾池與清水池17之間 的底部安裝過水蝶閥3個,直徑200mm,通過閥門砂濾水16進入清水池 17,同時也可用清水池17的蓄水反沖洗砂濾池16。砂濾池16底部向排污 口坡降,坡度2%,排污口直徑160mm,蝶閥控制。砂濾池16四周設置反沖洗排污口,排污口位置在砂層之上100mm處,排污口直徑110mm,內插 管或外閥門控制。另外,砂濾池16、清水池17和配水池18依次排列,各 池間距600mm,各池間安裝三個直徑200mm的蝶閥連接。配水池18主要 用于調溫、調鹽。在清水池17—側是平臺,安裝泵站13、板式交換器(圖中 未標注)、氧氣站IO等設備。另外配置地熱井3、冷水井2、配電機房11等 設備。當車間需要補水時,通過泵站13從配水池18抽水進入一級生物濾池 5參與養殖循環。
建立生物濾池。生物濾池的主要作用是濾除未完全沉淀分離的微小懸浮 顆粒物,同時生物膜上的硝化細菌、亞硝化細菌能夠降解水中的NH3、 N(V等有害物質,使水質得到充分清晰和凈化。生物濾池分為2級,串聯上 下流動。該生物濾池包括
一級生物濾池5。生物濾池的規格長6mX寬6mX深3m,濾床以砂石 為主,細砂層厚度300mm,為防止細砂漏出,在砂層底部鋪設40-60目篩 絹網,篩絹網下是卵石,卵石厚度200mm,托住卵石的橫梁為鋼筋混凝土 結構,120mm X 120mm X 3000mm ,再以縱梁托住小橫梁,橫梁間距 100mm,用卵石填充梁間距,卵石底部鋪設一層圓孔塑料板網,以防止卵石 漏出。在距砂層表面100mm處的池壁兩側安裝反沖洗排污管道,直徑 110mm,插管或閥門控制,反沖洗的污水經排污管進入排污溝。 一級生物濾 池的面積與養魚池總面積之比為1: 7-10, 一級生物濾池的界墻高于二級生 物濾池300-400mm,形成壓差過濾速度快。
二級生物濾池6。根據需要也可增減級數,二級生物濾池規格6mX4m X3m, 二級生物濾池內安裝立體生物填料,立體生物填料的表面生長生物 膜,可凈化水質。凈化水由底部進入,再由上部流出進入供水槽。供水槽凈 寬600mm, 二級生物濾池向供水槽通過界墻上部過水,過水孔徑110mm, 安裝位置由界墻頂部下返500mm處,設過水孔10-12個。二級生物濾池與 養魚池面積之比為l: 14-17。
上述一級生物濾池5、 二級生物濾池6間距為600mm,連通一級生物濾 池5、 二級生物濾池6的底部安裝過水閥,本實施例中使用的是蝶閥;直徑 200mm,等距離安裝三個過水閥。另外通過二級生物濾池6可以反沖洗一級生物濾池5,每天反沖洗l-2次。
在本發明的一級生物濾池5和二級生物濾池6中添加生物填料。 一級生 物濾池5的生物填料以砂石為主,以濾床方式安裝。二級生物濾池6的生物 填料為立體彈性填料,直徑150 180mm,生物填料的長度為2.6m,距池底 200mm,距池頂200mm,池壁兩側預埋鋼筋套管環,環間距200mm,上下 對稱,固定生物填料拉線,立體生物填料以上下固定的方式懸掛于二級生物 濾池內,立體生物填料密度49-81根/m2。
則建立養魚池7。養魚池7大小按水循環量設計,本實施例中,循環水 量超過1次/h,養魚池7規格為(6mX6mXlm)。池形為正方形,砌圓 角,中央排水和回水,回水管徑160mm,池底向心坡降5%。若增大水的循 環量,養魚池可適當擴大,為(6mX6mXlm) - (7mX7mXlm),池形為 正方形,砌圓角,中央具有排水口和回水口,排水口與回水口為同一共用 口,向心坡降5%;養魚池7內的回水管道和排污管道均預埋在池底之下, 中心管用三通連接, 一側通向回水渠道8,另一側通向排污溝9,管道直徑 160mm。或者中心管用彎頭連接,然后再用三通連接回水管和排污管。由養 魚池7設置供水管,該供水管道采用聚乙烯材料,位于養魚池頂部,池內 側,管頂部兩側與池墻頂部相平,根據循環水流量可選用供水管徑 160mm、 200mm禾口 250mm。
