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噻蟲胺和氟蟲腈的殺蟲組合物及其在防治地下害蟲方面的應用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含有噻蟲胺和氟蟲腈的殺蟲組合物及其在防治地下害蟲方面的應用。所述殺蟲組合物包含以下重量份計的成份:噻蟲胺10.0~40.0份和氟蟲腈2.0~10.0份。本發明提供的含有噻蟲胺和氟蟲腈的殺蟲組合物,將二者組合在一起可以充分發揮各自的優點,可用于防治金針蟲和蠐螬等地下害蟲;而且兩種有效成分的組合具有顯著的增效作用,可以達到增強防治效果和延緩抗藥性的作用,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較好,優于現有技術。并可減少農藥用量,降低成本,減輕對環境的壓力。
【專利說明】含有噻蟲胺和氟蟲腈的殺蟲組合物及其在防治地下害蟲方面的應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農藥領域,具體地,涉及含有噻蟲胺和氟蟲腈的殺蟲組合物在防治作物金針蟲和蠐螬等地下害蟲方面的應用。
【背景技術】
[0002]地下害蟲指一生大部分時間在土壤中生活,為害植物地下根、莖、種子或近地面嫩莖的害蟲,具有種類多、分布廣、寄主范圍廣、生活周期長、發生與土壤及植被密切相關、為害損失大等特點。許多作物因其造成缺苗斷壟、植株大片死亡,甚至顆粒無收,嚴重影響農作物的高產和優質。因此,控制地下害蟲的為害是農業生產不容忽視的關鍵環節。
[0003]據近20年來的大量調查,我國大部地區農田地下害蟲以蠐螬和金針蟲為主,共占地下害蟲總蟲量的近90%。由于地下害蟲發生隱蔽,種類差異大等特點,給其防治造成了很大困難,為控制該類害蟲的為害,化學農藥仍是重要的防治手段。因而,高效低毒化學農藥的篩選及其復配使用,已迫在眉節。
[0004]噻蟲胺(clothianidin),化學名稱為:(Ε)-1_(2_氯-1, 3噻唑_5_基甲基)_3_甲基-2-2-硝基胍,屬第二代煙堿類殺蟲劑,其對水稻、果樹、蔬菜等多種作物的半翅目、雙翅目、直翅目、鱗翅目等害蟲高效,并可有效殺滅對傳統殺蟲劑,如有機磷類、氨基甲酸酯類和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具高抗性的害蟲。但是,國內應用噻蟲胺進行害蟲防治的工作仍處于起步階段,對于該藥劑對地下害蟲防治方面的研究尚未見報道。
[0005]氣蟲臆(fipronil),化學名稱為:(RS)_5_ 氛基-1- (2,6-二氣-α, α , α-二氯-對-甲苯基)-4-三氟甲基亞磺酰基吡唑-3-腈,是一種廣譜性有機雜環類殺蟲劑,無內吸性,但有較強的滲透作用。其主要作用于昆蟲神經的氯離子通道(GABA),阻礙昆蟲Y-氨基丁酸控制的氯化物代謝。因此,對已對有機磷和菊酯類農藥有抗藥性的害蟲仍具高效。具觸殺、胃毒、內吸作用,殺蟲譜廣,鱗翅目和鞘翅目等重要害蟲有很高的殺蟲活性,對地下害蟲金針蟲具有超高的藥效。其缺點是如長期單獨使用,易產生抗藥性。
[0006]因此,目前研究人員致力于研究一種農藥混劑,不僅能提高藥效,降低成本,而且能避免和延緩抗藥性產生。而將噻蟲胺和氟蟲腈配合起來使用,目前公開的現有技術有:
[0007]專利申請CN201310015841.5公開了一種含有氟蟲腈、噻蟲胺的種子處理劑,其特征在于混劑組成(按效成分計)為:噻蟲胺0.5-20% ;氟蟲腈0.5-20% ;苯并咪唑類殺菌劑
0.5-30% ;助劑3-20% ;載體補足至100%。該發明適用于甘蔗、玉米和花生等作物,能夠有效防治多種病蟲害。
[0008]專利申請CN200980153320.8公開了一種增加植物生產潛力和/或在與相應野生型植物相比具有至少一種與產量增加有關的轉基因修飾的植物中控制害蟲的方法,包括用有效量的殺蟲組合物處理具有至少一種轉基因修飾的植物種植或預期種植的地區和/或具有至少一種轉基因修飾的轉基因植物或具有至少一種轉基因修飾的植物的繁殖材料,所述殺蟲組合物包括:組分A,選自吡蟲啉、噻蟲啉、噻蟲胺、啶蟲脒、呋蟲胺、烯啶蟲胺和噻蟲嗪;以及組分B,選自氟蟲腈和乙蟲腈。
[0009]上述現有技術預防和殺死的害蟲均集中于地上害蟲,例如螟蟲、蚜蟲、介殼蟲、葉蟬、褐飛虱、小菜蛾、蠅等,其驗證數據也僅證實對于上述地上害蟲具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0010]現有技術報道的氟蟲腈為廣譜性殺蟲劑,對多種害蟲有效,也可防治地下害蟲金針蟲和蠐螬,但是,長期和大量的應用其防治地下害蟲,使用其存在著明顯的抗藥性風險,而且氟蟲腈對金針蟲防效較高,但對于蠐螬防效一般。現有技術報道的噻蟲胺未涉及地下害蟲金針蟲和蠐螬的用途。
[0011]地下害蟲(underground insect)指的是成蟲或生活史中某一階段生活在土中危害花木種子、幼苗地下部分或近表土地主莖的害蟲,它們的生活習性、生理結構特性、以及對農藥的敏感性等均和地上害蟲有著很大差別。地下害蟲種類很多,主要有螻蛄、蠐螬、金針蟲、地老虎、根蛆、根蝽、根蚜、擬地甲、蟋蟀、根蚧、根葉甲、根天牛、根象甲和白蟻等。
[0012]地下害蟲一般棲息、繁殖和生存于土壤中,這對其防治提出了和地上害蟲相比更高的要求,一般來說,大部分地上害蟲均可以通過直接噴施農藥的方式殺死,但對于地下害蟲來說,由于其受到土壤的庇護,除非噴施高濃度農藥(這種情況是不可行的),大部分情況下,難以有效抑制地下害蟲。在我國華北地區,尤其是河北地區,危害最為嚴重的是金針蟲和蠐螬,目前對它們的防治方法非常有限。因此,亟需找出適宜的能夠有效抑制地下害蟲尤其是金針蟲和蠐螬的殺蟲劑。
【發明內容】
