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適用于高陡坡棄渣體坡面植被恢復的截水碟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生態工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適用于高陡坡棄渣體坡面植被恢復的截水碟,包括樹窩,所述樹窩豎直設置在棄渣體坡面上,所述樹窩底部覆蓋有塑料薄膜,所述塑料薄膜外緣沿所述樹窩的側壁向上延伸并嵌入所述樹窩的側壁內。在坡面上設置樹窩,將植被種植在樹窩內,進而解決了由于坡面坡度過大,植被難以依附在坡面上的問題,由于樹窩的底部設置有覆蓋在其上的塑料薄膜,并且塑料薄膜沿樹窩的側壁向上延伸并嵌入樹窩的側壁內,當有水落到坡面上時,水滲入到樹窩內,由于樹窩底部覆蓋有塑料薄膜,滲入樹窩內的水不再向下滲漏而聚集在樹窩內,為坡面上植被的成活提供水分,進而提高了坡面植被的成活率。
【專利說明】 一種適用于高陡坡棄渣體坡面植被恢復的截水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生態工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適用于高陡坡棄渣體坡面植被恢復的截水碟。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由于林地毀壞、河流污染和大氣污染等,使我國的自然生態發生著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湖泊濕地急劇減少,頻繁的氣候災害和地震地質災害,已經容不得人們無視生態惡化和緩慢的不作為。當務之急必須逐漸減少至停止人類對自然的破壞,同時還要加快對生態環境的修復。在生態恢復中,如何有效的治理水土流失,成為了目前我國最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在對水土流失的治理主要是采用在裸露的巖土表面種植植被,當植被成活后,通過植物的根系穩固巖土,防止雨水沖刷是帶著泥土,并且保持水分。
[0003]但是,在實際治理工作中,卻發現這種常規的植被恢復方法并不適用于所有的場所,如在開挖隧道、發掘煤礦和修建水電站等產生的棄渣堆積呈的坡體上,這些坡體的體積巨大,坡面的坡度大,在這些坡面上種植植被,植被本身難以依附在坡面上,而就算植被依附在坡面上之后,由于這些棄渣體內部具有大量的縫隙存在,雨水落入坡面后滲漏快,進而難以為其上的植被提供成活的水分,而導致種植在坡面上的植被難以成活。
[0004]所以,目前亟需一種能夠適用于高陡坡棄渣體坡面,截留雨水供坡面上植被成活的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目前于高陡坡棄渣體坡面上,雨水滲漏快,種植在其上的植被難以成活的不足,提供一種適用于高陡坡棄渣體坡面植被恢復的裝置。
[0006]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0007]—種適用于高陡坡棄渣體坡面植被恢復的截水碟,包括樹窩,所述樹窩豎直設置在棄渣體坡面上,所述樹窩底部覆蓋有塑料薄膜,所述塑料薄膜外緣沿所述樹窩的側壁向上延伸并嵌入所述樹窩的側壁內。在坡面上設置樹窩,將植被種植在樹窩內,進而解決了由于坡面坡度過大,植被難以依附在坡面上的問題,由于樹窩的底部設置有覆蓋在其上的塑料薄膜,并且塑料薄膜沿樹窩的側壁向上延伸并嵌入樹窩的側壁內,當有水落到坡面上時,水滲入到樹窩內,由于樹窩底部覆蓋有塑料薄膜,滲入樹窩內的水不再向下滲漏而聚集在樹窩內,為坡面上植被的成活提供水分,進而提高了坡面植被的成活率,當植被成活后,隨著植被根系的生長,植被本身能夠攝取足夠的水分,此時,由于塑料薄膜本身強度低,植被根系生長時能夠輕易的穿過塑料薄膜,所以在樹窩底部設置塑料薄膜,在植被種植前期,植被根系還不發達的時候,在樹窩底部的集水為植被生長提供水分,當植被成活后,由于塑料薄膜本身強度低,所以塑料薄膜又不阻礙植被根系的生長,使得植被成活后能夠通過其自身發達的根系吸收足夠水分維持生長,同時其發達的根系又能穩固住坡體的棄渣,進而實現保水固土的效果,從而實現水土流失的治理。[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樹窩下半部分呈上大下小的漏斗狀,所述塑料薄膜覆蓋在所述樹窩底部的漏斗狀部分上。水進入樹窩內后,匯集在樹窩的漏斗狀部分內,由于樹窩下半部分為漏斗狀,較桶狀的樹窩而言,相同的積水量具有更高的積水高度,方便植被根部的吸收。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樹窩底部與所述塑料薄膜之間設置有泥土層,所述泥土層的上表面光滑。由于棄渣體多由碎石塊組成,碎石塊上具有鋒利的棱角,所以在樹窩與塑料薄膜之間設置泥土層,防止碎石塊劃破塑料薄膜。
[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塑料薄膜為可降解的塑料薄膜。采用可降解的塑料薄膜避免塑料薄膜造成污染。
[0011]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塑料薄膜外緣沿所述樹窩的側壁向上延伸,所述塑料薄膜沿所述樹窩的側壁向上延伸的高度為所述樹窩深度的1/4?1/3。當有水落入樹窩內時,樹窩內的塑料薄膜阻止水繼續往下滲漏而匯集在樹窩內,而植被所需的水分,只需植被根系周圍的泥土濕潤即可,而當流入的水過多時,植被根部被水浸泡,容易導致植被的根部腐爛,所以將塑料薄膜向上延伸的高度設置為樹窩深度的1/4?1/3,保證樹窩內的水不超過樹窩深度的1/4?1/3,避免植被根系被水浸泡而腐爛。
[0012]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樹窩直徑為50?60cm,深度為50?60cm,所述塑料薄膜的直徑為35?40cm。將樹窩直徑設置在50?60cm,使坡面上可以間隔的設置若干個樹窩,避免樹窩直徑過大,而采用單塊面積大的塑料薄膜,導致樹窩內不透氣而使植被根系腐爛。
[0013]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4]1、保證植被能夠依附在坡面上;