養魚池7分水口直徑75mm,用蝶閥控制,對角切線安裝,便于入池水 形成旋流。入池水應引管深入池底,距底部100mm,端口丫嘴形,呈噴水 狀,可推動水流旋轉。
位于養魚池7設置回水與排污管道。回水管與排污管相連通,出口位于 養魚池7底部中央,預埋于養魚池7底部,然后用三通連接回水管和排污 管,回水管出口于回水渠道8,排污管出口于車間通道下的排污溝9。回水 和排污均用插管控制,不用閥門。
則建立回水渠道8。回水渠是為沉積物的沉降分離而設計的,養魚池水 在回水流向回水泵槽的過程中,大部分即卯%以上的糞便、殘佴沉積于回水 渠道8的底部,通過排污口排出養殖系統之外。回水渠道8設在養魚池7外 側,渠道寬500mm,高度與養魚池頂相同,底角圓弧形,便于清掃。在回水渠道流向的末端設1道攔污墻,在攔污墻的內側,距墻體500mm處設一 個排污口,排污口通向排污溝9。回水渠道8延長于十個養魚池7,坡降較 緩,坡降為0.2%。回水渠道的底部每兩個養魚池7設置一個排污口,管徑 110mm,開口于回水渠道的中間,渠道內插管控制,出口于排污溝。回水渠 道8中的排污口插管處周圍有直徑500mm的鍋底形凹槽,凹槽深度 50mm,便于沉積物的積聚和排出。
上述中,排污溝9末端連通一個一級污水處理池14與一個二級污水處 理池15,通過二級污水處理池15接于蓄水池1。這樣,可將排污溝9排出 的濃縮污水經一級污水處理池14和一個二級污水處理池15分別處理后送回 蓄水池l循環使用。在本發明中,在一、二級污水處理池的池內培植水草和 藻類,底播適宜底棲貝類,污水凈化達標后經砂濾墻過濾后流入蓄水池再次 利用。
在本實施例中,二級生物濾池6有一個供水槽19,位于供水槽19與旋 流池23之間有一個回水泵槽20,回水泵槽20規格為長2mX寬1.5mX深 2m;其內安裝回水泵;頂部與旋流池同高,其表面覆蓋木板,便于操作管 理。底部設排污槽,排污槽直徑600mm,底角圓弧形,便于清洗。若車間 排污溝較深,可設排污管出口接于排污溝。
所述回水泵槽20處安裝回水泵21和紫外線消毒器22。在實施例中, 回水泵21根據養殖特點,以混流泵比較適用, 一般選用8吋、口徑200mm 的泵,上水量200m3-400m3,同一臺水泵更換電機便可調整上水量,如3千 瓦電機上水量200mVh, 7.5千瓦電機上水量400mVh,若需要,還可進一歩 加大,回水泵21安裝變頻器可節省電能。
回水泵21的安裝吸水管直抵回水泵槽20的底部,管口底部開3-4個 半圓口或打足夠數量的吸水孔,孔徑20mm,以便于吸水,吸水管與水泵連 接處用彎頭接成"n"形,這樣安裝在停電或停泵時水泵不需灌水,開機后 l-3min后就能上水,使用方便。水泵出水管直接連到一級生物濾池,出水口 采用噴壺狀多孔噴水,有利于脫除C02等有害氣體,同時避免沖壞生物濾 床。
則建立旋流池23。在養殖系統的回水末端設計旋流池23,即在養魚池7與回水泵槽20之間設置旋流池23。其主要功能是將未被完全沉降的顆粒 物在旋流池23中通過旋流離心作用,將顆粒物沉積于池底中央,并排出養 殖系統之外。旋流池23的規格可與養魚池同樣大小,也可以略小于養魚 池。旋流池的池底應比養魚池深400mm,由回水渠道8進入旋流池23的開 口是在位于回水渠底部上返400mm處,開口管道的直徑應滿足回水量的要 求,并切線安裝,便于產生較大的旋流,以獲得較好的離心力。排污口設在 池底中央,直徑160mm,向心坡降10%,排污口開口于排污溝(同養魚 池)。在旋流池23上部與進水口相平的位置開口,開口直徑應大于或等于 進水口直徑,以便于回水流入回水泵槽。