[0013]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含有噻蟲胺和氟蟲腈的殺蟲組合物在防治作物金針蟲和蠐螬等地下害蟲方面的應用。
[0014]本發明首先提供了一種可高效殺滅地下害蟲的殺蟲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噻蟲胺和氟蟲腈,其中,噻蟲胺和氟蟲腈的重量份數比為:噻蟲胺10.0~40.0份和氟蟲腈
2.0 ~10.0 份。
[0015]其中,優選地,噻蟲胺和氟蟲腈的重量份數比為:噻蟲胺15.0~35.0份和氟蟲腈
4.0~8.0份。其中,更優選地,噻蟲胺和氟蟲腈的重量份數比為:噻蟲胺10.0~30.0份和氟蟲腈2.0~5.0份。
[0016]更優選地,噻蟲胺和氟蟲腈的重量份數比為:噻蟲胺15.0~30.0份和氟蟲腈
3.0 ~5.0 份。
[0017]本發明還提供了含有噻蟲胺和氟蟲腈的殺蟲組合物防治作物地下害蟲方面的應用。其中,所述殺蟲組合物包含以下重量份計的有效成份:噻蟲胺10.0~40.0份和氟蟲腈
2.0 ~10.0 份。
[0018]本發明提供的含有噻蟲胺和氟蟲腈的殺蟲組合物在防治作物金針蟲和蠐螬等地下害蟲方面的應用,所述殺蟲組合物,優選地,包含以下重量份計的有效成份:噻蟲胺10.0~30.0份和氟蟲腈2.0~5.0份。
[0019]本發明提供的含有噻蟲胺和氟蟲腈的殺蟲組合物在防治金針蟲和蠐螬等地下害蟲方面的應用,所述殺蟲組合物,更優選地,包含以下重量份計的有效成份:噻蟲胺15.0~30.0份和氟蟲腈3.0~5.0份。
[0020] 本發明提供的含有噻蟲胺和氟蟲腈的殺蟲組合物在防治金針蟲和蠐螬等地下害蟲方面的應用,所述殺蟲組合物,最優選的,包含重量配比為4:1或8:1的有效成份噻蟲胺和氟蟲腈。
[0021]本發明提供的含有噻蟲胺和氟蟲腈的殺蟲組合物在防治作物金針蟲和蠐螬等地下害蟲方面的應用,所述農藥混劑中的有效成份(噻蟲胺和氟蟲腈)占殺蟲組合物總重量的
12.0% ~50.0%。
[0022]本發明提供含有噻蟲胺和氟蟲腈的殺蟲組合物在防治地下害蟲方面的應用。
[0023]進一步地,所述地下害蟲為作物金針蟲和蠐螬。所述殺蟲組合物在防治作物金針蟲和蠐螬等地下害蟲時的有效成份用量為10~20g/畝。
[0024]本發明提供含有噻蟲胺和氟蟲腈的殺蟲組合物的農藥,所述殺蟲組合物中有效成份占農藥總重量的12.0%~50.0%。
[0025]本發明提供了上述農藥在防治地下害蟲方面的應用,農藥在防治地下害蟲時的有效成份用量為10~20g/畝。
[0026]表1噻蟲胺的殺蟲譜
[0027]
【權利要求】
1.一種可高效殺滅地下害蟲的殺蟲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噻蟲胺和氟蟲腈,其中,噻蟲胺和氟蟲腈的重量份數為:噻蟲胺10.0~40.0份和氟蟲腈2.0~10.0份。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殺蟲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噻蟲胺和氟蟲腈的重量份數為:噻蟲胺15.0~35.0份和氟蟲腈4.0~8.0份。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殺蟲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噻蟲胺和氟蟲腈的重量份數為:噻蟲胺10.0~30.0份和氟蟲腈2.0~5.0份。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殺蟲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噻蟲胺和氟蟲腈的重量份數為:噻蟲胺15.0~30.0份和氟蟲腈3.0~5.0份。
5.權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殺蟲組合物在防治地下害蟲方面的應用。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殺蟲組合物包含以下重量份計的有效成份:噻蟲胺10.0~40.0份和氟蟲腈2.0~10.0份。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殺蟲組合物包含以下重量份計的有效成份:噻蟲胺10.0~30.0份和氟蟲腈2.0~5.0份。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殺蟲組合物包含以下重量份計的有效成份:噻蟲胺15.0~30.0份和氟蟲腈3.0~5.0份。
9.含 有權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殺蟲組合物的農藥,其特征在于,所述殺蟲組合物中有效成份占農藥總重量的12.0%~50.0%。
10.權利要求9所述的農藥在防治地下害蟲方面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農藥在防治地下害蟲時的有效成份用量為10~20g/畝。
【文檔編號】A01P7/04GK103918698SQ201410116193
【公開日】2014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26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26日
【發明者】李耀發, 高占林, 黨志紅, 潘文亮 申請人: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