[0015]2、提高坡體的保水能力,為植被成活初期提供水分,而在植被成活后有不阻礙植被根系的生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樹窩布置在坡面上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中標記:1-樹窩,2-坡面,3-塑料薄膜,4-植被,5-泥土層。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的說明。
[0020]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1 ]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適用于高陡坡棄渣體坡面植被恢復的截水碟,包括樹窩I,所述樹窩I豎直設置在棄渣體坡面2上,所述樹窩I底部覆蓋有塑料薄膜3,所述塑料薄膜3外緣沿所述樹窩I的側壁向上延伸并嵌入所述樹窩I的側壁內。在坡面2上設置樹窩1,將植被4種植在樹窩I內,進而解決了由于坡面2坡度過大,植被4難以依附在坡面2上的問題,由于樹窩I的底部設置有覆蓋在其上的塑料薄膜3,并且塑料薄膜3沿樹窩I的側壁向上延伸并嵌入樹窩I的側壁內,當有水落到坡面2上時,水滲入到樹窩I內,由于樹窩I底部覆蓋有塑料薄膜3,滲入樹窩I內的水不再向下滲漏而聚集在樹窩I內,為坡面2上植被4的成活提供水分,進而提高了坡面2上植被4的成活率,當植被4成活后,隨著植被4根系的生長,植被4本身能夠攝取足夠的水分,此時,由于塑料薄膜3本身強度低,植被4根系生長時能夠輕易的穿過塑料薄膜3,所以在樹窩I底部設置塑料薄膜3,在植被4種植前期,植被4根系還不發達的時候,在樹窩I底部的集水為植被4生長提供水分,當植被4成活后,由于塑料薄膜3本身強度低,所以塑料薄膜3又不阻礙植被4根系的生長,使得植被4成活后能夠通過其自身發達的根系吸收足夠水分維持生長,同時其發達的根系又能穩固住坡體的棄渣,進而實現保水固土的效果,從而實現水土流失的治理。
[0022]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樹窩I下半部分呈上大下小的漏斗狀,所述塑料薄膜3覆蓋在所述樹窩I底部的漏斗狀部分上。水進入樹窩I內后,匯集在樹窩I的漏斗狀部分內,由于樹窩I下半部分為漏斗狀,較桶狀的樹窩I而言,相同的積水量具有更高的積水高度,方便植被4根部的吸收。
[0023]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樹窩I底部與所述塑料薄膜3之間設置有泥土層5,所述泥土層5的上表面光滑。由于棄渣體多由碎石塊組成,碎石塊上具有鋒利的棱角,所以在樹窩I與塑料薄膜3之間設置泥土層5,防止碎石塊劃破塑料薄膜3。
[0024]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塑料薄膜3為可降解的塑料薄膜3。采用可降解的塑料薄膜3避免塑料薄膜3造成污染。
[0025]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塑料薄膜3外緣沿所述樹窩I的側壁向上延伸,所述塑料薄膜3沿所述樹窩I的側壁向上延伸的高度為所述樹窩I深度的1/4?1/3。當有水落入樹窩I內時,樹窩I內的塑料薄膜3阻止水繼續往下滲漏而匯集在樹窩I內,而植被4所需的水分,只需植被4根系周圍的泥土濕潤即可,而當流入的水過多時,植被4根部被水浸泡,容易導致植被4的根部腐爛,所以將塑料薄膜3向上延伸的高度設置為樹窩I深度的1/4?1/3,保證樹窩I內的水不超過樹窩I深度的1/4?1/3,避免植被4根系被水浸泡而腐爛。
[002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樹窩I直徑為50?60cm,深度為50?60cm,所述塑料薄膜3的直徑為35?40cm。將樹窩I直徑設置在50?60cm,使坡面2上可以間隔的設置若干個樹窩1,避免樹窩I直徑過大,而采用單塊面積大的塑料薄膜3,導致樹窩I內不透氣而使植被4根系腐爛。
[0027]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適用于高陡坡棄渣體坡面植被恢復的截水碟,包括樹窩,所述樹窩豎直設置在棄渣體坡面上,所述樹窩底部覆蓋有塑料薄膜,所述塑料薄膜外緣沿所述樹窩的側壁向上延伸并嵌入所述樹窩的側壁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高陡坡棄渣體坡面植被恢復的截水碟,其特征在于,所述樹窩下半部分呈上大下小的漏斗狀,所述塑料薄膜覆蓋在所述樹窩底部的漏斗狀部分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適用于高陡坡棄渣體坡面植被恢復的截水碟,其特征在于,所述樹窩底部與所述塑料薄膜之間設置有泥土層,所述泥土層的上表面光滑。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適用于高陡坡棄渣體坡面植被恢復的截水碟,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薄膜為可降解的塑料薄膜。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意一項所述的適用于高陡坡棄渣體坡面植被恢復的截水碟,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薄膜外緣沿所述樹窩的側壁向上延伸,所述塑料薄膜沿所述樹窩的側壁向上延伸的高度為所述樹窩深度的1/4?1/3。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適用于高陡坡棄渣體坡面植被恢復的截水碟,其特征在于,所述樹窩直徑為50?60cm,深度為50?60cm,所述塑料薄膜的直徑為35?40cm。
【文檔編號】A01G9/02GK203618461SQ201320878872
【公開日】2014年6月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30日
【發明者】趙鑫鈺 申請人:四川華電雜谷腦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趙鑫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