紫外線消毒器22的安裝紫外線消毒器22為筒式結構,外壁為聚乙 烯塑料管,直徑400mm,筒內安裝12只75瓦紫外線燈管,總功率900 瓦,使用長壽燈管,以9000h 12000h為宜,燈管長度1540mm,燈管外套 直徑25mm的石英管,除燈管外,鎮流器是紫外線效能的關鍵控制點,應注 意其匹配適當。
紫外線消毒器22的上部安裝檢查和擦拭窗,紫外線消毒器的兩端連接 進水管和出水管,管徑160mm或200mm, 一端連接生物濾池供水槽, 一端 連接養魚池供水管道, 一個養殖系統配置1個紫外線消毒器。
安裝液態氧增氧配備15n^高壓液態氧罐1 2個,屬通用設備。配置 適當的氣化器一臺,氣化器的作用是將氧由液態變為氣態,通過管道送達安 裝在供水管道上的氣液混合泵的氣罐內,每個養殖系統使用一套高效氣液混 合泵,功率0.7千瓦 1.5千瓦,或安裝專用散氣裝置,此裝置不需耗費電 力,氧氣的溶解效果前者好于后者。養魚池進水口溶解氧含量 15mg/L 20mg/L,養魚池出水口溶解氧含量不低于5mg/L。為防止單池特殊 操作的需要,應配備數個小型充氣泵,應付一時之需。
另外,根據實際情況,可以不選用液態氧的養殖系統,每個系統需要安 裝1臺1.5千瓦氣液混合泵,使魚池進水口溶解氧含量達到10mg/L。或者 用羅茨鼓風機增氧,此時應適當降低養殖密度。
建立水質監測建立專門的水質檢測室。主要檢測內容是NH3、 N02— 、DO、 pH、懸浮物含量、細菌數、池底沉積物中的原生動物含量及種類。建立報警系統封閉式循環水養殖需要安裝報警系統,主要包括運行設 備報警、魚類活動狀態監控和車間監控。運行設備指的是循環水泵、增氧氣 液混合泵、羅茨鼓風機等, 一旦停機,立即發出報警;魚類活動狀態監控指 的是通過水下攝像和屏幕顯示觀察魚類的活動狀態和健康情況;車間監控指 的是觀察車間狀態,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
車間整體結構設計車間屋頂采用拱形或三角形鋼架結構,橫梁用經防
腐處理的60mmX120mmX4000mm方木,采用簡易廉價的保溫材料覆蓋, 應達到符合當地風壓、雪壓要求。車間四周外墻為磚混結構,并用保溫板保 溫,減少因氣候變化帶來的溫度影響,在安全、保溫的前提下,盡量降低工 程造價。
由圖2給出了生態型封閉式循環水養魚方法的工藝流程圖。 首先將天然海水蓄存于蓄水池內,海水在配水車間經過砂濾、調溫、調 鹽后用水泵打入養魚車間循環系統中,注滿新水后,車間內的養殖系統開始 循環運轉。循環路徑是養魚池水以旋流方式流出,進入回水渠道,在回水
渠道進行第一次固液分離,然后在旋流池內進行第二次離心式固液分離,固 液分離后的水流入回水泵槽,用混流泵打入一級生物濾池,在此進一步濾除 微小顆粒物和病原微生物,經過一級生物濾池處理的水流入二級生物濾池, 二級生物濾池的立體生物填料表面生長生物膜,生物膜降解水中的氨氮、亞 硝酸氮等有害物質,凈化水流入供水槽,在供水槽內使用液態氧增氧或在養 魚池內使用增氧機增氧均可,增氧水由供水槽流經紫外線消毒器消毒滅菌, 最后將清潔水、生態水送入養魚池,實現生態型封閉式循環水健康養殖。
排污水的處理每天需要反沖洗一級生物濾池l-2次,回水渠道排污1-
2次,旋流池排污1-2次,這些濃縮污水經車間內人行通道下的排污溝排入
一級污水處理池,經過一級污水處理后,流入二級污水處理池,經檢驗達標 的二級處理水流入蓄水池,以備循環水再利用,這樣的循環處理系統才真正 實現了完全的封閉式循環水健康養魚。
為充分說明本發明的效果,見如下具體養殖實例
按本發明的方法建立養魚實驗車間2100m2,其中養魚池面積1440m2, 分為4個養殖系統,每個養殖系統由養魚池IO個與生物濾池組成,生物濾池面積60n^X4,即240m2,共有養魚池40個,每池面積36m2。放養點帶 石斑魚(Epinephelus malabaricus) 80000尾,養殖期一年,成活69936 尾,養殖成活率達到87.42%,單位面積產量達到24.73Kg/m2,養魚池水深 0.5m ,折合每立方水體產量為49.46kg/m3,總產35611.10 kg,產值 2848888.00元,總成本1213423.00萬元,盈利1635465.00萬元,利潤率 134.78%。
第二個實驗周期(12個月為一個周期)正在進行中,從目前養殖情況 分析,養殖效果要好于第一個實驗周期。
權利要求
1、一種生態型封閉式循環水養魚方法,其特征在于(1)蓄水沉淀池在近海岸取水口處建立蓄水沉淀池(1),蓄水沉淀池(1)的容水深度應在2m以上,面積20000m2以上,由蓄水池邊建造水泵站向配水車間供水;(2)配水車間配水車間(4)內配置砂濾池(16)、清水池(17)、配水池(18)、回水泵和板式換熱器;由配水車間(4)向養魚車間補充供水,一般日補水量20%左右;其中,由水泵站(13)抽取天然海水送入砂濾池(16),位于砂濾池(16)上部的送水管道為聚乙烯材料,在管道周圍按20~30mm間距鉆孔,孔徑8-10mm,其有孔管道長度不小于2000mm;(3)養魚池養魚池(7)大小按水循環量設計,如1次/h,養魚池(7)面積應小于30m2/池;池形為正方形,砌圓角,中央具有排水和回水,向心坡降5%;養魚池(7)內的回水管道和排污管道均預埋在池底之下,中心管用三通連接;(4)回水渠道回水渠道(8)位于養魚池(7)外側,渠道寬500mm,高度與養魚池(7)頂相同,坡降0.2%,底角圓弧形;在回水渠道流向的末端設一道攔污墻,高度400mm,位于回水流向最后的養魚池(7)處;在攔污墻的內側,距墻體500mm處設一個排污口;回水渠道的底部設多個排污口,間距6-12m,各排污口有直徑500mm鍋底形集污槽,集污槽深度50mm,集污槽中心設排污口,排污口直徑110mm,排污口通向排污溝;(5)旋流池該旋流池(23)設在回水渠道(8)和養魚池(7)的末端,其池底比養魚池深400mm;旋流池(23)的進水口位于回水渠底部上返400mm處,進水口切線設置;旋流池底部中央設有排污口,向心坡降10%,排污口的開口與排污溝(9)導通;由旋流池上部與進水口相平的位置設有一個通向回水泵槽的開口,其開口應大于或等于進水口;(6)回水泵槽該回水泵槽(20)位于旋流池(23)與生物濾池一側的供水槽(19)之間,其內安裝回水泵(20);該回水泵槽(20)頂部與旋流池或養魚池(7)同高,其底部設排污槽,底角為圓弧形;(7)一級生物濾池一級生物濾池(5)的濾床以砂石材料為主,并設有細砂層,在砂層底部鋪設篩絹網,篩絹網下是卵石,在卵石下面鋪設一層圓孔塑料板網;一級生物濾池(5)細砂層上部100mm處安裝反沖洗排污管道;濾池底部設置排污口,向排污口坡降2%;一級生物濾池(5)的面積與養魚池總面積之比為1∶7-10;(8)二級生物濾池二級生物濾池(6)依養魚池面積而定;二級生物濾池(6)為立體生物填料凈化池,凈化水由一級生物濾池(5)的底部流入,再由二級生物濾池(6)的上部流入供水槽(19),供水槽凈寬600mm;二級生物濾池(6)通過界墻上部的過水孔向供水槽(19)供水,過水孔安裝位置由界墻頂部下返500mm處,設過水孔10-12個;二級生物濾池(6)與養魚池(7)面積之比為1∶14-17;二級生物濾池(6)底部設置排污口,向排污口坡降2%;二級生物濾池的界墻低于一級生物濾池300-400mm;其中,在一、二級生物濾池之間設有過水道,過水道的底部安裝控制過水閥門;(9)污水處理池該污水處理池通過排污溝與配水車間(4)連通;污水處理池包括一級污水處理池(14)和二級污水處理池(15),池內培植能凈化養魚廢水的水草、藻類和貝類;該二級污水處理池與蓄水池(1)連通,在二級污水處理池(15)設置砂濾墻,凈化水經砂濾墻流入蓄水池(1)。(10)紫外線消毒器該紫外線消毒器(22)安裝在水質循環凈化供水槽(19)的前端。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型封閉式循環水養魚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一級生物濾池(5)的填料以砂石為主,砂粒大小為0.5mm-1.5mm, 卵石大小為20-150mm, 一級生物濾池(5)的安裝方式為濾床式。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型封閉式循環水養魚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二級生物濾池(6)的生物填料為立體填料是采用聚乙烯絲制成的直徑 150mm的毛刷狀立體彈性填料,絲狀填料的表面生長生物膜。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生態型封閉式循環水養魚方法,其特征在 于二級生物填料的長度距池底200mm,距池頂200mm,在池壁兩側預埋 鋼筋套管環,環的間距為200mm,上下對稱,以此固定生物填料的拉線,拉線鋼絲外套軟塑料管可起到防銹作用,立體生物填料密度49-81根/m2。
5、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生態型封閉式循環水養魚方法,其特征在 于每個生產單元配置一座配水車間(4), i個生產單元包括8-10個養殖系統;配水車間的砂濾池面積與養魚池面積之比為1: 20,砂濾池底部空間 800-1000mm,用鋼筋混凝土橫梁托起砂石濾料,鋼筋混凝土橫梁規格為 120mmX 120mmX 3000mm,橫梁上面鋪一層圓孔塑料板,其上鋪設卵石 200mm,卵石表面用小型卵石鋪平,在其上面鋪設40-60目篩絹網,篩絹網 的上面鋪設經水洗干凈的細砂,細砂粒徑0.5-1.5mm,細砂層厚度500-700mm。其中在砂層上面100mm處沿砂濾池(16)壁兩側安裝反沖洗的多個排污 管,管徑110mm,間距約2米左右;砂濾池(16)底部通過閥門與清水池連 通;清水池容積100m3-200m3;清水池(17)與配水池(18)底部之間通過直徑 200mm的蝶閥連接,其容積與清水池(17)相同。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型封閉式循環水養魚方法,其特征在 于回水渠道(8)總長度約60m,寬度500mm;回水渠道(8)底部排污口處有 一直徑500mm的鍋底形凹槽,凹槽深度50mm;凹槽中心設排污口通向養 魚池(7;)中部排污溝。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型封閉式循環水養魚方法,其特征在 于旋流池(23)與養魚池(7)面積相同或略小于,其池底要比養魚池(7)深 楊mm。
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型封閉式循環水養魚方法,其特征在 于 一級生物濾池(5)的濾床材料以砂石為主,細砂層厚度300mm,砂層底 部鋪設40-60目篩絹網,篩絹網下面為卵石,卵石厚度200mm及其底部即 在橫梁之上鋪設一層圓孔塑料板網,托住濾床濾料的橫梁為鋼筋混凝土結 構,規格為120mmX 120mmX3000mm,再以縱梁托住小橫梁,橫梁間距 100mm, 一級生物濾池(5)的面積與養魚池(7)總面積之比為1: 7-10, 一級 生物濾池(5)的界墻高于二級生物濾池300-400mm。
9、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型封閉式循環水養魚方法,其特征在 于二級生物濾池(6)與其一側凈寬為600mm的供水槽(19)通過界墻上部直徑為110mm的過水管連通;過水管安裝位置由界墻頂部下返500mm處,設 過水孔10-12個;二級生物濾池(6)與養魚池(7)面積之比為1: 14-17; 二級 生物濾池(6)底部設置排污口,向排污口坡降2%,排污口管徑160mm,并安 裝蝶閥;一、二級生物濾池之間的過水道是通過底部過水閥門連通,共選用3 5 個直徑為160mm-200mm的蝶閥等距離安裝。
10、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型封閉式循環水養魚方法,其特征在 于紫外線消毒器(22)由聚乙烯管、紫外線燈管、石英套管、鎮流器等組 成;聚乙烯管徑400mm,壁厚8-10mm,長度1550mm,紫外線燈管75 瓦,單端接線,燈管長度1540mm,配置適當的鎮流器,石英套管直徑 25mm,長度1600mm,內裝紫外線燈管,每個紫外線消毒器安裝12根燈 管,并在紫外相消毒器兩端的側面焊接進水管和出水管,上部焊接2個檢查 孔。
11、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型封閉式循環水養魚方法,其特征在 于回水泵(21)是選用混流泵,其吸水管用彎頭安裝成"n"形;回水泵(21)或配置變頻器。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于工業化水產養殖領域,具體涉及封閉式循環水工廠化魚類養殖系統。主要以蓄水沉淀池、回水渠道沉降和旋流池沉降進行固液分離,在水體顆粒物分離的基礎上,再通過一級生物濾池的砂石濾床凈化和分離微小顆粒物,經一級生物濾池凈化的水質進入二級生物濾池,一、二級生物濾池中生物填料上的生物膜降解氨氮、亞硝酸氮,水體顆粒物的總凈化率達到99%以上,對養殖水體進行機械增氧或液態氧增氧,最后經過紫外線消毒器消毒滅菌,將清潔的生態水送入養魚池,養魚池廢水反復凈化,循環利用。養魚系統實現完全封閉式循環水工廠化魚類養殖,達到了養魚不生病或少生病的目的,養魚成活率80%以上。
文檔編號C02F3/32GK101548655SQ20091012832
公開日2009年10月7日 申請日期2009年3月26日 優先權日2008年12月20日
發明者王志敏 申請人:河北科技師范學院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湾县| 阿巴嘎旗| 桦甸市| 海阳市| 徐汇区| 同仁县| 林西县| 临邑县| 光泽县| 织金县| 济南市| 静宁县| 定西市| 临武县| 河源市| 金坛市| 大关县| 黄浦区| 都昌县| 靖江市| 西安市| 双江| 甘谷县| 崇明县| 仪征市| 宁阳县| 南岸区| 林周县| 工布江达县| 金阳县| 梅河口市| 南宁市| 高雄市| 焉耆| 沭阳县| 南通市| 济宁市| 郸城县| 壶关县| 犍为县| 南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